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及其辨证调护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35
老年人中医八大体质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指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气虚质:症状和体征: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
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1.饮食药物保健:常食用粳米、糯米、马铃薯等健脾益气的食物,或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等有补气功效的中药。
2. 运动、导引保健: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虚体质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常练以固肾气,壮筋骨;避免过度运动,劳作.3. 起居调摄:?居处要避免虚邪贼风。
通风纳凉时门窗要敞开,避风保暖时就要关闭严密。
坐卧休息要避开门缝、窗缝,从门缝、窗缝吹进来的风在人松懈慵懒的时候最伤人。
休息睡眠时更要避免穿堂风、直吹风,尤其要保护好人体几个重要的“门窗”不受风寒。
4.经络养生: 气虚体质养生所用主要经络和穴位有任脉的中院、神阙、气海,督脉的百会、大椎,足太阳膀眺经的风门、肺俞、隔俞、脾俞以及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
每次选2?一4?个穴位,点按、艾灸、神灯照射均可,最好是灸.或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穴位搭配:经常腹胀、消化不良、便烂--中脱、天枢、足三里。
?经常感冒,打喷嚏、鼻子发痒--风门、肺俞、脾俞、足三里。
经常疲劳倦怠,舌头齿痕明显--神阙、气海、隔俞、脾俞。
阴虚质:症状和体征:临床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夏,多喜冷饮等。
1.饮食药物保健: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豆腐、甘蔗、桃子、银耳、蔬菜、水果、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精的功效。
中医体质分型与调护每个人都来自于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可以说是人各百态。
人的体质不同,养生的方法也不同。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中医师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身体情况,包括脸色、声音、胖瘦、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
中医体质分类有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各种体质的表现特征:一、平和质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红润有光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气虚质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面色苍白、光泽少,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三、阳虚质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面色晄白,少光泽,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四、阴虚质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面部两颧发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 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平和质:平和质是指体内气血充足、生理功能平衡的体质。
具有平和质的人通常面色红润、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适中等。
2.气虚质:气虚质是指体质弱,气血不足的体质特征。
气虚质的人常常感到疲乏无力、容易倦怠、易出汗、面色苍白等。
3.阳虚质:阳虚质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的体质特征。
阳虚质的人常感到畏寒、喜欢热饮食、舌苔较厚、容易腹泻等。
4.阴虚质:阴虚质是指体质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的体质特征。
阴虚质的人常常口燥咽干、容易口腔溃疡、面色潮红、失眠多梦等。
5.痰湿质:痰湿质是指体内湿气重,内分泌失调的体质特征。
痰湿质的人容易胖、面色黯淡、口苦纳呆、排便不畅等。
6.湿热质:湿热质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相互融合,滞于体内的体质特征。
湿热质的人常感到腹胀口苦、皮肤容易起疹子、尿色发黄等。
7.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的体质特征。
血瘀质的人常感到疼痛、皮肤暗黄、容易瘀伤、经血颜色深红等。
8.气郁质:气郁质是指体内气机郁滞不畅的体质特征。
气郁质的人常感到情绪低落、易烦躁、胸闷气短、口苦秘结等。
9.特禀质:特禀质是指个体对一些特定外界刺激易产生过敏反应的体质特征。
特禀质的人通常对一些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皮肤容易发红、瘙痒等。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通过观察、问诊和研究体质特征来判定不同体质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个体体质特征的判定,中医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给予个体化的调养方法,助其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体质分类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医生根据个体体质的差异,采取相应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总体来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于个体的健康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中医体质分类中医体质分类一、概述中医体质分类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不同类型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个体的体质分类,可以制定相应的调养和治疗方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体质分类的各个方面。
二、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中医体质的概念:中医体质是指个体在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体质特征。
2·中医体质的基本特点:中医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分类型别、相对一致性和可调养性的特点。
三、中医体质的分类1·中医体质分类的基本原则:中医体质的分类基于相应的理论依据,如中医经典、中医脏腑理论等。
2·中医体质分类的方法:中医体质分类方法包括问诊、望闻问切、体格检查等多种方式。
a·气虚质:体质特点包括气短懒言、容易疲乏、面色苍白等。
b·气郁质:体质特点包括情绪低落、易悲伤、胸闷等。
c·血瘀质:体质特点包括皮肤暗淡、易有淤血症状等。
d·阳虚质:体质特点包括畏寒怕冷、面色晦暗、腰膝酸软等。
e·阴虚质:体质特点包括盗汗、烦热、口干等。
f·痰湿质:体质特点包括体型肥胖、易疲倦、舌苔厚腻等。
g·湿热质:体质特点包括口苦口干、便秘、舌红黄腻等。
h·特禀质:体质特点包括易过敏、睡眠质量差、容易激动等。
四、中医体质分类的应用1·体质分类的临床应用:根据中医体质分类结果,针对个体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调养和治疗方案。
2·体质分类的预防和保健应用:根据个体的体质分类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体质分类问卷、中医体质分类依据等材料,具体内容请参考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体质调养:指根据中医理论和中医体质分类的结果,通过相应的调养方法和治疗手段,调整和改善人体的体质状况。
2·中医经典:指中医学中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介绍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辨识个体的体质特点,可以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提供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依据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进行,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质分类体系和辨识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中医体质辨识的相关内容。
一、体质分类体系中医体质辨识将体质分为正常体质和亚健康体质两大类。
其中,正常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滞质、特禀质等9个体质类型;亚健康体质包括脾气虚弱型、肝肾阴虚型、脾胃虚弱型、气血两亏型、肾阳虚弱型、湿热重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结阻型、特禀重建型等9个体质类型。
二、体质辨识方法1.问诊法:通过询问个体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饮食偏爱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个体的体质倾向和症状表现,进而判断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
2.望诊法:通过观察个体的面色、舌苔、舌质、目光神情等外部表现,来判断个体的体质类型。
3.切诊法:通过对个体的脉象进行触诊,了解个体的体质特征和病理变化,从而判断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
以上三种方法在中医体质辨识中都是相互结合的,通过综合分析个体的问诊、望诊和切诊结果,得出最终的体质类型定论。
同时,根据个体的体质类型特点,可以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和疾病预防建议。
三、辨识优势1.个体化:中医体质辨识侧重于个体的体质特点,将个体视作一个整体,注重了个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2.综合性:中医体质辨识方法是由多种辨识手段相互结合而成的,通过对个体的问诊、望诊和切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体质类型定论,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个体的体质特点。
3.预防性:中医体质辨识方法强调了体质的特异性和动态性,通过鉴别个体的体质类型,可以及早发现体质的亚健康状态,提前采取调理措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应用价值1.在临床医学中,中医体质辨识可以为医生提供辨识个体体质的依据,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体质分类
古代中医学家从病理机制出发,把中医体质划分为五类:表证体质,虚证体质,气证体质,湿证体质和热证体质,并以体质诊断为治疗方法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中西医的深入研究,不断发现新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法。
表证体质:是指影响人体系统的外界因素引起的体质,病因在身体表面表现出来,主要包括寒证体质、热证体质、湿证体质、虚证体质等。
虚证体质:是指精神、心理状态改变引起的体质,主要表现为心烦,易怒,易焦虑,感觉紧张等情绪异常。
气证体质:指人体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受到慢性病侵袭而造成的体质,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湿证体质:是肝脾功能紊乱导致脂肪代谢出现异常的体质,主要特征是腹胀,口渴,嗜睡,腰酸等。
热证体质:指体内的毒素、热量积累过多而导致体质异常,主要表现为口苦,大便秘结,头痛,腹痛,肝炎等症状。
- 1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有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方法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中医都要根据体质下方。
那么现代人都是什么体质呢?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
1.平和体质 2.气虚体质 3.湿热体质 4.阴虚体质 5.气郁体质 6.阳虚体质7.痰湿体质8.血瘀体质9.特秉体质。
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占32.75%,其它8中偏颇体质占67.25%。
1、平和体质:32.75%特点:“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如果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恭喜您,典型的平和体质!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2、气虚体质:12.71%特点: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好发疾病: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以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3.湿热体质:9.88%特点:性格表现急躁易怒,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
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性格多急躁易怒。
好发疾病:皮脂分泌增多、青春痘、胆道系统疾病、黄疸等病。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
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酒性辛热上行,湿热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4、阴虚体质:8.89%特点: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
这种人性情急躁,形体稍偏瘦长型,舌较瘦薄,苔少。
【A型】平和质体质养生保健《重在维护》【情志调摄】宜保持平和的心态。
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饮食调养】饮食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注意戒烟限酒。
【起居调摄】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穿戴求自然。
【运动保健】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
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选择运动健身项目。
【穴位保健】(1)选穴:涌泉、足三里。
(2)定位: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3)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
每天操作1~2次。
【B型】气虚质体质养生保健宜《益气培元》【情志调摄】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
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等。
【饮食调养】宜选用性平偏温、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大米、小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香菇、莲子、白扁豆、黄豆、豆腐、鸡肉、鸡蛋、鹌鹑(蛋)、牛肉等。
尽量少吃或不吃槟榔、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
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起居调摄】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
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
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运动保健】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如八段锦。
在做完全套八段锦动作后,将"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
避免剧烈运动。
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提肛法: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
首先吸气收腹,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之后,再缓慢放松呼气,如此反复10~15次。
【穴位保健】(1)选穴:气海、关元。
(2)定位: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及特征平和质定义:强健壮实的体质状态,表现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②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③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④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成因:先天察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
气虚质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副项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③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④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
如家族成员多数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
阳虚质定义: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体质特征:①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
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
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塘薄,小便清长。
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④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痰。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成因:先天不足,或病后阳亏。
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