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电子稿规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4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共6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复导入1. 让学生进行以下笔算:4257 + 4305 =8350 - 737 =2. 提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请回忆一下。
3. 让学生填空: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4. 化简下面各数:7.150 = 7.153.00 = 30.200 = 0.25.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1.2 = 1.2014 = 14.00(二)探索新知1. 出示例1,让学生尝试笔算:6.45 + 4.29 = 10.746.45 - 4.29 = 2.16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
2. 让学生计算:1.25 + 0.45 = 1.704.38 - 1.28 = 3.10提问: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三)巩固练(四)课堂总结(五)作业设计教材第74页练十七第2、4题。
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以及练十七的第1、6题。
通过这些练,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 让学生采用抢答的方式完成教材第77页第1题,提高口算速度。
2.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7页第2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题目要求,然后填表。
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够根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数与代数的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的意义2. 小数减法的意义3.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本书和一支笔,书的价格是12.56元,笔的价格是3.28元,小明需要付多少钱?这里就涉及到小数加法的问题。
2. 探究新知(1)小数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即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2.35 1.47 = 3.82,就是将2.35和1.47合并成3.82。
(2)小数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5.63 - 2.18 = 3.45,就是已知5.63和2.18的和是7.81,求其中一个加数2.18,另一个加数就是3.45。
(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一步: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第二步:从最低位开始,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第三步: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例如:4.5 0.7 = 5.2,可以先将0.7分解成0.5和0.2,然后4.5 0.5 = 5,5 0.2 = 5.2。
3. 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简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与代数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三部分。
2.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四、单元教学难点:能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运用到小数中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教材P71~72例1,完成P72“做一做”,P74~P75“练习十七”第1、2、3、4、8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最近同学们学习了小数的知识,相信大家对小数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学情预设】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师: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真广泛呀!看,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呢!二、探究新知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包括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运算规则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在运算规则上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对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操练和巩固。
2.准备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小数加减法的概念。
展示一道小数加减法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完成练习题的心得。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课目的:1、让学生自主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淆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关于小数相同合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易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领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宽泛应用,提升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课要点: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淆运算。
2、能依据数据特色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易计算。
教课难点: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巧采纳方法使混淆运算简易。
3、感觉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巧性。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一)教课目的:1.经历研究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领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研究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停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课要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课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课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边各题。
4257+4305 =8350—737 =联合上边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例?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此刻来复习跟小数相关的内容。
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侧是()部分,右侧是()部分。
3.化简下边各数。
7.150= () 3.00=()0.200=()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边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14=()这两题都是依据什么来做的?一同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二、自主试试,研究新知。
1、出示例 1(1)试试笔算(2)师:大家赞同这样写竖式吗?(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相同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小数点,遮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习的整数减法了。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像的,不过要多小数点。
教材及学情分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那么小数能不能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呢?二、探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巩固运算规则。
三、应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2. 教师布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是非常关键的。
教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小数意识和数学素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小数点对齐的技巧。
2. 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进位和借位的规则。
2. 引入小数加法和减法,让学生思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与整数加法和减法相同。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技巧。
2. 通过例题示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计算。
3. 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中的进位和借位规则,让学生明确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
2. 布置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的技巧,以及进位和借位的规则。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