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梦游仙》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79 KB
- 文档页数:2
《古风悯农原文 [《古风其十九》的原文及赏析]》摘要:“俯视洛阳川”句承上启下写诗人与卫叔卿起乘风驾鸿遨游太空候俯首看到了洛阳带地区,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胡人故称其叛军“胡兵”,诗人“俯视洛阳川”严酷局面以究竟有何感慨【诗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出处】唐·李白《古风·其十九》【思】忽反顾俯看洛阳山川安史叛军茫茫片烧杀抢掠血染野草豺狼们封官拜将横行原【全诗】《古风·其十九》[唐]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赏析】下面二部分即全诗四句写安史叛军攻破洛阳恣凌虐原情景重表现诗人关心现实、系念祖国和人民入世思想“俯视洛阳川”句承上启下写诗人与卫叔卿起乘风驾鸿遨游太空候俯首看到了洛阳带地区既然诗人仙界到了己调并且又正凌空仙游何以还俯视人寰?俯视人寰又何以单单俯视洛阳带地区原野?这是因诗人始终没有忘怀现实始终眷念着己祖国和人民而他特别关“洛阳川”则是因“秦人伴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猛虎行》)是因“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人怨嗟天津 (指天津桥洛阳西南洛水上)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扶风豪士歌》)句话是因安史叛军正恣凌虐“洛阳川”那里人民呻吟流血成批成批地死亡所以这句虽是束上开下渡句却深刻地表现出诗人身仙游而心系人始终关心国命运前途爱国情怀下面“茫茫走胡兵”三句就具体地描写了诗人“俯视洛阳川”所看到情景我们面前展现出三幅伤心惨目图画幅是“胡兵”横行胡兵指安史叛军以安禄山胡人故称其叛军“胡兵”茫茫极言安史叛军多遍布洛阳城及其原野“走”不仅写出了叛军猖獗亦且见其狼奔豕突状二幅是姓横遭屠戮“流血涂野草”极言叛军杀人多就连野草都被殷红鲜血所浸染三幅是写安禄山及其伪燕官员志得满、弹冠相庆安史叛军天宝十四年冬十二月攻陷东都洛阳安禄山“见宫阙尊雄锐情僭”翌年春正月“僭称雄武皇帝国燕建元圣武子庆绪王晋庆和王郑达奚珣左相张通儒右相严庄御史夫署拜官”(见《新唐·叛臣·安禄山传》)“豺狼尽冠缨”句正概括地反映了这历史事实豺狼指安禄山部属尽冠缨都有了官职思冠缨指帽子和系帽子带子以古代官峨冠长缨遂做官代称这里诗人对安禄山僭称帝、署拜官历史事实不著议论而是把己态寓带有鲜朝褒贬色彩诗句这样既写出了伪燕官员骄横得态又表现了诗人对他们无比憎恶情全诗至以不结作结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审美想余地诸如诗人“俯视洛阳川”严酷局面以究竟有何感慨?诗人今人生取向又当如何是继续隐居山林寻仙修道还是面对现实再次入世?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们根据全诗诗品味或根据诗人思想、性格、政治倾向和人生态思考另外从诗般法结构说诗前半既以游仙始结尾就当有与相呼应诗句以回环通首流可诗人偏不若是而是“止当止”地地道道然结尾等结法不愧诗仙手笔堪称诗歌法艺术法门【评】诗题旨有二游仙“视乱”二者浪漫现实似极矛盾却又统手法如《离骚》上天入地却又“陛升皇赫戏”“忽临睨夫旧乡”诗从起首“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缪斯神翼漫游仙境“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真让人有飘带飞天感混迹诸位神仙不知人沧海桑田诗以潇洒笔墨铺写仙境浪漫蓦然俯视地心境沉却以数语寥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给人以语犹尽感义深断妙。
梦境之旅宋词赏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表达技巧而广受赞誉。
其中,有许多词作描绘了梦境之旅的美妙景象,使人如痴如醉。
本文将就梦境之旅为主题的宋词进行赏析,感受其中的诗意和韵味。
第一首词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中描绘了苏轼对失散多年的亲人充满思念之情,同时展现了词人在梦中归乡的景象。
第一段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以及“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表达了词人对久别亲人的念念不忘,充满了人生的苦短和无常。
第二段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以及“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则生动地描绘了词人在梦中与亲人相见的场景,抒发了情感之深沉。
最后一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更是以寥寥数语传达了对未来的无奈和无望。
第二首词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古典的七言绝句形式展现了李清照的一幕幕梦境之旅。
首句“常记溪亭日暮”为词人所常回忆的梦景,给人一种安静和宁静的感觉。
接着的两句“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沉迷与遗憾。
最后两句“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展现了词人在梦中迷失了方向,被藕花所困,同时也传达出对繁琐和纷扰生活的逃避之意。
第三首词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首词描绘了元夕之夜的繁华景象,令人仿佛置身在热闹的庆典中。
第一段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形容了夜晚的花朵和繁星,给人一种鲜艳繁盛的感觉。
青玉案〃次贺方回韵[1]泠泠秋水苍苔路,雁字杳,孤帆去。
岸柳微疏情暗度。
风盈衣角,烟迷涩目,云在江心处。
芙蓉[2]老尽长亭暮,歧路又吟离骚句。
自古人间皆不许,美人名将,苍颜白发[3],别浦潇潇雨[4]。
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李清照《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
秋风萧条何以度。
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流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
独把新诗诵奇句。
盐絮家风人所许。
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
[4]宋〃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
[5]宋〃黄庭坚《青玉案〃烟中一线来时路》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烟中一线来时路。
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
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6]青玉案.和贺方回韵作别来长忆西湖路,叹无由,随心去。
暗惜芳华尘里度,朱颜青鬓,闲愁幽绪,没个安排处。
年年洛浦伤春暮,怕读潇湘断肠句。
应笑兰心空自许。
半生痴梦,半生珠泪,尽付梨花雨。
五云楼阁蓬瀛路。
空相望、无由去。
弱水渺茫谁可渡。
君家徐福,荡舟寻访,却是曾知处。
群仙应问来何暮。
说与荣归锦封句。
句里丁宁天已许。
要教强健,召还廊庙,永作商岩雨。
蘅皋向晚园中路。
怅落叶、随风去。
季节轮回年一度。
粉桃白杏。
朱栏玉户。
犹念春归处。
寒门独守朝和暮。
词尽难吟恨秋句。
但问离愁知几许。
残荷照水。
落英飘絮。
寂寞梧桐雨。
红肥绿瘦流花路,两三瓣、随风去。
似水华年香暗度。
碧枝栖鹊,晓莺啼户。
好景人何处?娇妍深锁愁临暮,无着相思但寻句。
郭璞游仙诗多重意蕴解读XX的《游仙诗》,所以赢得众口交赞,还在于它在艺术上的创新。
多重意蕴解读:《游仙诗》与玄言诗在内容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都有道家思想的影响,都歌颂隐逸。
但玄言诗犹如老庄哲学的讲义,淡乎寡味,缺乏遒丽之辞和诗歌的艺术形象性,所以遭到许多人的批判。
郭璞的《游仙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
”(《诗品》卷中)郭璞用他的“灵变”打破了玄言诗的平淡,用他雕采艳逸的诗歌形象,打破了玄言诗的为老庄思想作义疏,“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的破坏诗歌形象的做法,所以郭璞的出现,玄言诗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不久便销声匿迹了。
明白了以上几点,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游仙诗》就比较方便了。
这首诗可以说是“坎壈咏怀”的代表作,他慨叹人世的才智之士在现实中受到压抑,有抱负未必能实现,只有山林隐遁,才是他们的归宿。
开头两句,便是抒写自己的远大抱负的。
他想让迅疾善飞的翅膀薄天拂霄而飞,如同大鹏鸟似的,扶摇直上,一飞戾天。
他自认为长着一双能够迅疾奔跑的双足,可以驰骋千里,远游四方。
但当时的社会,并没有给他提供施展才智的机会,他好像被世俗的尘网缚住了手足,捆住了翅膀,这如同在没有大波大浪的清浅流水之中,吞舟的大鱼又怎能在潜泽之中运行呢?“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两句,说明自己才德兼备,不借外助,但才德不为人识,犹如明珠暗投一样。
“珪璋”是玉器名,古代朝聘之礼要持玉器,一般玉器要用帛包裹,但珪璋可以独行,所以说“特达”。
古人常以玉比人的品德,比喻有才德的人不借外助。
“明月”即明月珠,“明珠暗投”用《汉书·邹阳传》的典故,后来常用此典比喻怀才不遇。
结合郭璞的身世来考察,便可明白这两句诗的含蕴。
郭璞不仅文章冠绝一时,阴阳算历卜筮之术无所不精,而且有政治远见。
南渡之后曾多次向晋元帝及明帝上疏献策,力主省刑大赦,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全力对抗外族势力的南侵。
但最终也无济于事。
他先在王导幕下当一个参军,又补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王敦又让他做记室参军,终生位末名卑。
梦仙白居易赏析
1.《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軿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2.赏析
《梦仙》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讲了一个“一梦误一生”的故事,说是有一个人因为把梦当真,结果抛妻弃子,结果求仙不成,耽误一生。
《归梦》原文及翻译赏析1 归梦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古诗简介 《归梦》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写乡思萦怀、梦魂颠倒的心境和不得归乡的憾恨,诗的上四句叙事,写身未得归;下四句述梦,写魂未得归。
全诗虚实相间,相互映衬,从而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感人至深。
翻译/译文 时下恰逢战乱,道路时通时堵,江山的气象一天天地冷落萧条。
苟且偷生,四处漂泊只有我这一位老人,如今兴兵伐叛已经历了三朝。
归梦中风骤雨急,一片昏暗看不清湘水两岸苍翠的枫树,归梦中云层浓厚,看不见那黑水在远方漂流。
我的魂魄至今不能返回长安,仍在楚地飘游,哎,算了吧!用不着再作楚辞以招魂魄。
注释 ①时:有时。
通塞:通畅与阻塞。
②江山:本指江河山岳,借指国家疆土、政权。
晋郭璞《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日:每天,一天天地。
寂寥:冷落萧条。
③偷生:苟且求活。
唯:独,仅,只有。
一老:一位老人。
是作者自谓之语。
④伐叛:指讨伐乱臣贼子,指安禄山、史思明、仆固怀恩和吐蕃等。
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⑤青枫:苍翠的枫树。
青,深绿色。
暮:如入夜昏暗不清 ⑥云深:指积云浓厚。
深:色彩浓。
黑水:水名,在秦地。
遥:飘荡。
⑦梦魂:一作“梦归”,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归:指回归朝廷。
未: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四年(768—769年)间。
杜甫已近迟暮之年,身多疾病,受尽了流离漂泊之苦。
此时,诗人漂泊湖湘间,流落屈原当年被流放之地,心中时时萦绕着屈原的形象。
在湘南这偏僻荒凉的南蛮之地,诗人更是归心似箭。
然战乱断续,难作北归之计,反而要“从此更南征"。
时世之感、身世之叹、乡关之思,郁结于心,而成归梦,于是作下这首诗。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五律是四、二、二结构,上四句写现实,五,六句写梦境,末二句写感叹。
道路时而通行时而阻塞—因为战乱时而停顿时而发生,仍未平息。
仙剑奇侠传四游戏音乐赏析+感想回梦游仙·主题曲仙4头号主题曲、第一版宣传动画主题曲。
宣传动画中的仙剑世界秉承了以往的壮美,招牌画面“群山飞鹤”引人入胜,令人缅怀。
水墨之风,中国韵味十足;俯瞰神州大地,辽阔疆土,大好山河。
御剑凌云,海纳百川之势达到了宣传的力度,更体现了中国单机游戏巅峰之作该有的气质和地位。
十二年后,经典再现,重出江湖,谁与争峰。
玩游戏之前就看了无数遍宣传动画,怎么看怎么漂亮,回梦游仙怎么听怎么舒坦。
此处赋诗一小首,小表赞美:云翱苍山环千翠水化清流拥万田御风览尽神州势一剑啸傲天地间再说音乐。
仙四之前个人最看好的是仙二的水龙吟,现在看来回梦游仙达到了和水龙吟平起平坐的地位。
如果说水龙吟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图卷,那么回梦游仙诉说的就是一个奇丽的神话。
相比之下,水龙吟柔情一些,回梦游仙悠扬一些。
一音三韵,润丽婉转,动听之至,教人神往。
笛鸣清远,犹如感受遨游步虚、御风山河的心旷神怡;二胡幽幽,仿佛回味一段凄美动人的旷世情缘。
千回百转,缱绻缠绵,闭上眼睛让自己与这天籁之音融为一体,回梦仙剑的爱情,畅游仙剑的世界,曲如仙剑,美如仙剑,情醉仙剑,人醉仙剑。
回梦游仙·笛子二胡合奏版第一段主旋律、过渡段旋律与主题版完全相同,第二段主旋律主题版为二胡独奏,此版用两种乐器合奏。
笛声的加入使得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华美。
二胡版是委婉含蓄的神伤,合奏版是激荡飞扬的咏叹,饱含深情,回肠荡气,皆可谓曲有尽而意无穷,二者实则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回梦游仙·变奏柔情版回梦游仙,前奏添加得不错,整体放慢速度,主格调变为凄美和多情。
修仙梦想的开始,其实是悲剧的开始。
执著于飞升的结果,竟是灰飞烟灭,粉身碎骨。
是无奈,是惆怅,是悔恨,更是悲哀。
第一段主旋律放低了声音,低沉,淳厚,绵长,更显得伤感,第二段提高一个八度,情感瞬间升起,是叱诧风云背后的孤寂,高处不胜寒的一声清啸,最后的尾音延长这一情绪,似有无穷尽的心结,无限凄苦,连绵不绝。
《诗词曲赋文·梦游仙》原文与赏析《诗词曲赋文·梦游仙》原文与赏析贯休梦到海中山,入个白银宅。
逢见一道士,称是李八伯。
三四仙女儿,身着瑟瑟衣。
手把明月珠,打落金色梨。
车渠地无尘,行至瑶池滨。
森森椿树下,白龙来嗅人。
宫殿峥嵘笼紫气,金渠玉砂五色水,守阍仙婢相倚睡,偷摘蟠桃几倒地。
游仙是魏晋以来历代诗人的“传统”主题。
至唐代,由于佛道二教的鼎盛,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弥漫着一派渴求彼岸世界,神往仙山妙境的社会风气;加之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推波助澜,游仙诗更成为唐代诗歌中令人嘱目的林薮。
贯休是晚唐著名的僧道诗人。
他7岁出家,传说他“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
由于他精通经卷奥义,故诗文奇险,书画也不凡。
他曾为吴越王钱鏐所重;入益州为王建所礼遇,终年81岁。
这组《梦游仙》诗,虽分四节,为四首绝句构成,且五七言不一,但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它层次井然地写出诗人在游仙的梦境中所看到的各种景象,堪称一组完整的诗篇。
第一节写诗人在梦游中逢道士李八伯。
这位道士静修于海中仙山的一个白银宅中,我们可以想见他的银须皓发一如这白银宅似的相映生辉。
历来传说仙山往往在海中,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忽闻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名句;古来传说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亦在海上,故贯休有“梦到海中山”之句。
奇特的是“白银宅”这个独特的意象,它言简意赅,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加了对仙山的渴念和神往。
第二节写仙女的嬉戏:三四位妙龄女儿,身着飘洒的罗衣,她们人人手中都拿着一颗璀烁的宝珠,却并不把玩爱惜,然而像扔石头似的打一棵梨树上的梨子,梨子金光耀眼,一颗颗纷纷落地,随着飘落的是她们的欢声笑语……“瑟瑟”二字不仅使我们想见她们身段的袅娜,丰姿的绰约,而且使我们听见裙裾飘摆的声音,看见衣纹飘曳的影子。
而以“明月珠”打“金色梨”,不仅使我们想见仙境宝珠多如卵石的瑰丽和神奇,而且展示出金梨满树的仙境亦如遍开灼灼蟠桃的西王母的瑶池。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浅谈《回梦游仙》
曲名:回梦游仙作曲:骆集益编曲:骆集益二胡:连方辰
笛子:王若馨出处:中文RPG游戏《仙剑奇侠传四》官方主题音乐作为主题曲,《回梦游仙》是仙剑四在音乐上的灵魂,是十分成功的。
在主旋律乐器上的运用上的一大特点是对二胡音色的运用,二胡本身的音色特点决定了这个主题曲的表现力——悠扬婉转、如泣如诉。
仙剑四主要讲述的是:从小居住在黄山青鸾峰上、从未下山过的少年云天河,某日遇到一名闯上山来寻找剑仙的少女韩菱纱。
两人误打误撞之下闯入云天河父母的神秘墓室,并在无意间令墓室崩塌。
因为害怕父亲的鬼魂前来找自己算帐,又想探查已故父母的过往,再加上对世外生活的好奇,云天河跟随韩菱纱下山,踏上寻觅父母过往、求仙问道之路。
机缘巧合之下,云天河、韩菱纱结识了寿阳城的县令千金柳梦璃,后来与昆仑琼华派弟子慕容紫英结为好友。
在上天入地的求仙之旅中,云天河渐渐知晓了一件陈年旧事,并由此引出了重重疑云。
随着故事的进行,最后在琼华派重重谜团终将完全解开,而迷途的终点,却又是另一场灾难与情劫。
了不断的尽是红尘。
玩过或听说过仙剑的人都知道,仙剑必定是悲剧。
而仙剑四便是到现在为之(包括仙剑五)最为悲怆的作品。
而这首《回梦游仙》更是为游戏增添了无限的悲凉与凄美。
《回梦游仙》是由二胡与笛子为主要乐器完成的作品。
二胡极具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把听者引
入到了一个充满了哀伤与怅惘的世界。
而笛子的表现力也十分丰富,演奏出连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又表达了悲凉这一主题的情绪。
此外,笛子还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把听者带入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并且更增加了对仙剑四仙化世界的描述。
在糅合了以往历代仙剑主题音乐的侠骨柔情的基础上,添加了倾诉的元素,更能打动人心,本身的旋律又十分哀伤婉转,整个主题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哀伤的故事。
不管玩过仙剑还是从未涉及过的,亦或是对仙剑完全提不起兴趣的同学在听过这首曲后,对它的评价就是一个字——悲。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音乐的表现力了。
比起仙剑的剧情,它的背景音乐或许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因为,现实中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悲喜剧,对这些也有点司空见惯了,只是偶尔想起时会为之一叹。
而歌曲则直接刺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自己去回忆那些愁与悔,那些思与恨。
特别是在寂黑的夜晚,人的种种思绪会突然涌上心头,让我们潸然泪下。
望尽天涯,远山如画,曾相伴仙影觅琼华。
舒卷云霞,看漫天烟花,而今红尘遍踏,回首还听《回梦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