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5.08 MB
- 文档页数:24
眼睑的应用解剖(一)眼睑的形态特点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它是保护眼球的屏障,能使眼球免受外伤或强烈光线的刺激,也能帮助瞳孔调节照入视网膜的光线。
上下睑于内外两端互相遇合,内侧遇合处称内眦,外侧遇合处称外眦。
上下睑缘之间的空隙称睑裂。
国人睑裂测量:睑裂长度即一眼内外眦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长度为28.30mm ,女性平均长度为 27.14mm ,总平均长度为 27.88mm。
睑裂高度即当注视正前方时,上下睑缘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高度为7.66mm,女性平均高度为7. 42mm,总平均高度为7.54mm。
上睑上界为眉,与额部分界,下界为上睑缘。
下睑的上界为下睑缘,下界的边界不明确,它向下与面颊部皮肤组织相延续,通常以下眶缘的相应部位作为下睑下界。
上睑有两条横行的沟纹,位于上睑缘上方的即上睑沟,也就是生活中所谓的双重睑。
上睑沟不明显的称单眼皮。
国人双重睑占77.8%,女性较男性多。
一般两侧对称,但临床上确有一眼为双重睑,另眼为单眼皮的。
双重睑的高度在自然状态下,少数人可高达7~ 8mm,低的仅1~2mm,一般以 5~ 6mm 为最多。
上睑沟的形成与上睑提肌腱膜纤维止于该处的皮肤有关。
当上睑提肌紧张时,即上睑举起、向上注视时特别显著。
而闭眼时则仅为浅在的皮肤皱褶。
眉部下方的横向浅沟,称额睑沟。
下睑也有两条皮肤浅沟,鼻翼沟由内向外下行进。
颧沟则相反,其走向为由外向内下。
这两条皮肤沟纹的形成为下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面颊部皮肤的致密组织交接所致,也作为眼睑疏松结缔组织和颊部致密组织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当老年人下睑出现睑袋时,由于眶脂肪突出,下睑鼓起就很容易识别。
由于上睑有特殊的上睑提肌,所以它的活动范围较下睑大得多。
当眼睁开并向前注视时,上睑遮盖角膜的上缘;闭眼时,上睑遮盖全部睑裂所暴露的部分,下睑只稍稍向上。
内眦部为一圆钝角,略呈马蹄形,是由水平位的下睑缘和向内下方的上睑缘构成,它与眼球间隔以一空间,称泪湖。
眼睑的解剖学⏹上起眉弓,下至睑颊沟,颞侧起自骨性外侧眶缘,鼻侧为鼻梁根部。
⏹眼睑中部横行裂隙为睑裂,上方为上睑,下方为下睑。
国人睑裂平均长度27.88mm,男性稍长;平均高度7.54mm,男性稍高⏹上下睑在鼻测和颞侧交会处分别称内外眦,上下睑的游离缘称睑缘:宽约2mm,前缘比较钝圆,后缘比较锐利,便于眼睑闭合。
⏹睑缘前后缘之间称睑缘部,其间有灰白线条,称灰线或缘间线,是眼睑皮肤于结膜的粘膜移行处,常作为眼睑手术标志。
⏹由灰线将眼睑劈开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轮匝肌,后层包括睑板与结膜。
眼睑手术中十分重要⏹睑缘线后方可见排列整齐的睑板腺开口,上下睑前唇由2-3排粗短的睫毛。
上睑约100-150根,下睑约50-70根,上睑睫毛稍长⏹上睑缘距内眦约6.5mm处,下睑缘距内眦约6mm处各由一小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泪小点,为上下泪小管的开口⏹上下睑内面睑缘上方约0.5-1.0mm处有一线状浅沟,称睑板下沟,常是结膜异物存留处,也是眼睑手术的重要标志。
眼睑的组织学⏹眼睑自前至后分为五层:最外层为皮肤,依次为皮下疏松纤维组织,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s肌),睑板和最内层的睑结膜⏹正常眼睑⏹眼睑皮肤:表层6-7层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很少角化。
基底层为单柱状基底细胞位于基底膜上,基底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的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的棘细胞,棘细胞之间有细胞间桥。
表浅部为颗粒细胞层。
⏹眼睑皮肤附件:包括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毛发主要是位于睑缘的睫毛,毛根周围有毛根内鞘和毛根外鞘细胞构成。
汗腺有莫氏腺(Moll gland),属大汗腺,其内层为立方状上皮。
此上皮细胞的腔面(顶端)可见顶浆分泌。
另有位于较深部的外分泌腺,又称小汗腺。
皮脂腺有位于睑板的麦氏腺,也称睑板腺。
另有位于睑缘与毛囊相连的蔡氏腺(Zeis)◆炎症◆囊肿◆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肿瘤(良性和恶性)◆异物⏹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一、睑腺炎(hordeolum)△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眼睑毛囊腺体急性化脓性炎,又称为麦粒肿,俗称“挑针”。
眼睑位于眼球的前方,可以保护眼球免受外伤、强光、烟尘、异物等的损害,通过眼睑收缩弓I起睑裂大小的变化,可以协助瞳孔调节进人眼内的光线。
眼睑的解剖结构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上睑以眉毛为界,下睑与周围皮肤相延续,无明显分界。
部分人在上睑表面靠近睑缘处有一横沟,称为上睑沟,为提上睑肌纤维附着于眼睑的皮下组织牵拉所致,睑裂张大时此沟最为明显,即为双重睑。
下睑沟不如上睑沟明显。
眼睑的游离缘称睑缘,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为睑裂,为结膜囊的入口。
上、下睑缘在内外侧相接合处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
内、外眦之间的距离称为睑裂长度,成人约为27~28mm。
眼自然睁开平视前方时,上睑覆盖至角膜上缘下2~3mm,下睑则与角膜下缘相切,上下睑缘中点间的距离称为睑裂高度,成人平均为8mm。
外眦角呈锐角,夹角约30度至40度,极度睁眼时可呈60度角。
内眦略钝圆,不直接与眼球相接触,其与眼球之间有一小三角形空隙,为泪湖。
其中有一椭圆形红色小隆起,称为泪阜,泪阜外侧有一淡红色新月形皱褶称为半月皱襞,半月皱襞为退化组织,相当于低等动物的第三眼睑,可允许眼球向外侧充分运动。
上、下睑缘的宽度约2mm,表面光滑,每一睑缘分为前、后两唇,前唇钝圆,以睑皮肤为分界,有2~3行睫毛由此生出;后唇较锐利,以睑结膜为界,与结膜成直角并与眼球表面相接触,后唇的正前方有睑板腺的开口。
前、后唇之间有一条浅灰色细线,称为灰线,手术时沿灰线可以将天津254医院地址眼睑襞裂为前部和后部,前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后部包括睑板和结膜。
上下睑缘内眦处各有一小的隆起,称为泪乳头,其中央有一小孔为泪小点,为泪小管的开口。
结膜囊的泪液从泪小点导向泪小管,最后排入鼻腔。
睫毛从上下睑缘的前唇生出,为粗杆的短毛,具有遮尘及蔽光的作用。
上睑的睫毛较长,约100~150根,排列为2~3排,向前上方呈110度~130度弯曲;下睑睫毛稍短,约50~75根,向前下方呈100度~110度弯曲。
重睑术眼睑的解剖知识介绍想必大家在许多地方都听说过有关眼睑的手术,那么,眼睑是指哪儿?它的解剖构造是怎样的呢?眼睑(eyelids)是覆盖在眼球前部的能灵活运动的且能体现人的表情的帘状复合组织,有防止异物和强光损伤眼球及避免角膜干燥的作用。
眼睑分上下两部,分别成为上睑、下睑,上睑较下睑宽大。
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为睑裂或眼裂。
成人的睑裂长约25-30mm,平视时宽度约8-10mm,尽力睁眼时可达12-14mm,上睑缘的最高处在中、内1/3交界处。
向前正视时,上睑缘遮盖着10-2点钟处的角膜(即角膜上缘下1.5-2mm),下睑缘恰与角膜下缘相接触。
中国人上睑重睑皱襞的发生率约50%,此皱襞一般认为系上睑提肌的纤维穿过眼轮匝肌,附着于皮下形成,一般距上睑缘4-8mm。
重建的存在与否及其位置、形态等将直接影响眼的外形及面部的整体形象,在眼部的美容手术中有重要的意义。
内外眦上、下睑在内、外侧(鼻侧、颧侧)的交汇处分别称为内、外眦,内眦稍圆钝,与眼球之间有泪阜、半月皱襞相隔;外眦呈锐角,与眼球紧靠。
在东方民族,外眦位置略高于内眦,以至于睑裂线(内外眦间的连线)略向外上倾斜10度左右。
中老年人因上睑皮肤松垂,以至于睑裂向外下倾斜,常给人一种衰老疲惫的感觉。
东方民族的内眦部常见一垂直的皮肤皱褶,称为内眦赘皮,遮盖了内眦的正常外形和一部分视野,且在进行重睑成形术时若处理不当,常使重睑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睑缘眼睑的游离缘称为睑缘,厚约2mm,上睑缘较下睑缘略厚。
可分为前、后唇,前唇较圆钝,有排列较齐的2-3列睫毛附生,睫毛有防尘、防水、削弱强光及提神的作用。
两唇之间微凹,呈浅灰色,称为灰线。
沿此线可将眼睑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皮肤及眼轮匝肌,后部则包含睑板和结膜,常为睑缘手术的切开线。
离上、下睑缘内眦端有一隆起的小结节,称泪乳头。
泪乳头的中央有一小孔,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处。
行眼袋切除术时应注意勿损伤。
眼睑的组织解剖眼睑的组织由前向后可以分为7层: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肌下蜂窝组织、纤维层(睑板、眶隔)、上睑提肌和平滑肌、结膜。
眼睑的应用解剖(一)眼睑的形态特点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它是保护眼球的屏障,能使眼球免受外伤或强烈光线的刺激,也能帮助瞳孔调节照入视网膜的光线。
上下睑于内外两端互相遇合,内侧遇合处称内眦,外侧遇合处称外眦。
上下睑缘之间的空隙称睑裂。
国人睑裂测量:睑裂长度即一眼内外眦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长度为28.30mm,女性平均长度为27.14mm,总平均长度为27.88mm。
睑裂高度即当注视正前方时,上下睑缘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男性平均高度为7.66mm,女性平均高度为7. 42mm,总平均高度为7.54mm。
上睑上界为眉,与额部分界,下界为上睑缘。
下睑的上界为下睑缘,下界的边界不明确,它向下与面颊部皮肤组织相延续,通常以下眶缘的相应部位作为下睑下界。
上睑有两条横行的沟纹,位于上睑缘上方的即上睑沟,也就是生活中所谓的双重睑。
上睑沟不明显的称单眼皮。
国人双重睑占77.8%,女性较男性多。
一般两侧对称,但临床上确有一眼为双重睑,另眼为单眼皮的。
双重睑的高度在自然状态下,少数人可高达7~8mm,低的仅1~2mm,一般以5~6mm 为最多。
上睑沟的形成与上睑提肌腱膜纤维止于该处的皮肤有关。
当上睑提肌紧张时,即上睑举起、向上注视时特别显著。
而闭眼时则仅为浅在的皮肤皱褶。
眉部下方的横向浅沟,称额睑沟。
下睑也有两条皮肤浅沟,鼻翼沟由内向外下行进。
颧沟则相反,其走向为由外向内下。
这两条皮肤沟纹的形成为下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面颊部皮肤的致密组织交接所致,也作为眼睑疏松结缔组织和颊部致密组织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当老年人下睑出现睑袋时,由于眶脂肪突出,下睑鼓起就很容易识别。
由于上睑有特殊的上睑提肌,所以它的活动范围较下睑大得多。
当眼睁开并向前注视时,上睑遮盖角膜的上缘;闭眼时,上睑遮盖全部睑裂所暴露的部分,下睑只稍稍向上。
内眦部为一圆钝角,略呈马蹄形,是由水平位的下睑缘和向内下方的上睑缘构成,它与眼球间隔以一空间,称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