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双向细目表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双向细目表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目标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郑州市期末考点分布出题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1.知道隋朝的统一。
2.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识记层次1.知道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
2.了解科举制创立的朝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以及曾发挥的积极作用。
知道隋朝是一个创新的朝代。
3.了解大运河的开通背景、组成河段、南北端点、沟通的水系,总长度以及在古代世界运河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4.知道隋朝的暴政、隋朝灭亡的时间及原因。
2021年选择1.知道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
(隋文帝统一全国的政治背景)2021年材料解析:26.大运河和明长城2020年选择1.大运河的影响作用2.隋朝灭亡原因2019年选择(图)1隋朝经济发展(含嘉仓)2大运河(余杭和东都之间的河段)2018年选择1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2大运河的地位作用2017选择1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2隋朝灭亡的原因1隋文帝的统一大业2大运河河段(地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识记层次理解层次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知道唐太宗的姓名、年号。
3.知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4.知道唐玄宗的姓名、年号。
5.知道“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6,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和主要措施。
2021年选择2.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唐玄宗的姓名、年号。
)4.唐朝科举制的完善发展2020年选择3.盛世局面出现原因2019年年选择3唐太宗革新政治2018年选择3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治国方针的比较(表格)7.知道保持适宜的政策和治国路线的连续性对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3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君舟民水)4开元盛世(杜甫《忆昔》)2017年选择3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措施反映)4武则天惜才(骆宾王)5唐玄宗、开元盛世,唐朝鼎盛时期第3课盛世气象1.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历史试卷双向细目表模板知识板块知识点题型分值难度系数。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措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古代史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选择题3分0.7。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海禁、闭关锁国等)选择题3分0.8。
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的内容、意义选择题3分0.7。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简答题5分0.6。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选择题3分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的历程与成就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选择题3分0.7。
世界古代史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与影响选择题3分0.8。
世界近代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材料分析题(一问)5分0.6。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选择题3分0.7。
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简答题5分0.6。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等)材料分析题(两问)8分0.7。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西周的统治。
2. 唐宋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重要港口。
D. 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管理。
3.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明朝时期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完全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往来。
C.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防范西方殖民侵略的一面。
D. 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4.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认真做好双向细目表科学公正出好考试题一、为什么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平时我们承担期末考试出题任务时,有时觉得自己出题很简单,可是成绩出来后学生成绩很不理想;有时觉得自己题出得有点难了,但是成绩出来后发现学生成绩还真的不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出的题只是从目测或者感觉上来判断,缺乏科学的依据,导致成绩和自己预期的有差别。
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出好一份试卷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必须让我们的试卷做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一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
那么我们出试卷前第一件事就是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1.双向细目表是指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的命制试题规划表。
最常用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材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2.双向细目表的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
三、命题“双向细目表”的作用1.是命题的依据。
命题双向细目表主要是用于指导命题的,命题者依据该表中对各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命题,2.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内容效度是指在考试内容上考到了要考的那些东西的程度,具体指平日里我们所说的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覆盖面是否全面。
3.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由于命题双向细目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质”(指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和“量”(指相应的比例),即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可以利用该表来实施教学质量评价。
四、制定双向细目表的注意事项(一)四个重要指标双向细目表既然是制定试卷的依据,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衡量考试质量的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①效度。
只说内容效度,是测试内容的代表性和试题的覆盖面。
一般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
内容比较全面,难度适中,试题比较科学,题型使用合理,评分标准合理。
②信度。
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考试内容是否达到衡量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第一章古代史1.1 中国古代历史* 1.1.1 夏商周时期* 1.1.2 春秋战国时期* 1.1.3 秦汉时期* 1.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5 隋唐宋时期* 1.1.6 元明清时期1.2 世界古代文明* 1.2.1 古埃及文明* 1.2.2 古希腊文明* 1.2.3 古罗马文明* 1.2.4 古印度文明* 1.2.5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近代史2.1 中国近代史* 2.1.1 清朝末年* 2.1.2 辛亥革命* 2.1.3 新文化运动* 2.1.4 抗日战争* 2.1.5 解放战争2.2 世界近代史* 2.2.1 工业革命* 2.2.2 法国大革命* 2.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2.2.4 第二次世界大战* 2.2.5 冷战与分裂第三章现代史3.1 当代中国*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1.2 社会主义建设* 3.1.3 文化大革命* 3.1.4 经济改革开放* 3.1.5 当代中国的发展3.2 当代世界* 3.2.1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3.2.2 信息时代的兴起* 3.2.3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3.2.4 当代社会问题* 3.2.5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第四章历史思维4.1 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4.1.1 历史的价值观教育* 4.1.2 历史的文化传承* 4.1.3 历史的决策参考* 4.1.4 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4.1.5 历史的启示与反思4.2 科学方法和历史研究* 4.2.1 归纳和演绎* 4.2.2 考证和比较* 4.2.3 探索和实证* 4.2.4 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方法* 4.2.5 历史研究的难点与挑战以上为《初中历史双向细目表(新版)》的内容概要。
根据章节划分,详细列出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文明、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当代中国、当代世界以及历史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细目表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评定)的;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价”六种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案例2:高三月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2010届高中教学质量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理科)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目的:检查前一阶段复习效果考试范围:第一次月考前已复习完成的内容,必修3和选修2-3中的概率和统计、排列组合、二程。
命题计划:按照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科试卷的试题类型、试卷结构组配试卷;试卷中试题为第一建议:为了把握好试题方向,所命试题要以近两年的高考原题为参考依据,但是,为了考试公平,过四分之一,可以适当改编,或从各地模拟题中选择,还可以从教材中选择或改编题目。
适用标准文案初中历史双向详目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单能力本学年考点散布元课题课程标准知识点详目分化重难点第第 1 课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1、知道元谋人是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要点:“北京人〞祖国境期人类为例,认识中国识记2、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先人类旧址最多国家。
难点:内容距今长远一内的太古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层次3、认识北京人的体貌特点及群居生活,知道北京人单居民遗存。
是有名世界的远先人类。
元第 2 课1、认识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时代、地址及他们要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简述河姆渡旧址、半坡原始的农识记的原始农耕生活。
民的农耕生活中旧址等原始农耕文化耕层次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在世界上最早培难点:二者的差别华的特点生活植了水稻和粟,为人类文明作出奉献。
文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要点:黄帝──“人文初祖〞明识记1、知道炎帝、黄帝生活时代和生活地区。
第 3 课舜、禹传说,认识传说难点:尧舜禹的“禅让〞的的层次2、理解后代为何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华夏和史实差别。
简述夏代含义起3、知道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之祖成立,知道禅让制到王源4、认识传说和史实差别。
位世袭制演变。
第 4 课1、认识夏、商、西周识记1、简述夏代成即刻间,人物,国都。
认识夏代是我要点:夏代的成立西周的分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封制夏商三代的更替。
层次2、商讨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认识这一期间是难点:分封制西周的兴2、说出西周分封制的第国产业生和完美期间。
亡主要内容。
二3、叙述西周推行分封制原由、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单第 5 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识记1、认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要点:“青铜器的高明工艺〞元绚烂的青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层次难点:“青铜文明〞这一概2、认识青铜制造业睁开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
铜文明成就。
念第 6 课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
要点:齐、晋称霸春秋识记2、知道春秋期间有名的霸主和城濮大战。
第 1 页 共 7 页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题 (附双向细目表)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试看,一定没问题!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内) 1.你喜欢恐龙吗?2003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知道元谋人故乡在 A 四川省 B 陕西省 C 北京周口店 D 云南省 2.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的思想 A “仁” B “因材施教”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 商朝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6.“烽火戏诸候”故事的主角是 A 夏桀 B 商纣王 C 周厉王 D 周幽王 7.“一鸣惊人”的成语与下列哪位春秋霸主相关 A 齐桓公 B 晋文公C 楚庄王D 勾践 8.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第一功臣是 A 姜子牙 B 管仲 C 孙武 D 商鞅 9.“战国七雄”中,位于最东面的是哪个国家 A 齐国 B 赵国 C 魏国 D 韩国10、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这是因为A 因为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B 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 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D 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1.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A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B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C 诸候国数量大大减少D 江南地区逐渐开发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于A 约前2070年B 前230年C 前221年D 221年13.秦始皇在文化思想领域实行残暴统治的表现是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文字C 焚书坑儒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历史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内容:全部难度系数:0.55—0.60 命题:文宝生、李凤莲题型题号考试大纲考查能力分值知识点1 2 3选择题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西周宗法制的目的2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孔子的思想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 了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史实6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理解清政府已经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7 维新思想√ 2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8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9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10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2 我国民主政治的比较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农村的进一步改革12 雅典的民主政治√ 2 希腊城邦、城邦公民13 罗马法√ 2 理解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4 宗教改革√ 2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15 工业革命√ 2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17 罗斯福新政√ 2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18 “斯大林模式”√ 2 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和结果19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0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 美英法中政治制度的比较21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 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23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24 文学的主要成就√ 2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综合题25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与启蒙运动√25 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其时代要求,启蒙运动的背景与伏尔泰的思想。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该单元由五课组成。
➢本张试卷的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题、材料分析题。
其中:
➢选择题:20道。
每题1分,共20分
➢辨析题:5道。
每题2分,共10分
➢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10分,共20分
【注】表中数字斜杠左边为题数,斜杠右边为分数。
如果按该表出试卷:
一、做到全覆盖。
二、重点在第7课和第8课(这两主题各出4道题,各占18分,比重最大)。
二、中等难度的题比重较大。
题数和所占分数都多于难题和容易的题。
三、难题和容易的题相比,容易的题所占分值少了一些,必要时可适当调整。
七年级历史试卷细目表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关于夏朝的建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B.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C. 夏朝的都城是安阳D. 夏朝的一个国王是商汤2. 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A. 孔子B. 庄子C. 墨子D. 韩非子3.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推恩令”?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晋朝4. 关于唐朝的开元盛世,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的皇帝B.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C.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D.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判断题1.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霸权,经常发生战争。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3.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4. 唐朝时期,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黄金。
()三、填空题1. 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派有儒家、道家、__家等。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制度。
3. 汉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汉武帝派遣__出使西域。
4. 唐朝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其中最有名的科举考试是__。
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制度。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2. 请简述孔子的主要思想。
3.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4. 请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5. 请简述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
2. 请分析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3. 请分析唐朝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度。
4. 请分析明朝为什么要实行八股取士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