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汉字__邵敬敏版现代汉语通论_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部分第二章汉字1.汉字的意符:凡是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2.汉字的音符:凡是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3.汉字标记:任何与整个单词在意义和发音上没有联系的部分。
4.字体:同一文本的各种样式5.笔画:构成楷书字形的最小单位,笔画是有起止的线条,从落笔到在下一个笔划中书写的点和线被称为笔划或绘图6基本笔形:当书写时,笔划的方向从开始到结束不会改变。
7衍生笔形(复合笔形):书写时笔划方向发生变化,即8指各种折叠笔。
9.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次序10.部件:由笔画组成的结构,可独立使用,具有汉字组织培养功能字单位11.单笔组件:只有一个笔划的组件。
多笔组件:由两支或更多笔组成画组成的部件12.构词部件:可以独立构词的部件。
非构词部分:不能独立构词的部分部件13、基础构件(也称为简单部分):由于地基的基础,不能再被拆卸的最小构件。
部件总是处在组字的最低层级,所以又称为末级部件合成部件:有两个和两个以上基础部件组成的部件14.位置:为了确定组件的名称,命名汉字字体结构的每个位置15.偏旁:用二分法对合体字进行一次性切分而获得的结构单位16.部首:指可以成批构字的一部分部件,包括形旁和某些笔画17.独体字:无法分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a注意有些字笔划相交,结构被镶嵌。
即使有许多笔划,它也是一个字符,因为分离的部分无法从字体中分解;B一些字符在分解后被分离并对称地平行笔划。
这些字符也被视为独立字符)p5818组合字符: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组成的汉字p5819音节:汉字中记录的语音单位基本上是一个音节20复音字符:汉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音21个单音节和单音节单词:一形一音一义p67(第29项)22多音节多义:即一形对数音位数意义23.异读字:即一形对数音一义。
不同读音之间一般没有语义差别,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习语24.异体字(也叫异形字):即数形对一音一义。
现代汉语最全名词解释整理(第二部分文字)现代汉语最全名词解释整理(第一部分) - 汉硕木木老师的文章 -文字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流工具。
2.汉字:是汉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表意文字系统。
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5.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是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的文字,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而又成批和成熟的汉字。
6.金文:指西周及春秋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把青铜称为金,所以得名。
7.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秦朝标准字体。
8.隶书:秦代时将小篆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这种字体就是隶书。
其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9.楷书:是一种可以用模型来描述的字体。
也叫真书,正式书。
这是一种现代字体。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非常流行,至今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10.草书: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是就隶书加以变化的,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11.行书:是介于今天的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简单字体,可以说是草书,也可以说是草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
12.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来的构形规则。
第2章 汉 字一、名词解释1.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
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
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语素文字(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语素文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又称表语文字。
它用来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因而和语言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语素文字可以分解为字位,一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当然也可能出现一个字位代表几个语素和几个字位代表一个语素的情况。
例如汉字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所以有人把汉字说成语素文字。
汉字大都代表语素,表示语素之义带有语素之音。
3.偏旁(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南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
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
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
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
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都是偏旁。
4.部首(首都师范大学2012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如“指、持”的部首“扌”;有的部首是单一部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乃”的部首“丿”;有的部首可以分成几个部件,如部首“音”可分成“立、日”两个部件。
第二章汉字邵敬敏版现代汉语通论名词解释第二章汉字汉字名词解释:、形声、假借、转注。
象形:用线条描画出事物的形象,其字形与字义联系比较具体、紧密。
指事:用抽象符号来提示字义。
会意:用两个或者几个物体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独立发展的文字。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图形组合出字义。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大致的字义或者字义的类属,声旁提示字的读音(或者近似的读音)。
意符:凡是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意符”。
音符:凡是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音符”。
记号:凡是跟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联系的部件,称为“记号”。
字体:是指的是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体式。
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印刷的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
隶变:在汉字演变上的地位最为重要,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笔画:是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笔形:笔画的形式简称为笔形。
派生笔形:书写是,笔画的方向有所变化的是派生笔形。
基本笔形:笔画的方向自始至终没有变化的笔形是基本笔形。
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次序叫做笔顺。
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位:给汉字字形结构的各个位置定名,叫做部位。
偏旁:就是用二分法对合体字进行一次性切分而获得的结构单位。
部件、偏旁、部首的异同。
独体字:是指无法分离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
如:“广”、“手”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
“的”“何” 近形字:是指字形相近而音、义有别的字。
同音字: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而且没有联系。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章节题库导论一、名词解释1.北方方言(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
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②西北方言。
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③西南方言。
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④江淮方言。
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方言(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
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形成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例如,汉语中有北方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下还有小的分支。
3.次方言(中传媒2010年研)答: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
汉语主要有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
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化?(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章节题库第3章词汇一、名词解释1.半自由语素(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
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2.偏义复词(武汉大学2010、2011、2012年研)答: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
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3.连绵词(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2012年研)答: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
其中有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如“忐忑”;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彷徨”;以及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
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已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4.同形词(武汉大学2012年研)答: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
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由于形借造成的表示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由于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
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
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汉字
汉字名词解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象形:用线条描画出事物的形象,其字形与字义联系比较具体、紧密。
指事:用抽象符号来提示字义。
会意:用两个或者几个物体的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独立发展的文字。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图形组合出字义。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大致的字义或者字义的类属,声旁提示字的读音(或者近似的读音)。
意符:凡是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意符”。
音符:凡是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音符”。
记号:凡是跟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联系的部件,称为“记号”。
字体:是指的是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体式。
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印刷的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
隶变:在汉字演变上的地位最为重要,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笔画:是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笔形:笔画的形式简称为笔形。
派生笔形:书写是,笔画的方向有所变化的是派生笔形。
基本笔形:笔画的方向自始至终没有变化的笔形是基本笔形。
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次序叫做笔顺。
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位:给汉字字形结构的各个位置定名,叫做部位。
偏旁:就是用二分法对合体字进行一次性切分而获得的结构单位。
部件、偏旁、部首的异同。
独体字:是指无法分离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
如:“广”、“手”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
“的”“何”
近形字:是指字形相近而音、义有别的字。
同音字: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而且没有联系。
同音字按字形是否相同可以分为同形同音异义字和异形同音异义字两类。
多音多义字:是同一个字形却记录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字义。
字种:所谓字种是指汉字的个体种类(即不同的汉字)异体字、繁体字、简体字和变体字都不影响字种的数量。
常用字:是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
《现代汉字常用字表》中收录了常用字3500个,常用字具有常用性、能产性、稳定性、简易性四个特点。
繁简字:同一个字有几个形体,笔画比较多的叫繁体字,笔画较少的叫简体字。
异体字:指意义都相同仅形不同的字。
四定:现代汉字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上,简称四定。
语音信息处理:所谓语言信息处理及是指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形、音、义等信息进行处理。
汉字信息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汉字符号系统进行处理的一项科学技术。
“全表音声旁”声旁必须和整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全部相同。
这种声旁叫做“全表音声旁”
简答题:
一、汉字的特点
一)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
1 从义入手
2 从音入手
3 从音义入手(形声字)
总的来说,现代汉字是一种“意符音符文字”可以简称为“意音文字”现代汉字音符和它提供的语音信息常常不一致,现代汉字的意符在传递语义信息上的功能,是表音文字所不及的,反应了现代汉字的系统性。
相对音意文字来说,现代汉字仍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二)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
汉字有由单意符、多意符、意符和音符以及由一个音符组合而成的、该词记录的是非词语素的音节。
汉字在记录语言时,利用了语素音义兼顾的特点,用能产性极强的形声字分别记录语素意义所属于的类别和语素的音节。
因此,从汉字符号记录语素的单位来看,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
三)现代汉字在形体上呈现为方块字形式
优点:是方块组合比线性结构紧凑,便于阅读;汉字符号之间在形体上的差异比较大,视觉分辨率比较高,有利于阅读。
缺点:方块字形的汉字字符,其笔画呈现多向分散,影响了书写速度;通过编码把汉字输入电脑,影响了就算计处理的效率。
总之,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性质的语素文字。
二、现代汉字字音的特点
现代汉字与音节的关系
一个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基本上是一个音节。
现代汉字字形与读音的关系。
同一个汉字可以有不止一个读音,同一个读音也可以由多个字形共同拥有。
三、现代汉字字义的特点
现代汉字多数记录的是语素义
字形记录的是词义、语素义、一个音节。
字义与字形的关系
早期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多用象形、会意的手法记录字义,图画味很浓,往往“见形知义”。
与此同时,汉字的字义经过假借,引申等发展途径,初始以罕见,甚至消失,字形跟充用字义的表达关系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