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江PX事件”看政府危机公关
- 格式:pdf
- 大小:91.95 KB
- 文档页数:1
PX项目中政府与公众博弈分析作者:欧英俊王赫燃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7期[提要] 从福建厦门到浙江宁波镇海,从云南昆明到四川成都彭州,再到近年的广东茂名,PX项目被公众接连阻止。
政府鉴于强大的民意需求接连暂停PX项目。
PX项目的搁置,表明政府向公众的暂时屈就,虽然这样的选择并不都是理智的。
从博弈论理论角度,构建政府与公众这两大博弈主体的“囚徒困境”,并进行深入解析,提出破解这一困境的思路。
关键词:PX项目;囚徒困境;政府;公众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打造战略支点与区域创新发展”(项目编号:YCLT20144009)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政府与公众关于PX项目的博弈论分析——基于“囚徒困境”模型收录日期:2016年6月30日一、相关概念及其内容(一)PX项目。
PX为英文缩写词,其中文名称为对二甲苯。
PX项目,被称为对二甲苯化工项目。
PX是芳烃的一种,气味芬芳、无色透明,以液态形式存在,是化工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
(二)博弈论与“囚徒困境”模型。
博弈论,也被称为“对策论”或“策略的科学”,是指决策主体(某个个人或者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前提下,并遵守一定的规则约束,依靠自身掌握的信息、知识,作出一定的行为或是策略选择并进行实施,然后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犯罪嫌疑人在犯案之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然后分别被关在两个囚室内接受公安机关的审讯。
审讯官告诉他们:若是两个人都坦白,各被判刑8年;若是两个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若是两个人中一人坦白而另外一个人抵赖,坦白的出狱,抵赖的判刑10年。
表1是“囚徒困境”模型的策略描述。
在这里面,每一个囚徒都有两个策略:坦白或抵赖。
每个方格内的两个数字代表两个囚徒的策略选择支付,其中第1个数字是囚徒A的支付,第2个数字为囚徒B的支付。
(表1)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纳什均衡便是(坦白,坦白)。
公共危机中政府沟通的象征性意义作者:胡河宁来源:《今传媒》2008年第07期当今社会是个危机环伺的时代。
2003年的SARS给我们带来挥之不去的痛苦回忆之后,各种公共危机不断侵入我们的社会生活,重庆井喷事件、松花江水源污染事件、太湖蓝澡事件,乃至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事件等等。
社会转型和自然环境造成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已经使我们处于不要问危机“会不会”发生,而是问危机“什么时候”发生了。
也许,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这是最坏的时刻,也是最好的时刻”来描述当今世界是再准确不过了。
如果说,SARS和冰雪灾害等自然界造成的公共危机,在人们怨天尤人的同时,也能历练政府与自然抗争的综合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民众综合应对灾害的心理素质的话,那么,一些由于政府决策中缺乏与民众及时互动沟通酿成的公共危机,却是让人十分痛心的。
因为这些危机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007年厦门PX项目引发的公共危机,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对于厦门PX事件,公众的目光无疑集中在2007年5月底。
其实事件早在项目论证期间就已埋下了隐患。
隐患如同威力巨大的地雷,2007年3月被点燃,5月份全面爆发。
2007年3月,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政协委员赵玉芬的《关于厦门海沧PX 项目迁址建议提案》,不仅得到了105位政协委员的联合署名,而且作为当年全国政协头号提案提交了大会。
2007年3月19日,《中国经营报》刊登了对赵玉芬院士的采访报道《厦门百亿化工项目安危争议》。
文中历数了PX化学物质的极大危险性,以及该项目对厦门中长期环境造成的可见的乃至潜藏的种种危害。
2007年5月,一份获准在境内合法销售的香港杂志,因发表一篇题为《厦门:一座岛城的化工阴影》的深度报道而被厦门有关部门收缴。
5月24日,《瞭望东方周刊》刊发文章《百名政协委员难阻厦门百亿化工项目》,详细介绍了政协委员提案无法改变PX项目的一些细节。
至此,PX项目引发的各种问题浮出水面,引起厦门市民的关注。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施倩倩(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10法学2班 10102203234)摘要:本论文从“危机公共关系”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关危机公关的相关定义和公关的基本原则,以及危及公关应达到的效果,掘出了当前中国政府在危机公关中存在和面对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常设的机构,没有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的帮助;其次,信息发布体制存在问题;再次,危机公关体制存在缺陷;最后,行政问责缺乏法律的惩罚力度等等。
根据当前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主要学者的观点提出了有关对策,首先,尽快建立政府危机公关的常设机构;其次,加快构建我国协同治理模式;再次,创新双向沟通方式;最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依法行政,借鉴并吸收成功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危机公共关系危机公共关系对策一、什么是政府危机公共关系(一)、公共危机的概念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主要内容为公共危机,而公共危机一般从“公共”和“危机”两个方面理解。
“公共”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共同,即社会的共同领域,共同利益。
可以看出,公共涉及的面很广,它影响到公共利益,需要动用和整合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
而“危机”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意见不一。
危机对策研究先驱赫尔曼将危机定义为某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做出决策的反应时间短,且其发生常常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巴顿则认为危机是一个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实践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国内学者薛澜认为危机指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情景的汇聚。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学者有关危机的不同定义,不再一一论述,但一般有以下几个共同要素:一是突发性,且难以把握控制;二是人员与财产的损失;三是结果的不确定性或者说两面性,可能为“危”也可能是转“危”为“机”;四是产生社会影响,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
PX危机事件中的失与得[摘要]当今世界,伴随工业文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人类正面临共同的生存环境问题。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是否关心公益事业、是否具有生态环保意识正变得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看重。
企业重视环境保护这种超越利润的行为,是企业改善形象、提升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
通过九江石化PX 项目这一事件,反思企业应如何协调好企业发展与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应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主动应对,积极化解危机,变危机为提升企业声誉的契机。
作者通过访谈石化企业内部人士、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对比近年来不同地区的PX项目引发的舆情危机,从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舆论宣传等角度分析了九江石化PX项目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反思企业在危机事件处理中利弊得失,促进企业提升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关键词]危机管理;PX事件;应对策略;舆情管理;企业声誉1 事件背景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不断发生抵制PX项目的群体性事件。
从2007年厦门爆发的反对PX建设的“散步”行动以来,凡是有PX在建项目计划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到“滑铁卢”。
例如厦门、大连、宁波、镇海等地,均是在市民公开抗议PX项目后,政府很快表态“坚决不上”。
“PX项目公示—群众反对—政府下令停建”这样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了恶性循环。
各地PX建设几番未遂,倒更使人坚定了“PX有罪”的信念。
PX项目和转基因食品一样,不断搅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不但地方民众对PX项目“谈虎色变”,连带到所有的炼油企业新建或改扩建项目,都受到诟病。
舆论和民间呼声似乎都在一边倒地反对炼油项目,和数十年前地方政府和民众期盼炼油企业投资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一片哀鸿遍野之中,唯一成功突围的就是九江石化拟建的PX项目。
只有这个项目在遭遇民众抵制之后却成功地扭转了民意,使得项目得以推进,目前已经进展到环评的最后一步。
难道是九江市民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比不上厦门、昆明等地吗?当然不是。
论政府危机公关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网络传播。
任何细小问题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舆论热点。
因此,政府应该特别重视危机公关,政府在日常运行中要时刻关注网络口碑的变化,防止政府在日常运行中一些细小问题或负面报道扩展为大问题或全国新闻,及时消除负面报道,防止事件扩大。
关键词:预防迅速有效系统首先,危机公关属于非常态的信息传递行为,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制定的标准是根据在危机中受众所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心理特征依据这些原则进行危机公关可以在很大限度上减轻受众所表现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使危机公关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危机公关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洪灾、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政府如何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发生了之后如何迅速以及有效的处理这些事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在无时无刻的处理着自己的危机比如说人际危机、学习危机、身体危机等。
面对这些危机往往我们自己都可以解决,而政府的危机公关则要复杂得多。
随着社会管理的日益复杂化,政府管理的对象、层面也日益多样化,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决策、执行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错,造成危机。
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在不断深入,利益的调整引起的利益矛盾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所以,在社会处于矛盾密集期、危机多发期的时候。
要应付频繁爆发的危机,政府就必须掌握危机公关的管理手段,切实把握危机公关的要点,才能顺利度过危机。
而现如今,有些官员尚无这种意识。
前不久重庆出了一个“雷政富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充当传播媒介的是新兴媒体网络,当然其中的主角是新浪微博。
当网络上曝出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的不雅视频后雷政富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完全回避。
而是对媒体称“淫乱视频是移花接木”,之后他就消失在媒体之中。
可以说在这件事件中他的反应很及时,但是他的反应是错的。
“PX 项目”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政府责任和信息沟通的视角摘要:随着信息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政府部门所面临的管理环境也越来越开放化和复杂化,政府如何面对“危机管理”是一个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一度引起热议的厦门“PX 项目”案例,从危机政府责任和信息沟通的视角来分析此事件出现危机的原因,找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PX项目公共危机政府责任信息沟通一、厦门“PX 项目”导致公共危机的概况今年“两会”期间,一份由六位中科院院士和百位政协委员联署的政协一号提案,使厦门PX项目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热议。
PX项目是2001 年初台资企业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的,计划将在厦门海沧区兴建的计划年产80 万吨对二甲苯(PX)的化工厂,该项目已经被纳入中国“十一五”对二甲苯产业规划。
自2007 年5 月20 日开始,一些人通过手机短信在厦门市民中间传播反对PX 项目的信息,结尾还涉及到敏感内容,号召市民游行,如“翔鹭集团合资已在海沧区动工投资(苯)项目,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厦门全岛放了一颗原子弹,厦门人民以后的生活将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
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健康!国际组织规定这类项目要在距离城市一百公里以外开发,我们厦门距此项目才十六公里啊!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见短信后群发给厦门所有朋友!”5月28日《厦门晚报》刊登了一文,该文就“海沧PX项目”回答了记者提问,文中强调了该项目是合法、经过环保审批的项目,对该项目的环保措施进行了叙述,并且把该项目与国外化工厂对比,试图说明厦门PX 项目是环保的。
5 月29 日下午,厦门市主要领导赴福州向福建省领导汇报PX 项目进展以及近期在民众中的反应,福建省委紧急召开会议。
5 月30 日左右,部分学校下达通知:禁止本校学生参加游行示威活动,想入党者如果参加游行将禁止入党,还将对当事人做出相应处理。
6 月 1 日游行爆发。
论信息时代政府应如何做好危机公关——以“三亚宰客门”事件为例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原本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更显复杂与混乱——社会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各阶层的利益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甚至是相互碰撞、冲突,民众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而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科技的普及率大大提升,人手一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人们完全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了,这样一来,种种社会矛盾,便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第一时间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新兴的信息网络工具,如微博、QQ等,在提供大量时效信息的同时,也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观点表达以及思想交锋的良好平台。
不同人群对社会矛盾,特别是公共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汇集、碰撞,很容易就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洪流,直指政府,使政府处于公关危机的漩涡之中,若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不当,将使民众心中原有的不满进一步被激化,从而使得政府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公关危机,而有些时候,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小公关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极有可能危及一个政府的统治根基,致其奔溃、垮台。
正如美国公共与政治学家亨廷顿先生所说的那样,“有理由认为,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接触传媒水平的提高,都使人们对公共事务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同时对政府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政府,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的确,能否妥善应对、处理好公关危机,关系到政府的有效治理和整个社会未来的稳定繁荣。
因此,讨论我国政府在当下这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期,该如何去处理由公共事件所引发的公关危机,如何有效地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从而达到平息民愤,化解危机的目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回顾我国政府应对公关危机的历史发展,不难发现,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不断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