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doc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9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节课中知识点主要有肺的结构、肺的作用、气体从呼吸道进入肺内的原理、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等内容,所以本节课知识较多,计划利用两课时将知识点讲清楚。
本节课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第二课时。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关于呼吸系统和呼吸道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氧气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身体内部的初步了解,在这节课之后,学生将要学习到跟进入体内的氧气运输的血液的知识,所以本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本学期学到的内容是跟他们神秘身体息息相关的内容,学生们兴趣浓厚,所以接受的比较快。
对于本册书的内容,比较偏向于解剖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多使用视频、图片及其他的资源。
二、教学目标1.描述肺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理解气体的扩散作用原理。
4.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气体的扩散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肺泡结构及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六、相关资源【知识解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视频资源。
七、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温故知新: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人在平静状态,吸气动作的发生是:肋间肌_收缩时,_肋骨上提,_胸骨_向上向外移动,使_胸廓_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_膈肌_收缩时,_膈__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候_胸廓_扩大,_肺_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_肺内_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进入_肺。
新课引入:气体在呼吸作用下进入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与肺泡气体之间的交换,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
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外界的空气经过的处理后进入,在肺里与进行气体交换。
2、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叶,右肺有叶。
3、胸腔底部是,主要是肌肉组织。
4、在吸气时,膈肌,膈顶部,使胸廓。
呼气时,膈肌,膈顶部,胸廓。
5、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使胸廓容积,肺随着肺内气体压力相应,气体被吸入。
呼气时相反。
6、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当吸气时,空气中的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7、我们吸入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课堂助学1、情景引入: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后又怎样了呢?学生们可提出各种猜测和假设。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阅读P45想一想:(1)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2)含量增加的成分是哪里来的?(3)含量减少的成分是哪里来的?学习任务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阅读教材P45-46,结合4-29,理解呼吸运动与胸廓容积发生变化间的关系。
关注以下问题:(1)吸气时肋骨是如何变化的?(2)呼气时肋骨是如何变化的?(3)吸气时膈是如何变化的?(4)呼气时膈是如何变化的?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变化。
(1)肋骨上升时胸腔的容积是增大了还是缩小了?(2)肋骨下降时胸腔的容积是扩大还是缩小?(3)膈肌收缩时胸腔的容积是扩大还是缩小?(4)膈肌舒张时胸腔的容积是扩大还是缩小?(5)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学习任务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阅读P47文字,观察4-30,思考:(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是什么?(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3)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拓展延伸。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扩大是由于()A. 肋间内肌收缩,膈肌舒张 B.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C. 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D. 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2.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是在什么位置()A. 头部的毛细血管网B. 心脏 C. 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D. 下肢的毛细血管3.当吸气时()。
A. 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 B. 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C. 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 D. 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4.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A. B. C.D.5.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对应如图1、2、3、4不相符的是()A. 依次是肺泡、肺、呼吸系统、人体 B. 依次是蝗虫、昆虫、节肢动物、脊椎动物C. 依次是脑干、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D. 依次是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6.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 肺B. 咽和喉C. 气管和支气管 D. 鼻腔7.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曲线A为平静状态B. 曲线A的呼吸频率较高C. 曲线B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D. 曲线B状态时,气体交换率较低8.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 肺泡被血块堵塞C. 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D. 婴儿肺的质量大9.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会增多。
由图可知人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A. 肺泡 B. 血液 C. 气管 D. 组织细胞10.人在吸气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和肺泡的变化情况是()A. 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肺泡回缩B. 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压力,肺泡鼓起C. 肺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肺泡回缩D. 肺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压力,肺泡鼓起11.静脉血经过图中B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动脉血,动脉血经过图中D内的气体交换后变为静脉血,B和D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而实现的.A. 呼吸运动 B. 肺C. 气体扩散 D. 呼吸系统12.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B.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C.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呼吸道进入肺13.(•黑龙江)肺泡中的氧气要进入血液,需要穿过几层细胞()A. 一层B . 两层C . 三层D . 四层14.下列各项中,反映肺部呼吸功能强弱的主要指标是()A. 呼吸的频率B. 肺活量的大小 C. 呼吸的深浅 D. 呼吸肌的强弱二、填空题(共5题;共29分)15.如图是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 实现的.(2)气体进入[7]时,[7]处于________ 状态,此时人体处于________ 状态.(3)[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________ 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_______ 实现的.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 之间.(4)二氧化碳从图中的________ 场所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氧气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________.(5)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_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16.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由一层扁平的________ 构成。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1)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
(2)结构。
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数目很多,约有3亿个。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例1】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泡数目极多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C.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2.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1)胸廓的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2)胸廓变化与肋间外肌之间的关系。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3)胸廓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变小。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肌肉舒张,胸廓缩小。
【例2】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B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或舒张C .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D .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3.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1)吸气。
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呼气。
人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软尺、多媒体、模拟实验模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学生:(猜测并假设)(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学生:(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教师: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
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
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
3.软尺不要有折转。
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
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教师:(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
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
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很好。
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测。
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讨论: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教师: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学生:(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教师: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
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教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学生: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教师: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学生: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教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学生: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
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巩固知识]教师: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学生:回答(略)●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活动与探究课题:测量与计算肺的容积。
材料:圆气球、软尺。
制定计划:得出结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讲授新课]气体扩散的原理:教师: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教师:很好。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行交换的。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问题。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50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学生:(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组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
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为什么会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可能是肺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适合气体的扩散作用吧。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
(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教师: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肺部的气体变化是否是因为气体的扩散作用。
学生:(认真观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经过讨论补充,得出结论)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学生: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教师: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播放多媒体,演示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和各组织器官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扩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氧最后是在组织器官中的毛细血管被利用的。
[课堂小结]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展示这两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所有内容。
学生:互评和检查这两节课的学习情况,是否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评价和鼓励。
指导学生讨论课后练习,给予点拨、帮助、引导。
[巩固练习]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A.不挺胸、不屏气B.挺胸、不屏气C.挺胸、屏气D.不挺胸、屏气答案:A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答案:C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A.12~14次B.16~18次C.60~70次D.100次以上答案:B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3600毫升。
请问强强的肺活量应是()A.3100毫升B.3500毫升C.3600毫升D.3800毫升答案:D5.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为()A.1层B.2层C.3层D.4层答案:B6.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答案:B7.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答案:A C8.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块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