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255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如下:1.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详细内容:整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乘法、整式的除法法则、多项式除法、因式分解的意义、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 第六章:分式详细内容: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式方程。
3. 第七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详细内容: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 第八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详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概念。
2.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3. 随堂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2. 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计算题、分解题。
轴对称【教学目标】1.亲历轴对称图形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对称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熟练运用轴对称、垂直平分线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运用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轴对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称轴、对称点,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轴对称图形,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下图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每对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都关于中间虚线对称。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对称现象无处不在。
请判断下图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解:都为轴对称图形。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它的具体内容是: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这样,我们就得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分数乘法1.1 分数乘法 1.1.1 分数与整数相乘;1.1.2 一个数乘分数;1.1.3 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1.2 倒数的认识1.3 分数乘法的应用第二章分数除法2.1 分数除法2.1.1分数除法的意义;2.1.2分数除以整数;2.1.3一个数除以分数2.2 混合运算2.3 分数除法的应用2.4 比2.4.1比的意义;2.4.2比的基本性质;2.4.3比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初步认识3.1 认识圆3.2 圆的周长3.3 圆的面积3.4 扇形第四章百分数4.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4.2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4.2.1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4.2.2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4.3 百分数的应用4.3.1一般的百分数问题;4.3.2折扣;4.3.3税率;4.3.4 利率4.4 扇形统计图第五章圆柱和圆锥5.1 圆柱 5.1.1圆柱的认识;5.1.2圆柱的表面积;5.1.3圆柱的体积5.2 圆锥 5.2.1圆锥的认识;5.2.2圆锥的体积第六章比例6.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6.1.1比例的意义;6.1.2比例的基本性质;6.1.3解比例6.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6.2.1成正比例的量;6.2.2成反比例的量6.3 比例的应用6.3.1比例尺;6.3.2用比例解决问题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有理数7.1 正数和负数7.2 有数7.2.1有理数;7.2.2数轴;7.2.3相反数;7.2.4绝对值7.3 有理数的加减法7.3.1有理数的加法;7.3.2有理数的减法7.4 有理数的乘除法7.4.1有理数的乘法;7.4.2有理数的除法7.5 有理数的乘方7.5.1乘方;7.5.2科学计数法;7.5.3近似数第八章整式的加减8.1 整式8.2 整式的加减第九章图形认识初步9.1 多姿多彩的图形9.2 直线、射线、线段9.3 角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七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1.1 从算式到方程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11.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11.4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第十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2.1 相交线12.2 平行线及其判定12.3 平行线的性质12.4 平移第十三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方根13.3 实数第十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4.1 平面直角坐标系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5.1 二元一次方程组15.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5.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题15.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十六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16.1 不等式16.1.1不等式及其解集;16.1.2不等式的性质16.2 一元一次不等式16.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七章三角形1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7.1.1三角形的边1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17.1.3三角形的稳定性1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7.2.1三角形的内角;17.2.2 三角形的外角1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7.3.1 多边形;1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十八章全等三角形18.1 全等三角形18.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8.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九章数据的分析19.1 数据的集中趋势19.1.1平均数;19.1.2中位数和众数19.2 数据的波动程度19.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轴对称20.1 轴对称20.2 画轴对称图形20.2.1作轴对称图形;20.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0.3 等腰三角形20.3.1等腰三角形;20.3.2等边三角形第二十一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21.1 整式的乘法21.1.1同底数幂的乘法21.1.2幂的乘方21.1.3积的乘方21.1.4整式的乘法21.2 乘法公式21.2.1平方差公式21.2.2完全平方公式21.3 因式分解21.3.1提公因式法21.3.2 公式法第二十二章分式22.1 分式22.1.1从分数到分式22.1.2分式的基本性质22.2 分式的运算22.2.1分式的乘除22.2.2分式的加减22.2.3整数指数幂22.3 分式方程第二十三章二次根式23.1 二次根式23.2 二次根式的乘除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四一次函数24.1 变量与函数24.1.1变量与函数24.2 一次函数24.2.1正比例函数;24.2.2一次函数2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24.3.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4.3.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24.3.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十五章一元二次方程25.1 一元二次方程25.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5.2.1配方法25.2.2公式法25.2.3 因式分解法2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六章勾股定理26.1 勾股定理26.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二十七章四边形27.1 平行四边形27.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7.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7.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7.2.1 矩形27.2.2 菱形27.2.3 正方形27.3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八章二次函数28.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8.1.1二次函数28.1.2二次函数y=ax²的图象和性质28.1.3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象和性质 28.1.4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和性质28.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8.3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第二十九章反比例函数29.1 反比例函数29.1.1反比例函数29.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9.2 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第三十章旋转30.1图形的旋转30.2中心对称30.2.1中心对称30.2.2中心对称图形30.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30.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三十一章圆31.1圆的有关性质31.1.1圆31.1.2垂直于弦的直径31.1.3弧、弦、圆心角31.1.4圆周角31.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1.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1.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1.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1.3正多边形和圆31.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三十二章概率初步32.1随机事件与概率32.1.1随机事件32.1.2概率32.2用列举法求概率32.3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三十三章相似33.1图形的相似33.2相似三角形33.3位似第三十四章锐角三角形函数34.1锐角三角函数34.2解直角三角形第三十五章投影与视图35.1投影35.2三视图35.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