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练习_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46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各组名称和各组分配次数是分配数列的两个要素。
( )2、单项数列只有一栏数值。
()3、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其分组方法均对总体按某标志分组。
()4、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5、简单表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答案:1、√2.×3.√4.√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2、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别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种频率的总和是()。
A.大于100%B.小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4、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2,组数为6,则组距为()。
A.8.6 B.8 C.6 D.95、某变量数列,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
A.85在第一组B.75在第二组C.95在第三组D.85在第二组6、某小组5个学生的统计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70分、62分、86分和76分,这5个数字是()。
A.标志B.标志值C.变量D.指标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成为()。
A.横行标题B.纵栏标题C.总标题D.指标数值8、统计表的纵栏标题是用来说明()。
A.统计表的名称B.各组的名称C.统计指标的名称D.指标数值9、在填列统计表时,若某项统计数据免填,其符号为()。
A.…B.×C.-D.010、区分简单表与分组表是看()。
A.对总体是否分组B.对总体按几个标志分组C.宾词部分有几栏数值答案:1.C;2.B;3.C;4.D;5.B;6.B;7.C;8.C;9.B;10.A三、多项选择题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
A.零碎的B.系统的C.分散的D.具体的2、统计分组的关键()。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4、2000年~2005年间,甲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5%,这是()A.动态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 B.95.45% C.200% D.4.76%7、某厂2004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为()A.15.5% B.5.5% C.115.5% D.5%8、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5年共销售3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答案:1.C 2.A3.D 4.C 5.B 6.A7.D 8.C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数B.毕业生人数C.年末人口总数D.在校学生人数E.出勤人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企业的设备台数D.电视机销售台数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C.某地区粮食产量D.某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各章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九章抽样调查思考与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可靠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2、重复抽样误差和不重复抽样误差相比() C.两者不定 D.而者大于后者3、在纯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要使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它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必须(A.增加2倍B.增加到2倍4C.增加4倍D.增加到4倍某工厂连续生产, 在一天中每隔半小时取出一分钟的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A.等距抽样 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纯随机抽样5、在抽样调查中()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C.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6、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A.登记性误差B.允许误差C.系统性误差D.抽样误差7、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A.抽样误差B.代表性误差C.登记误差D.系统性误差8、抽样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的关系表现为(A.而者小于后者B.而者大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不能断定大小9、抽样估计中,要求概率保证程度为95%,A. 2B. 3C. 1.9610、抽样单位数与抽样误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正向11、抽样误差与标准差的关系为()A.正比B.反比C.反向12^ 一个全及总体()B.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D.既无登记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则相应的概率度为()D. 1.8D.相等D.相等B.可以抽取很多个样本1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C.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D.计算抽样数目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 样本指标是()A.甲单位较大B.无法判断C.乙单位较大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性程度必须( A. B. C.19、20、21、22、D.可能误差范围 D.相同 D.缩小极限误差对一批产品按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件进行调查,其中废品8件,已知样本容量是产 品 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 D.只能抽取一个单位13、 抽样误差的大小()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14、 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条件下,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办法比较,抽样误差()A.较大B.较小C.相等D.相反15、 计算抽样误差时,有样本标准差的资料,根据()计算A.最大一个B.最小一•个C.中间一个D.平均数16、 根据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 样误差()A.—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C.相同D.无法判断17、 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 则抽样误差()A.甲单位较大B.无法判断C.乙单位较大D.相同总量的上,当F (t ) =95.45 %时,不合格率的抽样极限误差是()20 ⑴A. 1.35%B. 1.39%C. 2.70%D. 2.78%23、 某市为了了解小学生发育状况,把全市个小学按地区排队编码,然后按排队顺序每隔20个学校 抽取一个学校,对抽中学校所有学生都进行调杏,这种调查是()A.简单随机调查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24、 某地区为了了解职工家庭生活状况,首先把职工按所在国民经济行业分为13类,然后在每个行 业抽选200名职工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A.整群抽样 B.等比例类型抽样 C.不等比例类型抽样 D.等距抽样 25、一次抽样调查,同时对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推断,计算两个样本容量=220.25,=408.02,样本容量应为() A. 220B.408C. 221D. 4092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全及总体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 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A.0.9B. 1.0C.1.05D. 1.11二、多项选择题1、按抽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填空jA.重复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E.不更复抽样 2、 统计误差包括()()()()()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C.系统性误差D.偶然性误差E.抽样误差 3、 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无法避免B.可以控制C.可以避免D.可以计算E.只有在估计结束才能知道 4、 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A.抽样单位数B.抽样方法C.总体单位数D.抽样组织形式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 程度 5、 抽样估计的方法有()()()()()A.平方法B.最小平方法C.点估计D.区间估计E.平均法 6、 要增大抽样推断的概率保证程度,可以()()()()()A.缩小概率度B.增大抽样误差范围C.缩小抽样误差范围D.增加抽样数目E.增大概 率度 7、 和重复抽样相比,不重复抽样有以下几个特点()()()()()A.总体单位数在抽样过程中逐渐减少B.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被重复的可能C.总体中每个单位没有被至复的可能D.样本可能数目要多些E.样本可能数目要少些 8、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总体标准差常常是未知的,经常采用的替代办法有()()()() ()A.用过去同类问题的全部调查或抽样调查的经验数据B.用样本的标准差C. 凭抽样调杏者经验确定D.先组织实验性抽样,用试验样本的标准差E.用总体方差 9、 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扩大估计值的误差范围B.缩小估计值的误差范围C.增大概率度D. 降低概率度E.增加样本容量10、 影响样本容的因素主要有()()()()()A.总体单位标志变异程度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方法(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D.抽样方式E.推断的可靠程度1、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 ________ 并旦加以=2、 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抽样方法有 抽样和 抽样两种。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正相关指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2、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3、负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变化趋势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
()4、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9。
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3。
因此,甲比乙的相关程度高。
()5、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6、相关系数r是在曲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7、回归分析中,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y的平均误差程度。
()8、估计标准误差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c9、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自变量的数值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10、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这种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
()答案: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2、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A.估计标准误差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1 B.-1<r<1 C.-1≤r≤1 D.-1≤r≤05、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6、下列(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7、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最佳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物统计学、卫⽣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门科学与艺术。
⽽⽣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法应⽤于⽣物学、医学的⼀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法,⽽卫⽣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法。
2. 某年级甲班、⼄班各有男⽣50⼈。
从两个班各抽取10⼈测量⾝⾼,并求其平均⾝⾼。
如果甲班的平均⾝⾼⼤于⼄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于⼄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两班分别抽取的10⼈,测量其⾝⾼,得到的分别是甲、⼄两班的⼀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只是甲、⼄两班所有同学平均⾝⾼的⼀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般很难恰好相等。
第九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SS SS SS、、各表示什么含义?总组间组内3. 什么是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4. 重复测量资料具有何种特点?5. 为什么总的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原假设时,若想进一步了解两两之间的差别需要进行多重比较?二、最佳选择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C.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来源D.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E. 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3.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是4. 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P<0.05,则结论应为 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D. 各总体均数全不相等 E.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5. 对有k 个处理组,b 个随机区组的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A. kb k b -- B. 1kb k b --- C. 2kb k b --- D. 1kb k b --+ E. 2kb k b --+6. 2×2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A. MS MS MS =+B A 总 B. MS MS MS =+B 总误差 C. SS SS SS =+B 总误差D. SS SS SS SS =++B A 总误差E. SS SS SS SS SS =+++B A AB 总误差7. 观察6只狗服药后不同时间点(2小时、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血药浓度的变化,本试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B.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C.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D.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E. 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8. 某研究者在4种不同温度下分别独立地重复10次试验,共测得某定量指标的数据40个,若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其组间自由度是A.39B.36C.26D.9E. 39.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五个总体均数得0.05P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中一个对照组和其它四个试验组总体均数有无差异,可选用的检验方法是A. Z检验B. t检验C. Dunnett–t检验D. SNK–q检验E. Levene检验三、综合分析题1. 某医生研究不同方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将36名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一般疗法、一般疗法+药物A低剂量,一般疗法+药物A高剂量三种处理,测量一个月后患者红细胞的升高数(102/L),结果如表9-1所示。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 选择题(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B (10)B(11) A2. 填空题(1) 硬件软件(2) 存储管理设备管理(3) 软硬件资源(4)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5) 20ms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3. 判断题(1) × (2) × (3) √ (4)× (5) × (6). √ (7) √ (8)√4. 问答题(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 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答:批处理系统指用户的作业成批的处理,作业建立、过渡、完成都自动由系统成批完成。
因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计算机速度、容量、外设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和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速度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一对矛盾。
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实现作业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
(3) 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交替运行。
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处理机及外设尽量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成批送入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4) 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答: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服务。
第8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市场失灵是指()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D.收入分配不平等2.某一经济活动存在负外部性是指该活动的()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D. 私人利益等于社会利益3.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将是()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C.补贴这种物品D.对这种物品征税4.为了使正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应该是()A.禁止引起外部性的物品B.政府生产物品直至增加单位的价值为零C.补贴这些物品D.对物品征税5.如果一个人消费一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可以说这种物品是()A.公有资源 B.由自然垄断生产的物品 C.竞争性的 D.排他性的6.私人市场难以提供公共物品是由于()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 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可以“免费搭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7.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问题就可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8.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方法A.通过征税的办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 D.以上各项都可行二、判断题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错误)(答案:正外部性是归旁观者的利益,负外部形式归旁观者的成本。
)2.引起没有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引起的均衡量小于最优量。
(错误)(答案:均衡量大于最优量)3.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庇古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正确)4.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干预。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B .众数C .调和平均数D .算术平均数 2、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 .大量的B .同质的C .有差异的D .不同总体的3、已知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该工业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选择的权数是( )A .职工人数B .平均工资C .工资总额D .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 4、由组距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A.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的变量值必须相等 C .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5、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 )A.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 .某一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C .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 .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6、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7、为了用标准差分析比较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元元,乙甲65==σ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甲大于乙B .乙大于甲C .一样的D .无法判断 答案:1.D 2.B 3.A 4.C 5.D 6.A 7.B 8.D 二、多项选择题1、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E .众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B .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 .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共同的影响D .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 .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3、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体现在( ) A .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B .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D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E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4、众数是( )A.位置平均数B.在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适用于总体次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E.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5、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思考与练习答案(预测)第⼀章思考与练习1.预测是指什么举例说明预测的作⽤。
答:预测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对特定的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或状态做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
预测可以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未来信息,是进⾏决策的基础。
如在产品的销售⽅⾯,通过对顾客类型、市场占有份额、物价变动趋势、新产品开发等⽅⾯的预测,可以对市场销售起促进作⽤。
⼜如在⽣产⽅⾯,通过对原材料需求量、材料成本及劳动⼒成本的变动趋势以及材料与劳动⼒的可⽤量的变动趋势等⽅⾯的预测,便于企业对⽣产和库存进⾏计划,并在合理的成本上满⾜销售的需求2.预测有哪些基本原理预测有什么特点影响预测精确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预测的精确度答:预测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性原理、连贯性原理、类推原理、相关性原理、概率推断原理。
预测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预测的基本原理,利⽤适当的预测⽅法对未来进⾏预测,因此预测是可能的;另⼀⽅⾯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和⾃然现象的随机性以及⼈们认识能⼒的有限性等原因,因此不存在绝对准确的预测。
影响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预测资料的分析和预处理,预测问题的分析与认识、预测⽅法的选择和运⽤、预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
因此,要提⾼预测的精确度,需要从以上⼏个⽅⾯认真对待,从⽽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未来信息。
3.叙述预测的基本步骤。
答:预测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预测⽬标;(2)收集、整理有关资料;(3)选择预测⽅法;(4)建⽴预测模型;(5)评价预测模型;(6)利⽤模型进⾏预测;(7)分析预测结果。
4.为什么要对收集的资料进⾏分析和预处理如何鉴别异常数据对异常数据应如何处理答:在预测⼯作中,所收集的资料是进⾏预测的基础,相关资料的缺少或数据的异常都会导致所建⽴的预测模型不准确,从⽽直接影响到预测的结果,所以需要对数据的异常情况进⾏鉴别与分析。
鉴别异常数据可采⽤图形观察法有统计滤波法。
异常数据处理的主要⽅法包括:剔除法、还原法、拉平法、⽐例法等。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 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MRTS LK=P L/P K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 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技术既定; 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
第1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A. 政府对经济的管制B.好心市民的善行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3.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B. 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D.微观经济学研究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4.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所要研究的问题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微观经济学5.“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说法的前提是A.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B.认识自私的C.政府不总是补贴食品生产D.不应出现食品银行6.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A.经济物品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7、在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人们购买许多物品都要排队。
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分析是:A.这是因为供给太少或者需求太大导致的B.排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率方式,因为对物品评价高的人自然会早去排队C.如果允许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就几乎可以消除排队现象D.市场力量可以消除排队现象,但是对相反的物品积压现象则是无能为力二、判断题1、资源短缺,指的是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需要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
(正确)2、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
(错误)3、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不同。
(正确)4、是否利用价值判断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正确)5、社会实现的产品数量组合低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存在着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
(正确)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选择性必修3P9活动“配制可用于培养酵母菌的马龄薯蔗糖培养基”讨论题参考答案:1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见到久置的煮熟马铃薯上长出微生物,这意味着马铃薯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它们所需的营养物质。
2 .本实验中,煮沸后的马铃薯浸汁给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成分。
3 .琼脂不会被酵母菌分泌的酶所分解,所以琼脂不能成为酵母菌生长所需的碳源。
PIO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二、简答题1 .因为不能确定使用过的器皿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被某种致病微生物污染。
若致病菌大量繁殖后,不经灭菌直接处理被污染的培养基,就有可能造成致病菌对环境的污染,使人患病。
2 .细胞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培养时,与培养液充分接触,就单个细胞而言,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大,因此增殖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快。
3 .野生植物、秸秆、非蛋白氮等能给微生物提供相应的营养成分,用这些物质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同时可以进行废物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P15活动“接种、分离并培养酵母菌'讨论题参考答案1与未接种的培养基相比,接种的培养基由于酵母菌的增殖而变浑浊。
4 .与用酵母菌纯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的结果相比,用样品稀释液接种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出现特征相同的、最小菌落即认为可能是分离出了酵母菌单菌落,5 .若出现,可能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根据菌种来源不同,可能有多种合理答案)。
6 .否。
方法一:挑取单菌落接入糖水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查是否能产生酒味;或接入面团中观察能否发面;方法二:挑取菌落样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
P21活动“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讨论题参考答案1 .不按照稀释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操作会影响实验结果。
如果先取用释稀释度小的溶液,微生物浓度大,再用同一移液器吸取稀释度大的菌液,就会提高后者的细菌数目,从而导致较大的统计误差。
大数据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是由()首先提出的。
A.微软B.百度C.谷歌D.阿里巴巴2.大数据的起源是()。
A.金融B.电信C.互联网D.公共管理3.智能健康手环的应用开发,体现了()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A.统计报表B.网络爬虫C.API接口D.传感器4.2012年,()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标志着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5.大数据的最显著特征是()。
A.数据规模大B.数据类型多样C.数据处理速度快D.数据价值密度高6.下列关于大数据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据规模大B.数据类型多样C.数据处理速度快D.数据价值密度高7.当前社会中,最为突出的大数据环境是()。
A.互联网B.物联网C.综合国力D.自然资源8.医疗健康数据的基本情况不包括以下哪项?()A.诊疗数据B.个人健康管理数据C.健康档案数据D.公共安全数据8.下列关于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KB<1MB<1GBB.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C.一个汉字需要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D.一个字节能够容纳一个英文字符9.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中,()是执行方法。
A.数据存储和备份规范B.数据管理和维护C.数据价值发觉和利用D.数据应用开发和管理10.大数据时代,数据使用的关键是()。
A.数据收集B.数据存储C.数据分析D.数据再利用11.大数据的本质是()A.联系B.挖掘C.洞察D.搜集12.规模巨大且复杂,用现有的数据处理工具难以获取、整理、管理以及处理的数据,这指的是()。
A.大数据B.贫数据C.富数据D.繁数据13.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表现在()。
A.集成电路的规模每18到24个月翻一倍B.信息的存储能力每9个月翻一番C.信息的存储能力每9个月翻一番D.光通讯的速率和容量每年翻一番14.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技术是()。
A.蓝牙B.云计算C.博弈论D.WiFi15.大数据应用需依托的新技术有()。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4、2000年~2005年间,甲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5%,这是()A.动态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 B.95.45% C.200% D.4.76%7、某厂2004年完成产值200万元,2005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为()A.15.5% B.5.5% C.115.5% D.5%8、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05年共销售3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答案:1.C 2.A3.D 4.C 5.B 6.A7.D 8.C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数B.毕业生人数C.年末人口总数D.在校学生人数E.出勤人数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企业的设备台数D.电视机销售台数E.某企业月末职工人数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C.某地区粮食产量D.某企业利润计划完成程度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
部分思考与练习题解答部分思考与练习题答案第⼀章1、试说明低压电器适⽤的电压范围?低压电器,通常指⼯作在交流电压⼩于1200V ,直流电压⼩于1500V 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的电器设备2、试说明⼑开关的适⽤范围?⼑开关主要⽤于接通和切断长期⼯作设备的电源及不经常启动及制动、容量⼩于7.5kW 的异步电动机。
3、试说出转换开关、⾏程开关和按钮的区别?并画出它们的图形符号与⽂字符号。
转换开关常⽤于交流380V 以下、直流220V 以下的电⽓线路中,供⼿动不频繁地接通或分断电路,可控制⼩容量交、直流电动机。
⼀般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容量⼩于5kW ,每⼩时接通次数不超过15-20次。
(a)组合开关作隔离开关(b)组合开关作转换开关或QSL L L ⾏程开关⼜称限位开关,是⼀种利⽤⽣产机械某些运动部件的碰撞来发出控制命令的主令电器。
⽤于控制⽣产机械的运动⽅向、速度、⾏程⼤⼩或位置的⼀种⾃动控制器件。
常开触头(动合触点)常闭触头(动断触点)复式触头(动合及动断触点)S Q SQ S Q按钮是⼀种结构简单使⽤⼴泛的⼿动电器,在控制电路中⽤于⼿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等。
4、试说明按钮的顔⾊各代表什么含义?按钮颜⾊及其含义颜⾊含义典型应⽤红⾊危险情况下的操作紧急停⽌停⽌或分断停⽌⼀台或多台电动机,停⽌⼀台机器的⼀部分,使电器元件失电黄⾊应急或⼲预抑制不正常情况或中断不理想的⼯作周期绿⾊启动或接通启动⼀台或多台电动机,启动⼀台机器的⼀部分,使电器元件得电蓝⾊上述⼏种颜⾊未包括的任⼀种功能-⿊⾊、灰⾊、⽩⾊⽆专门指定功能可⽤于停⽌和分断上述以外的任何情况5、试说明按钮开关的⼯作原理,其与电磁式接触器⼯作原理有何异同?按钮⼀般由按钮帽、复位弹簧、触头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当按下按钮时,先断开常闭触头,再接通常开触头。
按钮放开后,在复位弹簧的作⽤下触头复位。
与电磁式接触器相同点:触头都是在机械机构作⽤下上下移动,实现常开、常闭触头的通和断;都是依靠复位弹簧实现复位。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B.MRTS LK=P L/P K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技术既定;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