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加减法1
- 格式:ppt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第【1】篇〗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具准备:课件、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需要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朋友,这些数字朋友慢慢的构成了我们的数学王国,在快乐的数学王国里面,你知道的数字朋友有哪些呢?生回答。
师:老师想知道从0、1开始一直数到20这几位数字朋友,可是,老师不记得他们了,你们能告诉老师是哪些吗?生:能。
师:很好,大家一起从0、1开始数到20,记住:数的时候要整齐,声音洪亮,到20就好。
(全班一起从0、1开始数到20)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你们真棒!师:那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认识的数字朋友有哪些呢?生回答。
师依次出示制作好的数字卡片0、1、2、3、4、5、6、7,师:是不是这几位呢?生回答。
师请8位小朋友上台每人拿一张卡片,请同学们自己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站成一排。
师:疑?上节课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面“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是哪两位呢?你们还记得吗?生回答。
师:老师请两位可爱的小朋友上来找一找这两位新朋友吧!把找到的新朋贴在黑板上。
师引导同学们找到6、7并把他们粘在黑板上。
师:很棒,你们真聪明!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两位朋友吧!(板书:6、7的加减法)二、抽象模型,列出算式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摆)老师提示学生一边摆5个,另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说意思,并各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6、7的加减法》检测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1= 4+3= 7-7=2+4= 7-5= 6+1=7-2= 6-4= 2+5=0+6= 3+3= 6-0=2.连一连。
3.在□里填上得数。
4.把得数是7的算式涂上红色,把得数是6的算式涂上黄色。
5.选两个苹果,用大的数减小的数,并计算结果。
6.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1)(2)3+□=□ 7-□=□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片花瓣内的得数都是5。
答案:1.5 7 0 6 2 7 5 2 7 6 6 62.3.7 5 3 6 5 3 2 6 44.把1+6、7-0、5+2涂红色把3+3、6-0、2+4涂黄色5.答案不唯一,如6-3=3 5-3=26.(1)树上原来有3只鸟,又飞来了3只 3 6(2)树上原来有7只鸟,又飞走了4只 4 37.0 1 2 16和7的加减法(1)1.摆一摆,填一填。
(1)2+4=□6-4=□4+2=□6-2=□(2)4+3=□7-3=□3+4=□7-4=□(3)3+3=□6-3=□2.抄写算式并计算。
2+4=7-3= 5+0=3.拔萝卜。
(连一连)4.看图列式计算。
5.摆一摆。
6.从“2、3、4、6、7”中选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参考答案:1.(1)6 2 6 4 (2)7 4 7 3 (3)6 32.略3.略4.3+3=6 5+2=7 6-3=3 7-3=45.提示:7-4=3 6-3=3 5-2=3 4-1=3 3-0=3(写出四个即可)6.2+4=6 4+2=6 6-2=4 6-4=2 (答案不唯一)6和7的加减法(2)1.算一算。
5+1=7-2=5-1=3+3=6-0=6-4=7-7=2+5=7-4=7-0=2.看谁的购物车走得快。
(算一算)3.看图写算式。
4.看图先想一想图的意思,再计算。
(1)(2)5.在里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6.想一想,再填空。
第()队比第()队()4人。
第()队增加()人后和第()队的人数同样多。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6和7的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它们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6和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掌握6和7的加减法。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6和7的加减法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6和7进行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实物、计数棒等教具,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材料准备:准备练习题和游戏材料,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6和7的加减法概念。
例如,展示6个苹果和7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6和7的加减运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
6、7的加减法简介本文将介绍6、7的加减法,包括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一些例题。
通过学习本文,你将能够熟练地进行6、7的加减运算。
基本概念在数学中,加法和减法是两种基本的运算方法。
加法用于计算两个数的总和,减法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在6、7的加减法中,我们要计算的数都限定在6和7之间。
计算方法加法要计算6、7的加法,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计算方法:1.将两个数的个位数字相加。
2.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9,则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再加1。
3.将结果的个位数字写下来。
4.将两个数的十位数字相加。
5.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9,则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再加1。
6.将结果的个位数字写下来。
下面是一个例子:6+ 7---首先,将个位数字相加:6 + 7 = 13。
由于13大于9,所以要再加1。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3。
然后,将十位数字相加:0 + 0 = 0。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0。
所以,6 + 7 = 10 + 3 = 13。
减法要计算6、7的减法,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计算方法:1.将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减去减数的个位数字。
2.如果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小于减数的个位数字,则从十位数字借1,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3.将结果的个位数字写下来。
4.将被减数的十位数字减去减数的十位数字。
5.如果被减数的十位数字小于减数的十位数字,则从百位数字借1,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6.将结果的十位数字写下来。
下面是一个例子:6- 7---首先,将个位数字相减:6 - 7 = -1。
由于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小于减数的个位数字,所以要从十位数字借1。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9。
然后,将十位数字相减:0 - 0 = 0。
结果的十位数字为0。
所以,6 - 7 = 90 - 1 = 89。
例题加法例题1.计算:6 + 7 = ?解答:首先将个位数字相加:6 + 7 = 13。
由于13大于9,所以要再加1。
结果的个位数字为3。
然后,将十位数字相加:0 + 0 = 0。
结果的十位数字为0。
所以,6 + 7 = 10 + 3 = 13。
“6、7的加减法”教学谈又到了每学期一次的赛课活动。
这次,我们年级参赛的课题是6、7的加减法(一图四式)。
面对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面对95人的大班额,面对入学前幼小衔接教学的良莠不齐,再加上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听讲习惯,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局限性,网络里关于一年级上册优秀案例设计资源的空缺,这次的赛课可说是对我们的挑战。
如何设计这节课呢?首先来读教材,课本上例题的引入是通过摆出一副圆片图,前后座位同学由于面对面,左右不同,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结合实际情况,如果让前后位同学摆学具,观察列式,人数太多,难以驾驭,入课太难;如果由老师统一提供图片,由于观察者角度一致,受思维惯性影响,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算式有困难,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因此,我们决定舍弃课本例题,把例题设计成:草原上有一只黑羊,5只白羊,并藉此利用深受孩子喜爱的喜羊羊贯穿整节课。
教材在上节课学习完6、7的分与合后,直接就教学一图四式,是不是把计算方法作为本节课首要目标?后来经过学生调研,我们觉得有了6、7的分与合与上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再加上孩子们对10以内加减法都有一定计算基础,对于利用分与合进行6、7的加减法计算孩子能自觉迁移,没必要再重复学习。
那如何体现计算教学呢?通过探讨,我们最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了这样的定位:通过对两道加法算式进行比较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通过对加、减法算式进行比较,初步感悟加减法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到做减法可以想加法。
而一图四式是这节课的重点,它不但是对加减法意义的进一步巩固与应用,对加减法关系的体现,而且也体现了观察角度的不同结果也不同的思想。
那这节课如何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解决不同问题”来进行呢?全组人共同献计献策,从课堂导入入手,出示经典“立体图片”:看黑色是两个人物头像,看白色是一个杯子,有了以上思考和设想,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如下。
一、课前激趣。
出示立体图画。
6和7的加减法(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一年级上册的孩子们,我知道他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学习阶段。
今天我要教授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我将带领孩子们学习第67页的内容。
这一页介绍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孩子们将学习如何计算6加7、7加6、6减7和7减6。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计算6和7的加减法。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字卡片、计算器、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数字卡片,向孩子们展示数字6和数字7,然后问他们:“如果我有6个苹果,又买了7个苹果,我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孩子们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我然后在黑板上写下6+7,解释这是6和7的加法运算,然后进行计算,得出答案13。
我再写下7+6,解释这也是6和7的加法运算,然后进行计算,得出答案13。
3. 随堂练习:我让孩子们拿出练习本,让他们独立完成6+7和7+6的计算。
我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孩子们。
4.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讲解:我再次强调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解释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我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6+7=13和7+6=13,以及67和76的计算,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6和7的加减法运算的结果。
答案:(1)6+7=13、7+6=13、6+8=14、7+8=15(2)67=1、76=1、68=2、78=1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6和7的加减法有了基本的掌握,但在实际计算中,有些孩子还是会出现错误。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第【1】篇〗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说教学内容:教材P42。
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说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说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
2+l= l+2= 3-1= 1+3=4-1= 1+4= 2+3= 3-2=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新课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圆片。
(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个、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3、学习减法。
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6个圆片,先去掉1个圆片。
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1,然后从6里面去掉5个圆片,同学们又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