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接收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21.29 KB
- 文档页数:2
物料搬运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员工个人安全与健康的关键。
物料搬运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操作环节,如何保障员工在搬运物料过程中的安全是我们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物料搬运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提醒员工重视个人安全,执行规范的操作过程。
二、物料搬运前的准备1. 确认物料重量和特性:在搬运前,工作人员必须清楚了解物料的重量和特性,尤其是对于易燃、易爆等危险物料要特别小心。
2. 确定搬运路径:在搬运前,必须确认搬运路径是否畅通,并且清除障碍物,以防止意外碰撞。
3. 检查搬运工具:在搬运前,要对使用的搬运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稳定可靠,防止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工具故障。
三、物料搬运的操作要点1. 采取正确的姿势:在搬运物料时,工作人员应采取正确的姿势,弯腰、屈腿,保持脊椎挺直,避免过度用力或扭曲身体。
2. 分批搬运:对于重物料,应分批搬运,避免一次搬运过多,造成劳动过重。
3. 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根据物料的重量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如手推车、叉车等,避免人力搬运过程中的伤害。
4. 注意防滑措施:对于湿滑的地面,工作人员应注意增加防滑措施,如使用防滑鞋等,以防止搬运过程中的滑倒事故。
5. 协作配合:在进行物料搬运时,多人协作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人员应相互沟通,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避免误操作或碰撞事故的发生。
四、物料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急转急停: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免急转急停的操作,以防止物料滑落或人员受伤。
2. 注意保护好物料:在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物料的完整性,避免碰撞或掉落,造成物料损坏。
3. 避免与他人频繁擦身而过:在搬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他人频繁擦身而过,以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4. 注意环境因素:在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境因素,如狭窄的通道、低矮的天花板等,避免发生撞上或撞伤的情况。
五、物料搬运后的处理1. 及时归还搬运工具:在搬运完成后,要及时归还使用的搬运工具,并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便下次使用。
物料验收、入库、贮存、发放操作管理规定目的:建立物料验收、入库、贮存、发放程序的标准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所有物料的接收、贮存和发放。
职责:采购员、仓库保管员、领料员、QA现场监控员。
内容:12 验收2.1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进厂仓库保管员应对所到物料送货单和采购订单进行核对、检查, 确保所到物料为质量管理部批准的合格供应商。
核对来货的物料名称、批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包装、检验报告单等项。
检查外包装是否受潮、是否破损、内部是否污染,标签的填写是否清楚、完整,注意查看是否采用封闭式运输,填写初检记录。
2.2 特殊药品初检2.2.1贵细药材根据本身的性质选适宜的包装材料,包装封口要严密。
每件外包装必须有标签,并注明品名、规格、批号、产地(或来源)、重量等明显标记。
2.2.2 毒性药材须逐件检查外包装,包装完好无泄漏,每件包装上须贴有毒性药品的标志。
2.2.3 易然、易爆危险品须用低温、小剂量、阻燃容器包装,每件包装上须贴有危险货物标志。
2.2.4 进口药材须附有口岸药检所的检验报告。
2.3 初检合格物料办理收料手续,初检不合格物料拒收,填写不合格品台帐。
2.4物料初检合格后,由仓库保管员按物料进厂编号管理规定对物料进行编号,并按进厂顺序填写进厂物料总帐,做好进库物料的外部清洁和称量复核工作,贮存于指定区,作好收料记录,并挂上黄色待验状态标志,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管理部取样检验。
3 入库、贮存3.1仓库保管员根据质量管理部的检验结果办理相关手续3.1.1检验合格物料及时取下待验状态标志,办理正式入库、入帐,换上绿色合格状态标志,并填写相应货位卡。
3.1.2不合格的物料及时取下待验状态标志,将不合格物料贮存在不合格区,挂上红色不合格状态标志,并入相应的不合格物料的帐、卡,及时按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3.2原辅料要与包装材料、成品分类和分库存放。
固体与液体原辅料分开储存,挥发性物料要有防止污染其它物料的措施。
物料验收入库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物料验收入库的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仓库收料人员接收物料全过程。
责任:仓库管理员、QA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1、准备1.1清洁收货场所,待验货位按清洁规程清理干净。
1.2检查、校验计量器具须符合规定,计量合格应在有效期内。
2. 初验2.1所供物料的供应商是否为批准的物料供货单位。
2.2检查装运物料的运输车是否为密封车或用毡布覆盖。
2.3检查送货凭单所列项目是否与订货合同副本一致,按照送货凭单与进货物料逐一清点核对,检查是否相符。
2.4检查进货物料是否每件都有外包装,不同品种的物料包件上有无明显的区别标记,标记上是否注明品名、规格、数量、批号、产地或来源、重量及有无合格证。
2.5检查进货物料外包装的完整性,每件物料外包装有无受潮、水渍、虫蛀、霉变、鼠咬以及有无破损及污染。
2.6接收的物料为中药材、中药饮片时,应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入水、火烧等简便方法来检查中药材的外观性状是否与标准一致。
2.7接收的物料为印刷包装材料(如药品标签、纸盒、说明书等)时,检查印刷包装材料的外观、尺寸、式样、印刷色泽、文字内容等是否与标准样张一致。
2.8经过上述检查后如一切完好,仓库管理员则在送货凭单回执上签收,仓库管理员按《物料代码及批号管理规程》对进厂物料编制批号,并填写入库初验记录,写明品名、到货日期、规格、数量、来源(产地)、供货单位、规格、批号、外包装状况、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字等。
否则,仓库管理员应拒收或通知质量部或供应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9异常情况处理2.9.1如物料外包装有破损或与订货合同不符以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应保持货物的原样立即通知QA检查员检查、处理。
2.9.2如需要更换破损包装,则需在QA检查员的监督下按“包装破损的物料管理规程”执行。
3.称量或计数3.1以重量计算的物料,将物料从运输车辆上缷下,用刷子或抹布对物料外包装进行清洁,逐件放置在电子称或磅称的中间,四周不准挨到别的东西,不准拖地,进行称量,并填写物料称量记录。
厂区物料安全操作规程
《厂区物料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厂区内物料的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制定了本规程,以规范和指导厂区内物料的操作和管理。
一、物料储存
1. 储存区域应符合相关规定,禁止将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与其他物料混放。
2. 物料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标识清晰明确。
3. 储存区域应对外界环境做好防护措施,确保物料不受污染。
二、物料搬运
1. 搬运作业前,应对搬运路线进行检查,确保畅通无阻。
2. 搬运工具应符合标准规定,搬运过程中应保持平稳,防止物料从高空坠落。
3. 对于重大物料搬运作业,需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使用物料
1. 使用物料前,应对物料进行检查,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2. 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3. 使用后的废弃物料应按规定分类处理,避免造成污染或危害。
四、事故处理
1. 若发生物料相关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2. 事故发生后,应对事故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五、其他
1. 厂区内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了解本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本规程的宣传和执行,确保规程能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以上就是《厂区物料安全操作规程》,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厂区内物料的安全操作和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工程材料收货规程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为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与数量符合采购订单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工程项目现场的材料和设备的收货工作。
二、责任主体
1. 项目经理负责监督整个收货过程,确保规程的执行。
2. 仓库管理员负责具体的收货操作,包括检查、记录和存储。
3.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对收到的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三、收货流程
1. 预收货准备:在材料到达前,相关人员应准备好相应的验收工具和设备,并对预定到货时间进行确认。
2. 初步检查:材料到达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包装无损,标识清晰。
3. 详细核对:对照采购订单和送货单,核对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
4. 质量检验: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确保其性能符合工程要求。
5. 记录登记:所有收货信息应详细记录在案,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到货时间、检验结果等。
6. 异常处理:如发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或数量不符,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做好记录,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四、安全与环保
在收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同时,注意环保要求,合理处置废弃物料和包装物。
五、文档管理
所有收货相关文档应归档保存,便于追溯和审计。
包括但不限于收货记录、检验报告、异常处理记录等。
六、不断改进
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完善收货规程,提高收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七、附则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项目管理部负责解释。
如有变更,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修订。
收料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岗位背景介绍收料岗位是公司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负责接收、清点、核对、存储及报废等一系列物料的操作工作。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和物料的安全,制定本《收料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安全操作准则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滑鞋、工作手套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2. 在工作前,要对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自检,若身体不适,不得上岗作业。
3. 严禁将危险品与非危险品混合存放,确保物料的安全性。
4. 在操作前,必须先了解并熟悉操作规程,确保正确操作,避免意外事故。
5. 严禁以非法、不安全的方式进行物料的搬运、装卸等操作。
6. 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作业,切勿使用损坏或不合格的工具。
7. 严禁擅自更改或拆卸设备和机器,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8. 在搬运物料时,应注意平衡重量,防止过度劳累或外伤。
9. 对于重量较大或较高的物料,应采取机械装卸方式,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10. 在存储物料时,要分类储存,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货架、货物储存区,确保安全。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接收物料:- 确保接收的物料与接收单据一致,并进行核对。
- 对于易碎或危险品,要特别小心,确保安全接收。
- 对于大件物料,应采取匹配装卸方式,保证顺利搬运。
2. 清点物料:- 确保清点时,物料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准确。
- 对带有标志或特殊需求的物料,要有专人进行核对。
- 清点过程中,要注意细心和准确性,避免误差。
3. 核对物料:- 核对物料是否符合质量和规格要求,防止缺货或错货。
- 核对后的物料应及时放置到指定区域,避免混乱和交叉污染。
4. 存储物料:- 按照规定的储存方式和要求对物料进行存放。
- 对于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特殊物料,要单独存储,并标明警示标志。
- 定期检查仓库环境和货物储存状态,确保安全性。
5. 报废物料:- 对于报废物料,要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外倾。
- 报废物料应当妥善清理和封存,避免造成污染或伤害。
物料部岗位操作规程及物料管理一、岗位操作规程1. 岗位职责物料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物料的采购、储存、配送和管理工作。
具体岗位职责如下:1.1 采购员- 负责根据公司的需求,制定物料采购计划;- 寻觅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达成合作协议;- 跟进采购定单的执行情况,确保物料按时到达;- 跟踪市场行情,及时调整采购策略。
1.2 仓管员- 负责物料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 根据物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储存方案,确保物料的安全和完整性;-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及时处理物料的报废和退货事宜。
1.3 物料管理员- 负责物料信息的录入和维护工作;- 根据物料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分类和编码规则;- 跟踪物料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物料库存信息;- 提供物料相关的报表和数据分析。
2. 工作流程物料部的工作流程普通包括采购、储存、配送和管理四个环节,具体流程如下:2.1 采购流程- 需求确认:与各部门沟通,确认物料需求;- 供应商选择:寻觅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评估和谈判;- 采购定单:编制采购定单,确认物料的数量、规格和交货时间;- 定单执行:跟踪定单的执行情况,确保物料按时到达;- 收货验收:对收到的物料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付款结算:根据合同约定,及时结算供应商的款项。
2.2 储存流程- 入库登记:对收到的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包括物料编码、规格、数量等信息;- 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特性,进行分类和编码;- 储存安排:根据物料的特性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储存方案;- 库存管理:根据库存情况,及时调整物料的储存位置和数量;- 盘点管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3 配送流程- 配送计划: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制定物料配送计划;- 出库操作:根据配送计划,进行物料的出库操作;- 物料配送:确保物料按时送达各部门,并进行签收确认;- 配送记录:记录物料的配送情况和签收情况。
1.目的:为了规范管理和保证产品质量,特建立物料验收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厂内的所有物料的管理。
3.责任者:仓管员、品管部。
4.内容:4. 4.1采购物料到达本厂后,将货物卸下,对外包装进行清扫、除尘、去污,保证物料入库洁净。
4.2 仓管员应根据采购订单和供应商的送货单对货物进行验收。
(如无采购订单的交货,比如供应商无偿送样或客供品,则根据采购和营业指示的明细和随货的送货单对货物进行验收。
)首先核对采购订单、送货单、货物是否一致,检查一致后,再检查物料标签是否完好,品名、规格和数量是否与送货单一致,检查物料包装应完整、清洁,无受潮、水渍、虫蛀、霉变、鼠咬,无损坏、无污染。
符合规定,予以接收。
若不符合规定,按异常流程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若发现有虫蛀、鼠害,应及时处理以防止蔓延。
4.3 材料初验合格后,将材料转至仓库黄色待检区,对物料进行编码、编号,仓管员填写《货位卡》及《入库单》、《进货台账》等。
4.4 经过初验、编码、编号的物料,仓管员用《入库单》,通知QC取样检验。
4.5 QC接到《入库单》后,QC按取样规程抽取样品,取样完毕将被检物料密封完好,贴上取样证。
4.6 检验合格后,QC将检验报告单发给仓管员,仓管员将材料从黄色待检区转移至绿色合格品区。
并逐件盖上“同意使用”章,仓管员并填写《出入库台账》,将《入库单》、《检验报告单》、一联送采购,作为作账和付款审批凭证。
4.7 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品管部发行物料不合格检验报告单《不合格品处理反馈表》,并在物料上逐件贴上《不合格证》,仓管员将物料转移至不合格品区。
并在《不合格物料台帐》上进行登记,按《不合格物料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4.8 《进货台账》保存期比产品有效期延长6个月。
车间物料管理操作规程车间物料管理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车间物料管理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车间物料的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正确、高效使用和管理。
适用于车间内各类物料的管理工作。
二、责任与职责1. 车间主管负责制定物料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
2. 物料管理员负责具体的物料管理工作,包括采购、储存、发放和盘点等。
3. 生产人员负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物料,并及时反馈物料使用情况。
4. 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对物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把关。
三、物料采购管理1. 根据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采购计划,并及时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
2. 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申请进行采购,同时负责物料价格、质量和供货周期的谈判。
3. 物料购入后,及时进行验收,并进行合格与否的评定。
4. 验收合格的物料,由物料管理员负责妥善保管,验收不合格的物料及时追溯原因,并进行整改。
四、物料储存管理1. 物料管理员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对其进行分类储存,并做好标识。
2. 确保储存环境干燥、通风,避免阳光暴晒和污染。
3. 定期检查储存物料的数量和质量,及时调整和更新。
4. 严禁将不同种类的物料混放在一起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五、物料发放管理1. 生产人员凭借领料单到物料管理员处领取所需物料,并及时记录领用情况。
2. 物料管理员应对领料人员进行核对身份,确保领料人员的合法性。
3. 物料发放应按照合理数量进行,避免过多或不够的情况发生。
4. 领料后,生产人员应按照要求妥善保存和使用物料。
六、物料盘点管理1. 定期组织物料盘点工作,记录物料的实际库存量。
2. 物料盘点应由物料管理员和质量控制人员共同进行,并进行签字确认。
3. 盘点结果与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差异时应及时调查原因并进行调整。
4. 物料盘点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物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物料报废管理1. 物料管理员应定期检查物料的使用情况,有过期或损坏的物料应及时报废。
2. 物料报废应经过严格审核,由物料管理员和质量控制人员共同决策。
物料入库流程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公司的物料入库流程,确保物料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管理规定》及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物料入库的部门和人员。
三、主要内容1. 物料接收1.1 物料接收人员应确认物料的种类、数量、规格等信息与进货单一致,确保无误。
1.2 物料接收人员应验收货物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或漏漆等情况。
1.3 物料接收人员应将验收结果记录在验收单上,并在进货单上签字确认。
2. 入库操作2.1 物料接收后,应按照物料类别进行分类,并填写入库记录。
2.2 物料应按照存放位置和分类要求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
2.3 物料入库记录应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时间等信息。
3. 入库检验3.1 入库人员应对入库物料进行抽检,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3.2 入库检验结果应记录在入库检验报告上,并存档。
4. 入库审核4.1 入库审核人员应对入库记录进行审核,确认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沟通解决并记录。
5. 入库上报5.1 入库审核通过后,应将入库信息上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处理和使用。
5.2 上报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存放位置等信息。
四、相关责任1. 物料接收人员负责验收并记录进货信息,并做好物料的分类工作。
2. 入库人员负责物料的分类、标识和整理,并做好入库记录。
3. 入库检验人员负责对入库物料进行抽检并记录,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4. 入库审核人员负责对入库记录进行审核,并及时沟通解决异常情况。
五、流程优化与改进为提高物料入库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将不断优化和改进物料入库流程,以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订,应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
以上内容为公司物料入库流程管理制度,希朑各部门遵守执行,确保物料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目的:建立物料接收操作规程,使物料接收规范化。
范围:物料库
职责:物料保管员
内容:
1.1物料来料经过检查后,由物料保管员负责填写请验单一份,送质管部。
1.2质管部收到请验单后,3小时内派人取样检验。
1.3 检验结果合格,则质管部在3小时内下发检验合格报告单给物料库。
1.4 物料保管员接到合格报告单后,则立即办理入库程序,编制物料编号,登记货位卡和台帐,将黄色“待验”标志取下,挂上“合格”标志。
1.5 如经检验不合格,则质管部立即发一份“不合格”的报告单给物料库。
1.6 物料保管员接到“不合格”报告单后,不合格品将黄色待验牌换成红色不合格牌,将货位卡上的检验单号填写齐全,并立即将不合格的原辅料移至不合格品库存放。
1.7 质量管理部协同供应部在规定时间内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相应的处理。
1.8质量管理部定期监督物料保管员是否按规定程序验收入库,随时对现场进行检查,不定时抽查货位卡、记录等,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