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舌苔脉象
- 格式:pptx
- 大小:694.55 KB
- 文档页数:74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临床最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shuò)、细、滑等。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如⽔浮⽊”,⼀般轻取即得,重按后感觉脉搏稍减但不空。
浮脉⼀般预⽰着病在体表,最常见的是感冒。
若外感风寒,寒主收,则脉多浮紧;外感风热,⾎流急,则脉多浮数(快)。
⼀般风寒感冒,如出现恶寒头痛、⿐塞声重、咳嗽痰⽩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黄汤、桂枝汤等来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如出现发热、头胀、⿐流黄涕、咽喉肿痛、⾆红苔黄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桑菊饮、银翘散等来发散风热。
沉脉可理解为深脉,“如⽯⼊⽔”,⼀般轻取不易察觉,重按⾄筋⾻才觉察到脉象搏动。
沉脉⼀般预⽰着病在体内,但冬季⽓⾎收敛,脉象亦偏沉,不⼀定是病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分虚实两种。
实证可能由⽓滞、⾎瘀、⾷积、痰饮所致,⼀般常⽤理⽓、理⾎、化痰药来治疗,如柴胡、当归、⼭楂、杏仁等;痰多者可适当按揉丰隆⽳(位于⼩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胫⾻前缘外⼆横指处),有助化痰祛湿。
虚证多因⽓⾎不⾜或阳虚⽓乏,⽆⼒升举所致,⼀般在中医师指导下服⽤⼈参、黄芪、地黄、⼭药等补益药。
迟脉脉动迟缓(每分钟脉搏约60次以下),⼀般多见于寒证。
因为⾎的运⾏有赖于阳⽓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体,阳⽓受损,可导致⼼动迟缓、⽓⾎凝滞、脉流不畅。
寒证⼀般会出现⾆苔⽩、四肢冷、⼩便清等症状。
若经医师判断体内有寒,可以辨证选药,或采取艾灸等⽅法来驱寒,如宫寒者可艾灸关元⽳(肚脐下三⼨)。
数脉脉来急促(每分钟脉搏约在90~120次之间),⼀般多见于热证。
热则⽓⾎运⾏加速,脉搏跳动快,⼀般容易出现发热、⾯红、⾆红苔黄等症状,体热的⼈平时可喝些⾦银花茶、沙参茶等。
细脉脉细如线,但是起落明显,⼀般多见于⽓⾎两虚或湿邪。
⾎虚则不能充盈脉管,⽓虚则⽆⼒推动⾎⾏,故脉细⼩⽆⼒,这种情况下⼀般⽤黄芪当归来煲汤喝,可补益⽓⾎。
湿邪也会阻遏脉管,导致⽓⾎运⾏不利,脉细⼩⽽缓,体湿的⼈⼀般有⼝黏乏味、不想饮⽔、肢体困重、⾆苔厚腻等表现,祛湿建议熬红⾖薏⽶⽔喝,可祛湿消肿。
中医脉象口诀中医脉象口诀一、脉象的基本概念⒈脉象的定义:脉搏通过动脉血管时所产生的跳动感受和听诊时所听到的声音和节律。
⒉脉象的分类:脉搏的节律、脉搏的速度、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形态以及脉与舌苔的关系等。
二、脉象的主要分类⒈脉搏的节律:(1) 弦脉:脉搏有力而舒张缓慢。
(2) 洪脉:脉搏有力而紧张、疾促。
(3) 细脉:脉搏细弱而长,与气虚有关。
(4) 涩脉:脉搏有力而不畅通,与血瘀有关。
(5) 代脉:脉搏有力而缓慢,与气阻有关。
(6) 痿脉:脉搏微弱而阻滞,与阳虚有关。
⒉脉搏的速度:(1) 阳脉:脉搏快速,与阳热有关。
(2) 阴脉:脉搏缓慢,与阴虚有关。
⒊脉搏的力度:(1) 濡脉:脉搏强有力、滑利。
(2) 滑脉:脉搏强有力、濡润。
(3) 长脉:脉搏强有力、延长。
(4) 虚脉:脉搏弱无力。
(5) 实脉:脉搏强有力。
⒋脉搏的形态:(1) 弦脉:脉搏如弓弦紧绷。
(2) 洪脉:脉搏宽而有力。
(3) 细脉:脉搏细弱而无力。
(4) 缓脉:脉搏弱而有规律。
(5) 涩脉:脉搏有力而不畅通。
(6) 弱脉:脉搏微弱。
(7) 虚脉:脉搏细软而欠钩。
⒌脉与舌苔的关系:(1) 平脉:脉搏正常,舌苔正常。
(2) 舌红脉细:脉搏细,舌苔红绛。
(3) 舌红脉洪:脉搏有力,舌苔红绛。
(4) 舌淡脉涩:脉搏涩滞,舌苔淡白。
三、脉搏特点与病症对应关系根据脉搏的特点可以判断患者的病症,下面是常见的脉搏特点与病症对应关系的总结:⒈弦脉:肝病、脾病等。
⒉洪脉:高热、急性感染、过度劳累等。
⒊细脉:气血不足、阳痿、冠心病等。
⒋涩脉:血瘀、妇科病、不孕症等。
⒌代脉:胸闷、气阻等。
⒍痿脉:阳虚、肾虚、阳痿、早泄等。
⒎阳脉:感冒、发烧、感染等。
⒏阴脉:阴虚、血虚、心神不宁等。
⒐濡脉:阳虚、气虚等。
⒑滑脉:脾胃虚弱、化湿等。
1⒈长脉:血压升高、感冒等。
1⒉虚脉:气血不足、阴虚等。
1⒊实脉:感染、炎症等。
1⒋弱脉:阳虚、衰弱等。
1⒌平脉:脉搏正常、健康。
附件:暂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舌头的不同部位分别代表什么?1、舌分三焦上中下我在讲舌诊之前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中医号脉用几个手指头?脉诊和舌诊有相通之处,有人说三个、有人说四个、有人说五个,标准的号脉是三个手指头。
为什么用三个手指头呢?它不是中医随便说的用几个都可以,三个是因为中医把人体分为三断,中医叫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一个手指头分别带一个焦。
号脉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
食指号的上焦,中指的号的是中焦,无名指号的是下焦。
就是说,从食指到无名指分别代表人体的上、中、下三焦。
舌苔也是一个道理,当你看舌诊的时候,要舒缓自然的伸出舌头,中医把舌头从舌尖、到舌中、到舌根分为三段,分别代表上焦、中焦、下焦。
什么叫上焦?上焦是心肺;舌中代表中焦,是肝胆脾胃,特别是舌边;舌根是下焦,泌尿系统。
在看舌头之前先要知道哪个部位代表什么。
有的人说心火特盛,舌头红,而且舌尖特别红。
一个人的舌头红就代表有火,代表有热。
那么,舌尖红就是上焦,要么是心火,要么是肺热。
大人来讲,一般就是心火,心火旺的人睡觉不好,爱着急、发火,起口腔溃疡什么的。
但是作为小孩来讲,舌尖红一律是肺热,这样的孩子看见以后,他容易闹感冒,反复的上感,大便非常硬,从舌尖就可以看出来,而且这样的孩子一般是穿的太多、吃的太好,小孩不能穿太多、吃太饱。
我们继续讲中焦。
我们然后要讲看舌头看什么内容。
当伸出舌头的时候,看什么呢?看两个方面,舌头的本体是什么颜色(质地是什么颜色),还要看上面的一层舌苔。
舌质又看颜色和波动度,看它歪不歪,有的歪,这样的一般是中风的先兆。
正常的舌头归纳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
不是完完全全的干净,就像你刚才说的刮舌苔,那是一种病态。
2、红舌表内热假如没有淡红舌,特别惨白,这就是气血亏;假如说红的太多,是鲜红,鲜红再发展就是酱色,这就是火,有内热。
发高烧或者高烧后会有。
也可以不发烧,不发烧人的体质有内热、内火,有的时候不见得分得很细,有的时候不见得是舌尖,整个舌头都红的,这就是内热。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着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着:《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如何从舌象辨识肺部热证中医诊断疾病,常常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望诊”里的舌象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舌象能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于辨识肺部热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常的舌象。
正常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活动自如。
当肺部出现热证时,舌象往往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肺部热证可以分为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等不同类型,其舌象表现各有特点。
肺热炽盛证时,舌头多呈现出舌尖红,舌苔黄。
舌尖对应心肺,舌尖红往往提示心肺有热。
而舌苔黄则反映了热邪的存在。
此时的黄苔,可能是薄黄苔,也可能是黄厚苔。
薄黄苔表示热邪尚轻,病情相对较浅;黄厚苔则意味着热邪较重,病情较为深入。
同时,患者的舌头可能还会比较干燥,这是因为热盛伤津,津液不足所致。
痰热壅肺证的舌象则较为复杂。
常见的表现为舌红,苔黄腻。
舌红表示有热,而苔黄腻则提示体内不仅有热,还有痰湿。
腻苔就好像舌头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脂,是痰湿的典型表现。
这种情况下,热邪与痰湿相互交结,导致病情较为顽固。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咯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等症状。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肺部热证,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也能从舌象中反映出来。
比如,如果舌头上出现芒刺,尤其是舌尖部位,多表示热邪亢盛。
芒刺是指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
如果舌色红绛,舌苔焦黄甚至焦黑,往往提示热邪极盛,病情危重。
此外,观察舌象时,还要结合舌头的形态和润燥程度。
如果舌头肿大,可能是肺热导致的气血壅滞;舌头强硬,转动不灵,则可能是热入心包,扰乱心神所致。
而舌头干燥少津,甚至干裂,多是因为肺热伤津太过。
需要注意的是,舌象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凭舌象就确诊肺部热证,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脉象以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肺部热证的患者通常会有咳嗽、气喘、胸痛、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脉象可能表现为滑数、洪数等。
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询问,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中医体质舌苔和脉象中医体质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体整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分为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多个方面,而舌苔和脉象是中医四诊中常用的观察指标,可以为中医医生提供体质的参考依据。
在中医理论中,舌苔和脉象被视为体质的镜子,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虚实、气血等特征。
舌苔是指舌面上的覆盖物,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淡红色、薄而湿润的,如果出现舌苔厚重、色黄或色白等异常情况,则可能反映出体质的异常。
例如,厚重的黄苔可能表示体内有湿热的倾向,白苔则可能反映出体内有寒湿的倾向。
脉象是通过按压患者的脉搏来观察的,中医将脉象分为多种类型,如弦脉、滑脉、数脉等。
每种脉象的形态、强弱、速度都可以提供中医医生关于体质的信息。
例如,弦脉可能表示体内有肝阳过旺的倾向,滑脉则可能反映出体内有湿邪的倾向。
舌苔和脉象的观察在中医医生进行诊断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
通过观察舌苔和脉象,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属于阴阳偏颇,是寒热倾向,还是气血虚实等等。
对于同一种疾病,因为患者体质的差异,中医医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适应不同体质的患者。
舌苔和脉象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判断病情的变化和预后。
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舌体的形态都与病情有关,不同的变化可能反映出不同的体质状态。
脉象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病情的变化,如脉搏的强弱、频率的快慢等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舌苔和脉象的观察只是中医诊断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单凭这两个指标就得出准确的诊断。
正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多方面的信息。
因此,在进行中医诊断时,舌苔和脉象只是其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其他观察和询问的内容。
总的来说,中医体质的观察是一门复杂而又精妙的学问,其中舌苔和脉象的观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观察舌苔和脉象,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体质的特点和病情的变化,以便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但需要强调的是,舌苔和脉象的观察只是诊断中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温病常用诊法-舌诊(1)
温病是指在感受外来邪气后,侵袭了人体的阳气,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症。
在中医诊疗中,经常采用舌诊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来了解温病的病
症和病情,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舌质
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温病的病情,通常包括舌色、舌型、舌质等方
面的变化。
例如,温病早期舌质多呈淡红色、舌苔较薄,而中晚期舌
质则可能出现发黑或紫暗色、舌苔粘厚等现象。
2. 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物质,也是判断温病病情的重要标志之一。
舌苔的厚薄、湿燥程度、表面光泽等都能反映出温病的状况。
当舌苔
薄而燥,局部发黑,可以表明风热感冒等病症;而舌苔厚腻而滑腻,
可能表明体内湿热、胃热等问题。
3. 舌形
舌形的变化在温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舌头翘起、压胀感
明显、胃肠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温病的病症表现。
此外,舌尖、舌边、舌面等部位的形态也常常被用来判断出温病的类型和病情。
4. 脉象
舌诊与脉诊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温病的状况。
例如,脉象滑
数紧,而舌苔又腻且黄,表明可能有湿热之症;脉象浮紧而舌质苍白,
可能有气虚之症。
通过诊断舌苔、舌质、舌形及脉象,综合分析分察出温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病症,提高治疗效果。
温病常用诊法中的舌诊,具有简便、直观、无创等优点。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综合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从而使治疗更加准确和有效。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舌诊在温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中医如何从脉象辨识肺部热证中医诊病,脉象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医生能够感知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状况,从而推断出脏腑的健康与否。
肺部热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那么中医是如何从脉象来辨识它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的脉象,也称为“平脉”,通常表现为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然而,当肺部出现热证时,脉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肺部热证常见的脉象之一是数脉。
数脉的特点是脉搏跳动的频率较快,每分钟超过 90 次。
这就好比平静的湖水被搅动,水流速度加快。
肺部有热,气血运行加速,导致脉搏跳动变快。
比如,风热犯肺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咯黄痰等症状,此时脉象多为数脉。
除了数脉,肺部热证还可能表现为滑脉。
滑脉的感觉就像是一颗珠子在脉管中圆滑地滚动。
当肺热炽盛,炼液为痰,痰热内阻时,脉象常常呈现为滑脉。
患者可能伴有咳嗽气喘、痰黄黏稠、口渴等表现。
洪脉也是肺部热证可能出现的脉象之一。
洪脉的特点是脉形宽大,来势汹涌,去势较缓。
这就像洪水奔腾,气势磅礴。
肺热亢盛,邪热充斥内外,气血涌动,就会出现洪脉。
此时,患者往往有高热、烦渴、咳嗽剧烈等症状。
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准确判断肺部热证。
比如,患者的症状、舌象等。
一般来说,肺部热证的患者会有咳嗽、咳痰、气喘、胸痛等呼吸系统的症状。
咳痰可能为黄色或黄绿色,质地黏稠。
舌象上,舌尖多红,舌苔可能黄腻。
此外,脉象的变化还与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关。
在肺部热证的初期,脉象可能只是稍数;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滑数、洪数等脉象。
而在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好转的过程中,脉象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逐渐恢复正常。
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了这些从脉象辨识肺部热证的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脉象的诊断并非孤立进行,而是要与望、闻、问三诊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吐血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形和舌面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珍藏】⾆诊图谱,图⽂对照⾆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定参考意义。
⾆尖候上焦⼼肺的病变;⾆中部候中焦脾胃;⾆根候下焦肾;⾆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 察⾆辩证法》还有“⾆尖属上脘,⾆中属中脘,⾆根属下脘”的说法。
⾆⾊篇1、正常⾆正常⾆象的特征是:⾆⾊淡红鲜明,⾆质滋润,⾆体⼤⼩适中,柔软灵活;⾆苔均匀、薄⽩⽽润,简称“淡红⾆,薄⽩苔”。
正常⾆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线状,绝不粗胀。
⼤多为单枝⼲,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多不超过⾆尖与⾆下⾁⾩连线的3/5。
2、淡⽩⾆淡⽩⾆多见于阳虚寒盛、⽓虚⾎少之证。
本图⾆⾊淡⽩,⾆苔薄⽩⽽润,提⽰⽓⾎两虚。
3、枯⽩⾆⾆⾊及龈、唇皆⽆⾎⾊,称为“枯⽩”。
本图⾆⾊枯⽩,⾆⼲皱缩,⽆⼒伸出,是⾆⽆神⽓的表现。
提⽰精⽓衰败,病情危重。
4、红⾆红⾆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旺之证。
本图⾆⾊较红,⾆苔薄黄,⾆质纹理粗糙,提⽰⽓分热盛。
5、⾆尖红⾆尖红多见于⼼⽕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尖红⾚起刺,其余部位淡红⽽润。
提⽰上焦热盛。
6、红绛⾆(1)⾆⾊深红,称为“绛⾆”,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深红偏暗,⾆⾯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热盛、⽓⾎壅滞,正⽓已伤。
7、红绛⾆(2)本图摄⾃慢性胃⽕患者,⾆⾊红绛,⾆⼲⽆苔,⾆⾯上有浅裂纹。
提⽰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伤。
8、红绛⾆(3)⾆⾊红绛,⾆⾯苔少,⾆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提⽰邪热炽盛,⽓阴两伤。
9、青紫⾆⾆⾊青紫,由⽓⾎运⾏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管炎继发感染、肺⽓肿、⼼⼒衰竭,⾆⾊紫暗,苔⽩腻。
提⽰痰饮内停、肺肾⽓虚,⾎⾏瘀滞。
10、淡紫⾆淡紫⾆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脏病,⾆淡紫,苔薄⽩⽽湿润。
提⽰阳⽓不⾜,⾎⾏不畅。
11、淡紫淤堵⾆本图患者⽉经不调(痛经),⾆⾊淡紫,⾆上有较多紫⾊瘀点,⾆苔薄⽩⽽润。
气血亏虚型中医辨证依据
气血亏虚型中医辨证依据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辨证方法,用于判断患者体质中的气血是否不足。
该辨证依据通常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和脉象来判断。
气血亏虚型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气短懒言等。
患者常常感到乏力、气虚、容易感到寒冷,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或者不调的情况。
舌苔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气血亏虚型,舌苔通常呈现淡白、薄而少,舌体本身可能还会有一些细微的红点。
舌质可能会比较淡,舌体较瘦弱。
脉象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气血亏虚型中,脉象通常是弱细或者弦细,有时可能还会出现舌苔薄白,脉象沉细等情况。
根据以上的症状、舌苔和脉象的判断,中医师可以判定患者是否属于气血亏虚型,并相应地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气血亏虚型的关键是补益气血,例如通过调整饮食、服用中药或针灸等方法来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循环和代谢。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养生、合理调节作息时间,保持良好心态,提高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辨证依据,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
对于个体患者,应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和治疗。
肝郁气滞证的舌象脉象是什么?
谢谢邀请。
肝郁气滞是中医常见证型之一,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而致的气机郁滞的证候,经常生气发怒、精神抑郁的人常患此证,该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情致抑郁、肝经所过的部位胀闷疼痛、妇女月经不调等。
肝郁气滞一般所表现出的舌象为苔薄白,舌边多有浊沫,脉象为弦脉。
如果肝郁气滞化火,会出现舌质偏红,舌苔偏黄。
正常的舌苔由胃气生成,其状薄白而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通过观察舌苔可以了解病邪的深浅和寒、热、湿、燥的变化以及消化功能的病变,观察舌质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影响脾的运化,气血生成不足,则舌苔薄白,还常表现为唇舌舌淡,脸色苍白,黯淡无光等。
肝气郁滞,气血运行障碍,瘀血蓄积,还可能出现舌质青紫晦暗,或有瘀点、瘀斑等。
弦脉的特点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弦是脉搏紧张的现象,肝主疏泄条达,故弦脉多主肝病或气滞疼痛。
肝气郁滞,影响气机运行而使脉搏紧张,故现弦象。
观察舌象脉象都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中医辨证讲究四诊合参,舌象脉象要与其他临床表现结合起来看,才能确定是否是肝郁气滞证,不能简单地只通过舌象脉象来确定。
中医如何从脉象辨识肺部阴虚证中医诊断疾病,脉象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对于肺部阴虚证,通过脉象的探查能够提供关键的诊断线索。
那么,中医是如何从脉象来辨识肺部阴虚证的呢?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肺部阴虚证。
简单来说,肺部阴虚证是指肺脏阴液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有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对于肺部阴虚证,其脉象往往具有一定的特征。
肺部阴虚证常见的脉象是细数脉。
“细”指的是脉管的形状较细,就好像一根细线。
这通常表示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脉管,导致脉道变窄。
“数”则表示脉搏跳动的频率较快,一般每分钟超过 90 次。
数脉多主热证,在肺部阴虚的情况下,阴虚生内热,虚热鼓动气血,从而导致脉搏跳动加快。
除了细数脉,有时还可能出现弦细脉。
弦脉的特点是脉管紧张,如同按在琴弦上。
在肺部阴虚的情况下,阴虚往往会影响到肝气的疏泄,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出现弦脉。
同时,由于阴液不足,脉管不充,又会表现出细脉的特征。
要准确地通过脉象辨识肺部阴虚证,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脉象特征,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也就是望、闻、问、切相结合。
在望诊方面,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象等。
肺部阴虚的患者,面色可能会显得潮红,两颧发红;舌头往往比较红,舌苔少甚至无苔。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和呼吸。
肺部阴虚的患者,声音可能会变得嘶哑,咳嗽时声音清脆;呼吸可能会比较急促。
问诊则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比如咳嗽的情况,有无咳痰,痰的性质、颜色,是否有口干、咽干,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等。
切诊除了切脉,还包括触摸患者的身体,了解体温、皮肤的湿度等。
在实际诊断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
比如说,一个患者脉象细数,同时伴有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症状,那么就可以较为明确地诊断为肺部阴虚证。
然而,脉象的判断并非绝对,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常舌象及生理差异(一)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干湿适中--为气血充足,阳气旺盛四、望舌质概念:即舌体的颜色、形态的变化分类正常舌象:淡红舌病理舌象:舌色变浅—淡白舌,舌色加深—红绛舌、青紫舌(二)望舌色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青舌(2)红舌实热虚热(阴虚)(3)绛舌(4)淡紫舌:为气虚寒凝,温运无力所致,绛紫舌:热盛伤津,血凝所致淡红瘀点:气滞血瘀所致注意点:青紫舌主病的两重性绛紫舌色红,干枯少津--热盛血瘀淡紫舌色白,湿润多津--寒凝血瘀(三)望舌形(1)老嫩老: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舌色较暗;--主实证,嫩:纹理细腻,舌色浅多津;--主虚证(2)肿胀:舌体较正常大而厚淡白而胖大--气虚、阳虚;红肿而胖大--心脾积热;(3)瘦小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淡白而瘦小--气血两虚;红绛而瘦小,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4)裂纹舌:舌表面有各种形状的裂纹红而干燥有裂--热盛伤津;淡白有裂--阴血不足;(5)芒剌: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剌,邪热亢盛;舌尖--心火亢盛舌中--胃火亢盛(四)望舌态(1)强硬:热入心包痰浊内阻中风先兆(2)痿软:气血两虚阴液枯竭(3)震颤:气血亏虚肝风内动(4)吐弄:心脾有热动风先兆(5)歪斜:肝风内动痰瘀阻络(6)短缩:寒凝经脉热灼筋痿二、望舌苔舌苔为胃气上蒸所形成。
1、舌苔白苔黄苔灰黑苔(1)白苔:主表证、寒证白而干裂如积粉--内热伤津,瘟疫暴起(2)黄苔:主里证、热证黄色有浅黄与焦黄的不同黄色越深则表示热越深(3)灰苔:主热证、寒湿证灰而干燥--热甚伤津灰而滑润--内有寒湿(4)黑苔:主里证(热极或寒极)多由灰苔发展而来黑而干燥--热极津枯黑而滑润--寒湿内盛2、舌质(1)厚薄:见底/不见底(2)润燥:反映津液状况润苔--为津液未伤,过润则为水湿内停;燥苔--为津液已伤,主热盛;由润变燥--病情加重;由燥变润--病情好转;(3)腐腻:腐苔--如豆腐渣主胃气衰败;腻苔--如油状物主湿浊内盛;(4)剥脱苔:主胃阴大伤、正气受损全部脱落--镜面舌、猪腰舌部分脱落--地图舌小结淡白舌:主虚寒证红绛舌:主热证(有实热与虚热之分)青紫舌:主瘀血证(有寒热之分)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从舌头颜色看疾病: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
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