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25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
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意识和注意第四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指人所持有的反映现实的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就是说意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高级心理部分。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在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例如,早晨起床后,一个人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是受意识支配的,而穿衣服的动作本身通常是自动化的,不受意识的控制。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综上,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例如,在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其他的问题,或与别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
2.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3.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二)意识的分类意识从无意识到意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
它还存在着一般性的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三)意识的功能意识具有能动性,它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世界的意义。
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佳判断和行为。
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一、选择题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2.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D.选择性较强3.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5.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浙江省2007年10月、2007年4月真题]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D.偏好复杂的刺激7.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内部注意8.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9.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0.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1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3.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303英文名称: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基本信息1.学分与学时学分:34学时,学时:2学时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课程3.适应专业心理学专业,必修4.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2)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3)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4)使学生理解有关感觉、知觉、睡眠、觉醒、情绪、学习与记忆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心理学6.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
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7.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论文(2)结课考试成绩四0%,形式为闭卷考试8.课外自学要求(1)阅读参考资料(2)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课堂汇报。
9.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生理心理学(第版).李新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生理心理学(第版).沈政、林庶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生理心理学隋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生理心理学m〃 R. Carls(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4)生物心理学(第0版).詹姆斯•卡拉特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5)认知科学进展:从分子机制到计算理论(英文吕忠林,罗跃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葛詹尼加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二、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基本内容: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前世今生一、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概述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伦理三、行为学研究方法四、脑研究的方法五、行为遗传学及基因干预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意义和研究历史;(2)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