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 福科
- 格式:pptx
- 大小:492.62 KB
- 文档页数:20
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
一、脉络
(一)监狱所代表的是一个权力的场所(工厂、学校、军队、教养院)
两个基本原则:最小代价---最大力;规训和惩罚无处不在、无人可逃
1、规训(discipline:规范性训练)
(1)分解—效率
A、纪律:封闭空间、建筑物划分、等级划分、步骤划分
B、时间:时间表控制、榨取和夺取时间
-----教师的时间和纪律控制:不断细化的纪律要求和严格、标准的时间安排
(2)手段
监视:建筑物监视(有台阶的讲台、靠走廊的窗户、课桌的摆放等);人的监视(层层等级监视)
检查: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完成权力展现;被检查者受检查者控制
(3)全景敞式主义(边沁)
全景敞式建筑,360度控制
被监视者由被监视恐惧到形成一种自我监控;同时监视者也接受监视,即绑定关系(监视者与全景敞式建筑的绑定)
-----教师的监视行为:利用班委进行监视;利用学校建筑监视;利用科技监视(录音录像等);监视遵循从普遍经常监视到个别不定期监视到学生自我监控的养成。
监视是教师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2、惩罚(punish)
(1)断头台上的权利(肉体)
君主特权的战士
公众的仪式/节日
(2)隐匿的惩罚
惩罚的普遍性(社会的敌人)
普遍性惩罚(教化非犯罪者)
(3)惩罚权力经济学
惩罚中没有绝对的人道,只有永恒的利益和权力
惩罚的目的不针对罪行,而是教化和改造
计算惩罚的预防性分量
(4)惩罚方式
监禁/监狱;强制劳动;肉体和意识的剥夺;外在隔离;隐秘监视。
隐藏在惩罚背后的权力——福柯《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第一章犯人的肉体1 、惩罚的变化福柯在开篇用史料详尽的为我们展示了1757年3月2日达米安被处决的场景——血腥而残忍,紧接着引用了八十年后“巴黎少年监管所”的规章——紧扣时间的作息表。
尽管两者针对的不是同一种罪行或犯人,但两者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刑罚中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其包含两个不是同步、而且原因各异的进程。
用福柯的话来讲,就是“一种悲剧结束了,一种喜剧开始了。
”(17)第一个进程是“作为公共景观的惩罚的消失”(8)。
人们开始质疑这种具有戏剧因素的处罚过程本身的野蛮程度,被处决的对象在处决现场甚至开始成为人们称颂的对象。
这种景观的逐渐消失产生了以下几个后果:“它脱离了人们日常感受的领域,进入抽象意识的领域;它的效力被视为源于它的必然性,而不是源于可见的强烈程度;受惩罚的确定性而不是公开惩罚的可怕场面,应该能够阻止犯罪;惩罚的示范力学改变了惩罚机制。
结果之一是,司法不再因与其实践相连的暴力而承担社会责任。
”(9-10)司法不再注重执行的场面,反而与执行逐渐拉开距离,而民众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审讯和判决。
这同时意味着“对肉体控制的放松”,(10)第二个进程出现了,“惩罚从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
”(11)而这首先意味着,惩罚的对象改变了,肉体隐退、灵魂登场。
惩罚措施的“目的不是惩罚违法行为,而是监督这个人,消除其危险心态或改造其犯罪倾向,甚至在罪犯转变以后,仍然维持这些措施。
”(19)这个阶段,精神病学尤其是犯罪人类学及犯罪学登堂入室,它们的话语发挥了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庄重地把犯罪纳入科学知识的对象领域,它们就结合惩罚机制提供了一种正当控制权力:不仅控制犯罪,而且控制个人,不仅控制他们的行为,而且控制他们现在的、将来的、可能的状况。
”(20)由此,法律体系借助“科学”将影响力从肉体“扩张”至灵魂。
福柯和他的《规训与惩罚》读后感福柯和他的《规训与惩罚》读后感(通用5篇)《规训与惩罚》采取的是谱系学研究方法,通过援引史料,追溯17世纪以来欧洲尤其是法国刑罚方式的演变,打破线性的刑罚史,从细枝末节中呈现出历史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同时,又借助分析具体的规训机制(学校、工厂)与惩罚机制(如断头台、监狱),使权力运作方式具象化,从而检视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作机制。
1972年至1974年间,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写作。
当时正值法国极左翼运动的衰退阶段,而此前的几年,福柯一直积极地参与到法国毛派运动中,他甚至组织了“监狱信息小组”,尝试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摧毁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意义形态,即关于善与恶的意识形态。
《规训与惩罚》被称为是关于“现代道德谱系”的论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发展了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的观点与论辩方法。
尼采尚且呼唤人类回归酒神信仰以摆脱成为“病人”的困境,而福柯却拒绝建立任何单一的意义形态,他指引我们看见的是一张无可遁逃的权力罗网。
书的开头分别引用了一次公开处决的报道和一份少管所的作息表,并置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
这两份史料相隔八十年,在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段内,西方的“惩罚体制在重新配置”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 。
相较于古代直接施加于肉体的惩罚,现代刑法体系的惩罚对象发生了变化:肉体—灵魂。
伴随着科学话语对司法体系的渗入,犯罪行为被解释、定义、区分,导致“新的事实真理体系” 的建立。
福柯质疑的正是将刑罚方式的变化归功为“人道主义胜利”的这一看似无可非议的解释。
在书中第一部分,福柯提出了“肉体的政治技术学”,他通过将肉体视为一种受权力(惩罚权)干预的物质因素和技术,从微观物理学的角度去揭示微观权力的运作。
而各种具体惩罚方式如断头台、监狱等则为之提供物质性的研究基础。
福柯认为早期作为酷刑的公共处决,是一种司法—政治仪式。
一方面,从司法拷问到处决执行,肉体受多次折磨以重建真相和伸张正义;另一方面,公开处决成为君主对冒犯君权者的报复,具有震慑百姓的作用。
我国教育体制的规训——读福柯《规训与惩罚》有感《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是福柯对西方社会历史的一种独特的解读。
福柯从“监狱”的形成以及围绕着“监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权力”和“规训”这一中心概念,精细地解读了西方社会的人们的生存历史与现状,展示了古典权力景观向现代权力景观转换的历史过程和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场景和训诫秩序。
《规训与惩罚》共分为四部分:酷刑、惩罚、规训与监狱。
福柯具体讨论了:罪人的肉体、酷刑的鲜明性、普遍的惩罚、温和惩罚、驯服的肉体、规训的手段、敞视式监视、彻底而严格的制度、违法与犯罪、监狱这些主题。
本书一开始,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酷刑的历史场景——1757年法国达米安因谋刺国王而被公开处决的场景。
紧接着引用一座监狱在1830年日常作息的明细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惩罚的方式逐渐从对肉体的惩罚转移到了对精神的惩罚,惩罚是手段逐渐从血腥残酷的刑罚转移到对身心的规训。
从全景敞视的监狱,我们可以看出,对精神的监控要比对肉体的惩罚更加可怕,同时这种监控更容易塑造恭顺的个人。
在“驯服的肉体”这一主题中,福柯提到“在学校、兵营、医院和工厂的环境中,细致的规则、挑剔的检查、对生活和人的吹毛求痴的监督,很快会产生一种世俗化的内容”,“纪律有时需要一个封闭的空间,规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
读到这些,不禁让我想到教育、学校、教育体制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体制的指导下发展教育,当然需要学校这一封闭的场所贯彻规章制度的保护区,学生被规训在学校这个封闭的场所中,教育制度规训着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研究者们对福柯的权力观点进行分析过程中,也指出学校与教育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18世纪以来发展形成许多规范技术,如配置技术、时间和活动程序的控制、时程控制、监督、奖惩、考试等,均成为学校中重要的教育技术,并且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
这些技术的目的均在促进教学效果,使学生符合学校的标准,但是在规训技术的严格操练下,不免是学生的生活被格式化,而失去可能有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且在这种操练下,学生的所言、所行、所思日趋标准化,原有的丰富心灵被训化成某种制式形态,这也是福柯一再指出的权力的危险。
福柯①的《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②是他1975年出版的重要论著,它标志着福柯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控制研究的发端。
也是在此书中,福柯指出,18世纪由资产阶级创造的规训权力与过去封建专制中帝王君权不同,它不再是威武雄壮的暴力渲染和庞大的国家机器的外部压迫,看起来,规训权力那种自动的和匿名的规训—治理权力的存在模式和力量实施的程序都微不足道,然而,它们却以自己独特的看不见的微细布展逐渐侵蚀资本主义体制下那些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层面,从而深刻改作者简介:张一兵,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93。
本文系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当前意识形态动态及对策研究”(08&ZD058)阶段性成果。
①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主要代表作:《古典时代的疯狂史》(1961);《临床医学的诞生》(1963);《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1966);《认知考古学》(1969);《规训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生命政治的诞生》(1978-1979)等。
②Michel Foucault ,Surveiller et Punir ,Paris,Gallimard,1975.surveiller 一词在法文中有监视、监督、守护和检点之意,但从福柯此书中的构境意义来看,是特指一种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厂、学校和社会生存中的“纪律”(法规)的自我认同基础上对自我的约束。
通常在中文中译作规训。
本文从之。
此词是福柯此书重要的核心关键词,他共计172次使用此词及相关不同词性的变形变位词。
此时,福柯的书已经成为学术时尚之物,出一本火一本,在《规训与惩罚》出版的当年(1975),就卖出了8000册,到1987年共计销售70000册。
资本主义:全景敞视主义的治安—规训社会——福柯《规训与惩罚》解读张一兵摘要: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认为,资产阶级政治支配的全新策略是由规训所生成的权力控制,规训是全新的匿名治理权力控制下一种产生自动驯服的隐性奴役。
规训与惩罚《规训与惩罚》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陈述了有关对犯人的严刑拷打日渐被控制他们的监狱规章所取代的轨迹,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关的政治、法律、权力、观念和科学技术问题.在此,我选择第二部分的第一章----普遍的惩罚开始我的读书报告。
这一部分开篇便是“刑罚应有章可循,依罪量刑,死刑应只应用于杀人犯,违反人道的酷刑应该废除。
在18世纪后半期,对公开处决的抗议愈益增多,人们反对公开处决和酷刑。
就权力方面而言,公开处决暴露了它的专横、暴力、报复心以及“用惩罚取乐的残忍,因此它在颠覆权利。
就受刑者方面而言,受刑者虽然已限于绝望,但依然被指望能够赞美“虽然已经抛弃他的苍天及其法官”。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考虑,公开处决都是应该被废除的。
在所有主张更仁慈的刑罚制度的要求中,始终包含着两个因素——“尺度”和“人道”。
人们提出惩罚必须以“人道”作为“尺度”,但没有对这一原则规定明确的含义,“尺度”和“人道”二者太过暧昧不清,于是福柯开始描述这种扑朔迷离的起源和早期状况。
例如18世纪刑罚的放宽过程是一种双重运动,在这一时期,犯罪的暴烈程度似乎减弱了,惩罚也相应地不那么激烈,但这是以更多的干预为代价的。
因为种种原因,更加精巧和谐的司法对社会的控制日益完善。
新的刑法理论实际上是与一种关于惩罚权力的新的“政治经济学”相呼应的。
通观18世纪,无论在司法机构内外,无论在日常的刑罚实践中,还是在对现行制度的批判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一种关于惩罚权力运作的新策略,这种策略目的在于使惩罚更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使惩罚权利更深入地嵌入社会本身。
粗略的来讲,在旧制度下,每个阶层都有各自被容忍的非法活动的余地,底层的非法活动与其他社会等级的非法活动既没有完全融为一体,也不是处于深刻的对立状态。
然而在18世纪,民众的非法活动出现危机,因此,控制非法活动,针对其制定新的法律成为必要任务。
对于罪犯而言,惩罚是为了未来,对犯人予以惩戒防止罪行的重演。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读后感《规训与惩罚》是一本由法国学者弗洛伊德·福柯所著的著名社会学著作。
福柯在该书中对现代社会中的惩罚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研究惩罚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影响,福柯呈现了现代社会中权力与知识的紧密关系,并深入剖析了监狱这一权力与惩罚的象征。
本文将就《规训与惩罚》这本书所展示的内容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对现实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在分析现代社会中惩罚制度的历史演变时,福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惩罚从痛苦转向了规训。
他指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社会对待犯罪行为的惩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刑罚主要是通过体罚和酷刑的方式,对犯人进行痛苦的惩罚。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惩罚方式逐渐转向了规训。
福柯认为,规训是一种更加复杂和智慧的惩罚方式,它通过监狱、学校和医院等机构,对个体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达到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控制和预防的目的。
其次,福柯对监狱的研究更是引人深思。
在他看来,监狱是现代社会中权力与惩罚最集中的象征。
福柯指出,监狱不仅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的场所,更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权力技术。
监狱通过对犯人的规训和惩罚,不仅对犯罪行为进行了惩罚,更重要的是通过剥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进一步巩固了监狱作为一种权力机构的地位。
福柯的这一观点让人们对监狱制度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对于现实社会而言,福柯的研究对我们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中的惩罚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通过对惩罚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明白了惩罚制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逻辑。
其次,福柯的研究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和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我们对权力的本质和运行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福柯对监狱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和惩罚的潜在问题和挑战,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改善和完善惩罚制度,提高社会的公正性和人权保障。
对未来的影响而言,福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基础和路径。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是一位奇才,奇就奇在他总是超越人们的常规认识,道出些叫人大感困惑但又颇受启发的玩意儿。
他不是那种思想上的"二传手",他总是充当大臂力扣球的角色。
他算不上那种前后左右霞光万道、祥云朵朵、紫气东来的精神领袖人物,他也不愿和大家在同一条研究道路上挤得人仰马翻,他喜欢独自另辟蹊径,研究一些从未被人系统探索过的东西。
福柯被称为巴黎结构主义巨头中最年轻的一位,但他自己却宣称从未有意使用过结构主义方法,对这一称号不以为然。
瑞士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曾指责福柯,说他以自己的直觉和自傲,试图以思辨的即兴之作取代一切科学的方法,是"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
福柯在后来对此作出解释时说,他使用的是"知识考古学"的方法,是探索观念史的主题和界限、测量历史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那些观念变化。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是一本还不太为国人所了解的著作,这本著作目前在法国已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必读书,在美国则被视为越轨行为社会学的杰作。
福柯这本书的用词怪异,语义模糊,有时甚至到了诘屈聱牙的程度,让我们这些读惯方块字的中国学生费力耗神,颇感头痛。
这里仅就《监禁与惩罚》一书谈谈知识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互动作用。
一、惩罚的密码和规则惩罚是一门惨酷的艺术,里面凝聚着很多人类在折磨自身上的"创造性想象"。
早在公元前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282条法规的详细阐述,我们在里面可以找到诸如沉河、焚烧、溺死、断肢、砍头这样一些骇人的字眼。
表面看起来,这些只是人类为造成肉体的痛苦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制裁手段,如说谎者割舌,偷盗者断手,逃跑者裂肢,反叛者枭首等,但实际上,这些手段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法律密码,后者把犯罪的性质与体罚的部位以及痛苦的长短、程度联系起来,那些表面看来都是偶然性手段的东西,实际上是经过精密考虑和计算的。
傅柯的《規訓與懲罰》賴俊雄chlai@.tw(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副教授)當代檢視並揭露西方歷史中,「暴力」、「法律」、「真理」及「正義」之間的權力關係,最著名的作品,應是傅柯(Foucault)的《規訓與懲罰》(Discipline and Punish)。
此書一開始以一七五七年三月二日,達米安(Damiens)謀刺國王事件,被判處在巴黎教堂大門前公開認罪的各種殘暴酷刑為例,來說明君主如何以法律暴力來鞏固其君權:「他(達米安)將『乘坐囚車,身穿襯衫,手持兩磅重的蠟炬』,『被送到格列夫廣場(the Place de Grève)。
那裏架起行刑臺,用燒紅的鐵鉗撕開他的胸膛和四肢的肉,用硫磺燒他持著弒君凶器的右手,將溶化的鉛、沸滾的松香、蠟和硫磺澆入撕裂的傷口,然後用四馬分肢,再焚屍揚灰』」(Discipline 3)。
傅柯也引用《阿姆斯特丹報》對此酷刑的描述:「最後,他被肢解為四部分。
這道刑花了很長時間,因為役馬不習慣硬拽,於是改用六匹馬代替四匹馬。
但是仍然不行,於是鞭打役馬,以便拉斷他的大腿、撕裂筋肉、扯斷關節……」(Discipline3)。
血淋淋的暴力歷史描述,驚世駭俗,令習慣於人權思想與民主法制的現代人難以想像。
但是這些殘暴酷刑的暴力均是被法律所允許的,並且擁有當時民眾所相信及接受的「真理」(例如君權神授)加以背書。
因此,傅柯進一步指出,「真理及權力關係始終是一切懲罰機制的核心」(Discipline 55),「暴力」變成在歷史上任何主政者展示其「真理」的神聖儀式與維繫其「權力」的必要手段。
傅柯在此書中描繪出三種懲罰圖型:1)古典時期(classical age)—君主制憲,以追求君權神授的封建制度正義之名,將暴力施加在囚犯身上的各式野蠻酷刑(砍頭、焚刑、絞刑、鞭刑、斷手、割舌、拷打、苦役等)及聚眾展示酷刑的方式,作為維護君權神授的治理技術;2)法國大革命後(late 18th century)—早期人道主義改革者以追求社會及經濟的正義之名,推行監獄的監禁技術,取代古代對身體酷刑技術的暴力,並開始將治理暴力論述化(法律條文化);3)現代(modern age)—人權當道,執政黨以追求人道正義之名,精緻化、普遍化、科技化、規範化、論述化規訓權力技術的體現及監獄的監督(如邊沁設計的圓型監獄)(傅柯治理術的系譜圖表見附件表格)。
规训与惩罚的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的读书笔记篇1《规训与惩罚》的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以法国刑罚制度的演变为主线,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权力与惩罚机制之间的关系。
福柯在书中提出,现代社会的规训权力表现为无处不在的监控。
这种权力不通过物理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建构,让被监控者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的惩罚机制不仅仅是惩罚犯罪行为,更是在通过惩罚本身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
福柯的论述深入浅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和规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福柯也对刑罚制度的演变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我们对历史上的刑罚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我的个人体验中,这本书让我对生活中的规则和纪律有了新的认识。
我开始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规则和纪律都是为了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更加符合社会的期望。
这本书也提醒我,我们应当更加关注规训权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权力。
总的来说,《规训与惩罚》是一本深刻揭示现代社会权力运作和规训机制的著作。
它不仅对于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规训与惩罚的读书笔记篇2规训与惩罚《规训与惩罚》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撰写的一部关于刑罚与监狱制度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福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规训与惩罚的关系。
在福柯看来,规训和惩罚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权力控制的社会体系。
在福柯的时代,规训和惩罚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他认为,规训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制度来控制个体的行为,而惩罚则是用来制裁违规行为的一种手段。
福柯指出,现代社会的规训和惩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监禁和死刑,而是以一种更为微妙和隐蔽的方式存在。
在本书中,福柯详细阐述了规训和惩罚的发展历程。
他指出,在中世纪时期,规训主要通过宗教戒律和封建法规来实施。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规训和惩罚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浅谈权益与规训—读福柯《规训与处罚》课程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班级: 2015 级民族学硕姓名:夏守信学号: s150511达成时间: 2016 年 1 月 13 日指导老师:苏发祥纲要:福柯的《规训与处罚》对权益的出色阐释让我们看到了身旁的不时辰刻都存在的规训力,在不一样的规训手段下,权益拥有不一样的特点。
权益与规则密切联系,形成了现代社会全面覆盖的规训网络。
重点词:福柯权益规训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 . 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处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宽泛而深刻的影响。
《规训与处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益运作体制,福柯在书中以牢狱的出生过程为依靠,详细而深刻地阐述了作为权益表现形式的刑罚是怎样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然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仔细的、微观的、体贴入微的方式。
”依照福柯的理论,处罚方式的这类从公然到隐蔽,从直接毁坏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定要求,是权益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
在福柯的理论系统中,权益和知识是一体的,权益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行能产生权益关系,不一样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益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
所以,处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社会权益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浸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一、书籍内容架构及剖析福柯所观察的处罚权益的历史包含三个阶段:中世纪末和“旧制度”期间作为王权武器的酷刑; 18 世纪末,包含法国大革命期间人道主义的“再现”式处罚;19 世纪开始的、使用现代规训技术的牢狱和广泛化的监督。
自权益出生之日起,权益的拥有者就试图将权益意志归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试图对构成这个社会有机体的每一个个体施加权益的影响,使他们臣服于权益,使他们成为权益关系得以充足发挥作用的详细对象。
知识权力与规训社会对福柯《规训与惩罚》解析肉体论文论文摘要:规训与惩罚》是福柯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在该书中,他对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福柯认为,权力的运作不仅与知识紧密相关,而且就是知识的实践活动。
全景敞视监狱的出现和普及促使了规训社会的形成。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规训社会。
规训社会的运作借助“知识——权力”这种连带关系来进行。
论文关键词:肉体,知识,权力,全景敞视监狱,规训社会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19XX-19XX)对现代性的解剖,以及他对权力、知识和主体的分析都独树一帜,颠覆了传统的见解,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议。
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他集中对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考察了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监狱、惩罚和规训社会的形成历史,并从历史的角度对监狱的诞生进行了阐述。
书中关于监狱的分析,最终旨在阐明现代社会中作为权力对象和工具的主体的形成及处境,试图从权力、知识、身体的关系中来分析现代社会和现代人。
在这样一部有关监狱、惩罚和规训社会的形成历史的著作中,福柯既没有从法学的角度把这一历史过程描述为单纯的刑事程序的人道化演变过程,也没有简单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它理解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而是创造性地发展出自己的独特理解:第一,惩罚制度不单纯地意味着镇压和惩罚罪犯,而有着一种积极的社会功能,即被驯服的个体的社会再生产功能,也即,使惩罚对象变得更加驯服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有用。
第二,惩罚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一种积极的技术策略,它在更普遍的行使权力的领域内运作:不只在监狱里运作,而且在医院、学校、工厂、军营里普遍运用。
这种技术手段是一种对个体的规训技术。
第三,他发展出一种权力技术学统合权力与知识,认为权力与知识具有互相生产与建构的作用。
正如福柯所言:“把权力技术学变成刑罚体系人道化和对人的认识这二者的共同原则。
”第四,从权力技术学的角度研究惩罚方式,从而考察权力如何生产出知识,如何塑造出规训化的现代人以及由他们所组成的规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