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孙敬水主编
- 格式:pdf
- 大小:232.42 KB
- 文档页数:16
《计量经济学习题集》习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C5、B6、D二、多项选择题1、ABD2、CD3、AC4、CD5、AD6、BCD7、ABCD8、ABCD三、名词解释1、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同一总体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纵向发展变化过程。
2、横截面数据是总体内部各个个体单位在同一时间同一内容条件下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之间的横向数值差异。
3、内生变量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是由模型自身决定的,也就是说,其数值是求解模型的结果。
4、用于解释模型中各方程左边变量数值关系的变量叫解释变量,就是数学意义上的自变量。
5、外生变量是非随机变量,它们的数值是在模型之外决定的,在求解方程时就已经是知道的变量。
6、模型是现实系统的代表,计量经济模型是对现实经济系统的数学抽象,反映了现实经济系统中各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简答题1、答: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是:①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是建立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②虽然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交叉,但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计量经济学注重描述经济变量及其关系的随机性特征,具有独立的研究任务。
③数理经济学是提供理论模型的“空匣子”,而计量经济学的任务则是填充这个“空匣子”。
④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填充数理经济学这个“空匣子”的基本工具。
2、答:计量经济学的任务是以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之间的统一为充分条件,去实际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变量的关系。
3、答:不同之处:时序数据即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同一总体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纵向发展变化过程;而横截面数据则是总体内部各个个体单位在同一时间同一内容条件下的数据列,反映了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之间的横向数值差异。
相同之处:都是在所研究的同一总体范围内;数据列的各数据之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具可比性;都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各章数据第2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例2.2.1 某地区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t x 与家庭消费支出t y 的资料如表2.2.1所示(单位:百元)。
表2.2.1 某地区居民家庭收入支出资料要求:(1)建立居民家庭消费支出t y 对家庭可支配收入t x 的回归直线方程;(2)指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元时,家庭消费支出增加多少。
2.5 案例分析——我国消费支出模型根据表2.5.1提供的数据,试建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以及总体的显著性检验。
当05.0=α,1023982002=x 亿元时,对2003y 及)(2003y E 进行预测。
表2.5.1 1978-200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资料思考与练习11.表1数据是从某个行业的5个不同的工厂收集的,请回答以下问题:(1)估计这个行业的线性总成本函数: t t x b b y 10ˆˆˆ+= (2)0ˆb 和1ˆb 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3)估计产量为10时的总成本。
表1 某行业成本与产量数据12.有10。
表2 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的资料要求:(1(2)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及解释能力。
(3)在95%的置信度下检验参数的显著性。
(4)在95%的置信度下,预测当x =45(百元)时,消费(y )的可能区间 13.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历史数据如表3所示:表3 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数据(1)作出散点图,然后估计货币供给量y 对国民收入x 的回归方程,并把加归直线画在散点图上。
(2)如何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3)如果希望1997年国民收入达到l5.0,那么应该把货币供应量定在什么水平上? 14.我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y 和国民生产总值x 的数据资料如表4所示:表4 我国1978-2001年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1)建立财政收入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2)求置信度为95%的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3)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包括经济意义检验、估计标准误差评价、拟合优度检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4)若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03553.60亿元,求2002年财政收入预测值及预测区间(05.0=α)。
计量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第⼀章导论1.计量经济学是⼀门什么样的学科?答:计量经济学的英⽂单词是Econometrics,本意是“经济计量”,研究经济问题的计量⽅法,因此有时也译为“经济计量学”。
将Econometrics译为“计量经济学”是为了强调它是现代经济学的⼀门分⽀学科,不仅要研究经济问题的计量⽅法,还要研究经济问题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
可以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数据为依据,以数学、统计⽅法为⼿段,通过建⽴、估计、检验经济模型,揭⽰客观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随机因果关系的⼀门应⽤经济学的分⽀学科。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联系主要是计量经济学对这些学科的应⽤。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个⽅⾯: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选择和确定,包括对变量和经济模型的选择,需要经济学理论提供依据和思路;第⼆,计量经济分析中对经济模型的修改和调整,如改变函数形式、增减变量等,需要有经济理论的指导和把握;第三,计量经济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也需要经济理论提供基础、背景和思路。
计量经济学对统计学的应⽤,⾄少有两个重要⽅⾯:⼀是计量经济分析所采⽤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参数的估计等,需要使⽤统计学的⽅法和技术来完成;⼀是参数估计值、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使⽤统计⽅法加以分析、判断。
计量经济学对数学的应⽤也是多⽅⾯的,⾸先,对⾮线性函数进⾏线性转化的⽅法和技巧,是数学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其次,任何的参数估计归根结底都是数学运算,较复杂的参数估计⽅法,或者较复杂的模型的参数估计,更需要相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运算能⼒,另外,在计量经济理论和⽅法的研究⽅⾯,需要⽤到许多的数学知识和原理。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区别也很明显,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中的任何⼀门学科,都不能替代计量经济学,这三门学科简单地合起来,也不能替代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第五章 异方差性思考题5.1 简述什么是异方差?为什么异方差的出现总是与模型中某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有关?答 :设模型为),....,,(....n 21i X X Y i i 33i 221i =μ+β++β+β=,如果其他假定均不变,但模型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n 21i Var 2i i =σ=μ,则称i μ具有异方差性。
由于异方差性指的是被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分散程度是随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异方差的出现总是与模型中某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有关。
5.2 试归纳检验异方差方法的基本思想,并指出这些方法的异同。
答:各种异方差检验的共同思想是,基于不同的假定,分析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是否随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
其中,戈德菲尔德-跨特检验、怀特检验、ARCH 检验和Glejser 检验都要求大样本,其中戈德菲尔德-跨特检验、怀特检验和Glejser 检验对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模型都可以检验,ARCH 检验只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中。
戈德菲尔德-跨特检验和ARCH 检验只能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怀特检验在判断基础上还可以判断出是哪一个变量引起的异方差。
Glejser 检验不仅能对异方差的存在进行判断,而且还能对异方差随某个解释变量变化的函数形式进行诊断。
5.3 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例:12i i i Y X u ββ=++经检验i μ存在异方差,公式可以表示为22var()()i i i u f X σσ==。
选取权数 i w ,当2i σ 越小 时,权数i w 越大。
当 2i σ越大时,权数i w 越小。
将权数与 残差平方相乘以后再求和,得到加权的残差平方和:2i 21i 2i i X Y w e w )(**β-β-=∑∑,求使加权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参数估计值**ˆˆ21ββ和。
这种求解参数估计式的方法为加权最小二乘法。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一、解释概念:1、多重共线性:是指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
2、SRF:就是样本回归函数。
即是将样本应变量的条件均值表示为解释变量的某种函数。
3、解释变量的边际贡献:在回归模型中新加入一个解释变量所引起的回归平方和或者拟合优度的增加值。
4、一阶偏相关系数:反映一个经济变量与某个经济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时,剔除另一个变量对它们的影响的真实相关程度的指标。
5、最小方差准则:在模型参数估计时,应当选择其抽样分布具有最小方差的估计式,该原则就是最佳性准则,或者称为最小方差准则。
6、OLS: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是利用残差平方和为最小来求解回归模型参数的参数估计方法。
7、偏相关系数:反映一个经济变量与某个经济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时,剔除其它变量(部分或者全部变量)对它们的影响的真实相关程度的指标。
8、WLS:加权最小二乘法。
是指估计回归方程参数时,按照残差平方加权求和最小的原则进行的估计方法。
9、U t自相关:即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逐项值之间的相关。
即Cov(U t,U s)≠0 t ≠s。
10、二阶偏相关系数:反映一个经济变量与某个经济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时,剔除另两个变量对它们的影响的真实相关程度的指标。
11、技术方程式:根据生产技术关系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
13、零阶偏相关系数:反映一个经济变量与某个经济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时,不剔除任何变量对它们的影响的相关程度的指标。
也就是简单相关系数。
14、经验加权法:是根据实际经济问题的特点及经验判断,对滞后经济变量赋予一定的权数,利用这些权数构成各滞后变量的线性组合,以形成新的变量,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的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修正估计方法。
15、虚拟变量:在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把取值为0和1 的人工变量称为虚拟变量,用字母D表示。
(或称为属性变量、双值变量、类型变量、定性变量、二元型变量)16、不完全多重共线性:是指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的近似的线性关系。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第三、四章习题09国贸1班张继云 1403.31)为分析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Y)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与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关系,做如图所示的线形图。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 i=β1+β2X+β3T+μi2) 假定所建立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μ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OLS法估计其参数,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可用规范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结果写为Y = -50.01638+0.086450X+52.37031T(49.46026)(0.029363)(5.202167)t=(-1.011244)(2.944186)(10.06702)R2=0.951235 F=146.2974 n=183)对回归系数β3的t检验:针对H0:β3=0和H1:β3≠0,由回归结果中还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β3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SE(β3)= 5.202167, t(β3)= 10.6702。
当α=0.05时,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n-3=18-3=15的临界值t0.025(15)=2.131。
因为t(β1)= 10.6702> t0.025(16)=2.131,所以应该拒绝H0:β2=0。
这表明户主受教育年数对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有显著性影响。
4)所估计的模型的经济意义是当户主受教育年数保持不变时,家庭月平均收入每增加一元时将导致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增加0.086450元。
而当家庭月平均收入保持不变时,户主受教育年数每增加一年时将导致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增加52.37031元。
此模型可用于预测将来的家庭书刊年消费支出。
4.31)假定所建立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μ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OLS法估计其参数,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可用规范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结果写为LnY t = -3.060638+1.056682lnGDP t-1.656536lnCPI t(0.337331)(0.092174) (0.214570)t = (-9.073096) (17.97182) (-4.924656)R2=0.992222 F=1275.739 n=232)数据中有多重共线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不能进行合理的经济意义解释,且其简单相关系数呈现正向变动。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孙敬水).计量经济学题库及参考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孙敬水)《计量经济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习题答案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习题答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理论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习题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回归分析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Y = β0 + β1X + ε,其中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β0和β1是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
我们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 = 2 + 3X。
根据这个回归方程,当X等于5时,预测Y的值是多少?答案:根据回归方程,当X等于5时,预测Y的值为2 + 3*5 = 17。
第二题:假设检验在计量经济学中,假设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检验某个经济理论或假设是否成立。
假设我们有一个假设H0:β1 = 0,即自变量X对因变量Y没有显著影响。
我们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t统计量为2.5,自由度为50。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接受还是拒绝这个假设?答案: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自由度为50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1.96。
由于t统计量的值(2.5)大于临界值(1.96),我们可以拒绝假设H0,即自变量X对因变量Y有显著影响。
第三题: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考虑了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假设我们有一个多元回归模型:Y = β0 + β1X1 + β2X2 + ε,其中Y表示因变量,X1和X2表示两个自变量,β0、β1和β2是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
我们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 = 1 + 2X1 + 3X2。
根据这个回归方程,当X1等于3,X2等于4时,预测Y的值是多少?答案:根据回归方程,当X1等于3,X2等于4时,预测Y的值为1 + 2*3 +3*4 = 19。
第四题:异方差问题在计量经济学中,异方差是指误差项的方差不恒定,而是与自变量的取值相关。
第五章 异方差性思考题5.1 简述什么是异方差?为什么异方差的出现总是与模型中某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有关?答 :设模型为),....,,(....n 21i X X Y i i 33i 221i =μ+β++β+β=,如果其他假定均不变,但模型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n 21i Var 2i i =σ=μ,则称i μ具有异方差性。
由于异方差性指的是被解释变量观测值的分散程度是随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异方差的出现总是与模型中某个解释变量的变化有关。
5.2 试归纳检验异方差方法的基本思想,并指出这些方法的异同。
答:各种异方差检验的共同思想是,基于不同的假定,分析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随机误差项的方差是否随解释变量变化而变化。
其中,戈德菲尔德-跨特检验、怀特检验、ARCH 检验和Glejser 检验都要求大样本,其中戈德菲尔德-跨特检验、怀特检验和Glejser 检验对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模型都可以检验,ARCH 检验只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中。
戈德菲尔德-跨特检验和ARCH 检验只能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怀特检验在判断基础上还可以判断出是哪一个变量引起的异方差。
Glejser 检验不仅能对异方差的存在进行判断,而且还能对异方差随某个解释变量变化的函数形式进行诊断。
5.3 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例:12i i i Y X u ββ=++经检验i μ存在异方差,公式可以表示为22var()()i i i u f X σσ==。
选取权数 i w ,当2i σ 越小 时,权数i w 越大。
当 2i σ越大时,权数i w 越小。
将权数与 残差平方相乘以后再求和,得到加权的残差平方和:2i 21i 2i i X Y w e w )(**β-β-=∑∑,求使加权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参数估计值**ˆˆ21ββ和。
这种求解参数估计式的方法为加权最小二乘法。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习题解答第一章1.1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答:(1)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2)随机关系、因果关系。
1.2 试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关系。
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经济学为计量经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计量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具体应用,同时可以实证和发展经济理论。
(2)统计数据是建立和评价计量经济模型的事实依据,计量经济研究是对统计数据资源的深层开发和利用。
1.3 试分别举出三个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
1.4 试解释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5 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1.6 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哪些用途?试举例说明。
1.7 下列设定的计量经济模型是否合理,为什么?(1)ε++=∑=31i iiGDP b a GDPε++=3bGDP a GDP其中,GDP i (i =1,2,3)是第i 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答:第1个方程是一个统计定义方程,不是随机方程;第2个方程是一个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为不能用分量来解释总量的变化。
(2)ε++=21bS a S其中,S 1、S 2分别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答:是一个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3)ε+++=t t t L b I b a Y 21其中,Y 、I 、L 分别是建筑业产值、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职工人数。
答:解释变量I 不合理,根据生产函数要求,资本变量应该是总资本,而固定资产投资只能反映当年的新增资本。
(4)ε++=t t bP a Y其中,Y 、P 分别是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和耐用消费品物价指数。
答:模型设定中缺失了对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解释变量。
按照所设定的模型,实际上假定这些其他变量的影响是一个常量,居民耐用消费品支出主要取决于耐用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所以,模型的经济意义不合理,估计参数时可能会夸大价格因素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后答案问题一:简述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理统计、经济学和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个学科。
它主要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从而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在于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测经济变量的未来走势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问题二:请分别解释OLS(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和应用。
最小二乘法(OLS)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估计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寻找使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的参数值来进行参数估计。
具体来说,它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确定最佳的估计值。
OLS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常被用于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线性回归模型假设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OLS可以帮助我们估计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利用这些估计结果进行预测和政策分析。
问题三:简述回归诊断的意义和常见的回归诊断方法。
回归诊断是用来检验回归模型是否适合给定数据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评估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发现模型中的问题,提高模型的精度。
常见的回归诊断方法包括:1.残差分析:通过检查残差的分布、波动性和相关性,来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
2.杜宾-沃森(Durbin-Watson)统计量:用于检验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
3.异方差性检验:用于检验残差的方差是否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4.多重共线性检验:用于检验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高度相关性,以及其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5.离群值和杠杆点分析:用于检测可能对模型结果产生影响的异常值和极端观测点。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回归模型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正和改进。
问题四:解释什么是同方差性,为什么同方差性是OLS估计的一个基本假设?同方差性是指在回归模型中,残差的方差在所有自变量取值范围内是恒定的。
换句话说,同方差性假设假定了残差的方差不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
同方差性是OLS估计的一个基本假设,因为它在OLS估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