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基础手术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八章手术疗法第十节冲洗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临床常用冲洗术的种类。
2. 识记临床常用冲洗术的适应证。
3.掌握临床常用冲洗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1. 导胃冲洗术。
2. 子宫冲洗术。
教学难点1. 导胃冲洗术。
2. 子宫冲洗术。
教学过程建议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病例导入法。
准备一段动物中毒的视频资料,在讲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若无视频资料也可以口头讲述相关的病例,然后让同学讨论应怎样处理此类病例,然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应该采用的处理方法,从而引出胃冲洗术。
二、新课导学(一) 鼻腔冲洗术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讲课时配合图片进行。
先介绍鼻腔冲洗术的适应证,然后讲授鼻腔冲洗术的操作方法,重点介绍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及注意事项,如冲洗时头要放低,且要保定确实,以防药液误入气管等。
(二)口腔冲洗术口腔冲洗术跟鼻腔冲洗术的操作方法相似,比鼻腔冲洗相对容易一些,因此讲授方法可按照讲授鼻腔冲洗术的方法进行,先介绍适应证,然后讲授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三)导胃冲洗术导胃冲洗术临床应用较多,尤其是小动物临床,因此应做重点介绍。
讲授时先介绍适应证,然后说明术前应做哪些准备,最后重点介绍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一些重要的技术环节,如动物头部的保定、导管到达贲门时的处理方法、不同动物导管插入的长度的差异、灌液量等更应重点强调。
(四)子宫冲洗术首先介绍子宫冲洗术的适应证,然后重点介绍子宫冲洗术的操作方法。
讲授时要重点强调无菌操作,以防由于操作不慎引起子宫感染。
另外导管的插入方法及进液与出液方法都是重点掌握的技术环节,要重点讲授。
兽医常用手术操作方法兽医常用手术操作方法包括:1. 麻醉和镇痛: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动物需要接受麻醉和镇痛药物的注射。
麻醉药物可以使动物完全无痛地进入手术状态,而镇痛药物可以在术后减轻疼痛。
2. 预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兽医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剃毛、消毒和润滑。
这些步骤有助于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开刀:在进行手术时,兽医会使用手术刀或电烙刀切开动物的皮肤,以接近目标器官或组织。
这个步骤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4. 手术操作:一旦进入目标区域,兽医会开始进行手术操作。
这可能涉及到切除器官、结扎血管、缝合伤口等。
在这个过程中,兽医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目的,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技术。
5. 切除: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需要切除器官,例如瘤体、肿瘤或受损组织。
兽医会使用手术刀或激光器等工具,将目标组织或器官切除,并尽量保留健康组织。
6. 结扎:在手术中,结扎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关闭血管或输尿管等管道。
兽医使用缝合线或特殊的结扎线将血管或管道关闭,防止出血或液体泄漏。
7. 缝合和包扎:手术完成后,兽医会使用缝合线将伤口缝合,以促进愈合。
有时还会使用特殊的胶水或缝合胶带来固定伤口。
之后,兽医会给动物进行包扎,以防止伤口感染并提供支持。
8. 监护和护理:术后的监护和护理对动物的康复至关重要。
兽医会在手术后监测动物的体征,包括心率、呼吸和体温,以确保它们的稳定。
兽医还会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止痛药和抗生素,并提供正确的饮食和环境以促进康复。
总之,兽医在进行手术操作时需要进行麻醉和镇痛,进行预手术准备,开刀进入手术区域,进行手术操作,切除目标组织或器官,结扎血管或管道,缝合伤口并进行包扎,最后给予监护和护理。
这些步骤需要兽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动物的安全。
同时,兽医还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动物园兽医的动物手术技术与手术后护理动物园兽医是负责保护和照顾动物健康的重要角色之一。
在动物园中,兽医团队常常需要进行动物手术,以解决一些疾病或创伤问题。
良好的手术技术和细心的手术后护理对于动物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动物园兽医的动物手术技术与手术后护理,以保证动物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1. 动物手术技术在动物手术中,兽医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手术技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手术技术:1.1 麻醉和镇静技术动物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或镇静,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兽医需要准确判断动物的体重、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剂和剂量。
同时,兽医需要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等指标,在手术期间保持动物的稳定状态。
1.2 外科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是动物园兽医常见的工作之一,常用于治疗创伤、肿瘤、结石等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兽医需要使用外科手术工具,如手术刀、缝合针等,进行切割、缝合等操作。
兽医需要熟悉不同手术的步骤和操作技巧,确保手术的准确和有效。
1.3 内窥镜技术内窥镜技术在动物园兽医的手术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内窥镜可以通过小切口或自然孔道进入动物体内,进行检查和治疗。
这项技术可以减少创伤、缩短康复时间,并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成功率。
兽医需要熟练掌握内窥镜的使用和操作技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对于动物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后护理措施:2.1 病房照顾手术后,兽医需要将动物转移到病房,确保其有足够的空间和安静的环境进行休养。
兽医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监测体温、饮食情况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调整抗生素、止痛药物等治疗。
2.2 伤口护理如果动物进行了外科手术,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兽医需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在需要的情况下,兽医还需要进行伤口缝合或拆线等操作,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2.3 药物治疗根据动物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兽医可能需要为患者开具药方,包括抗生素、止痛药物等。
兽医专业知识更新培训系列讲座(初级)授课教师:***前言外科医生必须有一双鹰眼,一个狮子心和一双女人的手(eyes of an eagle, heart of a lion, hands of a woman)。
要有良好的观察力、大的胆量和灵巧的外科技艺。
疾病需要全面医治,通过手法或手术治疗仅是一小部分。
外科包括技艺,但外科技艺是科学的,外科和内科不再有严格的界限。
现代兽医外科已包括病畜的代谢反应,术前、术后护理。
外科医师首先是一名诊断医师,然后才是在外科方面有特殊技能的临床医师。
外科医生不能碰运气,病畜才是碰运气。
医生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切,然后要知道什么时间、在哪里切,继而要知道何时停止切。
负责任的外科判断力的全部产品,是决定(decision),而不是操作(operation)。
良好的决定和判断是优良外科的关键,技艺则是外科医生拥有的高度发达的仪器。
第一章外科手术概论第一节手术的基本知识1.外科手术的概念外科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的理论和方法的—门学科,它与局部解剖学和外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外科手术是指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对机体组织或器官进行切除、修补、重建或移植等。
它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手术分类(1)根据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大手术、中等手术、小手术(2)根据手术的缓急程度可分为急救手术、紧急手术、限期手术和择期手术oa.急救手术指病情迅速变化,直接威胁患畜生命的需立即施行手术,如急性窒息时所做的气管切开术。
大血管损伤时的止血手术等。
b.紧急手术又称急症手术,指病情的发展危及患考生命,必须及时手术,如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睥破裂等手术。
c.非紧急手术,指病情发展缓慢,术前可做适当的准备,时间进行手术,如犬的脐疝等。
(3)根据手术本身的性质a.根治性手术指用手术方法完全切除病变组织或器官而使疾病根治,如良性肿瘤切除术。
b姑息性手术指不能完全或直接切除病变、只能减轻症状或延长病畜生命的手术。
兽医手术方案随着兽医学的发展,兽医手术在动物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兽医手术方案是兽医师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所制定的详细计划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兽医手术方案,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兽医手术的流程和重要性。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兽医师必须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兽医师需要与动物主人进行沟通,了解动物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同时,兽医师还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评估动物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明确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兽医师会与动物主人商讨手术方案,并取得其同意。
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动物进入手术室之前,兽医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消毒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确保无菌环境。
其次,兽医师需要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药品,并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兽医师会给动物进行术前麻醉,以便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三、手术操作步骤1. 皮肤消毒在进行手术切口之前,兽医师会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动物的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
2. 切口根据手术的具体需要,兽医师会进行不同类型的切口。
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应根据动物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操作的要求来确定,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的目的,兽医师会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例如,如果是内脏手术,兽医师需要细致地处理动物的内脏器官;如果是骨骼手术,兽医师需要使用适当的器械进行骨骼修复。
4. 切口缝合在手术操作完成后,兽医师会使用缝合线将切口进行缝合。
缝合的技术和方法应根据切口的位置和大小来选择,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四、术后护理1. 镇痛和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术后,兽医师会给动物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和抗生素药物,以减轻疼痛和预防感染的发生。
2. 周期性观察在术后的恢复期间,兽医师会对动物进行周期性的观察,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动物的康复。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兽医师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饮食和活动管理术后,兽医师会给动物制定适当的饮食和活动管理方案。
项目八外科手术疗法任务一~任务八知识点一: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的识别1.手术刀:手术刀主要用于切开和分离组织,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手术刀。
临床上常用的是活动式手术刀,装刀片的方法是用止血钳或持针钳夹持刀片完成更换。
常用的执刀方法有以下几种:(1)执笔式:如同执钢笔姿势,动作涉及腕部,力量主要在手指。
用于切割小切口,分离血管、神经等重要的组织或器官。
(2)反挑式(挑起式):刀刃由组织内向外面切开,切开腹膜常用此方法。
(3)指压式(餐刀式):以拇指与中指、无名指捏住刀柄的执手槽,食指按于刀刃背部后1/3处,以手腕力量完成切割。
适用于切开皮肤、腹膜及切断钳夹组织。
(4)全握式(抓持式):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食指紧捏刀柄的执手槽处。
适用于切割范围较大或坚韧的组织。
2.手术剪:依据用途不同,手术剪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沿组织间隙分离和剪断组织的组织剪,另一种是用于剪断缝线的剪线剪。
3.手术镊: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及缝合。
执镊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拳握式,用来夹持棉球涂擦消毒或夹持皮肤等硬的组织;另一种是执手术式,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执镊子中段的执镊,用力稳定而灵活。
4.止血钳:常见的有直、弯两种,还有有齿止血钳(全齿槽),蚊式直、弯血管钳等。
用于夹住出血部位或出血点,以达到直接钳夹止血。
5.持针钳:也称持针器,有两种形式,即握式持针钳和钳式持针钳;主要用于夹持缝针缝合各种组织。
持针钳方法有掌握法、指套法、掌指法。
6.牵引钩类:有手持式牵开器和固定式牵开器两类。
7.缝针与缝线:(1)缝针:主要用于闭合组织或贯穿结扎。
根据形状缝针可分为弯针、直针两种。
弯针有1/2弧形、3/8弧形和半弯形等。
(2)缝线:主要用于闭合组织和结扎血管。
有可吸收缝线和不可吸收缝线两种。
知识点二:术前准备1.手术的组织分工:包括术者(主刀)、手术助手(操作助手)、器械助手、麻醉助手、保定助手。
2.手术计划的拟定:包括手术的名称、目的、日期以及手术人员的组成与分工,保定方法和麻醉种类的选择,术前对动物的准备工作,药品和器械的准备,手术通路及手术进程,手术方法及术中应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以及预防、急救措施,术后护理、治疗和饲养管理。
兽医临床常用操作技术第一章注射法第一节注射前准备及操作注意事项一、注射部位准备局部剪毛,用碘酊消毒后,以75%的酒精脱碘。
对于供观赏用的犬猫,剪毛会影响外貌美观,最好将注射部位的被毛向四周分开后消毒。
二、器械和药品的准备注射器必须筒、塞配套,吻合良好,清洁畅通,并要严格消毒。
对注射药液要仔细查看药品名称、用途、剂量、性状以及是否过期等;如同时注入两种以上药品时,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静脉注射大量药液时,药液应加温至接近体温。
注射前要排净输液管或注射器内的气泡。
三、静脉注射时要防止药液漏于血管外对于有强烈刺激性的药液外漏,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漏出的药液,如用注射器从外漏部位将药液抽回一部分,也可用5%硫酸镁溶液热敷,以加速漏出液的吸收消散,如果大量药液外漏,应尽早切开并用高渗液冲洗或引流。
第二节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一、皮内注射法该方法是用于牛、羊、犬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
1.注射部位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
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
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
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
2.注射方法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注射针头刺入真皮内,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现圆形隆起,拔出针头。
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法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注药后5~10min呈现作用。
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
1.注射部位选取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肩和臀部的背面,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
2.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碘酊消毒。
第八章手术疗法第四节绷带教学目标1. 了解绷带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2. 明确包扎的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绷带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包扎部位。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1.卷轴绷带技术。
2.夹板绷带技术。
3.石膏绷带技术。
教学难点1. 卷轴绷带的包扎方法。
2.石膏绷带的装置方法。
教学过程建议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影片导入法。
例如可以播放一小段动物骨科手术的录像,由此引出绷带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包扎类型等,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绷带技术的兴趣。
二、新课导学(一) 绷带种类该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绷带的种类、特点及各种不同类型绷带所采用的材料。
(二)绷带包扎技术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这部分技术性较强,仅靠文字讲述学生不易听明白,因此建议将每种包扎技术用图片展示出来,重点让学生掌握包扎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注意事项,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包扎技术及常见部位损伤的包扎技术要重点强调,如夹板绷带、石膏绷带等。
(三)胶质绷带该部分作为了解内容讲授。
讲授这部分时只简单讲一下胶质绷带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即可。
(四)复绷带该部分作为了解内容讲授。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只简单介绍一下复绷带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即可。
(五)夹板绷带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这部分技术性较强,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夹板绷带的使用范围,然后重点讲授夹板绷带的制作方法,尤其是缠绷带的顺序,最后强调一下使用夹板绷带的注意事项。
(六)石膏绷带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这部分技术性较强,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石膏绷带装置前有哪些准备工作,然后重点讲授石膏绷带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尤其是缠绷带的顺序,最后讲讲石膏绷带的拆除方法。
三、拓展知识不同包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奶牛常见小手术的操作奶牛阴道脱整复术手术方法⒈外阴缝合法①整复将牛保定在前低后高的床栏内,裹扎尾巴并拉向体侧,先以0.1%高锰酸钾清洗脱出局部,有破口的先缝合破口,充血肿胀严重者可用冷敷,水肿厉害者可用热敷挤揉或针刺,使水肿液流出,然后在脱出的阴道上包盖浸有消毒抗菌药物的沙布。
用手掌趁患牛不努责时,将脱出的阴道送入阴门内,若努责剧烈而影响整复时,可经膜外腔麻醉,用2%普鲁卡因10-20ml注入尾根穴(第一、二尾椎间隙)。
②缝合采用双内翻缝合。
选用18号医用缝合线,双股或四股,在阴门上做两个双内翻缝合。
进行双内翻逢合时,下针距阴门4cm处,而出针应距阴门0.5cm为宜,阴门下1/3不缝合以免影响排尿。
③护理定期消毒以防感染,拆线不宜过早,估计无脱出时方可拆线。
妊娠后期,应注意观察,一旦出现分娩症状,立即拆线。
阴道壁有炎症时应隔日或每日一次用0.1%高锰酸钾,或涂布碘甘油或其它消毒药物。
⒉坐骨小孔缝合固定法对严重病例,用外阴缝合也不能阻止阴道脱出的,须采取坐骨小孔缝合固定法,先整复(同前所述)后,再采取以下步骤:①确定缝合部位经直肠或阴道向侧上壁触摸,可摸到硬币大小的软孔即为牛的坐骨小孔,一手伸入阴道内按在小孔位置,另一手在外部触摸牛臀部相应的位置,在臀部作标记,确定固定阴道壁的臀部缝合位置。
②皮肤切口为便于出针,需做皮肤切口,先将标记的臀部皮肤剪毛,消毒9cm2左右,用尖外科手术刀划破皮肤,皮肤切口长1cm左右,深度以破皮为宜。
③缝合先将双股或四股粗缝合穿上一长柄针(5cm-8cm长),一端系住一粗圆枕或大衣钮扣,带入阴道,从阴道内在坐骨小孔位置,将针向臀部方向刺入,通过坐骨小孔穿出皮肤切口,引出体外,在外面同样系住一圆枕或大衣扣,结扎缝线,涂布碘酒。
另一侧可按相同的办法进行,这样可使阴道壁和骨盆侧壁的韧带和肌肉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注意事项①较重的病例,用外阴缝合法易复发。
②术后缝合部位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第八章手术疗法第一节外科消毒法教学目标1. 了解外科常用灭菌方法及手术场地的准备与消毒方法。
2. 明确外科手术常用器械的准备与消毒方法。
3. 掌握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及动物术部的准备与消毒。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1.煮沸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2.常用化学消毒药品的使用浓度。
3.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
4.动物术部的准备与消毒。
教学难点1.高压蒸汽灭菌法。
2.手术场地的准备与消毒。
教学过程建议本次课尽可能进行现场教学或通过多媒体组织教学。
一、新课导入建议:以小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
例如可以列举战争年代由于医疗条件差,消毒不严格,很多受伤的战士伤口感染,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的例子,或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的外伤有时会化脓的例子,从而引出无菌术的概念和无菌术的必要性。
二、新课导学(一) 手术器械、敷料和其他物品的消毒先以图片的形式把常用的外科器械展示给学生,然后分别介绍各类器械适合使用哪种消毒法以及消毒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手术室及场地的消毒该部分可以作为了解内容介绍给学生。
讲课时可以先介绍一下手术室有哪些无菌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来讲述有哪些消毒方法适合用于手术室和手术场地的消毒。
(三)术部准备与消毒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可先简单介绍术部常规处理的步骤,最好将每一部操作用图片的形式演示出来,如术部出毛的要求、面积大小及消毒的顺序等。
(四)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法主要有哪些,然后指出最常用的方法有哪种。
在介绍这些方法时,重点讲授常用的方法,而其他方法只介绍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麻醉教学目标1. 了解麻醉的目的和麻醉的种类。
2. 能正确选用局部麻醉药及全身麻醉药。
3. 掌握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及常用的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
4. 掌握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及常见动物的全身麻醉方法。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重点1.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及其使用浓度。
2.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和全身麻醉的方法及应用。
3.常见动物的全身麻醉方法。
教学难点1.传导麻醉。
2.硬膜外腔麻醉。
3.不同动物的麻醉特点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建议条件允许的可进行现场教学,亦可通过录像或图片等多媒体组织教学。
局部麻醉(第一、二学时)一、新课导入建议:讲课时可以某个常规手术为例(如开腹术)说明局部麻醉是手术过程中必要的一步操作,然后说明要掌握外科麻醉技术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从而引出常用的外科局部麻醉药及常用的外科局部麻醉方法两个知识点。
二、新课导学(一) 局部麻醉药该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讲授的重点放在每个麻醉药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应用浓度。
(二)局部麻醉方法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讲课时要先把每一个概念介绍明白,然后讲授每一种局部麻醉方法常用的药物及浓度、操作方法及种类、准确进针部位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建议:通过现场操作,掌握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并判定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第三、四学时)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提问导入法。
讲课前可以让某个同学谈谈术前为何要进行全身麻醉,然后由教师总结陈述术前麻醉的好处与必要性,以此引出常用的几种全身麻醉方式的概念。
二、新课导学(一) 常用麻醉药该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记住几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
讲授的重点放在每种麻醉药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应用浓度。
(二)临床应用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讲课时重点讲授常见家畜,如牛、羊、犬、猫等。
讲授时主要介绍每种动物可以选用的全身麻醉方法及每种方法的注意事项,同时要向学生强调哪种方法是较常用的。
三、知识拓展(课后)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的选用。
第三节组织分离、止血与缝合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外科器械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2. 熟知常用外科器械的使用方法及传递方法。
3.明确组织分离及缝合的原则。
4. 掌握常见组织的切开方法、外科常用的止血方法及外科常用的缝合方法。
教学学时6学时教学重点1.常见组织的分离方法。
2.外科手术过程中常用的止血方法。
3.缝合的种类与缝合技术。
4.拆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外科打结法。
2.缝合技术。
教学过程建议组织分离与止血(第一、二学时)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影片导入法。
例如可以播放一小段外科手术片段,然后总结出该片段中涉及的器械,以及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并说明接下来把这些技术一一教授给同学们。
二、新课导学(一) 常用手术器械及其使用课堂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仅以图片的形式简单认识一下常用的外科器械,至于每种器械的使用与传递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放在实验课上介绍。
(二)组织分离该部分药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讲课时可以先强调一下组织分离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再重点讲授每种组织应该选用的分离方法。
(三)止血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讲课时先强调止血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手术止血观念,然后分别介绍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及每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作业1.利用课余时间到动物医院识别、观察常用手术器械,并练习其执持方法及传递。
2.组织分离应遵循什么原则?缝合与拆线(第三、四学时)一、新课导入提问引导:上次课学会了将完成的组织分离,并将病变组织作了处理,最后创口如何处理?同学回答:缝合(或将其缝起来)。
缝合后皮肤上的缝线如何处理?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回答: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拆线。
建议:尽可能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更易掌握重点内容或操作技巧。
二、新课导学(一)缝合1.缝合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2.结的种类及打结的方法。
3.缝合技术:重点介绍最常用的几种,如单纯连续缝合、结节缝合、内翻缝合等。
(二)拆线1.拆线的时机。
2.拆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作业1.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打结的方法,学生必须能熟练打结,并且能用不同的方法打不同的结。
2.利用布或模型练习各种缝合方法。
第四节绷带教学目标1. 了解绷带的种类及其使用特点。
2. 明确包扎的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绷带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包扎部位。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重点1.卷轴绷带技术。
2.夹板绷带技术。
3.石膏绷带技术。
教学难点1. 卷轴绷带的包扎方法。
2.石膏绷带的装置方法。
教学过程建议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影片导入法。
例如可以播放一小段动物骨科手术的录像,由此引出绷带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包扎类型等,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绷带技术的兴趣。
二、新课导学(一) 绷带种类该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绷带的种类、特点及各种不同类型绷带所采用的材料。
(二)绷带包扎技术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这部分技术性较强,仅靠文字讲述学生不易听明白,因此建议将每种包扎技术用图片展示出来,重点让学生掌握包扎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注意事项,尤其是一些常用的包扎技术及常见部位损伤的包扎技术要重点强调,如夹板绷带、石膏绷带等。
(三)胶质绷带该部分作为了解内容讲授。
讲授这部分时只简单讲一下胶质绷带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即可。
(四)复绷带该部分作为了解内容讲授。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只简单介绍一下复绷带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即可。
(五)夹板绷带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这部分技术性较强,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夹板绷带的使用范围,然后重点讲授夹板绷带的制作方法,尤其是缠绷带的顺序,最后强调一下使用夹板绷带的注意事项。
(六)石膏绷带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这部分技术性较强,最好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石膏绷带装置前有哪些准备工作,然后重点讲授石膏绷带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尤其是缠绷带的顺序,最后讲讲石膏绷带的拆除方法。
三、拓展知识不同包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第五节阉割术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家畜阉割术的适应证。
2. 明确阉割术的施术年龄与注意事项。
3.掌握阉割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重点1.小公猪及小母猪的阉割术。
2.犬猫阉割术。
教学难点1. 公牛阉割术。
2.公马阉割术。
教学过程建议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激起兴趣导入法。
讲课时可先跟同学们聊一下是否有同学曾经做过或接触过猪的阉割术,然后请这些同学起来谈谈阉割术是如何进行的,以激起同学们的兴趣。
二、新课导学(一) 公猪去势术该部分重点介绍。
课堂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图片的形式简单认识一下常用的阉割器械及每种器械的使用方法。
教师先强调正确保定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如何进行公猪的保定及保定时的注意事项。
接下来教师用图片展示猪的保定方法及切口的位置,并说明切开时睾丸的推挤方法及切开方法。
最后重点介绍如何截断精索。
最好用视频播放一下手术过程,效果会更好。
(二)母猪卵巢摘除术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讲课时可以先介绍一下母猪的生殖系统解剖,了解子宫角的形态位置,然后强调一下保定的重要性,并配合图片讲授如何进行小母猪保定及正确保定的标准。
接下来介绍进刀方法及要避免发生的事故,重点介绍子宫角的处理方法,如如何找出子宫角、子宫角无法涌出的处理方法、如何截断子宫角等,并介绍小母猪阉割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方法。
(三)公牛、公羊阉割术由于公牛、公羊阉割术现在做的较少,所以该部分可作为了解内容。
可先简单介绍一下公牛、公羊的阉割术的施术年龄及保定与麻醉方法,重点介绍几种不同的阉割方法。
(四)犬、猫阉割术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重点讲授犬、猫阉割术的保定与麻醉方法、切口部位、手术的操作步骤及手术中注意的问题,如精索和子宫中动脉的处理方法、子宫悬韧带处理方法、子宫的截断方法要特别强调。
授课时最好配以图片或手术视频进行效果会更好。
(五)公马(骡、驴)去势术由于此类手术使用较少,故该部分可作为了解内容。
先简单介绍一下手术年龄及保定麻醉方法,接下来主要介绍马属动物常用的两种去势方法(开放式去势术、被睾去势术)的手术方法与差异。
(六)阉割并发症先介绍阉割常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如术后出血、炎性水肿、精索断端脱出等。
然后说明出现这些并发症的原因有哪些,重点讲授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手术过程中如何避免出现这些并发症。
第六节开腹术教学目标1. 了解开腹术的适应证。
2. 明确开腹术的保定与麻醉方法。
3.掌握开腹术常用的手术切口和术式。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1.开腹术常用的手术切口选择与应用。
2.开腹术的术式。
教学难点1. 腹腔病变识别与处理。
2.不同适应证手术切口的选择。
教学过程建议一、新课导入建议:可采用“反刍”导入法。
外科教学讲到开腹术才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前面讲的消毒、麻醉、基本操作等都属于基础技术,都是为后面的手术打基础的,因此在讲开腹术前可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同学们简单梳理一下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然后开始开腹术的学习。
二、新课导学(一) 适应证用几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临床上有哪些疾病会用到开腹术,并搜集一些相关病例的图片一一展示出来。
(二)保定与麻醉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
重点讲授每一适应证最适宜的保定与麻醉方法。
(三)术部该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