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技术定义和讲解《运动治疗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30
1.运动疗法: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2.有氧运动:又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细胞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方式为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长时间、周期性运动,是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运动。
3.牵引技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4.关节松动技术:是针对人体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
5.物理治疗: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6.关节松动技术中的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
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时关节疏远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
7.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一侧足跟着地起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用的时间。
8.凹凸定律:又称凹凸原则,是关节松动技术中所遵循的凹凸关节运动的滑运动规律,凹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凸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9、缩唇将吸:通过半开的嘴唇进行适当的主动呼气,呼气压约为5cmH₂O,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呼气时的阻力,可降低呼吸速率,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
10.Rood技术:又称为多种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是通过对相应皮肤区域采用多种感觉刺激,以诱发产生肌肉的收缩或关节运动的方法。
11.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并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治疗技术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教学学时】36(理论)+36(实践)【课程学分】6分【开课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3学期【参考教材】1、《运动治疗技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7月(主编:章稼)【课程性质、目的】:运动治疗学以教给学生运动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运动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治疗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运动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等)的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运动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运动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运动治疗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运动治疗基础理论、各类运动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安全、适应症和禁忌症。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绪论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明确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3.了解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了解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了解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二)教学难点: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熟悉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熟悉运动治疗的机理4.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三、主要教学内容1.运动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2.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3.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4.运动治疗的机理5.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6.我国运动治疗的现状;7.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运动治疗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3.运动治疗的机理4.运动治疗常用的仪器设备第二部分关节活动技术. 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掌握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掌握关节活动度训练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3)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定义、原理、手法分级及注意事项(4)掌握肌力训练训练的作用、基本原理、基本原则、肌力训练的类型及注意事项(5)掌握平衡与协调训练的定义;与平衡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及训练的注意事项(6)掌握体位转移的概念、基本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注意事项(7)掌握站立与步行训练的定义、步行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8)掌握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的定义、目的、治疗原则(9)掌握有氧训练的目标及运动处方的制定(10)掌握呼吸训练的模式及训练注意事项(11)掌握医疗体操的编制原则2.技能目标(1)能根据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结果,徒手或利用器械对患者进行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2)能根据评定结果,能对患者进行上肢、下肢、脊柱关节的松动治疗(3)能按照患者的肌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4)能根据患者平衡功能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5)能根据患者协调功能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协调性训练(6)能对患者进行正确体位摆放和体位转移(7)能根据患者步态分析结果,合理选择步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8)能指导患者自己操作轮椅和辅助者使用轮椅,并进行体位转移(9)能指导患者进行医疗体操和矫正操的训练(10)能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制定运动处方,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11)能对患者进行呼吸模式、排痰及呼吸肌训练(12)能对患者进行颈椎、腰椎及四肢关节的牵引(13)能运用bobath、brunnstrom、rood、PNF技术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促通(14)能运用运动再学习法对偏瘫患者进行训练(15)能运用Vojta技术、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3.素质目标(1)树立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训练学生运用康复知识对患者开展康复宣传与预防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5)培养学生的亲和力、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三、课题与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课题一认识运动治疗技术任务1:运动治疗技术的内容(含分类)任务2:运动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任务3:运治疗的常用器材和设备知识要求:掌握运动治疗技术的内容、运动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技能要求:(1)能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对病人进行运动训练。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运动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是中医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操作技术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具有必需的生物力学知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知识、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当前国内康复机构所采用的运动疗法技术种类,理解、熟悉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帮助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提高或恢复运动功能。
(二) 能力目标1.具有运动功能评定能力2.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能力3.运动疗法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三) 素质目标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3.培养科学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4.培养爱护生命的理念;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理念。
三、参考学时80 学时四、课程学分4.5 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第一章绪论1.概述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3.运动治疗的机制4.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2掌握:1. 运动治疗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的原则。
3.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
熟悉:1.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