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1
无菌技术评分标准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监考人:______ 时间:______ 计分:______项目操作要点:自身评估:着装整齐规范,符合操作要求。
环境评估:环境清洁、干燥、宽敞,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用物评估:无菌物品齐全,在有效期内,指示胶带变色,放置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计时开始)再次查对物品。
取无菌巾,再对包外标签。
逐层打开。
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未用完的物品按原痕折好遮盖。
将无菌巾展开,平铺于治疗盘上,开口在近侧、对侧均可。
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的两角,折成扇形,边缘向外。
单巾放入所需的无菌物品。
铺盘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边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注明铺盘时间。
分值:2分:自身评估。
2分:环境评估。
2分:用物评估。
2分:再次查对物品。
4分:取无菌巾,再对包外标签。
逐层打开。
4分: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巾,未用完的物品按原痕折好遮盖。
4分:将无菌巾展开,平铺于治疗盘上,开口在近侧、对侧均可。
4分: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的两角,折成扇形,边缘向外。
5分:单巾放入所需的无菌物品。
4分:铺盘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边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2分:注明铺盘时间。
4分:操作熟练,有较强的无菌观念。
4分:操作中始终坚持无菌原则。
4分:保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无菌溶液未收污染。
2分:无菌包按原折痕依次包好,系带横向“一”字形绕好,注明开包实施时间。
4分:无菌的使用。
取一治疗盘放于适当的位置,取无菌包,查对开包时间。
打开无菌巾包,用持物钳取一块无菌巾,余物按原折痕。
将包包好。
4分:双巾铺巾,放无菌物品,递无菌物品。
铺盘取无菌溶液,倒无菌溶液。
盖上层无菌巾。
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
4分:取无菌盘,查看铺盘时间,打开无菌巾的反折部分,向上揭开无菌巾的一角,边缘朝外。
取手套袋对号码、查看使用时间。
戴手套。
揭开无菌盘取纱布擦手套,使其贴合,然后进行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法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3、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是用的有效期不能超过4小时;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钳(镊);6、避免无菌持物钳(镊)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二、无菌容器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2、无菌容器打开后,须记录开启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3、取、放无菌物品后,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注意事项: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24小时内有效;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四、戴无菌手目的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需戴无菌手套;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无菌技术效果评估标准
简介
无菌技术是一种用于消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以确保物体或环境的无污染状态。
评估无菌技术的效果对于确保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评估无菌技术效果的标准,以帮助确保无菌操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以下是对无菌技术效果的评估标准的详细说明。
评估标准
1. 培养检验:将从无菌区域获取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通过培养观察生长情况来评估无菌技术的效果。
如果培养基的生长呈阴性结果,即没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表示无菌技术效果良好。
2. 气体指示剂:使用适当的气体指示剂,如生物指示器,检测无菌技术处理过的物品或区域内是否存在微生物。
如果指示剂结果呈无菌状态,表示无菌技术效果良好。
3. 物理方法验证:通过使用物理方法,如高温、高压或辐射等,验证无菌技术的效果。
如果物理方法成功消灭了微生物,无菌技术
效果良好。
4. 员工培训和质量控制:培训员工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
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来监督和确保无菌技术效果。
员工能够正确操作
和遵守无菌技术规程,且质量控制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表示无菌技术效果良好。
结论
评估无菌技术效果的标准是确保无菌操作可靠性和一致性的重
要工具。
通过培养检验、气体指示剂、物理方法验证和员工培训与
质量控制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评估无菌技术的效果。
对于需要保
持无污染状态的物体或环境,通过遵循这些评估标准,我们可以确
保无菌技术的有效实施和维护。
.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二)注意事项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球);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至物品旁进行操作;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一)目的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2、无菌容器打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三、铺无菌盘法(一)目的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1、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
四、戴无菌手套(一)目的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二)注意事项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二、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皮内注射技术(一)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指导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三)注意事项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及时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三、静脉采血术操作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术(一)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二)指导患者:1、按照临床检验监测项目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方法按压穿刺点。
(三)注意事项1、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的患者,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2、在采血过程中,注意避免溶血;3、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无菌技术考核评分标准选手编号得分评委日期操作流程考核评价要点分值评估(3分)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3 准备(7分)护士准备:衣帽整洁0.5、洗手2、戴口罩0.5 3 用物准备:无菌持物钳或持物镊、无菌镊子罐、无菌手套包或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无菌溶液、无菌棉签、纱布、消毒剂、贮槽、弯盘、无菌器械盒、无菌罐、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持物钳及容器。
(每项占0.5分)4实施(7 6分)铺无菌盘及取无菌溶液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10分)1.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1、潮湿1、消毒指示胶带及消毒指示卡是否变色1及其有效期142.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持物钳(罐)置于治疗台面上1,标明打开日期及时间1。
23.取放无菌钳时1,钳端闭合向下1,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1,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1 4无菌容器使用法(10分)1.手持无菌容器,应托住底部1,打开容器时将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2 32.打开容器时,避免手臂跨越容器上方2,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及边缘2 43.用毕即将容器盖严1,记录开启的日期1、时间1。
3单巾铺盘(12分)1.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0.5、潮湿0.5、消毒指示胶带及指示卡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1 22.逐层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夹取无菌巾1块 23.将无菌巾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每项占0.6分)34.夹取无菌物品放入无菌盘后,将上层盖严,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反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每项占0.6分)35.记录铺盘日期及时间2 双巾 1.取一治疗盘放于治疗台适当的位置 1铺盘及取无菌溶液(26分)2.取无菌巾包,查对包有无破损0.5、潮湿0.5,灭菌指示标签是否变色0.5及开包时间0.523.开无菌巾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出1块无菌巾1,余物按折痕折好1 24.展开无菌巾0.5,由对侧向近侧平铺于治疗盘上2,无菌面向上0.5 25.取小无菌物品包0.5,查对无菌包有无破损0.5、潮湿0.5,灭菌指示标签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1,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内1,将包布折好放于治疗车的下层0.546.用无菌持物钳在有盖方盒内夹取所需物品1,在敷料缸内夹取纱布1,放入无菌区1 37.取无菌溶液0.5,查看瓶签0.5、瓶盖及溶液的质量0.5,揭开瓶盖0.5,手握标签面1,倒少许溶液冲洗瓶口1,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液量于无菌容器内158.打开无菌巾包0.5,用无菌持物钳先将治疗碗移至无菌盘中央0.5,再夹取无菌巾一块0.5,双手展开0.5,无菌面朝外0.5,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无菌盘上1,边缘对合整齐0.5,剩余部分向上反折0.5,不暴露无菌物品0.559.消毒瓶盖(消毒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0.5,盖严0.5,注明开瓶日期0.5、时间0.5 2戴无菌手套(18分)1.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小部分 22.取手套包0.5,对号码0.5,查看灭菌日期0.5、指示胶带是否变色0.5 23.打开手套包0.5,取出滑石粉0.5,将滑石粉扑在双手上1 24.将手套反折部分向前向上取出手套1,拇指相对1,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1,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145.揭开上层无菌巾1,取纱布擦手套0.5,使其贴合0.5 26.操作完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者要求穿戴整齐,洗手,戴口罩,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稳重大方,精神面貌好。
评分标准为6分,其中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得分为3分,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得分为2分,稳重大方、精神面貌好得分为4分。
操作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评分标准为4分,操作时间为4分钟,超时扣1分,以后每超时5秒扣1分。
操作过程:1、检查治疗盘是否清洁干燥,用纱布清洁治疗盘,铺无菌治疗盘及无菌包的使用。
评分标准为2分。
2、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松散。
评分标准为3分。
3、将无菌包放置在清洁干燥平坦处,按包折顺序小心打开,无污染。
评分标准为6分。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评分标准为2分。
5、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包好,一字形包扎,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24小时未用完应重新消毒。
评分标准为5分。
6、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中,无菌巾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评分标准为4分。
7、擦液体表面灰尘,检查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子有无裂缝、有无变色、混浊、沉淀等。
评分标准为3分。
8、启铝盖、消毒。
评分标准为5分。
9、用无菌持物钳在贮槽内取一个换药碗,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
评分标准为4分。
10、无菌换药碗无污染,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评分标准为2分。
11、贮槽盖随即盖严,不可暴露过久。
评分标准为6分。
12、开瓶塞方法正确,倒液时,瓶签向手心倒少许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
评分标准为2分。
13、从已经冲洗的瓶口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治疗碗中,倒后立即将胶塞塞好。
评分标准为5分。
14、记录开瓶日期、时间。
已打开过的溶液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
评分标准为4分。
15、放入无菌物品后的治疗盘,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