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叙事空间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影评:大佛普拉斯电影影评:《大佛普拉斯》作为一位电影评论家,我有幸观看了近期备受瞩目的电影《大佛普拉斯》。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要说的是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
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导演黄信尧通过慢镜头和细腻的画面呈现了主人公阿峰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他的生活仿佛被一座巨大的佛像压迫着,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无尽的绝望。
这种压抑感通过电影的音乐和色彩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使我仿佛也陷入了阿峰的世界。
此外,电影中的共鸣点也让我深思。
影片通过展现阿峰的生活琐事和日常工作,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和迷失。
阿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到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他的内心渴望着被理解和接纳。
这种追求真实和自由的渴望引发了我对于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阿峰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内心矛盾和对于生活的迷茫使我对他产生了共鸣。
他的表演充满了细腻和真实,让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要提到电影的导演黄信尧。
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细节的把握,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阿峰的内心世界。
他对于色彩和音乐的运用也让整部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大佛普拉斯》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引发思考和探讨的艺术品。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在观众中引起广泛的讨论和赞誉。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探索——浅析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美学》篇一一、引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以其真实、贴近生活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电影《大佛普拉斯》作为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语言等方面,对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美学进行浅析。
二、叙事结构:真实与戏剧性的完美结合《大佛普拉斯》在叙事结构上巧妙地将真实事件与戏剧性冲突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故事风格。
影片通过交织多条故事线索,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此外,影片的情节发展合理且紧凑,使得整部电影的节奏感十分强烈。
三、人物塑造:真实而立体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既有现实的无奈和挣扎,又有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导演通过细腻的刻画,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此外,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十分丰富,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为故事增色不少。
四、镜头语言:细腻而富有表现力《大佛普拉斯》在镜头运用上非常讲究,通过运用各种拍摄手法和技巧,将影片的视觉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细腻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传达出导演的意图和情感。
同时,影片的音效和配乐也十分出色,为观众营造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五、叙事美学:现实主义与艺术性的融合《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美学体现了现实主义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影片通过真实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让观众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无奈。
同时,导演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使得整部电影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性。
这种现实主义与艺术性的融合,使得电影在展现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六、结论电影《大佛普拉斯》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
通过分析其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在创作上的探索和创新。
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和残酷,也通过艺术性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探索——浅析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美学》篇一一、引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直以来都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真实、朴素、直白的叙事手法,描绘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真实景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
电影《大佛普拉斯》正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美学,成功地呈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美学进行深入分析。
二、电影概述《大佛普拉斯》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台湾小镇的故事。
影片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困境时所做出的选择。
电影以朴实的叙事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呈现在观众面前,引人深思。
三、叙事美学分析1. 独特的叙事视角:电影《大佛普拉斯》采用了多线索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开故事,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同时,影片还通过其他角色的视角,展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2. 真实的社会背景:电影以台湾小镇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让观众感受到底层人物的生活压力和困境。
影片中的人物、场景、对话等都具有很高的真实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3. 细腻的情感表达:电影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同时,影片还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如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将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4. 独特的镜头语言:电影《大佛普拉斯》在镜头运用上具有很高的水平。
影片通过运用各种镜头语言,如长镜头、特写等,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影片还通过一些创新的拍摄手法,如航拍、跟踪镜头等,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5. 深刻的社会主题:电影《大佛普拉斯》所探讨的社会主题非常深刻。
影片通过对底层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2019年第!"#(总第846期)丈敖冬‘科^;<=>?@AB%CDEFG&HIJK许彤彤(IJKL%..M%NO IJ21..9*)67$!!"#$%"&'()*+,-./0123#456789:;<=>,?@AB$/CDEFG,HIJ 式、开放式结局等叙事策略极力消解WXY社会谋杀案的戏剧性,钝化了表演者与观看者的“知觉”,隐喻了人性的复杂与底层话语权的失落,整体风格十分契合导演本人的人生体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斑驳的台湾映像'89:$=>=H e#%&'()$*+,-./0123456789:艺术片,获得了第19届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最佳剧情长片奖,以及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黄信尧则凭借该片获得了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新导演奖’导演黄信尧作为纪录片导演在其个人首部剧情长片《大佛普拉斯》中也带入了惯用的纪录片手法%从设置偷窥行车记录仪无意间发现谋杀案的桥段能看得出导演《(的,展现了人的复杂性,隐喻人性中的窥私欲*时,的设定与考里斯马的#》也,的了语的*!!"#$%&'()*+影作的的,为+ ,个的了本的意,-1.(466)*影作中的 ,部影作的为7的意*法电影/的的的,为+1,首的发发0也与的的影的置112,与,从,的本2电影中的的作用8的113,性电影中的总!"#现,33作$,人,的114,%8的&'最()*+,-(.、/0、123的-)的45*,-2.(8)《大佛普拉斯$中导演6借7!的,86了影片9:;<的效果,也利用的转换大激起观众的兴趣*电影中导演并没采用平铺直叙的式交代这场上流社会谋,而一个小小的行车记录仪让片中小人菜埔和肚财实现了对上的凝,也借此将两个阶的一分为二,用随意合的三条故事线代替了一般的线性叙事结构,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影片的自然感*片中第一为菜埔和肚财两位小人物*片中菜埔每晚带冰掉的咖X饭去找监控室工作的肚财打发时间,在小的监}~的行车记录仪,借实现上的凝,两人的窥欲,小直了黄对情人叶女士的谋杀*菜埔和肚财的视点在影片大段的时间导演偷窥的现‘为9'“,行车记录仪中大多数都黄在车接打工作电话和街路*导演在处理这条故线时刻意了偷窥的性而带的剧感,菜埔、肚财直了谋这*大的时两人上都没多的情*导演剧性的平的现,了众剧性的+期,*第二则黄,黄打8佛像,每与1<人交结,Y在车情,直黄性的,黄8,大佛*黄的故线肚财、菜埔两小人多,导演了在中重的谋部分,整个谋的在与作都一带,了众大的,间*第三导演的*导演在片中片现了菜埔和肚财监控室的,肚财的生带、菜埔在街&、肚财和:为菜埔、肚财发现菜埔的间3,大多都的铺了故情,将重在多重意的上,一*的与*这三4起了三个,得整个作现的感* ,!-./01&"23#45/为2+结构人故中一的,这*将合8一个!意的",以激发而的情感,#$%一*而的人*,-3.(56)&'黄信尧的艺术(作,)发现黄信尧)其纪录片导演的影*在电影(作中现了自+,的-.+,与艺术*-/0.$普12为,+6作$3故的式人4的本5和意人,-4.(5-6)0为,+6大的.一7$8作者的介入*”-5灿在《大佛普拉斯》中,导演用开式结局、粗=的5感,了剧性,>了$演$与$的“知觉”,整风格十分契合导演本人的人生体悟。
《大佛普拉斯》叙事空间和人物塑造《大佛普拉斯》的导演黄信尧是台湾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他的纪录片作品通常以戏谑的口吻讲述青春的梦想与失落,以其幽默风趣的叙事彰显人生的荒诞意境。
《大佛普拉斯》这部影片是黄信尧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电影《大佛普拉斯》以其客观写实的基调,描绘了小人物生活不易的现状,影片以行车记录仪为媒串联整部作品的叙事,肚财与菜埔因行车记录仪而获得想象上层社会生活的影像,应用独特的视听语言呈现了一个氛围压抑、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的台湾南部社会。
叙事空间是叙述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电影(的)叙事空间就是指由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从空间的功能形态来说,电影的叙事空间一般由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心灵空间等四种成分构成电影可以从人物的外部形象描述,人物生活环境、人物动作等叙述语言对人物进行塑造,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对白、旁白、独白等人物自身的语言来塑造人物。
电影中的情节、结构、语言等诸多因素与人物塑造都相关联,尤其是电影中的语言,成为展示人物形象与人物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
《大佛普拉斯》对于人物的塑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下面将从叙事空间方面来探讨这部影片:一、物质空间物质空间是指故事中人物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它们是由自然的和文化的(即人工的)景和物所构成的具象的可视的环境空间形象。
《大佛普拉斯》讲述的是台湾南部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肚财和菜埔的出现大多是在晚上或者昏暗的地点,值班室、雨天、土豆的便利店......这些是小人物生活空间的真实复制,狭小昏暗的地点放大了对观众的感官刺激,使观众与故事距离拉近,也奠定了影片昏暗写实的基调。
二、社会空间社會空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形象,它是一个虚化的物质空间,它应该是抽象的,但是它又有具象的特征表现。
《大佛普拉斯》利用多个意象构建起影片的社会空间,即台湾南部社会的阶层划分:(一)法律约束力及个体表现肚财用来载废品的电动三轮,被警察以没车牌和装有大量来路不明物体为由要扣押,面对这种情况,对于肚财这种小人物来说似乎是无能为力的,他能做的只是“撒泼反抗”,守住自己可怜的赖以生存的财产,甚至被新闻报道为疑似精神异常,被警察按在地上带走,他们缺乏法律知识,缺乏“体面”的解决方法。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大佛普拉斯》艺术特征作者:许彤彤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6期摘; ; 要:《大佛普拉斯》作为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艺术片,导演黄信尧利用多层视点的巧妙转换、主动暴露身份的叙事方式、开放式结局等叙事策略极力消解了上流社会谋杀案的戏剧性,钝化了表演者与观看者的“知觉”,隐喻了人性的复杂与底层话语权的失落,整体风格十分契合导演本人的人生体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斑驳的台湾映像。
关键词:视点; ; 凝视; ; 最高叙述者《大佛普拉斯》作为一部获得了艺术与商业双重成功的艺术片,获得了第19届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最佳剧情长片奖,以及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黄信尧则凭借该片获得了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新导演奖。
导演黄信尧作为纪录片导演在其个人首部剧情长片《大佛普拉斯》中也带入了惯用的纪录片手法,从设置偷窥行车记录仪无意间发现谋杀案的桥段能看得出导演对希区柯克《后窗》的致敬,展现了人的复杂性,隐喻人性中的窥私欲。
同时,主角的设定与考里斯马基的《波西米亚生活》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极简的黑白色调展示了社会底层话语权的失落。
一、多重视点与戏剧性消解劳逊对于影视作品的视点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观看一个事件的角度决定了事件本身的意义”[1](466)。
影视作品中的视点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叙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法国电影理论家雅·奥蒙的对于视点的概念做过详细的解读,他认为“1.视点首先是指注视的发源地或发源方向;因此也指与被注视的物体相关的摄影机的位置……2.与此相关,视点是指从某一特定视点捕捉到的景象本身:电影是通过有中心点的透视的作用组成的画面……3.叙事性电影中的画框总是或多或少地再现某一方——或是作者一方或是人物一方的注视……4.所组成的整体又最终受某种思想态度(理智、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态度)的支配。
”[2](8)《大佛普拉斯》中导演就借助多层的视点,造就了影片冷眼看世界的叙事效果,也利用视点的转换极大地激起观众的兴趣。
93秩序•灰暗•彩色——《大佛普拉斯》的叠加叙事空间[作者简介]刘芯宇,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秩序•灰暗•彩色——《大佛普拉斯》的叠加叙事空间刘芯宇 李思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台湾导演黄信尧执导的《大佛普拉斯》在海内外名声斐然。
学界和影视界对《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空间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大多采用模块化的组合空间来评说影片。
《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空间属于叠加式的空间再造,灰暗的穷人空间与彩色的富人空间从分离走向交织,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空间。
从而表现了特定社会秩序下人们生活的固定模态。
关键词:空间 秩序 灰暗 彩色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93-02黄信尧导演的《大佛普拉斯》以其与众不同的视听艺术在第54届金马奖上荣获多个奖项。
《大佛普拉斯》的巧妙之处恰在于采用了叠加式的叙事结构,并非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心灵空间的模块化组合。
[1]大佛代表了社会的秩序,既是叙事的线索,又是叙事的空间。
在与抒情和高潮刻意保持距离的同时,一个个生活的枝节和片段,在导演设计的光影空间中随着时间而流淌,最终没能跳出大佛划定的空间界限。
一、灰暗的社会底层空间电影刚开始,音乐响起,黑色的背景与白色的标题“大佛”随之映入眼帘。
带有台湾口音的旁白悠悠而至。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部电影是由华文创和甜蜜生活联合提供、由业内最专业的甜蜜生活来制作,我们邀请业内最难相处的叶女士和钟先生来担任监制。
我是始终如一的导演阿尧,在电影的放映过程当中,我会经常出来讲几句话,宣传一下个人理念,顺便解释剧情,请大家慢慢看,就先不打扰,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再出来。
”一股神秘的灰色调将观众笼罩其中。
从色彩学角度来看,黑白实际上就是灰的两个极端。
与其说《大佛普拉斯》是一部以黑白为主色调的电影,毋宁将其看作以复杂灰与彩色艳丽强烈对比的画卷。
肚财(肚脐眼)、菜埔(萝卜干)、释迦(一种水果)、土豆、面会菜的大婶等社会底层空间角色先后以不同的形象和身分出场。
《大佛普拉斯》——寻找自我的自由与困局近年来,电影市场上涌现了一批充满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其中《大佛普拉斯》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由黄信尧执导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剧情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关于自由与困局的思考之旅。
电影《大佛普拉斯》以一个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自我寻找的故事。
主人公阿贵是一个背井离乡的年轻人,他来到这个小镇,开始在一家庙宇工作。
然而,这个庙宇却有着一个巨大的佛像,这个佛像被称为大佛普拉斯。
阿贵的工作就是每天给大佛普拉斯喂食。
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镇上,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困境。
阿贵通过与镇上的居民的交往,逐渐发现了这些秘密,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自由。
电影中的大佛普拉斯象征着一种束缚,它是一个不断吞噬人们的欲望和希望的存在。
而阿贵则代表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真实的力量。
这种力量在电影中通过阿贵与其他角色的对话和互动中得以展现。
例如,阿贵与一个失明的女孩小红的交谈,揭示了他们对于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他们试图逃离大佛普拉斯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然而,他们却也陷入了一种困境,被无形的力量所束缚。
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意象化的表达,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富有哲思的世界。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符号和隐喻来传达他对于自由与困境的思考。
例如,电影中的大佛普拉斯象征着现实世界中的束缚和压力,而阿贵则代表着人们追求自由和真实的力量。
通过这种象征意义的运用,电影成功地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幸福的思考和追求。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于小镇居民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困境。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矛盾,他们或是被大佛普拉斯所束缚,或是在寻找自己的自由。
这种对于人性的细腻描绘,使得电影更加丰富和引人深思。
《大佛普拉斯》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关于自由与困局的思考之旅。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引导观众思考现实世界中的束缚和困境,并激发内心对于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创作探索——浅析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美学》篇一一、引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大佛普拉斯》作为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美学,成功地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叙事结构、角色塑造、情节处理等方面,探索其创作美学及叙事美学价值。
二、电影概述《大佛普拉斯》以一幅社会现实的画卷为背景,通过对几个普通人物的生活描绘,展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以独特的人物形象、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深邃的主题思想,让观众对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三、叙事结构分析1. 多元视角的叙事方式《大佛普拉斯》采用多元视角的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和视点切换,将整个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2. 情节紧凑,节奏明快电影在情节处理上,采用了紧凑且明快的节奏,使得整个故事在短时间内得以充分展开。
同时,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和转折,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度和兴趣。
四、角色塑造分析1. 鲜明的人物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背景和命运,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同时,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2. 深度的心理描写电影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做得非常出色,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剖析和揭示,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深度的心理描写,使得电影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和细腻。
五、情节处理分析1. 真实的社会背景电影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依托,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揭示,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
同时,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和转折,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2. 巧妙的情节转折电影在情节处理上采用了巧妙的转折和突转,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大佛普拉斯》叙事空间分析杨仕彦(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摘 要:作为一部非传统的台湾乡土电影,《大佛普拉斯》利用独特的视听语言呈现了一个黑白压抑、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台湾南部社会。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叙事中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心灵空间来呈现其风格和内涵。
关键词:《大佛普拉斯》;叙事空间;台湾乡土电影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8-0125-01《大佛普拉斯》是台湾导演黄信尧在2017年根据其2014年的短片作品《大佛》创作的剧情长片,讲述了在一间名叫“葛洛伯”的雕塑厂内,夜班保安菜埔和朋友肚财在偷看老板黄启文行车记录仪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老板的秘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乡土喜剧故事。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空间转向”将原本客观实在的空间转换为文化上的编码。
而作为电影的叙事空间是创作者用于承载所要叙述剧情和要素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往往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呈现,是作为叙事话语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影片中。
电影作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叙事空间对影片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从空间的功能形态来说,电影的叙事空间一般由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和心灵空间等四种成分构成。
”[1]四种空间一方面介绍叙事框架和故事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意象传达丰富的内涵。
相比于其他的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在叙事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内容。
一、物质空间物质空间作为片中人物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空间,是由景与物组成的可视空间,具有交代故事背景环境的作用。
台湾的乡土电影从20世纪60年代的《街头巷尾》《蚵女》,到1977年乡土文学论战后的《小城故事》《汪洋一只船》等,再到1982年兴起的新电影运动的作品,都呈现了相同的乡土叙事风格,“对美丽风景和原住民生活的表现总是不吝胶片”,[2]多呈现出宁静、安逸的场景画面。
而《大佛普拉斯》虽是以台南乡下为环境背景,但导演并无意展现乡下外部空间的好山好水,黑白作为影片的主体色调,且镜头的内容集中于室内空间,如雕塑厂、便利店、医院等。
这些封闭的黑白空间没有传统台湾乡土电影田野牧歌的诗意,反而呈现的是简陋与破旧,这也是当地人生活空间的真实复制。
当地人的生活群像作为整个故事发生的物质空间,是灰暗的、压抑的,也奠定了影片的写实基调。
二、社会空间多琳·梅西(Doreen Massey)认为,社会空间意味着多样性:交叉、贯穿、互相联合,或存在于矛盾或对立的关系之中。
社会空间代表了社会结构,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在电影叙事中,社会空间往往是由物质环境与主人公的行为具体感知出来。
《大佛普拉斯》利用行车记录仪、台湾土名和英文名、大佛雕像三个意象构建起影片的社会空间,即台湾南部社会的阶层划分。
(一)行车记录仪:底层生活的黑白和上层生活的彩色影片展现的主体物质空间是黑白画面的台湾南部,唯一的彩色画面是来自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
属于底层居民的黑白空间是斑驳的垃圾场、值班室、游戏厅,而行车记录仪则是另一个世界,炫彩的霓虹灯和广告牌充斥于画面,肚财发出感叹:“有钱人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
”因为自己生活在黑白的底层空间,对上层人的生活一无所知,也无从接触,他只能幻想有钱人的生活是彩色的,但不经意间透过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证实了想象的真实。
他们对上层生活的了解没有直接的途径,而是透过监视器的窥探。
大量的黑白影像与稀少的彩色画面的对比,体现出影片中两个阶层生活空间的差距和割裂。
(二)台湾土名和英文名:本土与国际的差别在人物设定上,同样表现了社会阶层的划分。
主人公的名字“肚财”和“菜埔”分别是闽南语中“肚脐眼”和“萝卜干”,充满着台湾的本土气息。
而他们窥视的上层社会的人们都是英文名,黄启文叫做Kev-in,他的工厂“葛洛伯”则是“Globe”的音译,包括Gucci、Puta等等。
肚财他们也只会讲闽南语,而黄启文他们同时说着国语和英语。
上层社会积极地与国际接轨,底层人民则是处在社会的边缘,连711与“洗门”都无法分辨,只能通过捡食便利店过期的咖喱饭、偷看老板的行车记录仪、翻阅过期的色情杂志与外部产生联系,夹娃娃是少有的治愈方式,难怪菜埔看完监控发出“等我有了钱,我也要找人帮我取个英文名字”的感叹。
可见,片中底层人民对生活的盼望都是来自对上层人民的窥视。
他们对于生活没有完整的憧憬,只好望梅止渴,也深知社会的现实。
当肚财问菜埔:“人家有钱人出来走跳,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
你呢,什么都没有,你有背景吗,你后面有什么?”菜埔回答:“我后面有凤梨、香蕉、芭乐。
”台湾南部社会阶层的分离和小人物生活的惨淡被这样戏谑地讽刺。
(三)大佛雕像:权力纠葛佛作为台湾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崇高的、充满神圣意味的。
而《大佛普拉斯》将该意象解构,脱离了宗教信仰的教义,转而成为权力的隐喻。
师姐提出的修改意见被高委员以法会延期作为威胁,原本的宗教势力对于大佛的制作丧失了话语权,上层势力主导了一切。
高委员等政客利用法会宣传政绩,黄启文通过制作大佛来牟利,大佛变成了政商勾结的工具。
影片的结尾展现了大佛身体里面的秘密,庄严的塑像(下转第127页)首次出现在《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扮演“绯红女巫”的年轻演员伊丽莎白·奥尔森身材丰满,在电影中的穿着暴露。
还有在《美国队长:复仇者先锋》中饰演美国队长女友的特工卡特,长相迷人,她们都成了男性欲望的载体。
第二类女性角色则是以弱者的形象围绕在英雄身边。
这些女子清纯娇弱,于是在影片中成为超级英雄要保护的对象,并且成为英雄的软肋,通常会被反派抓去当作人质。
例如,在《钢铁侠3》中,反派基连为了报复,绑架了钢铁侠女友“小辣椒”;在《雷神:黑暗世界》中,雷神索尔拼命保护女友简·福斯特,以免被黑暗精灵抓走。
可以看出影片中这部分女性角色完全作为弱者任人宰割,她们的唯一出路就是等待英雄的解救。
这种将女性作为被看对象和被拯救的弱者的男权主义色彩,成为漫威电影中的一大诟病。
庆幸的是,漫威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赋予了女性角色新的形象和身份,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预计2019年上映的《惊奇队长》是漫威第一部女性英雄的独立电影,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漫威赋予了她在所有超级英雄中最强的实力,并将在对灭霸的反击中起到关键作用。
三、消费主义批评就像当人们看到金黄色的“M”就会想到麦当劳一样,超级英雄人物也以其独具个人特色的行头让观众印象深刻。
例如,美国队长那件由星星和条纹构成的外衣以及中间有五角星的振金盾牌;钢铁侠的火焰色钛合金材质铠甲,胸口亮起的反应堆;蜘蛛侠所穿的红色套头紧身衣会有蜘蛛图案;雷神索尔发挥神力的大铁锤,等等。
这些特色鲜明的战衣或者武器都是英雄们特有的Logo,表达了特定的英雄精神理念,不仅塑造了漫威电影的品牌影响力,而且还把这些特有的物品符号化,当人们一看到某物就会联想到这个角色。
除此之外,还有漫威演员们的形象营销。
仔细观察影片,不难发现电影中的主角几乎都是颜值与身材兼具的年轻演员。
例如,美国队长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是一个英俊潇洒、肌肉发达的年轻小伙子;留着Balbo胡子的钢铁侠扮演者小罗布特·唐尼也尽显成熟魅力;出生于1996年的蜘蛛侠扮演者汤姆·赫兰德是个眉清目秀的“小鲜肉”,等等。
并且漫威主角在出演超级英雄之前,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二线演员”,正是漫威系列电影成就了他们。
康德曾说过,“美就是一种无利害的自由的愉悦”,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从未停止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也是商业化电影运作中最鲜明的特点,在观赏电影的同时也给内心带来了满足感。
参考文献:[1]朱博文.从漫威英雄电影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J].新闻世界,2015(03):107-108.[2]熊晨溪.解构美国漫威英雄系列电影[J].声屏世界,2016(08):67-68.[3]马宇.漫威英雄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8(07):32-34.(上接第125页)内竟藏匿着一场凶杀案,参与法会的信众对此毫不知情,仍然虔诚地唱诵,认为从大佛内部传来的空响是“神迹显灵”。
上层势力主导了整场宗教活动,使传统世俗信仰成为权力、金钱和暴力的容器,底层民众却毫不知情,依然祈祷着神灵庇佑。
大佛成为片中的主要媒介,展现了片中两个分离阶层的权力关系,少部分拥有彩色生活的上层支配着绝大多数黑白的底层,并且底层仍不知情,继续制造和膜拜佛像。
三、心理空间心理空间不仅是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空间,还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形成的感受空间。
片中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展现,多用特写和昏暗的色调,也有肚财和菜埔二人在室外的夜晚用全景来表现他们内心的不安。
但该片最大的特色是在观影间形成的感受空间,即与故事的距离。
闽南语作为片中的主要语言,与台湾南部的地理空间相呼应,拉近了影片与现实的距离。
片中除了剧情中的对话,还加入了旁白。
导演黄信尧将自己的声音作为旁白加入片中,打破了第四面墙,实现了影片与现实的互动,如“在电影的放映过程中,我会三不五时出来讲几句话宣传一下个人的理念,顺便解释剧情。
请大家慢慢看,就先不打扰,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再出来。
”增添了一丝幽默感。
《大佛普拉斯》本是一个残酷且略带悲伤的故事,但旁白的运用让观众停止了灵感的共鸣,转而成为黑色幽默。
对于肚财的死亡,旁白说道:“那一年的台南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肚财的丧事,一件是护国法会。
”这样的旁白在片中时不时出现,幽默之余,也是表现出故事的辛酸,增强了观众的观感。
四、心灵空间《大佛普拉斯》多采用间接的手法来展示人物内心的心灵空间。
对于朋友肚财的了解,菜埔只停留在肚财家外。
当菜埔在肚财死后走进他家,看到飞碟、娃娃和美女的剪报时,才发现到肚财的内心也有可爱和细腻的存在。
而菜埔的心灵空间在母亲咸菜婶身上得以体现,因为他母亲是他唯一的牵挂和寄托,在面对黄启文的恶行与威胁时,他有苦说不出,也害怕自己发生意外所以找小叔帮忙。
平时两个一起度过漫漫长夜的底层人物到头来也不是那么熟悉,都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只不过是互相依偎取暖。
黄启文也在监视器里暴露了他的假发和人面兽心。
通过心灵空间的刻画,烘托“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这句片尾的旁白,也将大佛内外的空间意涵相联系,完成了影片最后的升华。
参考文献:[1]黄德泉.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电影艺术,2005(03):18-24.[2]黄维娅.从台湾电影传统看《海角七号》[J].宜宾学院学报,2009(08):89-91.作者简介:杨仕彦(1997—),男,重庆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闻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