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四大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pptx
- 大小:128.13 KB
- 文档页数:11
【20世纪西方文学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44049【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任选)【学分】 2【总学时】 36【讲授学时】 36【先修课程】外国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文秘【教学目的】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学的分析,指导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坚持以正确的方法看待作品所反映的人物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分析文学作品,树立对作品系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念,通过对文本现象的认识,了解西方文化发展脉络,并能活学活用。
从而扩大知识视野,把握文学争鸣的实质,理解读者在阐释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品文艺心理分析比较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在社会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内容提要】第一章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赏析[基本要求] 了解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总体线索;现实主义文学在德、法、英、美等国的代表作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赫索格》、《洪堡的礼物》。
[重点难点] 现实主义小说在二十世纪总体线索及其流变;《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洪堡的礼物》分析。
[讲授学时] 8第一节概述法国文学:罗曼·罗兰、马丁·杜·枷尔、莫里亚克、纪德等;英国文学:肖·伯纳、高尔斯华绥、毛姆、劳伦斯、康拉德等;德国文学:“曼兄弟”;美国文学:欧·享利、杰克·伦敦、德莱塞、海明威、索尔·贝娄等;其他国家:意大利的皮兰德娄;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
第二节德莱塞生平创作;《美国的悲剧》简析。
第三节海明威生平创作;“硬汉形象”及“冰山风格”;《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分析。
第四节索尔·贝娄索尔·贝娄的文学成就;《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分析。
第二章苏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赏析[基本要求] 掌握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曲折发展历程,把握文学的生命力与客观现实的关系;着掌握肖洛霍夫的创作与顿河哥萨克的关系;《静静的顿河》中的格利高里矛盾性格的成因;掌握《日瓦戈医生》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教学大纲《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名著鉴赏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学时数:24 学分数:2执笔人:编写时间:课程说明一、课程总体设想《世界文学名著鉴赏》是大类招生的公选课程,重在文学趣味和文化修养的培育提升。
本课程精选世界文学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进行教学,从世界文学发展格局出发,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为范例,重点分析理解其经典意义之所在。
课程内容规避与未来专业课程的重复,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课程,首先强调文本阅读的量的积累,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对外国文学精华有充分理解;其次,运用不同批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提高审美鉴赏力;第四,反观、比较中外文学的异同,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胸襟,树立全球化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安排实行研讨型教学法,精讲多练,以学生为文本细读、课堂研讨等活动主体。
1.课前细读文本,分段、写段意,通过网络搜寻文本相关的基础性知识;2.课堂研讨,通过自由发言,分析文本,解决阅读中的重点、难点;3.教师讲解相关背景和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需要进一步探求的问题,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4.可根据实际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篇目(拟定范围7单元24篇)。
四、课程使用教材《百年外国小说精选》,宋兆霖教授选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登“卓越、京东”等网站网购教材;或按指定篇目,查阅本校馆藏各国/名家短篇小说选,或上网下载同名电子文本。
五、学生作业1、文本分析:课前每单元选读作品1篇,分段、写段意;选答思考题2题;2、书面作业:精选文本分析2篇,作为作业提交;每篇不少于500字;3、课堂发言:以作业为底稿,每生登台发言2次,时长3-5分钟;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之参考。
4.第15周开卷考试。
六、成绩考核课程成绩=平时作业30%+期末考查70%七、教学内容(黑体字为重点研读篇目,其他为自读篇目;凡注*号者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国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表达方式,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 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风格、主题和意义;3.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外国文学1. 古希腊文学- 介绍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分析荷马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和主题思想2. 古罗马文学- 介绍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和《饭匙》- 分析维吉尔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和主题思想3. 古英国文学- 介绍《贝奥武夫》和《坎特伯雷故事集》- 分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中世纪宗教与骑士文化第二部分:现代外国文学1. 俄国文学- 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分析作品中的心理描写、社会批判和文学风格2. 法国文学- 介绍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消极主义和文学流派3. 美国文学- 介绍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分析作品中的美国梦、社会阶层和现代主义文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2. 文本阅读: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意义。
3. 讨论与辩论: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4. 作业与论文:布置阅读任务、写作报告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的精髓,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熟悉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欣赏- 通过阅读和讨论经典名著,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分析作家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包括叙事结构、语言运用等;- 探讨作品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和影响。
2. 文学作品分析- 研究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分析作品的文学形式、主题和结构;- 探讨作品与时代、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3. 文学作品比较- 对比不同作家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比较英美文学与其他文学传统之间的异同;- 探讨不同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 演示和展示:学生可以通过演示和展示的方式展示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 课堂讲授:教师对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文学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示。
- 作业评分: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作业和论文进行评分。
- 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资料- 英美经典名著选读:包括《傲慢与偏见》、《威尼斯商人》、《呼啸山庄》等。
- 文学批评导论教材: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提供对相关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七、其他注意事项本课程不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避免产生法律纠纷。
以上为《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赏析》教学大纲的初步内容安排,具体的教学细节和评估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四大文学名著赏析》教学大纲Appreciation of the Four Greatest Chinese Literary Masterpieces课程编码:25A00111学分:1.5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24其中讲课:24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推荐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徐朔方、孙秋克:《明代文学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平:《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齐鲁书社,1998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四大文学名著赏析课属于专业任选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四部经典名著的基本传承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这四部经典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四部名著的作者、成书和流传,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中国四部经典名著的基本传承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作品原文。
3、能运用文学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能够独立地鉴赏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代表性回目。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三国演义》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章回小说的概况;掌握《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思想倾向、内容主旨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国演义》的悲剧内涵[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前言绪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创造活动、社会现象,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
那么,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就是一个审美认识的过程,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一个融阅读、思考、践行的综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把握中外文化背景的概貌,无疑是重要的。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中外文学名著是环绕在缪司女神颈项上的一串璀璨夺目、光照古今的思想与艺术的明珠,它们曾经照亮过本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星空与艺术苑圃,又延续和扩大其魅力于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它们培育过一代又一代、一个民族又一个民族的广大人民的真善美的心灵,启开了他们审美的天地和创造的灵性。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名著则是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
因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十分必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是公共选修课。
该课程将系统地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阅读、欣赏、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
同时,也给那些有文学兴趣的学生提供创作方面的帮助。
课程目的: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基础目标。
培养学生文学阅读的想象力与再认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人。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观念和艺术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学生将能够理解、欣赏和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一定的文学分析方法和批评视角,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
3. 阅读和解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4. 掌握适当的学术写作和口头表达技巧,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经典- 希腊古典文学:《奥德赛》、《伊利亚特》- 罗马古典文学:《埃涅阿斯纪》、《哥伦布》2.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诗歌:《诗选》、《桂冠诗人传》- 启蒙运动小说:《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3.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诗歌:《托拉斯坦》、《离骚》- 现实主义小说:《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文集》4. 实验性与现代派文学- 俄国象征主义:《日瓦戈医生》、《动物农庄》- 美国现代派诗歌:《庞德之王》、《草叶集》5. 后现代主义文学- 法国实验文学:《欧根亲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系统讲解外国文学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和经典名作。
2. 阅读讨论:学生独立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分享。
3. 文学分析: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报告,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4. 跨文化对比: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异同,并掌握多元文化交流的技巧。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阅读任务和小组项目等。
2. 作业与报告(40%):包括书面作业、文学分析报告和文学评论等。
3. 期末考试(30%):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和理解。
《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欣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英文课程名:Chinese andForeign Classical LiteratureAppreciation总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本科生一、课程性质与目得、要求《中外经典文学名著欣赏》就是对全校本科专业学生得公共选修课。
该课程将系统地为学生讲解文学作品得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外文学史上得经典著作让学生掌握基本得赏析技巧,目得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得能力.通过阅读与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得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学及文化得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得中国文学部分教学内容共分四章22课时第一章:中国经典诗词欣赏8课时第一节:诗词得产生及体式特征1课时1、诗得产生及各类体式2、词得兴起、特征及分类第二节:先秦诗得顶峰——《诗经》、《楚辞》 1课时1、《诗经》—-《关雎》、《蒹葭》赏析2、《楚辞》——《离骚》、《湘夫人》赏析第三节:繁花似锦唐代诗——李白、杜甫、李商隐2课时1、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赏析2、杜甫——《春望》、《登高》赏析3、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第四节:宋词三大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课时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2、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瞧剑》赏析第五节:中国现代新诗三大家-—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 2课时1、郭沫若得自由体诗—-《凤凰涅槃》《天狗》赏析2、徐志摩得新格律诗-—《再别康桥》、《雪花得快乐》赏析3、戴望舒得现代诗——《雨巷》、《我用残损得手掌》赏析第二章:中国经典小说欣赏 6课时第一节:小说得界定、分类及主要特征 1课时1、小说得界定、分类2、小说得主要特征第二节:明清四大章回小说欣赏 3课时1、《三国志通俗演义》--悲凉得战争画卷2、《水浒传》-—英雄神话传奇3、《西游记》—-神魔小说中得奇葩4、《红楼梦》—-世情得无尽挽歌第三节:中国现代小说得开山之作 1课时1、《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得标志2、《故事新编》——开始于文明之初得话语叙述第四节:中国现代小说四大家—-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1课时1、《家》——宏大历史叙事语境中得“家"2、《骆驼祥子》—-一个城与人得故事3、《边城》—-牧歌与挽歌得交响4、《传奇》-—苍凉得乱世人生第三章:中国经典散文欣赏 4课时第一节:散体文得产生、发展与体式特征 1课时1、散体文产生、发展得历史轨迹2、散体文得体式特征第二节:先秦散文经典——《论语》、《庄子》 1课时1、《论语》-—《颜渊》、《阳货》、《子路》赏析2、《庄子》——《逍遥游》、《齐物论》赏析第三节:汉唐宋散文名篇欣赏1课时1、《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唐宋八大家散文-—《原道》、《小石潭记》、《前赤壁赋》、《醉翁亭记》第四节: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1课时1、《野草》—-《秋夜》、《墓碣文》、《过客》赏析2、周作人、朱自清得“美文"——《乌篷船》、《背影》、《荷塘月色》赏析3、“京派”散文——《雅舍小品》、《画梦录》赏析第四章:中国经典戏曲欣赏4课时第一节:中国戏曲得萌生与形成 1课时1、古代戏曲得形成与分类2、现代戏剧得产生及特征第二节:元杂剧得兴盛——《窦娥冤》、《西厢记》1课时1、关汉卿与《窦娥冤》2、《西厢记》——花间美人第三节:明清传奇剧-—《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1课时1、《牡丹亭》——忽闻歌古调,偏惊物候心2、《长生殿》-—一曲钗盒情,多少兴亡事3、《桃花扇》——扇底系兴亡第四节:中国现代戏剧双子座——《雷雨》、《茶馆》1课时1、《雷雨》——划破暗夜得异响2、《茶馆》-—当代话剧得一座丰碑外国文学名著欣赏部分16学时一、课程得地位与作用《外国文学名著欣赏》就是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开设得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帮助非英语专业得学生了解英美社会、文化发展得脉络,以及英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在意识形态方面得具体体现。
英美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英美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一、引言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赏析,可以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和社会背景,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份英美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英美文学,并培养对经典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大纲内容1. 古典文学时期a. 英国古典文学i.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作品,通过分析剧本、角色塑造、情节等方面,深入理解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ii. 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探讨人类的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关系,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叙事结构,理解米尔顿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b. 美国古典文学i. 华盛顿·欧文的《睡谷传奇》:通过分析欧文的短篇小说,了解他对美国文化和历史的贡献,以及他对幻想和现实的巧妙结合。
ii.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深入探讨福克纳对南方社会的揭示和对人性的探索,分析他的叙事技巧和意识流手法。
2.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a.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i.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之门》:通过分析伍尔夫的叙事技巧和意识流手法,理解她对女性主义和自我意识的探索。
ii.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探讨乔伊斯对都市生活和人类心理的深刻剖析,分析他对语言的创新和结构的独特运用。
b. 美国现代主义文学i.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的批判和对社会阶层的描绘,理解他对人性和爱情的思考。
ii.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深入探讨海明威对人生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分析他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写作风格。
3. 当代文学时期a. 英国当代文学i. 伊恩·麦克尤恩的《中心站》:通过分析麦克尤恩对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揭示,理解他对当代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