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9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
并与手术室护工的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手术安全核查是在手术前进行的一项程序,目的是为了识别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和风险,以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安全核查通常由团队中的各个成员参与,包括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和手术室的其他相关人员等。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程序、特殊需求等。
核查的流程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身份核对: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与手术书面资料和标本是否一致。
2.手术部位标识: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是否正确,包括手术星记标识、手术区域标识等。
3.患者特殊需求:核查患者是否有特殊的疾病史、过敏史等特殊情况,以便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
4.手术室设备和药品核对:核对手术所需的设备和药品是否准备充分、准确。
5.手术相关文件和手术风险评估表的核查:核查手术的手术书面资料是否完整,包括手术同意书、术前检查报告等。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主要是为了评估手术的风险,并在术前或术中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通常由手术科、护理科、质控科等部门共同完成。
具体流程如下:1.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和相关医学史,包括既往疾病史、过敏史、手术治疗史等。
2.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人资料和相关医学史,结合手术的具体情况,评估手术的风险性。
3.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包括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手术药物的使用、麻醉方案等。
4.风险预警和警示:将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手术团队,并提醒团队成员注意手术风险,预警潜在危险。
5.实施严格的手术操作规范:根据手术风险评估结果,确保手术操作规范、操作安全。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
并与手术室护工的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一、目的二、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本院所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及其相关的医护人员。
三、相关定义手术安全核查:指在手术前、中、后的关键时刻,通过团队沟通和信息确认,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发生错误或者遗漏。
手术风险评估: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以及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WHO手术安全核查表:指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一种标准化的工具,用于在手术前、中、后进行三次核查,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ASA分级:指由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制定的一种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和预后的分级方法。
POSSUM评分:指由Copeland等人于1991年提出的一种评估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分数系统。
四、制度内容(一)手术安全核查1.手术安全核查应由参预手术的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和其他辅助人员。
2.手术安全核查应使用WHO手术安全核查表作为指导工具,并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第一次核查:在将患者转入手术室之前,在病房或者准备室进行。
主要目的是确认患者身份、允许书、文书资料、标识、预防性抗生素等。
第二次核查:在赋予患者麻醉之前,在手术室进行。
主要目的是确认患者过敏史、气道管理、麻醉计划、手术部位和侧别等。
第三次核查:在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台之前,在手术室进行。
主要目的是确认手术名称、手术记录、标本处理、器械清点、术后计划等。
手术安全核查应由一位核查员(通常为护士)负责引导和记录,核查员应在每次核查时向手术团队提出相关问题,并得到所有人员的回答和确认,然后在WHO手术安全核查表上打钩或者签字。
5.手术安全核查应在每次核查结束后进行评估和反馈,如果发现有错误或者遗漏,应及时纠正和补充,并记录在WHO手术安全核查表上。
6.手术安全核查表应作为患者的重要医疗文书之一,保存在患者的病历中。
手术安然核查轨制【1 】一.手术安然核查是由具有执业天资的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离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行前.手术开端前和患者分开手术室前,配合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二.本轨制实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纵可参照履行.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辨认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四.手术安然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配合履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然核查表》.五.实行手术安然核查的内容及流程.(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依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眷进行沟通确认,查对腕带身份标识,核敌手术部位及标识.并与手术室护工的手术病人转运本查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纪,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卖力填写手术转运交代单(留意术顶用药,管道情形,皮肤情形等内容).(二)麻醉实行前:三方按照《手术安然核查表》依次查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手术方法.知情赞成情形.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然检讨.皮肤是否完全.术野皮肤预备.静脉通道树立情形.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成果.术前备血情形.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材料等内容.(三)手术开端前:三方配合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纪).手术方法.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预备情形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履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陈述.(四)患者分开手术室前:三方配合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纪).现实手术方法,术顶用药.输血的核查,盘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讨皮肤完全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代单.(五)三方确认后分离在《手术安然核查表》上签名.六.手术安然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调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纵,不得提前填写表格.七.术顶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依据情形须要下达医嘱并做好响应记载,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配合核查.八.住院患者《手术安然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然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管一年.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行手术安然核查轨制的第一义务人.十.医疗机构相干本能机能部分应增强对本机构手术安然核查轨制实行情形的监视与治理,提出中断改良的措施并加以落实.手术安然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轨制(一)手术风险评估轨制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二.大夫.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厉依据病史.体魄检讨.影像与试验室材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分解评估.三.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依据评估的成果与术前评论辩论制订出安然.合理.有用的手术筹划和麻醉方法.必须做好须要的术前知情告诉,告诉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筹划.手术可能面对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室内评论辩论,手术风险评估分级≥3分时,必须上报医务科存案,进行院内评论辩论后方可开展手术.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克不及治疗或治疗后果不克不及确定的,应实时与家眷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须要的知情告诉.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24h手术大夫.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响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离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大夫依据评估内容盘算手术风险分级.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瘦语干净程度手术风险分级尺度将手术瘦语按照干净程度分为四类:I类手术瘦语(干净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瘦语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II类手术瘦语(相对干净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固;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III类手术瘦语(干净-污染手术):凋谢.新颖且不干净的伤口;上次手术后沾染的瘦语;手术中需采纳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瘦语.IV类手术瘦语(污染手术):轻微的外伤,手术瘦语有炎症.组织坏逝世,或有内脏引流管.②患者年纪手术风险分级尺度依据患者的年纪将患者分为两组:≤70岁;>70岁.③基本疾病手术风险分级尺度依据患者有无基本疾病分为两组:即为“无基本疾病及一般基本疾病(无脏器功效障碍)组”;“有轻微基本疾病组”.轻微基本疾病:3级高血压.冠芥蒂.高血压心脏病.风芥蒂.心功效衰竭.有并发症的糖尿病.COPD.呼吸衰竭.肾功效衰竭.脑卒中.恶性肿瘤.尿崩症.(注:有多种轻微基本疾病者则累计计分)④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尺度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稍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显著的体系临床症状;p4:患者有稍微的显著体系临床症状,且危及性命;p5:假如不手术的患者将不克不及存活;p6:脑逝世亡的患者.⑤手术中断时光手术风险分级尺度依据手术的中断时光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尺度时光内完成组”;“手术超出尺度时光完成组”.⑥手术类别由经管医师在响应“□”打“√”.⑦随访:瘦语愈合与沾染情形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经管大夫在响应“□”打“√”.(二)手术风险分级的盘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盘算办法是将手术瘦语干净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中断时光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表1:分值分派分值手术瘦语麻醉分级手术中断时光0分I类瘦语.II类瘦语P1.P2 未超出3小时1分III类瘦语.IV类瘦语P3.P4.P5 超出3小不时表2:手术风险分级盘算举例项目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类型评分类型评分类型评分麻醉分级P3 1 P4 1 P1 0 瘦语干净度分级II类0 III类 1 IV类 1 手术时光否0 是 1 否0 手术风险分级 NNIS 1级3级1级手术风险评估流程↓↓↓↓Array手术风险评估表。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术者主持,三方共同执行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结果由巡回护士统一记录,逐项填写于《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术者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和各种管路(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等)通畅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巡回护士与医嘱下达者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风险评估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豫卫医(2016)61号)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卫办医政发(2010)41号)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此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是涉及多环节、多个人员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会引起错误手术(包括手术病人接错、手术错误或手术部位错误3方面内容)的发生,引发医疗事故、纠纷。
为预防错误手术的发生,医院制定《手术患者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包括术前患者资料和手术信息的核对、手术部位的标记及对手术风险的评估。
(一)、术前患者资料和手术信息的核对从手术科室医师决定手术的时刻开始,包括了四个环节,涉及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护工及病房医护人员。
(二)、术前患者资料和手术信息的核对有两大项内容:1、患者的病历资料、腕带、知情同意书、影像等辅助检查资料已准备齐全。
2、上述资料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信息须准确并相互一致。
(三)、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四个重要环节:1、环节一:手术前一天,主管医生核对上述两大项内容并确保各项资料的齐全和相互信息的一致。
2、环节二:手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核对并确保各项资料的齐全和相互信息的一致,并进行手术前麻醉会诊及手术风险评估,以及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
3、环节三:手术前1小时,病房医护人员检查手术患者病历、影像等辅助检查资料是否齐全,术中、术后所带物品是否准备完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否完成,并与接手术病人的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并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签字,在术前准备间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上述两大项内容并确保各项资料的齐全。
4、环节四: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必须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要求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及离开手术室前三次共同对患者进行安全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一、目的二、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本院所有进行有创性诊疗操作的科室和医务人员,包括外科、麻醉科、介入科、放射科、内镜中心等。
三、相关定义1.手术安全核查:指在手术前、中、后的关键时刻,通过团队沟通和信息确认,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操作、正确的器械和药物等,避免发生医疗差错。
2.手术风险评估:指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普通情况、合并症、过敏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患者可能浮现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麻醉方案提供依据。
3.手术安全核查表: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外科安全核对表》制定的本院合用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包括三个部份:入室前核查(签入)、麻醉前核查(暂停)、出室前核查(签出)。
4.手术风险评估表:指根据美国外科学会(ACS)推荐的《外科风险评估系统》制定的本院合用的手术风险评估表,包括两个部份:患者特征评分(PC)和手术特征评分(OC)。
四、制度内容1. 手术安全核查1. 入室前核查(签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由护士负责完成入室前核查表,并与患者进行沟通确认。
核查内容包括:患者身份确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手术部位确认:与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并在患者皮肤上标记。
手术允许书确认:与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并签字盖章。
手术方案确认:与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并与医嘱单一致。
麻醉方案确认:与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并与医嘱单一致。
过敏史确认:问询患者是否有药物或者其他物质过敏,并记录。
空腹情况确认:问询患者是否按要求空腹,并记录。
牙齿情况确认:问询患者是否有假牙或者其他口腔异物,并记录。
首饰情况确认:问询患者是否有戒指、耳环或者其他金属饰品,并记录。
医疗器械确认: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者其他医疗器械,并记录。
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血型等结果,并记录。
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检查患者的X光片、CT片、MRI片等结果,并记录。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
并与手术室护工的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容。
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XX市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五)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4、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 专业word可编辑5、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
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
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5、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是指在手术前,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以确定手术是否适合患者,并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和措施。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1)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手术风险。
(2)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3)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医疗纠纷。
2.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1)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过敏史等。
(2)病史调查: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3)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4)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5)手术计划:包括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3.手术安全核查的流程(1)患者入院后,医生应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2)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和措施。
(3)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手术计划和措施是否合理。
(4)手术安全核查应由主刀医生或其指定的医生负责,核查内容应在手术室内进行。
(5)手术安全核查应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进行,核查结果应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手术风险评估是指在手术前,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手术风险大小,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1.手术风险评估的目的(1)确定手术风险大小,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3)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医疗纠纷。
2.手术风险评估的内容(1)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过敏史等。
(2)病史调查: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3)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
并与手术室护工的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术者主持,三方共同执行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结果由巡回护士统一记录,逐项填写于《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术者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和各种管路(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等)通畅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巡回护士与医嘱下达者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手术安全核查的目的在于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指标,以保证手术术前准备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和患者本人参与。
核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核对、手术部位标识、手术指标核实,以及术前准备是否符合要求等。
1.在手术前,手术医生与患者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和预期效果,并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2.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在手术室内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指标,并核实术前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3.核查完毕后,手术医生与患者共同签署手术同意书,确保患者已经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手术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患者手术前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手术风险评估由医生、麻醉师、护士和其他相关专家参与。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手术风险评估的流程如下:1.进行术前评估,包括询问患者有关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并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
2.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
3.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医生与患者讨论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4.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手术类型,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并告知患者可能的麻醉风险。
5.护士参与评估过程,负责记录评估结果和处理方案,以备手术前参考。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是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制度与流程,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确保手术安全核查和风险评估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评估工作,提供准确的病史和身体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制定正确的处理方案。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就是由具有执业资质得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得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她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得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得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
并与手术室护工得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就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物品准备情况得核查由
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得负责人就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得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得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得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ﻫ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得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得手术计划与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得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得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得组织下进行科室内讨论,手术风险评估分级≥3分时,必须上报医务科备案,进行院内讨论后方可开展手术.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得,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得知情告知。
ﻫ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ﻫ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与/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得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与/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得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得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得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得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得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ﻫ②患者年龄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得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70岁;>70岁。
ﻫ③基础疾病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分为两组:即为“无基础疾病及一般基础疾病(无脏器功能障碍)组”;“有严重基础疾病组".
严重基础疾病:3级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心功能衰竭、有并发症得糖尿病、COPD、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卒中、恶性肿瘤、尿崩症。
(注: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者则累计计分)
④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得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ﻫP1:正常得患者;p2:患者有轻微得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得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得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得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得患者.
⑤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得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⑥手术类别由经管医师在相应“□”打“√”。
⑦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经管医生在相应“□”打“√"。
(二)手术风险分级得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
具体计算方法就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与手术持续时间得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表1:分值分配
分值手术切口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0分I类切口、II类切口P1、P2未超出3小时
1分III类切口、IV类切
口
P3、P4、P5 超出3小时时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项目
病人甲病人乙病人丙类型评分类型评分类型评分
麻醉分级P3 1P4 1 P1 0切口清洁度分级II类0 III类 1 IV类 1 手术时间否0就是 1 否0 手术风险分级NNIS 1级3级1级
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
↓
手术风险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