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任务一 汽车材料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7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
汽车的分类: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
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组成和分类的图片。
小组讨论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4 作业:学生完成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的练习题。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内燃机和外燃机。
发动机的结构: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等。
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观看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图片。
小组讨论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4 作业:学生完成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练习题。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摩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
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手动传动系统、自动传动系统、CVT传动系统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观看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图片。
小组讨论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4 作业:学生完成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练习题。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68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汽车机械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汽车机械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汽车机械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类型及应用特点;(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3)能描述力的性质及基本定理的涵义;(4)能描述各种传动类型的原理、运动特性、类型、应用特点及结构标准;(5)能阐述常见液压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6)能阐述刚体受力分析图的作法;(7)能描述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内容和设计要点;(8)能阐述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能力目标(1)具有选用、分析基本机构的能力;(2)具有选用和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结构设计和绘制结构图。
2.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2)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的课程设计思想;(2)以工作项目教学形式为主线设计教材,结合课程内容的相关要求,以职业能力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文字表达通俗简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4)教材内容应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体现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
汽车机械制造的机械工程材料汽车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其机械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直接依赖于所使用的机械工程材料。
本文将介绍汽车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机械工程材料,以及它们在车辆构造中的应用。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汽车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镁合金等。
1. 钢铁:钢铁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可加工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汽车的车身骨架、车轮、发动机零部件等都采用了高强度钢材,以提供车辆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2. 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中。
铝合金材料的轻量化特性可以降低车辆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在汽车制造中,铝合金主要应用于车身外板、发动机零部件等。
3. 镁合金:镁合金具有优越的轻量化特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镁合金常用于汽车底盘、发动机缸盖等部件,可以显著降低车辆的重量,提高驾驶体验和燃油效率。
二、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过复合形成的新材料。
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1. 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具备较低的密度。
在汽车制造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车身结构、底盘部件等。
它的轻量化特性可以显著减少车辆的自重,提高燃油经济性。
2.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中。
在车身制造中,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常用于车身内外板等部件,以提供良好的抗冲击性和刚性。
三、塑料材料塑料材料常用于汽车内饰件、保险杠、车灯外壳等部件的制造中。
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性,可以满足复杂零部件的制造需求。
塑料材料一般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热塑性塑料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多次加热软化并成型,常用于汽车内饰件的制造。
而热固性塑料在一次加热后固化成固体,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常用于汽车外部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