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103
康复治疗技术运动疗法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运动疗法简介•运动疗法基本理论•运动疗法技术•运动疗法应用•运动疗法的前景与挑战01运动疗法简介运动疗法是指通过科学的运动方法,改善患者身体功能、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定义主要是通过针对性的运动锻炼,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和功能重建,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目的定义与目的运动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当时主要是以简单的身体活动和按摩来治疗疾病。
发展历程起源现代运动疗法在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规模,并逐渐发展出各种流派和理论。
发展目前,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现状适用对象运动疗法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适用范围运动疗法可以用于康复治疗的各个方面,如恢复身体姿势和平衡、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等。
同时,运动疗法还可以与其他康复治疗技术结合使用,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适用对象与范围02运动疗法基本理论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运动疗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肌肉收缩和放松肌肉收缩和放松是运动疗法的基础,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动收缩等。
能量的产生和利用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是运动疗法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ATP的产生和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等。
运动生理学基础牛顿第三定律是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冲量等。
牛顿第三定律关节生物力学肌肉生物力学关节生物力学是运动生物力学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关节的组成、分类、功能等。
肌肉生物力学是运动生物力学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肌肉的组成、分类、功能等。
03运动生物力学基础0201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反射弧是神经发育学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一、概念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一)主动积极治疗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二)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三)防病和治病相结合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四)简便易行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三、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1.概念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
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1)瘫痪(肌力0-1级)(2)关节功能性障碍(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1.运动疗法:是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本原理,采用主动和/或被动的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身体、心理、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措施。
2.有氧运动:又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细胞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方式为中等强度的大肌群、节律性、长时间、周期性运动,是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运动。
3.牵引技术:指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学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关节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4.关节松动技术:是针对人体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于被动运动范畴。
5.物理治疗:是运用力、电、光、声、水及温度等物理因子来促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改善功能的一门专业学科,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6.关节松动技术中的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
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时关节疏远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
7.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一侧足跟着地起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用的时间。
8.凹凸定律:又称凹凸原则,是关节松动技术中所遵循的凹凸关节运动的滑运动规律,凹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凸面关节在运动时滑动方向和肢体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9、缩唇将吸:通过半开的嘴唇进行适当的主动呼气,呼气压约为5cmH₂O,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呼气时的阻力,可降低呼吸速率,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
10.Rood技术:又称为多种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是通过对相应皮肤区域采用多种感觉刺激,以诱发产生肌肉的收缩或关节运动的方法。
11.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并应用螺旋形对角线式运动模式来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1运动疗法:以徒手或借助器械双对脑瘫息儿进行各种运动训练使患儿局部或整体功能改善,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法、上田正法,IBobath疗法是神经发育学疗法之一由英国学者BerteBobaih及其文天KardBaeh共同创建的治疗脑性瘫痪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国内广泛应用。
Bobath认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主要是脑受损后原始反射持线存在和肌张力改变,造成异常姿势和原始运动模式主导其整体运动,妨碍了正常的随意运动。
采用恰当的刺激,可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平衡反射等调节肌张力,使患儿体验正常的姿势与运动感觉,从而改善是常运动的控制力诱发正确的动作。
A基本治疗原则:抑制异常姿垫和运动模式上特别是对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的抑制;促通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特别是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的促通。
对痉挛型脑瘫主要是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使患儿躯干充分伸展,避免痉挛姿势的运动,尽早诱导出正常的运动模式;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主要是抑制上部躯干肌紧张,对短缩肌进行牵伸性训练,促进抗重力姿势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对徐动的上肢可行调节训练。
B基本治疗技术关键点调节:所谓关键点调节是指训练师在患儿身上特定部位进行的调节,纠正息儿的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手法。
Bobath把这个特定的部位私或减点。
效果最好的关键点在身体的近位端,主要关键点有头部、肩部,肘关节、腕关节、躯干、骨盆、躯干、髋关节、膝关节、足踝关节姿势反射的促进手法,促进要势反射对实现人的基本运动再现正常的安势反射具,要作用,临床上最常用从头部操作的颈立直反射的促进手法叩击法,是对浅表感受器及固有感受器的刺激手法目的是提高患儿某-部位肌肉的肌张力疗法的临床应用动水头那的控制运动是运动发育中最平完成的运动。
不能控制头部是难以完成其他。
动的因此应抑制头背用促进有往伸限,促进肘支撑促进指头,头部活动及抵抗重力。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是一种利用有计划的运动和体育活动来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应用于康复、疾病管理和健康促进等领域。
运动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运动和体育活动来促进身体功能、增强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以下方面:
1.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在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康复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它可以用于各种康复目标,如恢复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协调性、增加灵活性和提高平衡能力等。
2. 慢性疾病管理: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管理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控制血糖水平、减轻体重,并提高整体健康状况。
3. 心理健康:运动疗法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规律的运动可以减轻焦虑、抑郁和压力,提高心理舒适感和自我认知,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
4. 健康促进:运动疗法可以用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控制体重,并降低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运动疗法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练习和平衡训练等。
治疗师会根据个体的特定需求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并提供指导和监督。
在开始任何运动疗法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运动疗法师,以确保选择适合个体状况和目标的运动方案,并遵循适当的
安全指导。
《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运动疗法》课程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运动疗法课程代码KF2939010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授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96学分6二、课程的性质及任务运动疗法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疗法》课程是康复治疗专业和社区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考取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因此,是本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治疗主要技术--运动疗法技术,为病、伤、残者提供最有效、科学的康复治疗,促进他们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使之重返社会。
此外,本课程还适用于残疾康复管理人员和基层康复员的在职培训。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非常有用、实用的课程,不仅具有专业教学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在职培训的价值。
三、课程设计思路《运动疗法》为了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理想的课程目标,我们提出如下课程设计思路和做法:一是建立以行业调研和课程评价为基础的动态课程研发机制;二是深入剖析岗位职业能力素质需要,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模块化和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三是校企(院)全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与共享;四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五是按照工学结合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优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六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任务及工作过程和职业工作客观条件为导向,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七是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和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八是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公正、客观科学评价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㈠教学目标1.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基于国家健康中国以及提高国民健康素养目标,同时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为要求,着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在运动治疗技术岗位所需的“爱心助残,尊老敬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为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