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53.06 KB
- 文档页数:35
神经康复学帮助恢复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神经康复学是一门专注于帮助恢复神经功能的学科,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促进受损神经和组织的再生与重建。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神经康复学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康复学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一、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神经康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应用热疗、电疗、超声波治疗等方法,以促进受损神经和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热疗可以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神经的康复;电疗可以刺激神经传导,提高神经兴奋性;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加速受损神经的恢复过程。
物理疗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但需注意遵循治疗方案,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副作用或伤害。
二、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在神经康复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常规的运动训练,神经康复学中的运动疗法更加注重对受损神经和肌肉的针对性训练。
通过锻炼受损区域周围的肌肉和关节,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平衡和协调能力。
例如,在脑卒中康复中,患者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和手脚协调训练,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日常生活的独立能力。
三、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针对脑部受损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设计的一种神经康复治疗方法。
认知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语言训练等,旨在帮助患者提高思维能力和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在认知训练中,医生或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套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通过不断重复和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以达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四、语言和言语治疗对于失语或言语不畅的患者,语言和言语治疗是一项重要的神经康复学方法。
语言和言语治疗旨在训练患者恢复或提升口腔发音、语音理解、词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字母和单词的重复记忆练习,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总之,神经康复学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认知训练以及语言和言语治疗等方法在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康复治疗神经知识点总结一、神经系统综述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进行神经信息处理的主要部位;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和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
2、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感觉、运动、自主调节等,这些功能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改变时能够作出相应的调节和适应。
3、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如意外伤害、中风、脑炎、脑血管病变等。
神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患者的功能损伤程度和康复治疗的难度。
二、神经康复治疗的常用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按摩等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关节活动度、循环情况等,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
2、语言康复:主要用于中风、脑外伤等患者的语言能力康复,包括言语理解、表达、发音等方面的训练。
3、肢体康复:主要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肌肉力量的康复、肌肉协调性的训练、平衡感觉的恢复等。
4、认知康复:主要用于认知功能损伤的患者,包括注意力、记忆、计划执行等方面的训练。
5、精神康复:主要用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患者,包括心理治疗、行为调节等。
6、社会康复:主要用于康复后的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包括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辅助。
三、神经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1、个体化治疗:因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的种类、程度不同,需要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系统化治疗:神经康复治疗需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包括治疗目标的设定、康复措施的选择和顺序、康复效果的评估等。
3、科学化治疗:神经康复治疗需要基于现代医学和康复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结合神经系统的特点,保证治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全程化治疗:神经康复治疗需要在患者获得相对独立生活能力前,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帮助,包括日常护理、康复用具的应用、家属教育等。
5、综合化治疗:神经康复治疗需要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手段和技术,如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肢体康复、认知康复等,以提高康复效果。
神康名解:脑卒中、静止性震颤简答题脑卒中康复原则AIDP常见康复问题PD为什么早期不能做太多健侧代偿训练脊髓炎康复结局L3及L3以下脊髓损伤的功能情况及康复治疗1、脑膜刺激征:A、颈强直:颈后肌痉挛,被动曲颈遇到阻力。
B、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C、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2、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病人站立,两足并拢,两臂前举至水平位,伸肘,不动。
先睁眼,后闭眼。
正常人可维持60秒左右不倾倒,儿童更久,老年人较短。
但可有轻微的前后来回摇晃。
前庭系统疾患者,睁眼闭眼皆可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小脑半球病变,可向患侧倾倒;蚓部病变,可向前或后倾倒。
深感觉障碍者睁眼时身体摇晃不明显;闭眼时站立不稳或倾倒,倾倒方向不定。
3、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患者的脑干受到部分损害(脑桥基底部病变),导致其运动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表现为患者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VS,但由于患者的大脑皮质和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无损害,故其意识完全清楚,能通过睁、闭眼或眨眼表示“是”或“不是”来进行交流。
4、痉挛(Spasticity)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
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
偏瘫痉挛典型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伸肌痉挛模式5、肌张力低下:蛙状姿势(俯卧位或者仰卧位),W状姿势(仰卧位),对折姿势(坐位),倒U姿势(俯悬位),外翻或者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
6、脑卒中治疗原则:1、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早期康复时机。
2、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调整。
1。
神经康复学:就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得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得康复预防、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得一门学科。
2。
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
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
4。
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就是拖拽病足,或就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5。
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与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
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
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与体征加重。
6、半暗带:脑卒中时在坏死得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得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
7。
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
8。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就是一种常见得中年以上得黑质与黑质纹状体通路上得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与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9。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老年人最常见得一种病因不明得大脑退行性变性病,就是痴呆最常见得病因。
10。
血管性痴呆:就是脑血管疾病导致得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就是常见类型。
11。
脑膜炎:凡感染或炎症性反应仅累及软脑膜者(包括软脑膜与蛛网膜)称为软脑膜炎或脑膜炎。
12。
脑炎: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性反应者称为脑炎。
神经康复重点神康重点名词解释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2.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3.颅脑损伤(TBI):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又称脑外伤(BI or BD)或头损伤(HI),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4.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5.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6.脑疝P56: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疝的发生。
7.联合反应: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8.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模式。
9.脑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性改变。
10.脑膜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仅累及软脑膜,若脑实质和脑膜同时受累则称脑膜脑炎。
12.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常见发病部位为大脑半球。
13.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矢状窦旁。
14.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致使脑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填空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P2:脊髓、脑干、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节。
2.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有P6: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平衡反应训练和负重、放置和保持等感觉刺激。
神经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治疗学是一门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学科,主要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和康复管理三个方面。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神经康复治疗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一、神经康复治疗学的基本原理神经康复治疗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康复训练,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和再塑造,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具体来说,神经康复治疗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为康复训练制定合理的计划提供依据。
2.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神经康复治疗的核心,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对患者的康复需求,采用不同的康复技术和方法,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再生和再塑造,提高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
3.康复管理:康复管理是神经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神经康复治疗学的应用范围神经康复治疗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风康复:中风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中风患者的神经系统再生和再塑造,提高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
2.脑损伤康复: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受损。
神经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康复训练,促进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再生和再塑造,提高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
3.帕金森病康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神经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康复训练,促进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再生和再塑造,缓解患者的症状。
4.脊髓损伤康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下肢瘫痪等症状。
神经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康复训练,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再生和再塑造,提高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
康复医学的神经学基础康复医学中涉及到的许多功能评定、基本康复治疗技术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它们与神经系统解剖基础、生理基础、发育基础密切相关,掌握和了解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本章主要介绍神经学的解剖生理基础、运动生理基础和神经发育基础。
一、神经传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突触的传导1、突触的传导作用突触是神经传导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即神经元的兴奋过程,神经元可以将自身的兴奋传至其它神经元或外周肌细胞,兴奋传导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突触传递信息是通过化学递质转变为电变化实现的。
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神经末梢传递,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化学递质,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邻近神经和肌细胞膜(突触后膜)的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了足够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细胞去极化到达足以引发细胞动作电位的阈值时,一个电化学信号(动作电位)就由一个细胞传播到下一个细胞,导致了兴奋的传导和扩散。
但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在通过突触时,可能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这是神经传导系统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实现的。
2、运动终板的传递作用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是指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肉接头部位形成的突触,它是将神经兴奋性传递到肌肉的重要部位。
神经元兴奋引起外周肌细胞兴奋是通过运动终板的兴奋传递实现的,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化学传递(乙酰胆碱)、单向性传递(兴奋只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时间延搁(兴奋传导速度在接头处比在同一细胞中慢,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的特点。
(二)兴奋在中枢的传导中枢的兴奋传递,必须经过一次以上的突触接替,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与突出传递的特点有关。
中枢兴奋的传导有以下特征:1、单向传导中枢内兴奋传导只能由感觉神经元经中间神经元传至运动神经元。
2、中枢延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快,而经过突触传递时速度较慢,需要的时间较长。
《神经病康复》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能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2、冻结现象:行走过程中双脚突然不能抬起,好像被粘在地上一样3、推撑疗法:是一种克服鼻音,强化软腭肌肉的言语训练方法,具体操作为:患者两手放在桌面上向下推,两手掌由下向上推,两手掌相对推或两手掌同时向下推,同时发“澳”的声音4、癫痫: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化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症5、单侧忽略:指患者对大脑损伤对侧一般视野内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能辨认,病变部位常在右侧顶叶和丘脑6、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暂停,致使脑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的一种综合症7、感知障碍:是指在感觉输入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整合障碍8、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以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9、失认症:是指患者不能认识经有某一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和触觉)辨察的事物⒑失用症:是指患者因脑部受损而不能随意进行其原先能够进行的活动11、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调节膀胱功能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疾病12、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简答㈠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ADL六级评定法正确答案: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六级评定法是0级: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是活动如常人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气短。
Ⅰ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
Ⅱ级: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上楼、上坡时同行的同龄健康人不觉气短而自己感觉气短。
Ⅲ级:慢走不到百步即有气短。
Ⅳ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活动时亦有气短。
Ⅴ级: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
㈡阿尔兹海默康复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因各种先天性疾患,遗传疾病以及老年性自然病程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和社会生活能力减退,经NIA-AA标准诊断的轻、中度痴呆患者禁忌症∶严重AD或合并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严重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心脏等疾病,极度虚弱、长期卧床、严重骨质疏松、不适宜进行康复治疗的痴呆患者㈢简述帕金森患者运动疗法的目的帕金森运动疗法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四大运动症状即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康复,以及由此产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的预防㈣如何根据Brunnstrom 评定指导偏瘫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后Brunnstrom 评定分6级:1级是软瘫:2级是不随意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3级是随意的共同运动,疼挛阶段;4级是分离运动开始出现,痉挛开始减轻;5级是痉挛运动明显减轻;6级是亚正常阶段。
神康重点名词解释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2.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3.颅脑损伤(TBI):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又称脑外伤(BI or BD)或头损伤(HI),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4.阿尔茨海默病(AD):亦称老年性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5.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
6.脑疝P56:颅内高压进一步发展致各腔室间压力不均,推压部分脑组织向解剖间隙移位,引起脑疝的发生。
7.联合反应: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8.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模式。
9.脑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性改变。
10.脑膜炎:指病原微生物侵犯仅累及软脑膜,若脑实质和脑膜同时受累则称脑膜脑炎。
12.胶质瘤:发生于神经外胚层,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常见,常见发病部位为大脑半球。
13.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部位为大脑半球矢状窦旁。
14.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致使脑损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5.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填空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P2:脊髓、脑干、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节。
2.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有P6: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平衡反应训练和负重、放置和保持等感觉刺激。
神经康复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神经康复的概念、原则、方法、目标等内容。
在进行神经康复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面就神经康复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神经康复的概念神经康复是指利用多种康复措施来帮助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过程。
神经系统受损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风、外伤、肿瘤等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治疗过程,旨在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神经康复的内容包括神经康复的目标、原则、方法等。
在进行神经康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神经康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患者和康复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神经康复的原则1. 早期干预对于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来说,早期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在神经系统受损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早期干预可以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2. 个体化康复方案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个体化康复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康复的效果。
3. 综合治疗神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过程,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
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4. 挫折感知与激励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康复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给予患者激励,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坚持康复训练。
5. 家庭支持在神经康复过程中,家庭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成员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神经康复的常用方法之一。
包括运动疗法、热疗、电疗、按摩等,能够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神经系统的康复。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神经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康复锻炼、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一.概念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2.浅昏迷:意识丧失。
患者没有睁眼反应,语言丧失,自发运动少见。
但强烈的疼痛刺激可见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动作等。
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无明显改变。
3.深昏迷:自发运动完全消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4.指鼻试验:嘱患者将一侧上肢外展,用伸直的食指尖端触及自己的鼻尖,然后再试另一侧上肢。
5.跟膝胫试验:嘱患者仰卧,抬起一侧下肢,然后以足跟置放于对侧的膝盖上,最后沿胫骨向下移动。
6.脑卒中:也可称之为脑血管意外(CV 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7.脑外伤:是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又称脑损伤或头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
8.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脊髓与脑干反射亢进而导致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状态。
9.睡眠障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造成睡眠质与量的异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
10.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升降、倾斜等。
11.脊髓炎:是指由于生物源性感染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或感染后、接种后所诱发的脊髓灰质和白质的炎性病变。
12.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以隐袭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的记忆障碍,思维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等高级认知功能衰退为特征。
1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14.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性疾病,侵犯大脑、脊髓白质、皮质下结构、脑干、小脑和视神经等。
神经康复的基本知识(1)
神经康复是一种全方位的康复治疗,旨在帮助消除神经系统受损后的
各种症状和缺陷。
下面是神经康复的一些基本知识:
1. 神经康复的原则:神经康复的目标是使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最
大程度的恢复,遵循以下原则:重要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个体化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2. 神经康复的阶段:神经康复通常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重点是保护受损的神经系统,并尽可能减少患者后遗症。
中期阶段,重点是加强受损背景下的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适应自
己的身体状况。
晚期阶段,将注重针对患者的不同致残因素进行个性
化的康复治疗。
3. 康复方案:康复方案应该是个性化、整体化和系统的。
其中必须
包括透支、透射、突触张力等一系列技术配合,并重要的是,要维持
长期的合理进行。
4. 康复措施:针对患者的不同康复需要,可以采用一些不同的康复手段,如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
5. 康复效果:神经康复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过程,不仅能帮助患者恢
复相应的功能,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评价。
在评估康复效果时,通常会针对患者每个方面的康复进行分析和评估,例如行动、语言、
认知和感官方面。
总之,神经康复是一门科学的、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方法,它能够帮助
患者恢复各种神经系统损伤所导致的症状和缺陷,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并通过系统的康复措施,在科学性的评估下,实现更有效的恢复效果。
康复医学中的神经学知识康复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恢复、改善患者生活功能的学科,而神经学则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的科学。
康复医学中的神经学知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功能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介绍康复医学中的神经学知识,探讨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包括脑部、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在内的疾病,常见的有中风、脑外伤、神经肌肉疾病等。
根据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的不同,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脊髓损伤等,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则包括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二、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目标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目标是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受损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康复医学中根据损伤程度和恢复潜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的目标包括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语言沟通能力等。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与诊断是康复治疗的第一步,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病史采集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主诉、疾病的起病方式和病程等信息,以便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认知等方面的检查来确定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辅助检查例如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检查等,可提供更详细的神经系统损伤信息。
四、神经康复的治疗方法神经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功能训练等。
药物治疗通过应用特定的药物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如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和康复运动,如热疗、电疗和康复训练等。
功能训练则是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认知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五、神经康复的挑战与展望神经康复治疗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治疗时间的不确定性等。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康复医学中的神经学知识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方案。
《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主要有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二〕课程的任务随着康复医学知识的大力宣传和普及,广阔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对康复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可以使更多神经疾患的残疾人受益,提高其生活质量。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
二、教学目的、要求学习神经康复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掌握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
如能运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基本知识开展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神经康复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的诊断内容及检查方法。
熟悉神经康复学的概念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了解神经康复在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地位。
讲授内容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授课重点、难点:1.重点: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2.难点:神经康复中理论基础及病史与体检、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
脑卒中康复目的要求掌握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熟悉脑卒中的概念、流行病学、常见病因和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主要功能障碍和康复结局。
神经康复学重点神康名解:脑卒中、静止性震颤简答题脑卒中康复原则AIDP常见康复问题PD为什么早期不能做太多健侧代偿训练脊髓炎康复结局L3及L3以下脊髓损伤的功能情况及康复治疗19.00 Q 叭匕・95神经康复h C名调篇釋。
联合反应,样止性H蝕,屋芈,摘善題。
前辛中金复忌別。
^IDP常凤康臭问麺,PD为件么导明不能域玄骑習珮试偎训箱,誉船罠康蔑结局」甲師性和用圉性面麵的医别1脑膜刺激征:A、颈强直:颈后肌痉挛,被动曲颈遇到阻力。
B、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
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C、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2、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病人站立,两足并拢,两臂前举至水平位,伸肘, 不动。
先睁眼,后闭眼。
正常人可维持60秒左右不倾倒,儿童更久,老年人较短。
但可有轻微的前后来回摇晃。
前庭系统疾患者,睁眼闭眼皆可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小脑半球病变,可向患侧倾倒;蚓部病变,可向前或后倾倒。
深感觉障碍者睁眼时身体摇晃不明显;闭眼时站立不稳或倾倒,倾倒方向不定。
3、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患者的脑干受到部分损害(脑桥基底部病变),导致其运动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表现为患者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VS,但由于患者的大脑皮质和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无损害,故其意识完全清楚,能通过睁、闭眼或眨眼表示“是”或“不是”来进行交流。
4、痉挛(Spasticity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
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
偏瘫痉挛典型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伸肌痉挛模式5、肌张力低下:蛙状姿势(俯卧位或者仰卧位),W状姿势(仰卧位),对折姿势(坐位),倒U姿势(俯悬位),外翻或者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
6、脑卒中治疗原则:1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早期康复时机。
2、康复治疗计划建3、康复治疗贯穿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做到循序渐进。
4、综合康复要与日程生活活动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并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
5、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好二级预防。
老师的ppt是:1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2、患侧功能恢复,健侧功能代偿。
脑外伤的治疗原则 :①早期介入②全面康复③循序渐进④个体化治疗⑤持之以恒7、脊髓休克:脊髓休克也称脊休克。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常常发生在颈脊髓损伤之后,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反射均丧失的临床症候群。
特征是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下降、疼觉丧失和反射消失。
肌力和感觉通常在伤后4-6小时恢复,但是自主神经功能通常需要数天或着数周才能恢复;球海绵体反射(反射的引出:男性挤压龟头、女性牵拉尿管)的出现是脊髓休克期已过的标志;8废用综合征: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
9、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
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
10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
11、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择的运动。
12、共济失调: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累及四肢躯干和咽喉肌,以及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
13 BELL现象;周围性面瘫时,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14昏迷:昏迷(coma)是一种持续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识障碍,其特征是双眼闭合,不能被唤醒,更不能认知;VS则是能觉醒但无认知。
失15失语症:失语症是指神智清晰意识正常的情况下,患因脑部损伤而导致原有的表达、理解、阅读和书写功能残缺或丧失的一种综合征。
(课本)16不同阶段脊髓损伤的治疗:1颈4(1)特征: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外,四肢和躯干均不能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
(2)训练:用嘴咬住操纵杆操作一些仪器,应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深呼吸,唱歌和说话;站立训练,被动关节活动(1)特征: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但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肋间肌麻痹而致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2)训练:增强肱二头肌的肌力;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呼吸功能训练同颈4;站立训练同颈4;关节活动训练同颈4。
3颈6(1)特征: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其余上肢功能基本正常;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
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可以从床上坐起;利用万能袖带可完成进食、梳洗、写字、打字、打电话等。
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
(2)训练:驱动轮椅的训练;单侧交替地给臀部减压,每半小时进行1次,每次15秒;利用床脚的绳梯从床上坐起;站立、呼吸、关节活动训练同颈5;增强二头肌(屈肘)和桡侧伸腕肌(伸腕)的肌力。
4.颈7完全性脊髓损伤(1)特征:上肢功能基本正常,抓握、释放释放和灵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
轮椅上基本能完全独立;能自己翻身、坐起和在床上移动;能自己进食、穿、脱(2)训练:上肢残存肌力增强训练;坐在轮椅上可把双手撑在扶手上进行减压, 半小时1次,每次15秒;用长条形木板进行床-轮椅及轮椅-浴盆转移;关节活动范围、呼吸功能力训练、站立训练同C4。
5颈8〜胸2(1)特征:上肢功能完全正常,不能控制躯干,双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
能独立完成移,能驱动标准轮椅、独立处理大小便,使用通讯工具、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可从事坐位工作,可借助长下肢支具在平行杠内站立。
(2)训练:加强上肢肌肉强度和耐力的训练,坐位注意练习撑起减压练习;各种轮椅技巧练习,转移训练仍然必要;适宜的职业训练。
6胸3〜12(1)特征:上肢完全正常,躯干部分瘫痪,双下肢完全瘫痪。
生活完全能自理,能独立使用标准轮椅和完成转移动作可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从事坐位的工作。
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衡棒做治疗性步行训练,2)训练:颈8〜胸2患者所做的训练,站立和治疗性步行,胸6〜8练习摆至步,胸9〜12练习迈越步。
7腰1〜2(1) 上肢完全正常,躯干稳定,下肢大部分肌肉瘫痪,能进行胸3〜12病变的下楼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
在户外长时间活动或为了节省体力和方便仍使用轮椅。
(2)训练:训练四点步态行走,练习从轮椅上独自站起;上下楼梯;练习安全的跌倒和重新爬起,其他训练同胸3〜12损伤的患者。
8腰3及腰3以下(1)特征:肢和躯干完全正常,双下肢有部分肌肉瘫痪,用手杖和穿高帮鞋即可达到实用步行的能力,腰5以下病变不用任何辅助用品亦可达到实用步行的目的。
(2)训练:双下肢残存肌力为主,用双拐练习四点步态;用手杖练习行走;早期的训练方法同腰1和腰2病变的患者。
17、帕金深早期训练方案:PD早期训练由于患者肌张力异常、肢体震颤、平衡障碍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不同程度受限,并将随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
因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1、早期训练疾病的早期治疗,尽可能通过调整维持其粗大和精细协调活动、肌力、身体姿势和心理状态实现日常活动自理,保留自己的习惯、兴趣和爱好,与家人、社会正常交往。
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
2.后期训练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活动能力逐渐受限,应最大程度的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加强日常活动的监督和安全性防护,提供简单、容易操作、省力的方法完成各种活动。
18健侧代偿不提倡1、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只有单侧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到躯干和双侧肢体症状,所以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
2、过多的代偿会剥脱患手的锻炼机会,从而加速疾病的进展。
因为这种代偿的功能不会长久有效。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双翻共同动作的练习。
如单手震颤致喝水动作不稳,建议使用特制的双乎柄的杯子,两个手相辅助以增加稳定性。
这样健侧有一定代偿作用的同时又对患者有辅助训练的意义,保证功能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训练作用。
19肩手综合征:表现:肩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临床经过:分为三期I,手突然浮肿,被动活动时疼痛U,出现自发痛是此期特点,手的水肿可减轻川,又称后遗症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2后期训练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活动能力逐渐受限,应最大程度的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加强日常活动的监督和安全性防护,提供简单、容易操作、省力的方法完成各种活动。
健侧代偿不提倡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只有单侧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到躯干和双侧肢体症状,所以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
2、过多的代偿会剥脱患手的锻炼机会,从而加速疾病的进展。
因为这种代偿的功能不会长久有效。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双翻共同动作的练习。
如单手震颤致喝水动作不稳,建议使用特制的双乎柄的杯子,两个手相辅助以增加稳定性。
这样健侧有一定代偿作用的同时又对患者有辅助训练的意义,保证功能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训练作用。
19>肩手综合征:表现:肩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临床经过:分为三期I ,手突然浮肿,被动活动时疼痛U,出现自发痛是此期特点,手的水肿可减轻m,又称后遗症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
B 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4。
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5。
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