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一般二阶电路和高阶动态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644.50 KB
- 文档页数:11
二阶电路的定义 二阶电路是含有两个独立储能元件的线性定常电路。
描述这种电路的方程是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串联或并联而成的电路是最简单的二阶电路。
这里将通过RLC 串联电路(见图6.1)来讨论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CK图6.1 RLC 串联电路电容器的周期性放电的物理解释 假设图 6.1所示电路中的电容器已被充过电,v C (0)=V 0。
在t=0时将开关合上后,电容器就开始放电。
起初,电容器正极板上的正电荷通过电阻器、电感器流向负极板,形成放电电流入i ,而电压v C 因正负极板上电荷的互相抵消将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其内储存的电场能量也将向外释放而逐渐下降。
减小的能量一部分是用来补偿放电电流i 流经电阻器所产生的损耗,另一都分是作为磁场能量储存在电感器中。
这样一直持续到v C =0和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全部放完,或者说放电完毕。
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电磁过程的结束,因为现在电感器内已储有磁场能量,这部分能量将紧接着释放出来继续维持电路中的电流,并使其保持原来方向不变。
于是,电容器现在开始被反方向充电,其两个极板的极性互换。
另外,在此期间电感器放出的磁场能量除少量消耗于电阻器中,其余的都变成了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
这样又一直持续到电感器的磁场能量全部放光和电流i 变为零。
此时又因电容器内有电场能量和v C ≠0,电路内的电磁过程仍将继续进行,不过现在是电容器开始反方向放电。
以后放电完毕又将充电,反复进行,循环不已。
但因电流i 通过电阻器时总耗费掉一部分能量,所以在每次充电过程结束时,电压v C 的最高值总要比前一次低,而且到最后能量将被电阻器耗尽,电路中的全部电流、电压也都衰减为零。
至此,过程才告结束。
在上述的放电过程中,v C 及i 等的方向是不断改变的,称这种放电过程为电容器的周期性放电或振荡性放电。
电容器的非周期性放电的物理解释 若电阻器的电阻值比较大,则电容器放电时消耗于电阻器中的能量就比较多,而转入电感器中的磁场能量也就比较少。
河北工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40科目名称:电工基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电气工程(专业学位)一、考试要求电工基础主要考查考生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掌握的综合能力,测试考生对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试卷采用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电路理论基础》90分,《模拟电子技术》60分。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电路理论基础》(一)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1.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模型与实际电路的区别。
2.电路基本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方法,包括电压、电流、功率;掌握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其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3.理想电路元件的约束方程及其运用,包括电阻、电感、电容、独立源、受控源、运算放大器、回转器等。
4.电路的拓扑约束方程及其应用。
5.电路等效的概念,串联、并联和混联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含源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6.电阻电路的基础分析方法,包括网孔法、回路法、节点法、支路分析法等。
7.电阻电路的基本定理及应用,包括替代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互易定理、特勒根定理等。
(二)交流稳态电路的分析1.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利用相量图分析此类电路的方法。
2.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分析,包括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复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
3.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4.对称与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包括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及测量;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高次谐波的概念及简单分析。
5.交流电路的频率分析,电路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的分析方法,正确分析谐振发生时电路的特点;常见滤波电路的特性分析。
6.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方法,求取此类电路平均功率、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