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883.50 KB
- 文档页数:16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导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机会,旨在培养具备中医诊疗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它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望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进行闻诊,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病情进行问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腧穴、肌肉等进行切诊。
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学生可以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提高疾病辨证的准确性和疗效。
二、中医中药学中医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方剂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中医中药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学习中药的药材鉴别、配伍、制备和应用,掌握方剂的调配原则和用药规律,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中医针灸学中医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通过针刺和温灸等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学,可以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刺激手法,学习针灸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法,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和疗效。
四、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养生学,可以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巧,学习中医养生的原则和要点,掌握养生的具体措施,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个人观点与理解: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中医临床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我看来,学习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针灸学》治疗概论针灸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中医学科,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其主要通过针灸治疗来调整和改善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包含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首先,针灸学治疗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矛盾的要素构成的,而五行学说则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可以按照金木水火土五个不同要素来解释。
针灸学中的治疗方法以调整和平衡阴阳和五行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刺激和调节经络、腧穴和气血,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和恢复。
针灸学治疗的核心方法是针刺和艾灸。
针刺是将细针插入到特定的穴位上,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和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的目的。
艾灸是将艾绒点燃后,把产生的热量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上,其热量和药性可以渗透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温通经络等作用。
除了针刺和艾灸,针灸学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拔罐、刮痧、推拿、耳穴等。
拔罐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或热或冷的负压来刺激经络和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和疏散风湿、寒热等病邪。
刮痧则是通过刮痧板刮擦皮肤,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达到驱风散寒、活血化瘀等效果。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揉捏特定的部位来调理人体的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血、调节脏腑等作用。
耳穴则是利用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反射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原理,通过刺激耳穴来调整和治疗身体的疾病。
针灸学治疗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可用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康复等多个领域。
在内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在外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创伤、炎症、骨伤等疾病。
在妇产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调理月经、治疗不孕症、减轻妊娠反应等。
在儿科方面,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腹痛、夜尿症、儿童哮喘等。
在康复方面,针灸可以用于促进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恢复和调整。
上部总论第一章经络概论针灸经络学上部总论总纲1.经络概念及经络学说。
经、络、脉三者之不同,含义。
2.经络的起源,与内气运行、腧穴的关系。
3.经络命名的含义:《灵·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灵·五乱》:“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
”4.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5.十二经脉概说——内行外行,流注,表里,分布,循行6.经络的功能:《灵·经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一章经络概论一、经络的概念及其涵义针灸虽几经磨难,但现在依然生机勃蓬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因为经络系统的精确及完善。
从体表至内脏其理论皆反映真正的人体变体,虽来自于解剖,但却高于解剖,更符合人体功能活动的实质。
通过对现代解剖及古代经络理论的对比,可以发现,经络体系是非常完善,是在当时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完整理论体系。
而这种思维方法是相当超前的,即使是在现在亦是先进的。
1.什么是经络?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十四经发挥》:“谓之经者,以血气流行,经常不息者而言。
谓之脉者,以血理分行邪体者言也。
”经络学说: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即是探讨经络内容的学说。
经络名称的出处在《内经》中多是将经、络分称,如经脉、络脉等,但亦有将经络合称。
针灸经络学《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深浅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切循其经络之凝濇,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
针灸学概论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针灸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逐渐为世界各地所接受,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医疗方法。
1.针灸历史与发展针灸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氏族社会时期,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
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在头部和身体上有针刺留下的痕迹,表明针灸已在当时被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针灸疗法开始系统化,《黄帝内经》的出现,奠定了针灸疗法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几十年来,针灸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对多种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医疗机构开始重视并推广针灸疗法,使其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体系的一部分。
2.针灸基本原理针灸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存在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针灸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学说则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针灸通过五行养生法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有联络全身各部的作用。
针灸主要选取经络上的穴位进行刺激,调节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共有12条经络,每条经络都有其独特的走向和功能,与脏腑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3.针灸经络系统针灸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别与脏腑相连。
奇经八脉是指不在十二经脉之内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等,起着调节气血的作用。
十五络脉则是指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的支络,具有沟通表里经脉、输布气血的作用。
4.针灸穴位针灸穴位是指针灸时用于施加刺激的特定部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等。
刺法灸法学部分第一专题刺灸概论一学习目标: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二、重点内容汇编:1、针灸起源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A 锋针B 毫针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A 圆针B 圆利针C 铍针D 锋针E 鑱针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A 毫针B 鍉针C 铍针D 长针E 圆针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A 《内经》B 《难经》C 《针经指南》D 《针灸大成》E 《金针赋》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A 《千金要方》B 《肘后备急方》C 《曹氏灸方》D 《扁鹊心书》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A 清B 明C 魏D 唐E 汉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
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
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术。
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
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
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
”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
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
第二专题毫针刺法第一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学习目标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针灸学基础》题库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 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A.《灵枢》B.《难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大成》E.《足臂十一脉灸经》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A.皇甫谧B.孙思邈C.王惟一D.王焘E.杨继洲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A.345B.453C. 354D. 361E.349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B.《针灸甲乙经》C.《针灸大成》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E.《针灸逢源》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A.《十四经发挥》B.《黄帝内经》C.《针灸甲乙经》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E.《针灸逢源》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帛书》D.《灵枢》E.《甲乙经》三、双项选择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足臂十一脉灸经》B.《灵枢》C.《素问》D.《难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D.著《十四经发挥》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四、多项选择1、针灸疗法的优点主要是()A.疗效明显B.操作方便C.经济安全D.易于接受E.适应证广2、在针具发展变化过程中曾使用过()A.骨针B.石针C.铁针D.金银针E.青铜针3、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A.绘制“明堂三人图”B.设计制作针灸铜人C.提出阿是穴D.创用指寸法E.提出十四经概念4、皇甫谧著《甲乙经》主要参考了下列哪些书籍()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论》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5、明代主要针灸著作有()A.《针灸大全》B.《针灸问对》C.《针灸聚英》D.《针灸逢源》E.《神应经》6、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针灸医学专业,其中有:()A. 针博士一人B. 针助教一人C.针讲师十人D.针工二十人E.针生二十人五、简述1、针灸治病的特点是什么?2、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是什么?3、我国现存最早的经脉专著是什么?4、简述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的三次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