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列提纲.ppt
- 格式:ppt
- 大小:797.00 KB
- 文档页数:6
高考议论文提纲结构图一、议论文结构的一般模式:(一)并列式结构论点分论点1+论据文章论证 分论点2+论据 并列 主体分论点3+论据结论 分析:1、每段段首或断尾要有一个明确的句子,做该段某一角度的概括。
2、分论点以三个为宜,几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不要重复。
3、分论点内功上必须紧紧围绕主题,让各个板块成为主题统领之下的各个分支机构。
4、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 必须用事例论证法,否则内容就是空洞的。
5、分论点论述之后加上一个单独段,把前面几个分论点整合一下,点题。
(二)递进式结构论点 分论点1+论据文章论证 分论点2+论据 层进 主体分论点3+论据结论 分析:1、属于层进结构,讲述的道理由浅入深,分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纵向推进分论点之间不能互换顺序,在进行论述时每一层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论述层层深入。
二、作文结构图例析(一)作文标题:《独自面对》1.《独自面对》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用论题充 当 用论点充 当 标题用论题充 当 用论点充 当 标题论点:独自面对,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分论点一:独自面对,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姿态。
分论点二:独自面对,是一种思考人生的姿态。
(并列式)分论点三:独自面对,是一种步入成熟的姿态。
结尾:让我们的生命学会一种独自面对的姿态吧,那么,勇敢、睿智、成熟将会成为你的本钱。
2.《独自面对》论点:人生中有高潮,有低谷,生命中有彩色,也有黑色,有一些我们可以和别人分享,而有一些我们则要独自面对。
分论点一:寂寞,需要我们独自面对。
分论点二:挑战,需要我们独自面对。
(并列)分论点三:.失败,需要我们独自面对。
结尾:生命中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跟别人分享的,有一些我们需要独自面对。
3《独自面对》论点:自助者天助。
独自面对,才是解决困难的最终解药。
分论点一:主体:当没有外援时,要学会独自面对。
分论点二:当有外援时,也要学会独自面对。
列写作提纲笔者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并几次参加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批阅作文高考作文时,发现学生的应试作文存在一个重要问题,结构不严谨,脉络不清晰,想到哪写到哪,有的甚至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成篇,严重影响了作文的分数。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第一个专题就是列写作提纲,从而在指导学生的作文写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没有多余时间去完整地写一篇文章的草稿的,只能在草稿纸上列出文章大概,然后就得抓紧时间在作文纸上正式写作了。
草稿纸上的涂写,并不是胡乱的涂抹,而是要纲举目张地构思一个文章的大概轮廓,然后再把比较理想的思想、内容、技巧等写进去。
草稿纸上的轮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列提纲。
其实列提纲就是要考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精妙的构思。
列提纲,就是组织材料,把有助于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用简要的文字拟定一个概括的、合理的纲要。
有了提纲,下笔时才能胸有成竹,顺着提纲写下去,就可以下笔千言,一气呵成。
考生如果把文章的提纲列好了,正式写作时就不会再煞费心机地苦思冥想如何写、怎么写了,极大地提高了写作速度。
因此可以说提纲是写文章的依据,如同图纸那样重要。
盖楼房,有了图纸才能施工;写文章,有了提纲才能下笔。
提纲是文章的缩影,从提纲可以推想文章的情节来,如同看过图纸可以想象出楼房的模样。
楼房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设计图纸;文章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构思巧,提纲妙。
因此说,提纲是写好作文的保障。
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一篇佳作的问世,往往是取决于构思的努力。
构思,就是确定写作思路,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写什么”,也就是选定材料;二是决定“怎样写”,也就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考虑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
平时练笔也好,高考应试也好,想要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围绕文意理清思路。
编拟提纲,实际上是行文前的书面构思,它明确地规划作者心中为表达某一中心思想而将采取的表述手段:全文大体如何结构,分几个层次、段落,各个层次着重要写哪些具体内容,如何开头,怎样过渡、照应结尾,等等。
2023高考如何列作文提纲提纲如下:一、题目选择:1. 描述未来高考的改革举措。
2. 分析未来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3. 探讨未来高考改革的利弊。
4. 提出未来高考改革的建议。
二、引言:1. 高考是教育制度的关键环节。
2. 高考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
3. 未来高考改革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三、主体部分:1. 描述未来高考的改革举措:(1)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入:不仅注重学科考试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再仅以笔试形式进行评价,可能包括口试、实践考核、项目展示等。
(3)全面智能监控:科技应用将改变高考监考方式,保护考试公平和安全。
(4)拓展科目内容:引入更多实用性和综合性强的科目。
2. 分析未来高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1)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取消单一的高考分数线,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
(3)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元化评价方式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
(4)提高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综合素质评价将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3. 探讨未来高考改革的利弊:(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2)降低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偏科风险。
(3)评价体系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学生的困惑和焦虑。
(4)考试成绩的多元化评价存在评判标准的不公平问题。
4. 提出未来高考改革的建议:(1)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确保评判标准的透明与公开。
(2)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4)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公平和平等。
四、结论:1. 未来高考改革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减轻升学压力。
2. 高考改革应兼顾公平与公正,尽量减少评价体系的不确定性。
3. 未来的高考改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4. 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