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1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材分析】本课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梳理——考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环节,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考点演练”,让学生加深对易错易混点、重难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基础、归纳问题2.合作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3.讲解法: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与点拨【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与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与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本课考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考查重点: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结合一轮复习资料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表现、意义P85(2)总体小康的特点:(3)全面小康的总体任务及具体目标:P86第二段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2)(3)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2、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后果。
(课本P87页小字,理解即可)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2)(3)(4)点拨:注意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个“统筹”。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3)①重要性:②措施:A.B.C.(4)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措施:A.B.C.(5)①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②措施:A.B.【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一、自主检查:1、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判断下列观点对错,简要阐述理由。
(1)GDP增长就是经济的发展。
()(2)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探究二:步步高错题诊断【体验高考】1、(2013安徽)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3上海)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全面小康的认识。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将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下列属于经济建设新要求的是()①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③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①②③属于经济建设新要求,当选;④属于政治建设方面的新要求,不符合题意。
3.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这体现了()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③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的体现,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③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
4.某市提出下列发展经济思路:统筹外向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解析:选A。
题中内外统筹、制造业与服务业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体现的是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