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 格式:ppt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16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可以独立存在,用于构成句子
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其他
词语的辅助词或虚词,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方法如下:
1.在写作或口语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用于表
达具体的人、事、物,而虚词用于表达关系、连接句子成分等。
2.实词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而虚词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和
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3. 在使用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使用介词"on"时,可以表示在一些物体上,也可以表示在一些时间上,要根据具体语境
选择正确的意义。
4.助词的使用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
例如,在英语中,要根据主谓一致原则选择正确的助动词。
5.在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它们的作用和关系。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词组或词汇,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更加连贯。
6.另外,要注意虚词和实词的拼写和用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总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是书写和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语
境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和运用。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考点概说】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够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面把握词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使用得是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近义词的使用是必考点,虚词的使用是常考点。
主要考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选择词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②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③找出并修改具体语境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④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语。
一、实词的辨析1.从词义上加以辨析(1)词义轻重不同。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3)词义侧重点不同2.从色彩上加以辨析(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
3.从用法上加以辨析。
(1)适用对象不同。
(2)搭配关系不同。
(3)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方法指津】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
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
从近几年来考试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温馨提示:无论哪一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哪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正确进行辨析与选择。
实词使用中的十个注意点:(一)辩明概念:有些实词是集合概念,有些是个体概念;有些是抽象概念,有些是具体概念。
只有辩明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岁月”是事物的集合体,不能用具体数字限制(七百多个岁月)“春秋”则可以用数字修饰。
“竖立”用于具体事物,而“树立”则用于抽象事物(“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就错了)。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这部分主要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要求考生能够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使用。
正确使用虚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考查内容有二: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考查近义虚词为主。
命题趋势随着高考试卷结构与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词合在一起来考查已是大势所趋,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实词、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
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查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所考近义词语将会是课本涉及或日常生活、报刊杂志中出现率较高但又是特别容易错用的常用词语。
所考虚词仍将主要是平时常用、语法意义上比较接近但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和误用的虚词。
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关系,因而,词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知识讲解实词辨析词语确切的含义有些词语意思看起来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应用与不同语境中,“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停止于某个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辨析词义的轻重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的程度深,语义重;有的程度浅,语义轻。
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
2025届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复习目标1.了解词语的多义现象与新词语的意思及其产生途径,学会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词义和用法。
2.掌握近义实词、虚词的辨析方法,能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它们。
知识导图必备知识(一)准确辨析近义实词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词义轻重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①在美国,医学专家、防疫专家等专业人士失去了话语权,曾经备受公众________的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福奇似乎凭空消失,人们已经很难在媒体上见到他。
(信任/信赖)答案信赖解析“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词义比“信任”重。
横线前有“备受”一词,说明“相信程度高”,故选用“信赖”。
适用范围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适用范围小。
②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称,中方将继续________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采用/采纳/采取)答案采取解析“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适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大。
横线后有“一切”一词,说明范围大,故选用“采取”。
表达侧重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于“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于“不热闹,不热情”。
③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________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
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运用虚词与实词是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基础。
虚词相对抽象,通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修饰语义或者作为辅助用语;实词则是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词语,用来传递具体的信息。
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使文章更富有逻辑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和语义角度分别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虚词与实词。
一、语法运用在语法运用中,正确的虚词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清晰、语序合理,从而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词使用技巧:1. 虚化语气:适当使用虚化语气的虚词,可以增加表达的委婉度和语气的缓和。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可以使用“请问”、“是否”等虚词,使表达更加礼貌客气。
2. 连词的应用:使用适当的连词可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
例如,使用“并且”、“而且”等连词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使用“因此”、“所以”等连词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3. 动词的填充:在构建句子结构时,可以使用一些虚词填充,使语义更加完整。
例如,“他喜欢唱歌、跳舞和听音乐。
”中的“和”就起到了连词的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
二、语义运用在语义运用中,正确的实词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使用技巧:1. 选择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使用具体、准确的形容词和副词可以使文章更具描绘力。
例如,使用“明亮的”、“悲伤地”等词语可以准确地描述对象的特征或者行为方式。
2. 使用具体的名词:选择具体的名词可以使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例如,“他拿起了一本书。
”中的“书”就比“物品”更具体和生动。
3. 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在构建句子时,要确保主谓宾的完整性,使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明确。
例如,“他吃了。
”就不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表达得具体和明确。
综上所述,虚词和实词在语言表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中,要根据语法和语义的要求,合理运用虚词与实词,以使文章表达准确、生动。
第二节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辨析词义,细察差别一、正确使用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一般分为六类。
正确使用实词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语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与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在“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的意思,在“情深意长”中是“(感情)厚”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
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以辨析近义词为考查重点。
(一)近义实词辨析4方面实词中的近义词辨析,要善于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1.从词义入手辨析词义的轻重(或程度高低)“敬佩”与“敬仰”都表示敬重之意。
但“敬仰”有仰慕意,程度更重。
“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捏造事实陷害别人”之意。
但“诬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程度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程度较重。
辨析词义范围大小“年龄”与“年纪”。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词义范围大。
如: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据说它们的年龄足有上千年。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
如:您这把年纪了还带头干活,我们这帮小青年哪敢怠慢?辨析词义的侧重点“景点”与“景色”。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
名词近义词的区别往往在所指事物的现象的特点方面。
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形势”。
第3节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湖南学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总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
它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三方面。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正确使用词语包含两层意思,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2.正确理解词语须掌握以下基础知识:词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及词义的适用范围等。
3. 考查内容主要为辨析近义实词和弄清易混虚词。
辨析近义实词,主要是在细致理解词语各要素的基础上,辨析词语的搭配关系和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推断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词语。
弄清易混虚词,虚词考查主要涉及介词、副词及关联词的运用。
选择恰当的虚词可从基本含义、说法作用、妥当位置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推断。
(2007·广东)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我们的学习效果。
②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诚实温和。
A.考查宁可品性B.考察宁愿品性C.考查宁愿品行D.考察宁可品行(A )•命题角度Ⅰ 选用实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和使用近义词的能力。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侧重于检查。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侧重于观察。
根据语境,应是检查学习效果,所以“考查”符合句意。
宁可:表示比较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取一面,往往跟上文的“与其”与下文的“也不”“不可”相呼应。
宁愿:有宁可之意。
“宁愿”所选取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否则就只能用“宁可”。
品性:人品和性格,侧重指人内在的本质和修养。
品行:能反映道德面貌的行为,侧重指人外在的行为表现。
根据语境,“诚实温和”的应是“品性”,而不能用“品行”。
•命题角度Ⅱ 判断实词使用的正误(2006·湖南)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烤,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吸收阳光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