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神经生理-生理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22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类身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究了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揭示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神经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和调节身体和心理过程的关键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神经系统控制着感觉、运动、记忆、情绪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神经系统对于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面对威胁或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
这些反应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心理上的情绪反应。
二、内分泌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激素是一种通过血液传递的化学信号,它们对身体的运作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如睡眠、饮食和月经周期等。
激素的分泌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温度和社会环境等。
三、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负责识别和清除外来的致病因子。
但免疫系统也参与到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
在情绪低落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免疫系统活性可能降低,导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同时,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如释放出一些具有抗压能力的化学物质。
总结起来,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和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健康。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脑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
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
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
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
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
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
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
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
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
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
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分为:内导神经(感觉神经)、外导神经(运动神经)、中间神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研究领域:1.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行为和认知过程。
这个领域关注神经递质的运作、神经通路和脑区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注意、记忆、学习、推理和决策等。
研究者使用实验和模型来探索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如何形成和改变思维模式。
3.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并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相互作用。
这个领域关注人们的态度、群体动态、人际关系和集体行为。
4.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和发展,从婴幼儿到老年人。
研究者探究身体、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因素,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发展障碍。
5. 个性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体的一贯行为模式和特征。
研究者研究个体特质、价值观、动机和兴趣等因素,并将其与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联系起来。
6.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评估、诊断和治疗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并提供心理支持。
7.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研究者探索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心理因素对健康行为、健康决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8.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如何优化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
研究者探索学习和教学的心理机制,以及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9.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人在职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工作中的动机、领导、团队合作和员工满意度等问题,以优化工作环境和组织绩效。
10. 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研究者探索文化对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以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注意⼒基础原理(⼼理学范畴)注意⼒基础原理(⼀)什么是注意⼒?1、基本解释从第⼆⽣命形态学专业术语上解释,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
从使⽤通道出发划分,视觉注意⼒、听觉注意⼒和触觉辅从注意⼒。
从沟通出发位置出发划分,视觉主动注意⼒、视觉被动注意⼒、听觉主动注意⼒和听觉被动注意⼒。
从沟通对象空间位置状态出发划分,视觉主动动态注意⼒、视觉被动动态注意⼒、听觉主动动态注意⼒和听觉被动动态注意⼒。
从语意功能出发划分,语听注意⼒使⽤系统和视触注意⼒使⽤系统。
与记忆⼒的关系,注意⼒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注意⼒的结果。
没有良好的注意⼒就没有良好的记忆⼒,良好的记忆⼒是建⽴在良好的注意⼒基础上的。
2、⼼理学解释注意是⼼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理过程的⼀种共同的⼼理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个是指向性,是指⼼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些现象⽽离开其余对象。
⼆是集中性,是指⼼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扰刺激的抑制。
它的产⽣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某些刺激⽽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在同⼀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
⼈在清醒的时候,每⼀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
通常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注意了其他⽆关的事物。
3、概念解释注意从始⾄终贯穿于整个⼼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定事物,才可能进⼀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第六章注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习题〖导学提示〗我们的感官随时都在接收着难以计量的庞杂的信息。
但我们只对其中最有意义的极少的一部分加以反映。
这种认知性的心理倾向就是注意。
本章着重介绍各种注意的特点和衡量注意品质的若干特征,以及如何从理论上解释注意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概述Top一、什么是注意注意和编码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没有它们,外部刺激就不能进入人脑进行信息加工。
所谓编码就是人脑把外部刺激转变成内部表征的过程。
编码过程包含着大量的认知活动。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当然,注意并不限于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加工也需要注意。
不管注意指向于个体自己还是外部世界,它都具有两种基本的特性:选择性和集中性。
因此,我们把注意定义为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
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可以得到围续着我们的无数刺激。
但是,人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加以反应的。
他只对某些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其他所有刺激不发生反应。
这就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表现为人脑信息加工时对刺激的随意的(有意的)选择和不随意的(无意的)选择两种形式。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形式,在特定的时间内,人对刺激进行有意识反应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不仅选择、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共同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通常我们说“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就是指人的各种有关的心理活动都共同地指向并集中于同一的刺激。
二是就同一种心理活动而言,它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对象,而且维持这种指向使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
通常我们说的“注视”和“倾听”等等,就是指人的某种有关的心理活动不仅指向而且持续地、深入地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因此,与集中性相联系的是注意的强度或紧张度。
2022心理学考研进入到冲刺阶段,此阶段的复习同学们仍应紧扣考纲,重视笔记与精要知识点。
做到查缺补漏,将自己已经记住的重点强化,未记住的重点重新记忆!下面是整理的心理学导论重点复习笔记吧。
请参考: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解析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心理是人脑的技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神经元一词,并创立神经元学说基本作用:接收和传递信息,以及整合信息构成:由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生物钟典型神经元五部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和突触小体分类:根据其机能特性(功能)分为三大类:感觉神经元(传入/内导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外导神经元)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信息并传至胞体胞体:中央有细胞核是能量中心髓鞘:包裹在神经纤维外围,由胶质细胞组成轴突:又叫神经纤维,把冲动由胞体传至远处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彼此接触的部位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轴突、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的储存场所)突触间隙:大小影响了化学传导速度突触后:胞体、树突神经递质:产生兴奋/抑制作用,兴奋和抑制是神经系统两个基本状态冲动传导到轴突末端,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激发后膜上的受体,打开/关闭某离子通道,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神经冲动: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进行交往,实际为电位变化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分为两种: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电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同一神经元)——较快,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导即突出间传导(不同神经元)——较慢,以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媒介电传导过程:内负外正-接受刺激-通透性变化+离子进入膜内-产生电位差极化状态-去极化状态-反极化状态-复极化状态周围神经系统:概念: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构成:躯体神经系统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植物性神经系统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腺体,几乎向所有腺体发送神经冲动交感神经系统是主导兴奋,当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以适应环境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主导安静,也叫自主神经系统,保持身体安静时的生理平衡,如:协助消化进行,保存身体能量中枢神经系统:自上而下:中脑-脑桥-延脑-脊髓功能: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行为,控制人的全部行为构成:脊髓:活动受脑控制,重要通路上接脑,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位于两侧可以完成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轴反射、跟腱反射负责本能活动(如一部分反射活动)脑干:重要通路,12对脑神经与高级神经相连神经纤维大量汇集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控制觉醒和意识状态的神经系统分流信息,进行弥漫性传导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水平,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延髓:和脊髓相连的部分,又称延脑,上接脑桥下接脊髓有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又称生命中枢脑桥:在中脑和延髓之间维持机体平衡的初级中枢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脑:神经信息的主要通道有视、挺的反射中枢,瞳孔和眼动中枢间脑:位于大脑两个半球之间丘脑:位于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所有感觉信息先到丘脑进行初步分析综合,再由丘脑传到大脑皮层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调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枢负责内脏器官活动,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正常代谢调节饥饿、渴、性等生理活动情绪反应的重要中枢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作用大脑:又称端脑,由左右对称两个半球组成,分隔左右半球的深沟称为纵裂内部是白质,外部是灰质,灰质就是大脑皮层纵裂底上是胼胝体,连接两个半球大脑半球:两半球对称,但功能不对称左半球抽象思维,右半球为形象思维表面有深浅不同沟和裂,沟裂中间隆起部分为脑回三条大沟:中央沟、外侧和顶枕裂沟将半球分为四叶:1.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枢在中央前回2.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枢在中央后回3.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中枢在枕叶的枕极4.颞叶: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在颞上回和中回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联合活动,共同完成复杂的活动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其分工与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
生理心理学注意的神经过程定向反射——注意的生理过程注意的生理过程一、注意产生的方式二、注意的中枢过程三、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的功能注意产生的方式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是当新颖刺激出现时,动物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定向反射一开始带有非条件反射的性质,而后又进一步发展了条件反射。
产生定向反射时的生理变化●自主神经的变化:瞳孔散大、心率变慢。
●脑功能的变化:出现去同步化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运动功能的变化:头颈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定向反射一开始带有非条件反射的性质,当环境中有新颖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不由自主地去注意它,这就是定向反射初期的具体表现。
在非条件定向反射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条件性定向反射,如人类有意识的观察和探索活动等。
这种条件性定向反射主要受人们的需要、动机和活动目的所支配。
注意的中枢过程•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诱导可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程度越高,对其它区域的抑制作用越强。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新的强烈刺激出现时,优势兴奋中心发生转移,即注意转移的机制。
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的功能负启动是一种抑制效应,指前一次的干扰刺激如果作为目标再次出现时,对这个目标的反应的抑制。
负启动的反转和注意的功能在外周提示的情况下,负启动则转为正启动。
外周提示又称外源提示,是以指示本身的位置表示目标将要出现的位置,如目标在左边,提示就提前在左侧出现。
负启动反转的意义在客观世界中,人和动物是从多次接触到的事务中获取周围世界的大量信息,并依此作出系列反应的。
因此,负启动使下一次反应减慢,正启动使下一次反应加强。
外周提示可以使选择非常有效,导致对当前目标的快速反应;同时又能快速消除对注意焦点以外物体反应的抑制,从而缩短下一次的反应时。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