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总结速记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负责物质的进出和信息的传递。
3. 细胞核含有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4. 细胞质包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5. 线粒体是能量工厂,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
6.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遗传与进化1. 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3.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 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材料,可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5.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易生存和繁殖。
6. 物种形成通常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
2.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3. 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对生物的分布和生长有显著影响。
5.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污染和过度捕捞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6.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和恢复生态平衡。
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
2. 根、茎、叶是植物的三大器官,各自具有吸收、支持和光合作用等功能。
3.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调节生长发育过程。
4. 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时间。
5. 植物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繁衍后代。
6. 植物的适应性表现在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和形态适应上。
动物生理与调节1. 动物生理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和神经系统等系统的协调工作。
2.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3.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如哺乳动物的肺呼吸。
4.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移除代谢废物。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点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展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聚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展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展着。
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
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展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
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
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的规律知识点①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脉,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络:比较工程体循环肺循环起点左心室右心室终点右心房左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功能为组织细胞运采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展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联络在心脏处集合成一条完好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高中生物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知识点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道路,但它们是同时进展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心脏把两条循环道路严密地联络在一起,组成一条完好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1.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血液循环是指心脏、血管和血液三者之间协同作用的过程。
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被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供应身体所需的养分和氧气,同时也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由四个心腔组成,包括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肌收缩和舒张的作用,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血管的种类和结构:人体内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都由三层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而毛细血管则只有一层内皮细胞。
4.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白细胞则是身体的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可以识别和攻击外来的病原体。
血小板则是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
5.血压和血流量的调节:血压和血流量的调节与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密切相关。
心脏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适应身体的需求,而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则是维持血压平稳的关键。
身体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来改变血压和血流量的大小。
6.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等。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健康饮食、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和管理血压等。
治疗方法则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和心理治疗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 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各种功能结构,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
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一种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能够使一细胞变成多个细胞。
4. 遗传学: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包括等位基因和基因座等概念。
5. DNA: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由碱基对连接而成。
DNA的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6. RNA:RNA是DNA的转录产物,包括mRNA、tRNA和rRNA等。
RNA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编码蛋白质和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等。
7.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复杂的有机物,由氨基酸连接而成。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担任多种生理功能。
8.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生物体抵抗外界病原体的一种防御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
9.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是生物体繁殖的器官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生殖细胞通过配子形成受精卵。
10. 进化论:进化论是解释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的理论。
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的主要机制。
11. 生物生态:生物生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群落、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等。
1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提供能源。
13.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
1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生物体消化食物的器官系统,包括口腔、胃、肠和胰腺等。
15.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通过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血液循环有氧循环和无氧循环两种。
以上是高中生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2.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人水中。
这些单细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中生活,如果水体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3.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4.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5.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6.血浆的来源:①消化道消化和吸收,②组织液渗入,③淋巴回流,④血细胞代谢产物。
7.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8.组织液来源:①血浆渗入,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9.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10.淋巴来源:①组织液渗入,②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代谢产物。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2.不同人含水量不同: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3. 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高中生物《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血管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了解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的区别;
3.掌握血管的构造、生理功能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血管的组成及其功能;
2.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1.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动脉和静脉的区别以及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人体图谱,让学生了解血管的分布和作用。
第二步:展示毛细血管的实物模型
向学生讲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步:讲解动脉和静脉的结构特点
讲解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壁结构、血流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第四步:互动交流
通过教师提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第五步:小结和作业布置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以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具准备:
1.毛细血管的实物模型;
2.人体图谱。
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结构,主要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DNA,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部分,包含各种细胞器和代谢物质。
4.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
5.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6.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7. 溶酶体:含有消化酶,分解细胞内的废物和外来物质。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DNA结构与复制:DNA双螺旋结构,四种碱基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
2. RNA转录与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两个阶段,mRNA、tRNA和rRNA 的作用。
3. 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DNA修复机制。
4.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5. 染色体与遗传变异: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变异和遗传病。
6. 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和突变。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2. 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 能量流动: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4. 群落生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率。
5.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污染、破坏和保护。
四、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与调节。
2. 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C3、C4和CAM植物。
3.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4. 植物的生殖: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 植物的适应性: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如抗旱、抗盐碱等。
五、人体生理与健康1. 消化系统: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
2. 循环系统: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血管类型和血压调节。
3. 呼吸系统:肺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过程。
高考生物合格考必备知识点介绍:生物是高中阶段必修科目之一,也是高考考试科目之一。
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准备充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考生物合格考必备的知识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器官与功能:如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负责细胞内能量的合成等。
二、遗传与进化1. 杂交与基因:介绍基本的杂交规律和遗传基因的概念,如显性与隐性基因等。
2. DNA与RNA:了解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DNA复制的过程等。
3. 进化论基本原理: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等的基本原理。
三、生物的营养1. 光合作用: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生的产物等。
2. 呼吸作用:了解有关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四、人体生物学1. 循环系统:了解人体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等。
2. 呼吸系统:介绍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等。
3. 消化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作用和吸收作用等。
五、生物的多样性1. 真菌的分类与特点:介绍真菌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菌丝和孢子等。
2. 植物的分类与特点: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点,如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等。
3. 动物的分类与特点:介绍动物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等。
六、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
2. 生物圈威胁与保护:介绍生物圈的威胁因素,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
七、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1. 基因工程: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医学和农业方面的应用等。
2. 克隆技术: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和应用等。
结论:通过掌握以上生物合格考必备的知识点,考生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复习和练习。
祝愿所有考生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高中生物合格考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概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膜:细胞的外层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进出。
3. 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和代谢物质。
4.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5.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特定功能。
二、生物分子1.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脂类: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能量储存的形式。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定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DNA结构与复制: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其半保留复制的方式。
3. RNA与蛋白质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4. 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突变的类型、原因和修复机制。
5. 进化论:物种的起源与进化,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
四、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群落生态: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如共生、捕食、竞争等。
4. 人口生态: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 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
五、人体生理1. 呼吸系统:肺的通气、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2. 循环系统:心脏结构、血液循环和血管系统。
3. 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4.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种类、作用和调节机制。
5. 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和高级神经功能。
六、植物生理1. 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光反应和暗反应。
2. 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有氧和无氧呼吸。
3.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的作用和调节。
4. 植物繁殖: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
5. 植物生长:植物的生长周期、组织分化和器官发育。
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总结高中血液循环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功能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血液循环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重要部分,它的正常运转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结构和功能,下面是对血液循环知识点的总结: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输送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在心脏收缩(舒张)的过程中,血液通过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来完成循环系统的工作。
2.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组成人体循环系统的血管网络。
动脉负责将充满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从各个组织和器官输送到肺脏和肾脏进行排除,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血管的循环功能取决于血液的流动压力和血管壁的弹性,这些都是维持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种成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运送营养物质,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则负责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而血浆则包含了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它们都在维持正常血液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4.血液循环的生理调节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受到多种生理调节因素的影响,比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在运动、饥饿和疾病状态下,血液循环会受到相应的调节,以维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此外,体温和血压的调节也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
5.心血管疾病和血液循环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中风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导致血液流动受阻甚至中断,严重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生物高中必背知识点一、细胞与细胞器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新陈代谢、生殖繁殖等3.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能量合成)、内质网(蛋白质合成与运输)、高尔基体(分泌物的加工与运输)、溶酶体(降解废物)、叶绿体(光合作用)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2. 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碱基对、遗传密码3.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基因突变4.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胚胎发育、生物分子比较三、生物分类与进化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学分类、生化学分类、进化分类2. 生物分类的层级:物种、属、目、纲、门、界、域3. 生物进化的主要模式: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遗传漂变4. 生物进化的推动因素:环境变化、竞争压力、适应性进化四、植物生长与繁殖1. 植物的生长方式:原生生长、二次生长2.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繁殖3. 植物的生活史: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生活史差异4. 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营养与异养营养五、动物的生长与繁殖1. 动物的生长方式:原生生长、渐生生长2. 动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有性繁殖3. 动物的生活史:昆虫的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4. 动物的营养方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六、生物的能量与物质交换1.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2. 呼吸作用:有机物质与氧气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 物质的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4. 营养关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传递与捕食关系七、人体的生理与健康1. 消化系统:消化器官、消化液、消化吸收2.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气体交换、呼吸调节3.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循环、免疫功能4. 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传导、感觉器官、反射与调节5. 生殖与生育: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周期、避孕与计划生育八、环境与生物保护1.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位、生态平衡2.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 污染与保护: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保护措施九、生物技术与社会1.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2.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3. 生物医学: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4. 农业与环境:转基因农作物、污水处理、生物除草剂以上是生物高中必背的知识点,涵盖了细胞与细胞器、遗传与进化、生物分类与进化、植物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物的能量与物质交换、人体的生理与健康、环境与生物保护、生物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有意者请采纳生物学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峰电位的引起(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3.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内环境与稳态医学全在.线提供(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3)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2)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总数和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数及功能(3)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3.血液凝固和抗凝(1)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2)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4.血型(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2)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作功量(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和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征(1)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3)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3.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2)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4)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2)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3)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1)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2)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3)肺通气量2.肺换气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4.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1)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胃肠激素及其作用2.口腔内消化医学全在.线提供(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唾液分泌的调节3.胃内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胃液分泌的调节(3)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4.小肠内消化(1)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5.大肠内消化排便反射6.吸收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六、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2.体温(1)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2)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3)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2)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近球小管对Na+、水、HCO3-与葡萄糖的重吸收(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与水的重吸收,对H+的分泌3.尿生成的调节医学全在线(1)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2)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醛固酮4.清除率测定清除率的意义5.尿的排放排尿反射八、神经系统的功能1.突触传递(1)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2)突触传递的特征(3)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2.神经反射(1)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3)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2)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2)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小脑的主要功能(4)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2)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九、内分泌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2)下丘脑调节肽2.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1)腺垂体激素的种类(2)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甲状腺激素(1)生物学作用(2)分泌调节4.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1)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2)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1)生物学作用(2)分泌调节6.胰岛素(1)生物学作用(2)分泌调节十、生殖1.男性生殖睾丸的内分泌功能2.女性生殖见“妇产科学考试大纲”......................................................................................生化学.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氨基酸与多肽(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2)肽键与肽链(3)谷胱甘肽和多肽类激素2.蛋白质的结构(1)一级结构概念(2)二级结构——α螺旋(3)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4)蛋白质的变性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子结构(2)别构效应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1)核苷酸分子组成(2)核酸(DNA和RNA)2.DNA的结构与功能(1)DNA碱基组成规律(2)DNA的一级结构(3)DNA双螺旋结构(4)DNA高级结构(5)DNA的功能3.DNA变性及其应用(1)DNA变性和复性的概念(2)核酸杂交4.RNA结构与功能(1)mRNA、遗传密码(2)tRNA(3)rRNA三、酶1.酶的催化作用(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2)酶促反应的特点(3)酶-底物复合物2.辅酶与酶辅助因子(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2)辅酶作用(3)金属离子作用3.酶促反应动力学(1)Km和Vmax的概念(2)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4.酶的抑制作用(1)不可逆抑制(2)可逆性抑制5.酶的调节(1)别构调节(2)共价修饰(3)酶原激活(4)同工酶概念四、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1)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2)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肝糖原的合成(2)肝糖原的分解医.学.全.在.线网站 3.糖异生(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3)乳酸循环4.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成物(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5.血糖及其调节(1)血糖浓度(2)胰岛素的调节(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6.糖蛋白及蛋白聚糖(1)糖蛋白概念(2)蛋白聚糖概念五、氧化磷酸化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2)ATP的利用(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2.氧化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2)电子传递链(3)ATP合成酶(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六、脂肪代谢1.脂类生理功能(1)储能和供能(2)生物膜的组成成分(3)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2.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脂肪乳化与消化所需酶(2)混合微团(3)一脂酰甘油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3.脂肪的合成代谢(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3)合成基本途径4.脂肪酸的合成代谢(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5.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2)脂肪酸的β-氧化(3)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七、磷脂、胆固醇及血浆脂蛋白代谢1.甘油磷脂代谢(1)甘油磷脂基本结构与分类(2)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2.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2)胆固醇合成的调节(3)胆固醇的去路(4)类固醇激素代谢终产物3.血浆脂蛋白代谢(1)血脂及其组成(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3)载脂蛋白分类及其作用(4)高脂蛋白血症八、氨基酸代谢医学全在线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1)氨基酸、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2.蛋白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2)氨基酸的吸收(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转氨酶(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3)α-酮酸的代谢4.氨的代谢(1)体内氨的来源(2)氨的转运(3)体内氨的去路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一碳单位概念及来源(3)蛋氨酸循环(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九、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代谢(1)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3)两条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2.核苷酸代谢的调节(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十、遗传信息的传递1.遗传信息传递概述中心法则2. DNA的生物合成(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2)DNA的复制(3)反转录(4)DNA的修复类型3.RNA的生物合成(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2)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3)转录后加工过程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3)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十一、基因表达调控1.基因表达调控概述(1)基因表达的概念及基因调控的意义(2)基因表达的时空性(3)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诱导与阻遏(4)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5)基因表达调控基本要素医学全在线 2.基因表达调控基本原理(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十二、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1.细胞信息物质(1)概念(2)分类2.膜受体激素信号转导机制(1)蛋白激酶A通路(2)蛋白激酶C通路(3)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包括G蛋白)3.核受体激素调节机制十三、重组DNA技术1.重组DNA技术概述(1)重组DNA技术相关的概念(2)基因工程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与医学(1)疾病基因的发现(2)发展新药物(3)DNA诊断(4)基因治疗(5)遗传病的防治十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癌基因概念(2)抑癌基因概念2.生长因子十五、血液生化1.血液的化学成分(1)水和无机盐(2)血浆蛋白质(3)非蛋白质含氮物质(4)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2.血浆蛋白质(1)血浆蛋白质分类(2)血浆蛋白质来源(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3.红细胞的代谢(1)血红素的合成(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十六、肝胆生化1.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1)肝脏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2)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酶系(3)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2.胆汁酸代谢(1)胆汁酸化学(2)胆汁酸代谢(3)胆汁酸代谢的调节3.胆色素代谢(1)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2)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病理学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适应性改变(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2.损伤(1)细胞水肿及病理变化(2)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3)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4)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5)凋亡的概念3.修复(1)再生的概念医学全在线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1)概念和类型(2)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2.血栓形成(1)概念(2)血栓形成的条件(3)血栓的类型(4)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3.栓塞(1)栓塞与栓子的概念(2)栓子的运行途径(3)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4.梗死(1)概念(2)类型和病理变化三、炎症1.概述(1)定义(2)原因2.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的概念(2)渗出的概念、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3)增生的意义3.组织学类型(1)渗出性炎症的类型、病变和结局(2)增生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四、肿瘤1.概述(1)概念(2)组织结构2.生物学行为(1)异型性(2)扩散和转移(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4)交界性肿瘤的概念3.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肿瘤的命名原则(2)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3)癌与肉瘤的区别4.常见的上皮性肿瘤(1)乳头状瘤、腺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2)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5.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1)平滑肌瘤、脂肪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2)脂肪肉瘤、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恶性淋巴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3)畸胎瘤的性质和形态特点医学全在.线提供6.病因学和发病学(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2)常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五、心血管系统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1)血管的病理变化(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2.原发性高血压(1)血管的病理变化(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3.风湿性心脏病(1)基本病理变化(2)心脏的病理变化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病因(2)心脏的病理变化六、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3)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2.大叶性肺炎(1)病理变化(2)并发症3.小叶性肺炎(1)病理变化(2)并发症4.肺硅沉着病(1)病因(2)病理变化(3)并发症5.肺癌肉眼和组织学类型七、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性溃疡(1)病理变化(2)并发症2.病毒性肝炎(1)基本病理变化医学全在线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3.门脉性肝硬化(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4.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肉眼和组织学类型5.原发性肝癌肉眼和组织学类型八、泌尿系统疾病1.肾小球肾炎(1)各型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2.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九、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1.乳腺癌常见组织学类型及转移途径2.子宫颈癌(1)组织学类型(2)扩散与转移3.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病理变化十、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1.结核病(1)基本病理变化(2)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和结局(3)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2.细菌性痢疾(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3.伤寒(1)肠道病变(2)临床病理联系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5.流行性乙型脑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6.血吸虫病(1)基本病理变化(2)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药理学一、药物效应动力学1.不良反应(1)副反应(2)毒性反应(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5)变态反应(6)特异质反应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半数有效量(2)治疗指数3.药物与受体(1)激动药二、药物代谢动力学1.吸收首关消除2.分布(1)血脑屏障(2)胎盘屏障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生物利用度4.药物消除动力学(1)一级消除动力学(2)零级消除动力学三、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四、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1)药理作用(2)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1)毒理作用机制3.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五、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及中毒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去甲肾上腺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2.肾上腺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多巴胺(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4.异丙肾上腺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医学全在线网站七、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八、局部麻醉药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1)局麻作用(2)作用机制2.常用局麻药(1)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3)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九、镇静催眠药苯二氮类(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作用机制十、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苯妥英钠(1)作用机制2.卡马西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笨巴比妥、扑米酮临床应用4.乙琥胺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5.丙戊酸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6.硫酸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一、抗帕金森病药1.左旋多巴(1)体内过程(2)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卡比多巴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苯海索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二、抗精神失常药1.氯丙嗪(1)药理作用(3)不良反应2.丙米嗪(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碳酸锂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十三、镇痛药1.吗啡(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2.哌替啶(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十四、解热镇痛抗炎药1.阿司匹林(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2.对乙酰氨基酚(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3.布洛芬(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十五、钙拮抗药1.钙拮抗药的分类及药名(1)选择性钙拮抗药(2)非选择性钙拮抗药2.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十六、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I类钠通道阻滞药II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III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IV类钙拮抗药2.利多卡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普萘洛尔(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4.胺碘酮(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5.维拉帕米临床应用十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1.强心苷类地高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抗心衰的作用机制十八、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1)药理作用(2)作用机制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钙拮抗药抗心绞痛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九、抗动脉粥样硬化药HMG-CoA还原酶抑制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二十、抗高血压药1.利尿药医学全在线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β受体阻断药抗高血压的作用及作用机制3.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4.氯沙坦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5.钙拮抗药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二十一、利尿药及脱水药1.高效利尿药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2.中效利尿药噻嗪类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3.低效利尿药螺内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4.脱水药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二、作用于血液及造血鞴俚囊?/P> 1.肝素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香豆素类抗凝血药(1)药理作用(2)药物相互作用3.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4.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的作用及临床应用5.促凝血药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6.抗贫血药(1)铁剂的临床应用(2)叶酸、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7.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三、组胺受体阻断药1.H1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H2受体阻断药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四、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平喘药(1)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的药理作用(2)茶碱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3)色甘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五、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抗消化性溃疡药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二十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类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二十七、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抗甲状腺药硫脲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二十八、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二十九、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2.头孢菌素类医学全在线(1)各代产品的特点(2)临床应用三十、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1.红霉素(1)抗菌作用(2)临床应用2.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一、氨基苷类抗生素1.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1)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2)不良反应2.常用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临床应用三十二、四环素类及氯霉素1.四环素类(1)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2)不良反应2.氯霉素(1)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2)不良反应三十三、人工合成的抗菌药1.喹诺酮类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磺胺类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三十四、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1.抗真菌药氟康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抗病毒药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五、抗结核病药1.异烟肼(1)临灿τ?/P>(2)不良反应2.利福平(1)临床应用(2)不良反应3.乙胺丁醇(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三十六、抗疟药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氯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七、抗恶性肿瘤药1.抗肿瘤药的分类(1)干扰核酸合成(2)破坏DNA结构与功能(3)嵌入DNA干扰转录RNA(4)干扰蛋白质合成(5)影响激素平衡2.常用药物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基本概念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3.细菌特殊结构(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三、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求,细菌的分类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2)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四、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概念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五、噬菌体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质粒及与耐药性的关系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3.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医学全在线(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细菌学诊断。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主题:血浆成分及其代谢途径年级:高中生物授课时间:2节课教学目标:1.掌握血浆成分的主要组成和作用;2.了解血浆成分的代谢途径及其重要性;3.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机制和作用。
教学重点:1.血浆成分的主要组成和作用;2.血浆成分的代谢途径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血浆成分的复杂代谢途径;2.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机制和作用。
教学方式: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一、血浆成分的主要组成和作用1.血浆成分的定义和含义血浆是血液中除了红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之外的液体成分,占血液总容积的55%~60%。
2.血浆成分的主要组成血浆成分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有机物、代谢产物等多种物质。
(1)水:占血浆总量的90%以上。
(2)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3)无机盐:包括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和磷酸盐等,维持生命的正常机能。
(4)有机物:包括脂质、糖类、激素、酶类和维生素等。
(5)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乳酸、酮体、胆红素和脂肪酸等。
3.血浆成分的作用(1)运输功能: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同时,它还分布着各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协调多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生理反应。
(2)调节功能:血浆中含有多种激素和生长因子,它们能调节身体的代谢作用、水分平衡,以及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3)防御功能:血浆中含有各种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和各种类别的补体,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病原体的补体激活和中和反应。
二、血浆成分的代谢途径及其重要性1.血浆成分的代谢途径(1)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主要是再肝脏和肌肉中代谢,分解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和代谢产物。
这些产物进入肝脏,由肝脏进一步转化、合成各种生物分子,如酶、激素等。
(2)糖类代谢:血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是通过肝脏和肌肉进行代谢。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知识点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的途径知识点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
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
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
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
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
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高中生物血液循环的规律知识点
①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脉,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采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高中生物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知识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
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