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5
生理心理学原理
生理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类身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究了人体生理活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理机制,生理心理学揭示了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神经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和调节身体和心理过程的关键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神经系统控制着感觉、运动、记忆、情绪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神经系统对于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面对威胁或紧张的情况下,身体会释放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
这些反应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进而引发心理上的情绪反应。
二、内分泌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激素是一种通过血液传递的化学信号,它们对身体的运作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如睡眠、饮食和月经周期等。
激素的分泌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温度和社会环境等。
三、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学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负责识别和清除外来的致病因子。
但免疫系统也参与到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
在情绪低落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免疫系统活性可能降低,导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同时,免疫系统的激活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如释放出一些具有抗压能力的化学物质。
总结起来,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身体和心理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在生理心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健康。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通过研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探讨情绪、认知、行为等心理活动是如何受到生理过程的影响的。
在科学研究中,将生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中枢,生理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认知、情绪等心理活动至关重要。
大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比如大脑皮质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联,而杏仁核与情绪处理紧密相关。
2. 神经元活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生理心理学研究神经元的活动能够解析人类心理活动如何在神经水平上实现。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过程都和我们的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3.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自主功能,包括心率、呼吸、消化等。
生理心理学研究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应激等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自主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生理心理学相关实验1.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电生理学记录,是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观察大脑在不同活动状态下的反应,帮助科学家理解某一心理功能的生理机制。
2.条件反射实验通过条件反射实验,研究者可以观察动物或人类在某种刺激条件下的自发反应。
比如,帕夫洛夫的狗就是一个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了食物与唾液分泌之间的联系。
3.药物实验药物在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生理心理学通过药物实验研究药物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还可以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有关,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开发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生理心理学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生理和心理之间密切的联系,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类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选择题1 病人能分辨男女老少,可以识别陌生人面貌的某些特征,却不能根据熟人的面貌判断熟人的身份,甚至不能识别配偶儿女。
病人患有(面孔失认症)2 主要研究动物生态行为规律与脑功能的关系。
(神经行为学)3 上行多巴胺系统起源于(基底神经节的黑质)(中脑的腹侧被盖区)4 有机体对刺激输入的反应强度是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作用的整合。
注意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
(双重过程模型)5 每种感受器只有(一种)适宜刺激。
6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睛)7 味觉的辨别力使人能主动的选择食物,这是受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的影响。
8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遗传)(刺激图形在视网膜成像的方位)9 (视知觉理论)10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匹配理论。
11 (非陈述性记忆)是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
不依赖意识和认知过程,几乎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需要多次重复才能逐步形成。
12 在丰富化环境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增高,大脑皮质重量增加,突触数目增多)相比于贫乏化环境。
13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感觉性失语症)、弓形束(传导性失语症)14 能理解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对话,能发音,不能组成语言,电报式的(运动性失语症)15 参与恐惧性情绪活动的有(岛叶皮层前部)(内侧额叶皮层)(扣带回前部)(眶额皮层)16 (多巴胺)与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关,被描述为一种使人产生“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
17(横断损伤)在外科手术条件下用刀在脑的不同水平上横断,使断脑之间的上下联系中断。
18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二简答题:1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P5(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①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②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3)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ERP)(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2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P31(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有各自最敏感的能量刺激形式。
生理心理学1.注意的神经网络的组成和作用(头悬梁,锥刺股)警觉网络:上行NA(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上行DA(多巴胺)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上行5-HT(5-羟色胺)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定向网络: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损伤后破坏了对同侧注意摆脱的能力中脑上丘---损伤影响视觉定向,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丘脑枕核---损伤患者或猴子在隐蔽定向任务上表现困难(有选择的加以注意)执行网络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额叶损伤不能维持注意额叶可能对目标的权重选择有重要作用2.注意产生的方式及其中枢过程注意从其产生方式上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下列变化:(1)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如瞳孔散大,皮肤导电增强,躯体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率一般变慢。
(2)脑功能变化,如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皮层兴奋性提高。
(3)运动功能变化,如头颈肌和眼外肌收缩,使感觉器官朝向刺激源。
上述生理反应不随刺激性质和刺激量(指给与刺激或撤除刺激)的差异而变化。
但是,重复的刺激模式则引起定向反射的消退;相反,变换刺激模式将再次引起定向反射。
注意的中枢机制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被认为是注意转移的机制。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3.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性兴奋作用,又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抑制性闸门。
这个闸门能够对丘脑的各种感觉接替实施控制,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
只有能够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
4. 神经元活动匹配理论前苏联学者Sokolov(1969)认为,定向反射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系统的功能表现。
这个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的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之间不匹配时,将产生不随意的定向反射。
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性质1、概念: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研究对象: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
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
用标志脑机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
3、性质: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技术2、干预脑功能的手段:手术损伤法、刺激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3、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4、常用的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注:干预脑功能的手段:研究脑功能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脑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实验切除术(experimental ablation)。
A. 吸出法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原理:用神经毒剂或化学阻断剂来干扰脑内蛋白质,核酸或其它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来导致脑机能失调。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非暂时脑损伤(可逆性脑损伤);D.冷冻法:原理: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º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
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脑的电活动的获得:直接获得——脑电图间接获得——脑成像技术三、fMRI、ERP的优势及局限性fMRI优势:无损伤,空间分辨率高;局限性:时间分辨率不足。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脑立体定位技术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4、电记录法5、生物化学分析法6、分子遗传学技术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注意的主要功能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一、警觉网络(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DNAB损伤鼠模型在脑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
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中脑一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
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一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绪论一、生理心理学概述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1)二元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身心是相互分离的,身体由普通物质构成,但心灵不是;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古希腊:柏拉图 17世纪:笛卡尔(2)一元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均由物质和能量组成,心灵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唯物一元论。
*我们大多相信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通过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解释知觉、思维、记忆、行为等(3)还原论是一种方法论,将复杂的研究对象细化为最小单位来探索。
例如:把脑的高级功能还原到细胞、分子水平。
(4)整合论用全局观点来整合还原论取得的微观结果。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试图以脑内的生理学事件来揭示心理现象。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3)研究任务研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过程中,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机制。
3.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2、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1、神经系统的解剖姿势及方位术语(1)人的解剖姿势:人体直立,面部朝前,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拇指朝向远离躯体的一侧。
(2)三个平面:*冠状平面:冠状平面也称额状平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相垂直,把身体或脑子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水平面也称横切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及冠状平面皆成直角,把人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矢状平面:矢状平面也称正中平面,它把身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而与正中平面相平行的任何平面都称为矢状平面,也称为旁矢状平面。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膜定义:脑和脊髓周围的保护性鞘结构,包括三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缝隙是蛛网膜下腔。
腔内循环着脑脊液。
整个脑悬浮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起保护作用。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端脑大脑皮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前脑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杏仁核、屏状核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间脑丘脑下丘脑 中脑顶盖上丘四叠体下丘被盖 网状结构脑干后脑后脑小脑 脑桥末脑延脑 *端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________________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和行为的有机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对环境,基因,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它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多学科领域。
它探讨人体如何通过其生物结构,组织和功能来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生理心理学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行为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学,认知心理学,行为神经生物学,发育心理学,比较心理学,语言心理学,遗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整合心理学。
它涉及到如何通过神经元,神经递质和其他神经生物机制来传递信息;如何通过内在机制控制行为;如何人们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如何通过感觉,思考和行为来影响周围的环境。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个方面是从生物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行为和表达。
此方面的研究包括了神经发育、神经递质、受体、神经元选择、认知加工、神经机制以及多巴胺、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和其他神经递质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从行为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表达。
此方面的研究包括了行为发展、行为遗传、行为影响、情感发展、情感表达、行为控制和行为反应。
再一方面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表达。
此方面的研究包括了语言发展、注意力、决策、学习、记忆、思考、情景记忆、智力测验、注意力分配和决策分析。
最后一方面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人的表达。
此方面的研究包括了性格发展、情感发展、情感表达、发展心理学、性格测量、情感测量、情感调控、发展性能测试以及早期情感体验。
生理心理学的发展使得它成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且也对一些重大的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它在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也在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心理障碍及其治疗方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它还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未来人工智能有关的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生理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学科,其中涉及到多个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
2、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是脑细胞的有组合的整体活动。
3、脑组织的检查包括三个步骤:(一)固定(二)切片(三)染色4、脑损毁术包括:(一)吸出法(二)热烙(三)电损毁法(四)药物损毁法第二章:脑主要考填空题和单选题。
第一节:脑的概观P35-361脑接受心脏流出的血液总量的20%2有两套动脉给脑供血:(一)颈总动脉(二)椎动脉:沿脊椎两侧上升进入颅底。
在脑干的腹侧,合并成为一条基地动脉,其分支供给大脑半球的后部和脑干的血液。
在大脑的底部,颈动脉和基底动静脉连接成为韦利斯氏环(概念掌握)。
血管的这种连接使脑的供血有了更好的保障。
因为任何一条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受伤或被堵塞,由于这个环路的存在,都不会严重影响脑的任何部分的供血。
第二节:脑膜1脑膜共有三层P38:外:硬膜,厚而硬。
中:蜘网膜,形似蜘蛛网,软似海绵。
里:软膜: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
第三节:脑的解剖部分P44-451 脑的解剖部分和大脑皮质2 边缘系统(概念掌握)P47边缘系统包含着几个相互联系着的结构。
扣带回、海马结构、杏仁核(团)、隔、前丘脑、乳头体。
前丘脑、乳头体属间脑部分,不属端脑。
但一般总是把他们算做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边缘系统的功能涉及到情绪行为、动机、记忆等过程。
边缘系统的意义:边缘系统的出现给脑干的板定行为增加了更多的实适应性,这就是说,它可以受到情感和情绪的策动,更有效地反应危及生存或有利于生存的情景刺激。
3 基底神经节P47-49基底神经节是包在大脑皮质里面的几个大的神经细胞集团,包括其头部成为侧脑室底和外壁的尾状核,在出入大脑皮质的巨大纤维束――内囊外侧的豆核状,豆状核分为两部分,内部称苍白球,外部称壳核。
这些核间有许多神经纤维穿行,切面呈灰白间隔的纹状,所以合起来总的称为纹状体。
处于尾状核尾端的杏仁核、屏状核也包括在基底神经节的系统中,它是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系统共有的。
名词解释:1、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是指脑受损后,被试学习记忆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大脑对损伤后发生的事情很难形成或者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她是发病之后的经验记忆丧失,不能回忆损伤之后一段之间内的经历,但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2、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是指被试对脑损伤发生之前的事件的记忆障碍,新的记忆还是能够形成。
又称远期记忆障碍。
3、帕帕兹环路(Papaz’s circuit):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20世纪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路。
在这条环路中,海马结构是中心环节。
4、三突触回路(trisynaptic circuit):始于内嗅区皮层,这里神经元轴突形成穿通回路,止于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海马之间的联系,有特殊机能特性,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
内侧嗅回与海马结构之间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它与记忆功能有关。
5、易化(facilitation):神经脉冲跨突触的传导由于前一个刺激已建立过反应而变得容易通过。
是局部阈下兴奋状态能使神经元兴奋性升高的现象。
6、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指人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自动和有意控制的来呈现的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流的信息表征,是成功进行社会互动的必备条件。
7、运动盲(Akinetopsia):V5区的损害会造成运动盲,既看不见又不能理解运动中的世界,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他们可能完全看得见,但是与之相关的运动却会使物体消失,视觉的其他特征却依然没有受损。
8、共轭运动(conjugate movement):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9、辐辏运动(vergence movements):双眼协同运动保证物体图像都落在两视网膜的对称部分。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PET:(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fMRI: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EPSP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Ca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EPSP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AEP:(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一、名解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
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
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
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
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
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兴奋水平所决定的唤醒状态)。
4、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意向过程)(人格)。
5、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的各种疾病统称为(精神病),分为(躯体器质性精神病)(外生性或心因性精神病)(内生机能性精神病)。
6、精神病的核心障碍是(不同层次心理活动)产生了分裂,而意识(清醒),智能(正常)。
7、人在闭目养神时脑电图为α波,思考问题时出现β波,高度集中注意力时呈(г节律)。
8、对感觉皮层机能定位需要描记(诱发电位),其用计算机叠加处理后称(平均诱发电位),其晚成分与心理活动相关称脑事件相关电位。
9、是(连续)(无损伤)测定不同脑区的(葡萄糖能量的代谢率)的检查。
10、生理心理学的实验对象有(正常人类)(脑损伤病人)(灵长类动物)(低等动物)。
11、视觉和听觉属于(距离)感觉系统,其感觉器官形态特化最(完美),感觉神经最(粗大),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最(显赫)。
12、在感觉中丘脑向大脑皮层发出的两大投射系统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13、关于编码方式,感受器是(级量式编码),传入神经是(调频式编码),感觉的高级中枢是(空间分布)的(细胞分工)编码。
14、瞳孔光反射:给光——瞳孔(缩小),撤光——瞳孔(扩大),其中枢在(顶盖前区),是一种(交感神经兴奋的自主)神经反应。
15、瞳孔皮肤反射:皮肤受疼痛刺激时瞳孔(扩大),为疼痛的(客观生理指标),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
16、瞳孔调节反射包括:视轴(改变)晶状体(曲率增大或减少)瞳孔(缩小或扩大),意义是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17、外侧膝状体与神经节细胞的外周感受野为(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视野视网膜及各级视中枢之间存在精确的(空间对立)关系。
18、随意眼动包括(辐辏运动)与(共轭运动),非随意眼动包括(注视)(扫视)(追随运动)。
19、视锥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有(感红色素)(感绿色素)(感蓝色素),兴奋程度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视蛋白结构)。
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感光物质因(对不同波长的敏感性)差异而功能不同。
20、白天视物主要是兴奋(视锥细胞),而缺乏维他命A时(视杆细胞)活动障碍,光分解反应障碍。
21、视网膜光化学反应的作用是使信息(放大),又经光物理反映使神经节细胞上产生了(光感受电位)。
22、给光时,升高,发生在中心区,该神经节细胞称为(开中心细胞),其感受野周围区为(闭反应)。
撤光时,升高,发生在中心区,该神经节细胞称为(闭中心细胞),其感受野周围区为(开反应)。
23、关于视觉中枢: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为(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为(较高级中枢),视皮层是(视觉的高级中枢)。
24、视皮层神经元根据感受野不同的特征分为(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
25、视皮层的功能柱分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空间频率柱)。
特征提取功能柱中有(颜色柱)(眼优势柱)(方位柱)。
26、人耳可听频谱范围是(20—16000),最敏感为(400—1000)。
人耳最适宜的听觉范围其中心为(1000,60昉)。
27、心理声觉参数有(音高)(音强)(音色)。
28、对声源定位在(上橄榄核),依靠哪两种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
29、关于音高,低频音兴奋耳蜗(顶部长f)及颞横回(外侧);高音频兴奋耳蜗(底部短f)及颞横回(内侧)。
30、一般认为内耳对低音频为(调频式频率)编码,而对高音频为(空间分布的细胞分工)编码。
31、雌性动物释放(外激素)吸引异性,破坏雄性动物的嗅中枢,使其对雌性动物的吸引作用(减弱)。
32、味觉引起的情绪变化能(持久保存)在脑内,而嗅觉往往伴有(情感活动变化)。
33、关于“闸门理论”,闸门在(脊髓背角),粗纤维兴奋,痛觉(不产生),细纤维兴奋,痛觉(产生)。
34、超柱由同一感受野中的不同(特征检测功能柱)组成,它是产生(简单知觉)的单元,又经联络区多模式感知细胞的综合产生(复杂知觉)。
35、由感觉综合产生知觉称为(底—顶加工),而在知觉产生中还有(上—下)和(循环信息流)加工。
36、猴的面孔认知单元分布在(颞上沟)。
而人对面孔识别的特异区在(颞枕间梭状回),面孔出现时的特异波是(N170)。
对于面孔识别功能,多数专家认为是(后天习得)。
37、色盲是由于视锥细胞中缺乏(感光色素),而视皮层V4区广泛受损会出现(颜色失认证)。
38、关于朝向反射的时相分析:在开始时额区额中央出现(顶负波),又称(N200波),后继出现(N2b—P3b复合波),同时发生(探究)行为。
39、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皮肤电反应)是其最稳定的生理指标。
40、朝向反射的特点是具有(无特异性),既不同于伤害刺激引起的(防御反应),也不同于对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反应)。
41、关于朝向反射:有新异刺激时机体会(建立固定反应模式),形成固定反应模式后,再重复该刺激将(消退);变换刺激时重新出现是由于与原反应模式(不相匹配)。
42、选择注意时,靶子的脑激活区为(前扣带回)。
对选择时间:早选择从(额叶丘脑)选择,有(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晚选择从(前运动中枢)选择,有(前运动中枢控制)理论。
43、注意保持时出现在(前额叶皮层),指令出现时(消失)。
44、儿童注意缺陷,随意注意能力(下降),被动不随意注意(上升)。
45、联想式学习中有哪三种联结:(外部动因—和间联结)(刺激—反应联结)(脑内中枢回的联结)。
46、关于非联想式学习:习惯化和敏感化,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是(敏感化)。
47、简单运动学习的中枢在(小脑)。
切除大脑后,气流吹入眼,依然可出现(瞬眼反射),其中枢在(小脑皮层的蒲肯野氏细胞)。
48、学习的脑机制:细胞水平称为(异源性突触异化),分子水平是(蛋白质变构),在整体水平上是脑的(等位论)和(机能定位论)的对立统一。
49、情绪学习中较为重要的脑结构是(边缘系统),辨别空间信息的脑结构主要是(海马)。
50、在活动依存性强化中(突前易化)最重要的递质是(5—羟色胺)。
在海马的中,起重要作用的受体是(受体)。
51.关于记忆的痕迹理论:短时记忆是由于产生了(反响震荡);电休克使短时记忆无法转入(长时记忆)。
52短时记忆发展到长时记忆,最重要的脑结构是(海马);最短时间是(1h),相当于合成(基因调节蛋白)的时间。
53.老年人慎用抗胆碱药,是由于(乙酰胆碱)是很重要的记忆递质。
54.酒精中毒逐渐发展中,记忆障碍依次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早年记忆丧失)。
而脑震荡引起的记忆障碍其特征是(可逆性可恢复性)。
55.关于记忆:海马损伤影响(近事记忆),间脑损伤还会影响(远事记忆),而间脑与颞叶的联系与(早年记忆)有关。
56.脑退行性痴呆(阿尔采默氏病)神经元内蛋白质发生(淀粉样变),从而形成(神经炎性斑块)和(缠结)。
病变主要发生在(顶叶,边缘皮层)(额叶,联结皮层)(后扣带回皮层)。
(短时记忆障碍)是其先兆。
57.关于记忆障碍:不良个性可有(癔病性遗忘);精神创伤可致(反应性遗忘);暗示可致(心因性遗忘)。
58.关于记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短时记忆是在突触处发生了(受体蛋白变构);而长时记忆是整个神经元的反应,包括(跨膜信号转导)和(核基因表达),结果是(新蛋白合成)并形成(新突触)。
59.用双分离技术可将记忆分为(表达性记忆)和(非表达性记忆);用双听刺激试验可发现精神病患者幻听是由于(听觉系统门控机制受损);用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可检验(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
60.失认证是(知觉障碍),包括(视、听、躯体);失语症是(语言产出,理解障碍),包括(运动性,感觉性,传导性失语症);失读症是(字、词、形、音、义联系障碍),包括(周边性、中枢性失读);这些患者(意识清晰)正常。
而缄默症则(意识不正常,情感记忆空白)。
61.发展性失读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脑发育不足),特别是(大脑皮层内的长距离)发育不足,可能是(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的共同原因。
62.关于阳性精神分裂症的脑机制有哪三种学说(亢进说)(受体亢进说)(精神分裂症的多元理学说)。
63.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生命早期(旁海马回)受损,症状(潜隐渐进)。
阴性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是(思维贫乏、孤独、表情淡漠、退缩)。
64.隔裂脑的观察表明“右利手者”言语性刺激的脑活动发生在大脑的(左侧半球),情绪的脑活动发生在大脑(右侧半球)。
65.布罗卡区是语言(运动区),位于(额叶)。
受损时出现(运动性失语症);维尔尼克区为语言(感觉区),位于(颞横回),受损时出现(感觉性失语症)。
67.人类的言语知觉是(视觉)和(听觉)协同工作的结果,称为(运动理论)和(听觉理论)。
68.口渴才饮水称为(原发性饮水)。
预见性饮水称为(次发性饮水)。
渴中枢位于(下丘脑),哪里补水解渴感更明显(胃肠)。
69.渗透性失水时分泌增多的主要是(),其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视上核),容积性失水时分泌增多的主要是(醛固酮),其调节中枢在(中脑背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