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从内部结构而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语音是语音符号的声音要素,物质外壳;词汇是语音符号的总汇,建筑材料;语法是语音符号形态的变化规则和组合规则,是结构规律。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任意性是指语言形式同意义内容的结合没有必然联系。
线条性指由于人类发音器官限制,语音符号只能一个一个发出。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现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宋元以后两种趋势:白话文学和官话现在北方话基础上发生唐宋在大众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新书面语,即白话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现代汉语》专题复习专题一现代汉语的特点一、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P167现代汉语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
例如:(1)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2)衣服干净(主谓结构)——干净衣服(偏正结构)又如“形容词+动词”构成偏正结构,反过来,“动词+形容词”就构成了“述补结构”。
例如:(3)紧握(偏正结构)——握紧(述补结构)(4)快走(偏正结构)——走快(述补结构)(二)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汉语里的虚词特别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语法结构,有或者没有这个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1)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生物历史——生物的历史(联合结构—偏正结构)(2)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他们部队——他们的部队(同位结构—偏正结构)(3)修改书稿——修改的书稿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述宾结构—偏正结构)2、某些语法结构,添加了某个虚词以后,虽然语法结构关系没有改变,但是,对语义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例如:(1)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上海宾馆——上海的宾馆(偏正结构)(2)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二十支香烟——二十支的香烟(偏正结构)4、某些语法结构,加虚词或者不加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关系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但是,如果仔细体会,也会发现其在语用意义上的差异。
例如:(1)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木头椅子——木头的椅子(2)漂亮衣服——漂亮的衣服典型事例——典型的事例语法结构(偏正结构),语法意义(修饰关系)都相同,所表示的语义也基本相同。
但是,不加“的”,定于强调“属性”;加了“的”以后,则强调“分类”,表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不是美国的或别的国家的文化,这是“漂亮的”的衣服,而不是丑陋的衣服。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名词解释【内容充实】现代汉语部分第二章汉字1.汉字的意符:凡是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2.汉字的音符:凡是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3.汉字的记号:凡是跟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联系的部件4.字体: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体式5.笔画:构成楷书字形的最小单位,笔画是有起止的线条,从落笔到下一次提笔的过程中写出的点和线就叫一笔或一画6.基本笔形:书写时,笔画的方向自始至终没有变化的笔形7.派生笔形(复合笔形):书写时,笔画的方向有所变化的笔形,即8.指各式各样的折笔。
9.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次序10.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具有组培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11.单笔部件:只有一个笔画的部件多笔部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组成的部件12.成字部件: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不成字部件: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13.基础部件(又叫单纯部位):最小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由于基础部件总是处在组字的最低层级,所以又称为末级部件合成部件:有两个和两个以上基础部件组成的部件14.部位:为了确定部件的名称,给汉字字形结构的各个位置定名15.偏旁:用二分法对合体字进行一次性切分而获得的结构单位16.部首:指可以成批构字的一部分部件,包括形旁和某些笔画17.独体字:无法分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a注意有些字笔画相交,结构呈镶嵌式,即使笔画很多,由于从字形上不能分解出相离的部件,因而也是独体字;b有些字分解后就是相离而又对称平行的笔画,这类字也看作独体字) p5818.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 p5819.音节:一个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基本上就是一个音节20.多音字:指一个汉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21.单音单义字:即一形对一音一义 p67(至第29项)22.多音多义字:即一形对数音数义23.异读字:即一形对数音一义。
不同读音之间一般没有语义差别,仅仅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习惯读法24.异体字(也叫异形字):即数形对一音一义。
第3章词汇3.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词汇概述(一)词汇1.词汇的含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
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包括现代汉民族各方言所有的词语,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中的词语。
2.词汇的构成(1)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2)词汇其基本系统和多种组成成分构成。
基本系统,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上下位词和类义词等。
(3)现代汉语的词汇有多种来源,其中包括传承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新造词语等,它们都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不同的需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通常被分为常用词、次常用词和通用词。
(二)词和语素1.词和语素的定义(1)词的含义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这句话有四层含义:①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
②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③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不仅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更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④在前面三个前提下,词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2)语素的含义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2.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判断汉语语素,通常是从字形入手,同时结合字音和字义进行考察。
它们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①汉字虽然相同,但读音不同。
②汉字和读音都相同,但是词性不同。
③汉字、读音和词性都相同,但是意义不同。
(2)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这主要有三种情况:联绵词、口语词和音译词。
(3)同一汉字是否为语素因场合而异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
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答: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电影导演(偏正关系)——导演电影(述宾关系);一本杂志(偏正关系)——杂志一本(主谓关系)。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大学生”是名词,是个指称;而“对大学生”则是介词结构,引进某种动作的对象。
3.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动词除了主要做谓语,还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例如:他们俩夫妻吵架了。
(作谓语)吵架不是件好事。
(作主语)老王就喜欢吵架。
(作宾语)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再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答: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句子,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偏正)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偏正)结构。
从语义上看,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这和否定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有被动承受的意味,“辣不怕”有主动承受的意味,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而“怕不辣”则更加是主动的挑战,意思是越辣越好。
三、汉语的量词使用有什么特点?答:量词最突出的语法特点有两个:一是汉语的量词一般跟数词结合使用,如一句/三根/五次,“句”、“根”、“次”都是量词。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具有一定意义地、目地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地声音.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地本质属性.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高:音高是声音地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地振动频率.频率和音高成正比,频率高、则声音高;反之,频率低,声音就低.普通话里面地四声由音高决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音强:音强就是声音地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地振幅.振幅和音强成正比,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语音地强弱同呼出地气流量大小和发音时用力地程度成正比例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音长:音长就是声音地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地时间地长短.音长在重音、轻声和语调中有一定作用,虽然音长在普通话中不起作用,但在某些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义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音色: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地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地形式.语音中各个要素地差别主要是取决于音色,其中,元音地不同完全是音色不同而形成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四种物理属性是不可分割地.音高、音强、音长属于语音地韵律特征,可以合成为音律,与音色相对.音律必须依附音色才能起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纯音:音叉振动发出地声波是频率固定而有规律地,这种叫纯音.复合音:频率不同、振幅不同地纯音构成地.基音:频率最低、振幅最大地叫基音.陪音:具有基音整数倍地叫陪音.声带可以发出一个基音和若干陪音,基音和陪音之间地配比关系构成了声音地音色.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发音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口音和鼻音: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道关闭,气流从口腔中通过而发出地音叫口音;软腭和小舌下降与舌根接触成阻,口腔通道关闭,气流从鼻腔中用过发出地音叫鼻音.鼻化音:即软腭和小舌垂在中间,口腔、鼻腔气流通道同时打开,声音在口腔、鼻腔中间同时形成共鸣,这就形成鼻化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乐音:乐音是由有规则地音波构成,悦耳动听.发乐音时,声带呈紧张靠拢状态,气流从声门窄缝中挤出来,使声带振动发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噪音: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地音波构成.发噪音时,声门大开或完全封闭,气流通过相关成阻部位因阻碍摩擦而成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音节:是人们凭听觉和发音时肌肉地感觉最容易分辨出来地最小语音单位.普通话中除了儿化音地音节数跟汉字数不对应,其他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从听觉角度入手,认为音节与声音地响度有关.从发音角度看,认为音节与发音器官地张弛有关.一个响度对应一个音节,一个张弛过程对应一个音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者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地音叫元音.辅音:气流在口腔或者鼻腔中受阻而形成地音叫辅音.声母:是指音节开头地辅音.有个辅音声母.韵母:是指一个音节声母后面地部分.韵母由元音,或者元音加鼻辅音构成.普通话有个韵母. 单元音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地韵母叫单元音韵母.普通话中有个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由两个或者三个元音组合而成地韵母叫复合元音韵母.普通话中共个复.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与鼻辅音或者组合而成地韵母,叫鼻韵母.普通话中共有个鼻韵母.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指相邻地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者韵腹同而韵尾相近地情况.声调:声调是指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地高低升降地变化.调值:调值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曲折、长短地具体变化值.调值有四种具体地变化值:阴平为、阳平为、上声为、去声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调号:调号是指声调地符号,指标写声调所用地简单明了地符号.调类:调类是指声调地类别,即把调值相同地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地类别.清音:清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地辅音就清音.浊音: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地辅音叫浊音.音位:音位就是指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地最小语音单位.轻声:在词和句子里,某些音节往往会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这一现象叫“轻声”.轻声在形式上主要取决于音长和音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儿化:作为词尾地“儿”不自成音节,也并不是一个音素,只是词尾所在音节发音时地一个伴随地卷舍动作,这一现象叫做“儿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连读变调: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就有可能使声调地调值发生或多或少地变化,这种声调地基本调值在音节连读时发生地变化,叫连读变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节律:是运用言语地节奏和语声变化规律正确体现语言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与逻辑关系地一种表达手段.普通话中常用地节律单位是重音、断连与句调地升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体现语言单位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地重音.语法重音比较有规律,也相对稳定.语法重音呈现在词、短语与句子三级语言单位中,尤以前两者为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逻辑重音:逻辑重音由具体上下文语义与特定地语境所规定地重音叫“逻辑重音”.断连:断连是指语言单位之间地顿断分割与连延组合,它其实是语言结构关系地语言标志形式.儿化和轻声地语音规范:轻声和儿化并不是单纯地语音现象,它与词汇、语法均有一定地关系,普通话中应该有它们相应地地位,但不是北京方言中所有地轻声、儿化词都应当吸收到普通话里来.原则上,有两类“轻声”、“儿化”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中来:第一,有区别词义或词性作用地轻声、儿化词;第二,已经被普遍采用且读音相对固定,不这么说就显得特别别扭地轻声、儿化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现代汉语通论》第五章语用讲义<上)《现代汉语通论》第五章总目: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第二节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第三节话语结构第四节语用意义第五节语言要素的修辞第六节语用效果与辞格第七节语体分析第八节病句修改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学习要点:了解对于汉语进行语用分析的意义,认识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模式,尤其是对语用意义、话语结构等基本概念更应有深刻的领会,并且能够在分析发话者、受话者以及语境这三种要素的基础上说明语用意义和话语结构的变化。
————————————————————————————————通常认为词汇学探讨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语法学探讨的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探讨的则是语言符号与符号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然而使用者不可能在真空中使用语言符号,所以语用学还要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的使用环境——语境之间的关系。
可见,语用分析与语言学领域内其他分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把语言放在语言与人、语言与人使用语言的环境的关系中去考察,因此,无论分析语言的哪一部分,无论用什么方法去分析,只要把被分析的语言现象放到使用过程中,涉及语言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那么所进行的就是语用分析。
所谓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一旦采取这样的角度来观察语言,语言在我们的视野中就不再是一个个静态的词、短语和句子,而成了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说出和听辨这些词、短语或句子的动态的行为过程。
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也就不再是句子,而成了请求、叙述、讲解、提问、命令、威胁等运用语言的行为。
所以语用的分析又称为动态的分析,以区别于孤立地考察语言单位的静态的分析。
一、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一)语用分析的意义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是语言系统中抽象的语言单位,而不是实际话语中起着交际作用的言语单位。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圣才出品】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见教材第170-172页
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a.语用的语序变化
b.语义的语序变化
c.语法的语序变化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3.汉语词类根语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1.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形态标志、形态变化)、意义标准、功能标准见教材第174-176页
2.实词与虚词的区别: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见教材第176页
3.体词与谓词见教材第177页
4.各词类的语法特点及内部小类见教材第177-184页
第三节词类划分的理论与实践
词类辨析重点
动词和形容词,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词与形容词、名词,区别词与副词,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见教材第187-190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四节短语类型特点
短语的结构类型重点
短语(词组):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联合词组、主谓词组、同位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
短语(结构):量词结构、方位结构、介词结构、“的”字结构
见教材第194-199页(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节层次分析法重点
1.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时揭示一个句法结构隐藏在线形排列背后的固有的层次特结构关系,其方法是逐层依次找出各层次的直接成份,并进一步说明直接成份之间的结构关系。
见教材第204页
2.层次分析的三原则:结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见教材第206-207页
(参见课后练习)
第六节句型系统
1.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就叫句子。
见教材第209页
2.
3.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见教材第212-214页
表示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语互相替换不影响句型。
扩展一般不影响句型。
句子的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
语用位移不影响句型。
划分句型,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句型系统是有层次的,因此,在确定某一个具体句子的句型时,也必须逐层进行,从第一层次开始,一直到最小的基本句型。
第二,要区别开句型成份和短语成份。
4.句子的特殊成份:独立成份和提示成分见教材第214-215
页
第七节句类系统
1.句类是句子按照不同语气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型。
一般分为陈述句、以文具、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
见教材第216页
2.“不”和“没有”的区别见教材第217页
3.疑问句的结构类型:是非问、特指问、选择文、正反问见教材第218-220页
4.特指问有两种特殊的简略格式:“NP(名词性成份)+呢”和“VP(谓词性成份)+呢”见教材第219页
5.祈使句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见教材第221页
第八节句式系统
各类句式的构成特点重点见教材第223-229页
主谓谓语句:受事性主谓谓语句、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周遍性主谓谓语句
双宾语句
存现句:存在句、隐现句
把字句
被字句
(参见课后练习)
第九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1.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见教材第230页
2.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见教材第230-231页
名词性词语经常承担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系事、与事、结果、工具、方式、处所、时间、目的、原因、材料、致使、对象
3.语义指向见教材第232-233页
补语的语义指向:指向动词、主语或宾语及“把”的宾语
状语的语义指向:指向中心语、主语、宾语或介词“把”的宾语
定语的语义指向:中心语或主语
4.语义特征的解释力见教材第234-235页
第十节歧义现象分析
1.歧义类型重点见教材第236-238页
语法组合的歧义:词类不同、词和短语同形、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
语义组合的歧义
2.歧义的消除重点见教材第241-242页
利用语音
改换词语或改换句子
利用语境
(参见课后练习)
第十一节句子的动态变化略
第十二节复句类型
1.复句和单句的区别见教材第249-251页
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关联词语是重要的语法标志
停顿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重要的形式标志
2.复句的类型见教材第251-256页
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补充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目的复句
第十三节多重复句与紧缩复句
1.多重复句与划线分析法重点见教材第258-261页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上组合起
来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
把层次分析法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多重复句的分析上,并用竖线表示出来,这就是“划线分析法”。
2.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重点见教材第261-262页“不……不……”
“不……就……”
“不……也……”
“再……也……”
“一……就……”
“非……不/才……”
“越……越……”
3.紧缩复句的特点见教材第262页
有一些紧缩复句只使用单个的关联词语。
紧缩复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全部出现。
也可以全不出现。
(参见课后练习)
第五章语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
1.语用与语用意义见教材第265-267页
所谓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使用环境的作
用而形成的意义叫做语用意义。
2.发话者和受话者的语用策略见教材第269-271页
3.语境见教材第271-272页
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的存在方式。
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
按照关联性原则选定的知识组成了理解一段话语的语境
第二节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
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见教材第275-278页
会话合作原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会话礼貌原则:慷慨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
第三节话语结构
1.衔接的类型:指代关系、省略关系、逻辑关系、替代关系、词义关系见教材第280-281页
2.会话的主体:话轮、话对、话段见教材第286-287页
3.会话的轮换规则见教材第287-288页
第四节语用意义
言外之意见教材第293-294页
言外之意的推理过程:以语面意义为起点、相关的语境因素为依据,在语言信息与语境信息的相互作用下进行推理见教材第297-298页
第五节语言要素的修辞
语音与修辞:语音的美学功能与表象功能见教材第
299-302页
句子语序的变化:词语语序的变化、语法语序的变化、语用语序的变化见教材第303-305页
第六节语用效果与辞格
1.超常搭配的常用辞格重点见教材第307-312页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移就(移情式、移觉式)、粘连(完整式、缺省式)、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双关(谐音式、语义式、对象式)、反语(讽刺反语、风趣反语)、借代(特征借代、成份借代、地名借代、作者借代、品牌借代、材料借代)
2.着眼于特殊标志的常用辞格重点见教材第312-314页
对偶(正对、反对、串对)、排比(平排、递排)、顶真(词语顶真、句子顶真)、回环(严式、宽式)、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参见课后练习)
第七节语体分析
语体与各类语体的特点见教材第317-326页
口头语体的特征
书面语体的特征
六种主要语体:日常谈话与体、正式演说语体、大众传播语体、公文事务语体、科学技术语体、文学艺术语体
第八节病句修改
病句类型与修改见教材第329-335页
语法病句类型:
词性不对
虚词不妥
成份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补语残缺
结构杂糅:格式套叠、句式杂糅
语义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述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偏正搭配不当、述补搭配不当
表述歧义
语用病句类型
成份多余: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修饰语多余、补语多余
语序有误:定心错位、定状错位、状补错位、状语错位、误补为定、多层定语语序混乱、多层状语语序混乱
复句常见病句与修改
分句间意义缺乏关联:缺乏照应、不合逻辑、陈述对象不一致
分局间次序层次混乱:次序混乱、层次不清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与分句间的逻辑意义相悖
关联词语滥用
关联词语欠用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位置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