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导游证基础知识易考点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3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哪些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传统园林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典园林构景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1、筑山中国传统园林筑山是重要的造景手段,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取向与技法。
秦汉时期中式园林开启了人工筑山的先河,上林苑用水中砌筑三山象征东海仙山,在东汉出现用土石模仿自然山川的做法,魏晋时期逐渐发展成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加工,逐渐由写实走向写意,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完善,达到方寸间彰显自然万象的境界,拳山勺水气象万千。
2,理水理水亦是为了在园林中造出自然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池塘.溪流.濠濮.泉水.湖泊.江河.渊潭.石矶水滩等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水景为主,以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有时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跌水。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但要注意中式传统园林中水的驳岸形式应该是自然形态的。
3、建筑园林中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形式:厅堂、亭、室、门窗墻洞、轩、楼阁、廊子、小品陈设、榭.船厅(舫),桥等。
建筑在中国园林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园林作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其中建筑是“人“这一方的代表,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形式灵活多样,组合方式更为自由。
它既可以是园林中的焦点,也可以成为园林的配衬,同时审美的要求也高于其他场合。
4、植物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除了营造优美环境外,因其内涵不同,可以塑造多重的文化诉求,如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金桂和玉兰对植寓意金玉满堂等,植物是中式园林文化性和故事性的载体。
同时中式古典园林是艺术家造园,尤其强调植物的艺术美,要求姿、色、味俱佳。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5、诗画怡情通过诗画与景观进行呼应点景,使观者产生心理共鸣是中国传统景观特有的构景要素。
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特点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融入人工景观,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山水画”和“风景诗”的追求和表现。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园林一直被视为是艺术的一种,被视为“人工山水含先天之趣”。
古典园林一般都分为“园林”和“院落”,而园林主要分为山水园、林园、水园、花园和假山等,这些园林的基本要素包括建筑、假山、水景、植物、雕刻、文化遗迹、地形地貌特征、景观和环境等。
一、建筑建筑是古典园林的核心部分,比如说,门楼、亭阁、厅堂、花厅、走廊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有美学价值。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看法和认识,建筑设计上讲究“韵律工整、规矩谨严、杂而不乱”。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建筑的材料、结构和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二、假山园林的假山是园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既属于人工景观,也带有自然山水的妙处。
假山自然、曲折、峰回路转,具有美的效果,构成了园林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是山的化身,山则是灵的象征”。
与鲜花盛开和绿草茵茵相比,假山的呈现更为壮阔、气势恢宏,充满了厚重感。
三、水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水景就是指园中的湖、池、流等。
借水来衬托山和景物,形成对比、渐次转化,构成元气丹青、空谷绝响的独特景观。
另外,水景还能起到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等作用。
四、植物园林的植物是构成园林整体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花、树、灌木、草等。
这些植物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点缀和衬托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有枫树、松树、梅花、菊花、兰花、牡丹等,而植物的名目还包括乔木、灌木、线状植物、草本植物等。
不仅如此,园林中的植物还可以传达人们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五、雕刻园林雕刻以石雕和木雕为主,雕刻的原则是要仔细捕捉景色,并选材得当。
在雕刻上讲究“碧油梨香”的工艺,有过细的雕琢和精细地描绘的效果,以便充分展示材料的花色。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及空间要素构成探究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园林的建造和造景艺术,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园林建造不仅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还强调均衡和谐、自然流畅的空间感受。
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基础上,空间要素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1. 山水元素山水元素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山水元素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传统,被作为园林的基本元素之一。
山水元素的体现可以以园林中的假山、水池、湖泊、山岩以及小桥流水为代表。
其造景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园理念。
其中,假山的设计要求精巧、紧凑、自然,加之胡兵等造景工艺,增强了假山的真实感和观赏效果。
2. 植物要素园林中植物要素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园林的植物要素以花木为主,花木的层次感和诗情画意营造出了秀美的园林空间。
园林中的植物不仅美观,也有着美的内涵和表达。
古典园林的植物要素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人们观赏感受的因素,通过在设计中的妙手运用,在园林中营造出别致的景观。
其中,古典园林中典型的植物有梅花、松树、竹子、兰花等。
3. 土石质地要素园林的土石质地要素是构成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主要运用红墙黄瓦、青砖绿瓦、花灰寒鸦、青石圆料等土石进行构筑。
在古典园林中,土石质地的要素不仅有着重要的实体感,还营造出了自然清新和自然流畅的空间感受。
古典园林土石质地的要素通过不同的颜色、形状、材质等变化,让观赏者在园林中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
4. 建筑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要素是构成园林空间重要的一部分。
园林建筑的造型颜色、材质、工艺艺术风格等都必须与整个园林空间相呼应。
在古典园林中,通常建筑的布局排列也非常注重对称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美的空间感受。
其建筑要素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和美学价值,营造出充满兴趣和美感的园林空间。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二、构景手法1、抑景“抑景”又有山抑、树抑、曲抑之分。
特点:讲究含蓄,“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实例:园林入口处挡以假山——山抑;大门处种树,挡住里面的景色——树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抑。
2、夹景当甲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用两侧的建筑物或是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方法叫夹景。
实列: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3、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等,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做过度,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做中间,近处的过度景,景色就显得有层次感,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就叫添景。
实例:杭州白堤观赏雷峰塔或保俶塔远景时,西湖美景往往因为近处盛开的桃花和倒挂的柳丝作为过渡景而更显生动。
4、对景对景在园林中,从甲风景点可观赏乙风景点,从乙风景点可观赏甲风景点的构景方法。
实例: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就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5、框景园林建筑中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框起来,使人产生风景如画的感觉,便是框景。
实例:清代画家李渔曾经设计一种湖舫,在密闭的船舱中,左右开两个扇面窗。
坐在舱内,两岸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往来游人,连人带马尽入扇面之中,俨然天然图画。
6、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内的美景,叫作漏景。
实例:杭州三潭印月有雕以梅、兰、竹、菊,分别喻义春、夏、秋、冬的一组漏窗,用的就是漏景。
7、借景借景是将园外的景色和风光,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眼中,以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以小见大。
园林的构景要素园林的构景要素包括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和道路等,我来给你分享一下其中的要领。
一、山石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山石的选材。
不同的石材有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比如太湖石,多孔多窍、玲珑剔透,非常适合营造奇峰怪石的景观。
一开始我老是做不好山石的堆叠,不是看起来过于呆板就是平衡掌握不好。
后来发现窍门在于“相石立意”,就是根据石头的形状、大小、纹理先构思好要塑造的造型。
假如要做一个假山,大型的石材作为基础和主峰,小的石头来点缀或者补漏。
要领就在这里,石头的组合要有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有藏有露。
比如说有些中式园林里会做出登山的小路蜿蜒在假山中,这中间山石的布局就要考虑到人的行动路线。
还有个诀窍,在山石的缝隙间适当地种上些小草或者藤蔓,会长出自然的野趣。
二、水体水体也是个关键要素。
像人工湖要掌握的是它的形状和驳岸的处理。
形状最好是不规则的曲线,这样更灵动。
我发现水体边缘要是那种自然式的缓坡入水就很棒。
驳岸可用石头或者植物进行修饰。
对于一些小型的水景,像溪流,水的流速很重要。
我一开始做的时候流速太快太急,感觉很突兀。
后来才知道可以通过控制水源高度和溪流底部的坡度来掌握流速。
而且水体要有一定的深度变化,制造出深潭浅滩的效果。
这就像真实的河流一样,有深有浅更有层次。
例如苏州园林里的水,有清澈幽深之处,映照出四周的亭台楼阁,又有潺潺浅流,人可跨过独特的汀步。
三、植物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容易被人忽视一些技巧。
不同季节要有不同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四季的变化。
要选择本地植物为主,比较好养活。
我在实践中发现,在配置植物群落的时候要注意高低搭配。
乔木下面种灌木,灌木下面再搭配草本植物。
比如说大的银杏树下种杜鹃,杜鹃周边再长点麦冬之类的小草。
这样看起来有层次感,空间利用也很合理。
像日本的枯山水园林虽然植物相对少但特别讲究,青苔就是重头戏,在铺设青苔的时候要保证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才能让青苔生长良好。
而且植物的色彩搭配也要考虑到,比如黄的迎春花,红的海棠,绿的竹子一起就会色彩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景方法专业班级:文学院英语1001班学号: 101110116姓名:巨芬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景方法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具有与丰富的哲学内涵,耐人寻味,还具有超然飘逸的体态,使它越显秀丽多姿,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建筑与其他造景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有许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效仿学习的典范,人们往往会为它卓越的构思,悠远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而传统园林建筑作为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之间,掩映于树影婆娑之中,与其他要素交相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和谐的空间艺术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的五个构成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1.为表现自然,筑山史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山神,开创了人为凿山的先例。
2.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3.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2018年导游证基础知识易考点复习: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一)凡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各种风物、环境都称为景。
构成园林的主要物质叫构景要素。
(二)山
1、秦、西汉时期开始人为造山的先例,汉代的宫苑水池中用土堆成方丈、瀛洲和蓬莱三座山,象征东海神山;
2、假山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三种类型。
3、石包土—“外石内土”苏州环秀山庄;土包石---南京瞻园的南假山、苏州拙政园池中两假山
4、A、叠山的艺术
(1)注重选石,突出特色(2)巧置山石,堆叠石峰(3)假山布局,因地制宜
B、叠山常用的石品:(1)湖石类(2)黄石类(3)卵石类或圆石类(4)剑石类
C、湖石类的(1)特点:瘦透漏皱,清丑顽拙。
D、黄石叠山起脚易,收顶难;湖石叠山起脚难,收顶易。
(二)理水(山石是园林之骨,水是园林的血脉)
1、理水艺术(1)注重水源,固水成景(2)开合聚散,有静有动。
2、水体类型①湖泊池沼②瀑布③溪涧④河流⑤渊潭⑥泉源
(三)花木配置
1、植物的选择与经营
2、中国传统园林对花的选择标准有四:姿美、色美、味美、寓意
3、花木寓意:
(1)“四君子”梅花清秀典雅、兰花幽香品逸、青竹节格刚直、菊花操行清逸。
(2)“岁寒三友”松、竹、梅
(3)荷花高洁,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石榴多子,牡丹荣华,桂花高贵等
4、园林花木的配置有孤植(点植)和从植(“贵精不在多”,以简洁取胜)两种形式。
(四)动物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所有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景致中,鱼的地位。
的观鱼景点有:杭州花港观鱼;上海豫园的雨乐榭;苏州沧浪亭的观鱼处;无锡寄畅园的知鱼槛;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等等。
(五)建筑营造园林建筑的基本单元及代表
1、亭:开敞的小型建筑物,特点独立自由,富有灵活性。
按平面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形、方形、六角形等。
按屋顶形式分,有单檐亭、重檐亭等。
按所处位置分,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等。
例如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亭
2、廊:长条建筑物,是半室内半室外的“过渡空间”,有分割和导游的作用。
代表作是:古园中最长的游廊---颐和园长廊;拙政园波形廊;例如苏州沧浪亭中的复廊。
3、榭:建于水池或花畔的建筑例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
4、舫:又名不系舟,游舫,画舫。
代表作是颐和园的清晏舫;例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
5、桥:忌直求曲,忌高求低,贴于水面。
可分为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
桥可以增添景色,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6、墙:围合空间的构件,白墙审美价值。
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中国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色。
园墙上还设漏窗、洞门、空窗等。
7、厅堂:待客与集会的场所,往往是园林或景点的主体建筑。
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
8、阁楼:登高望远,游憩赏景的建筑物。
代表: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例如北京颐的佛得阁,上海豫园的卷雨楼。
9、轩与台: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代表:“与谁同坐轩”;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
10、路:惯用迂回盘曲的手法造景。
11、门窗:除常规的门窗功能,常巧妙布置成摄取风景的画框。
(六)楹联、匾额和刻石
1、匾额:悬置于门楣上的题字横额,往往被用做一座单体建筑或一组建筑群,名号的标记和主题的披露,亭榭之匾赏景的说明书。
字体以篆、隶、行书为多,较少用正楷,取其古朴与自然。
2、楹联:指门两侧柱上的对子。
是由山水风景与发展而来的,其对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进行高度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多为文学的名篇名句,又出自书法家之手。
摩崖石刻,代表:留园的“三百帖”,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北京北海阅古楼“”三希堂法帖。
其作用为: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为景点增加诗意,提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