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迪士尼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13
迪斯尼案例分析一、迪斯尼对法国消费者的兴趣和偏好的假设是什么?哪些假设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二、迪斯尼怎样才能在法国有一个更为良好的开端?采取什么步骤可使欧洲迪斯尼的午餐供应减少错误?三、法国是够是欧洲迪斯尼选址的最佳选择?参考答案:一、(1)迪斯尼的服务方针包括不准在乐园内出售酒类,这说明迪斯尼并不了解当地人的习惯,认为酒类在法国如同在美国一样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品,但是其实上酒类在法国如同面包成为午餐的必需品。
(2)迪斯尼认为周一是游客较少的一天,而周五是游客较多的一天,并按此配置职工,而事实上刚好相反,结果造成了周一的人力资源的稀缺,周五时人力资源的闲置。
(3)迪斯尼认为游客会在主题公园逗留四五天,但是大多数的欧洲人只逗留一两天,公司所投入几十亿美元的巨资建造旅馆等设施全部成了摆设(4)迪斯尼认为在巴黎这样的文化之都建造主体公园应该再合适不过,法国人热爱浪漫全球皆知,迪斯尼设想会有大批的法国本地人来游玩,但是事实上游客中只有40%的法国人,大多数是欧洲的美国人和在欧洲度假的日本人。
(5)迪斯尼认为法国游客会比重视价格更重视在主题公园中的娱乐,但是事实证明当把价格削减三分之一后,游客的数量从880万增至1170万人增加了四成以上。
(6)迪斯尼被告知“欧洲人不用早餐”所以公司缩小了餐厅的规模,但是在早餐时间却人满为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7)迪斯尼认为在法国迪斯尼乐园典型的法国羊角面包和咖啡会更受欢迎,但是事实证明游客们居然想要熏肉和鸡蛋。
以上的假设均为迪斯尼对法国市场的失误假设。
此外的很多迪斯尼对法国市场的大部分估计都应是正确的或是说偏差不大的,正如结果表明迪斯尼成功地如预期的那样一年接待900万游客。
二、迪斯尼在确定项目时不应该只注重潜在的商业利益而忽视潜在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深入调查了解主题公园在法国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文化的不同,忽视了法国和欧洲本土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抵制;还包括当时美国政府和法国农民之间的矛盾,顾忌到这些因素,某些策略或是措施就会被实施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管理学]小组案例讨论:欧洲迪斯尼的错误决策案例一欧洲迪斯尼的错误法国迪斯尼开张两年后,欧洲迪斯尼尽管每月有300万游客,每天却损失100万美元,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了呢,迪斯尼一直充满雄心:结果造成严重的战略和财务失误。
在利率开始上升时过于依靠负债。
他们假设乐园会继续火爆,那时可以卖掉一些股份用于偿还债务。
乐园本身也有一些错误的决策,包括成本超出、无酒精政策(在法国午餐有一瓶葡萄酒是正常的)、太少的淋浴卫生间、错误的认为法国人不在饭店的餐厅用早餐等。
公司认为是连续的欧洲经济衰退、高利率、法郎升值等造成了这些问题。
但是公司与员工关系很糟,它认为懂得最多,并坚持将之强加于员工。
法国建设与工业部的一位官员说“因为他们是迪斯尼,所以他们什么都懂”。
欧洲迪斯尼的管理者感到他们不过是在充当总公司管理的副手而已。
迪斯尼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过于自信。
管理者夸口到他们能预测巴黎未来的生活模式;他们认为人们会转移到离欧洲迪斯尼很近的东部来;他们相信能够改变欧洲人的习惯。
例如欧洲人不像美国人那样对孩子逃学认可,他们宁可在吃饭上少花时间也要更多的休闲时间。
迪斯尼认为它能改变这些习惯。
迪斯尼的一位前任管理者说“有一种倾向相信人们所接触的都是最完美的”。
迪斯尼认为在佛罗里达能做到的,在法国一样能做到。
过分骄傲、批评的压力、工人的士气低落等在一开始就使得游客远离。
欧洲迪斯尼的财务风险是基于对利润的过于乐观的估计。
评论家曾经指出财务结构已经远远偏离了正常轨道,迪斯尼应该注意老式的欧洲思维是不能和美式的自由市场财务相比较的。
尽管如此,公园还是如计划中一样有许多游览者。
但是成本却太高了,同时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克服成本,乐园当局设定的门票价格为42.25美元,这要比美国的门票高。
迪斯尼完全没有看到欧洲经济处于不景气当中。
一名高层管理者说,“由于受到计划规定的开园日期的压力以及开园的诱惑,我们没能意识到一场大的经济衰退正在来临。
以法国迪士尼乐园为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与政治障碍在跨国的企业经营中,投资国与东道国由于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跨国经营的公司往往会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麻烦,政治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障碍就是其中之二。
以下,将探讨法国迪士尼乐园计划的文化与政治障碍。
一、文化障碍及克服文化风险是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的一项相对较“软”的风险。
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这种风险不似政治风险一般,拥有诸如强制没收一样强劲的威力;二是这种风险有时对于刺激反应较慢,对于在此方面犯错的企业,改正的时间成本较大,因此更需要企业从始至终保持警惕。
本案例中,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理论,在西方世界里,美法两国差异相对较大。
因此更需要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一)应当事前考虑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产品形象的可接受性由于历史(法国历史上帮助美国建国)和现实(现时国家地位)的原因,美国和法国都认为自己处于文化上的强势地位。
这时,如果美方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不加改变的的强置于法国,就如同强行喂药的医生,不会被患者接受。
2.消费方式的差别由案例所言,美国人习惯在乐园中消费多日而欧洲人多习惯一日游。
3.劳工状况我认为,迪士尼公司大可以通过事前的准备进行化解以上因素。
首先,迪士尼可以通过一些类似“选秀”的方式试探法国人对于乐园的热情,扭转法国人对美国文化的轻视。
奥运会的申办,可以被认为是可行的先例。
凭借这个方式,迪士尼可以通过多个城市、国家的角逐,与各国人民的反应,判断出最佳的投资地点。
其次,如果迪斯尼确定把法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则应根据市场调查的方法,判断至少以下几个情况:1)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防止出现对周一消费者人数少的误判和对消费者多一日游的误判);2)当地劳动力情况(熟悉当地相关法律及工会状况和潜在员工的工作习惯,防止员工对原先组织设计的不适应)。
第三,根据以上步骤得出的结论修改计划,包括乐园的硬件设施、产品的提供以及对经典组织结构的变化方面。
迪斯尼案例分析一迪斯尼设想法国消费者的品味和偏好是什么?那种设想是正确的?那种不正确?答:迪斯尼在进入欧洲市场之后,从文化上对巴黎或者是整个欧洲的消费者进行了分析,从欧洲文化的角度来对法国消费者的品味和偏好分析。
包括:1 迪斯尼在公园里不卖含酒精的地饮料。
2 迪斯尼认为周一的游客少,周五的游客多3 迪斯尼认为欧洲的消费者不吃早餐,早餐厅的位置设置的不够多,而且认为法国消费者的早餐喜好是面包和咖啡。
4 迪斯尼认为法国消费者的午餐的时间应该在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都可以。
5 迪斯尼认为法国消费者应该在迪斯尼的公园里待到4~5天。
但是,从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迪斯尼对法国消费者的品味和偏好的分析是不准确的,他们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在法国当地,大家的习惯是午餐都喝酒,所以必须要有含有酒精的饮料,这样才能吸引当地的消费者。
关于游客的游玩时间的问题,迪斯尼也做出了错误的分析,在当地,周一的游客是比较多的,需要安排较多的员工,而周五则是游客比较少的时间。
再就是关于早餐和午餐的问题:早餐对于法国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而且他们喜欢的是熏肉和鸡蛋,午餐对于法国人来说,时间也是比较严格的,大家都在12:30吃午餐,对于这些,迪斯尼都分析的不对,没有给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最后是欧洲游客的游玩时间问题,欧洲游客对于迪斯尼的态度是,把它当成一日游,而非4~5日游。
这使得迪斯尼建立的豪华旅馆处于严重可亏损状态。
二迪斯尼如何在法国获得受欢迎的初始的经验?采取什么措施减少创立欧洲迪斯尼时期的错误?对于迪斯尼来说,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即是在美国成功的经验不能直接搬到法国来套用,法国文化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因素。
对于迪斯尼来说,它减少自己的错误的方式,和它或得受欢迎的方式都是统一的,它开始考虑到法国文化与美国文化或者是日本文化的差异。
在迪斯尼当中,融入更多的法国文化因素。
例如:1 把公司的名字改为巴黎迪斯尼乐园,加强公司的当地形象,同时,把迪斯尼乐园里的第一解说语言改为法语。
法国迪士尼案例分析一、内容简述本文将围绕法国迪士尼乐园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作为迪士尼公司在欧洲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法国迪士尼乐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凭借其卓越的经营策略和创新理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国迪士尼乐园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其在商业模式、市场定位、服务质量、品牌形象以及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案例特点。
通过深入挖掘法国迪士尼乐园的成功经验,本文旨在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策略,以展示其在激烈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法国迪士尼乐园的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
1. 介绍迪士尼作为全球知名的娱乐巨头,其业务范围和影响力迪士尼作为全球领先的娱乐巨头,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术引领着全球娱乐行业的发展方向。
凭借其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和多元化的业务领域,迪士尼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娱乐、媒体、主题公园、电影制作、消费品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业绩和深远的影响。
自诞生以来,迪士尼不断创新并丰富其产品线和服务内容,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需求。
从动画片、电影、电视节目到游乐园和主题商品,迪士尼不断延伸其品牌触角,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娱乐帝国。
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娱乐行业,还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价值观中。
无论是在电影制作、主题公园运营还是消费品市场,迪士尼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市场控制力。
特别是在法国,迪士尼的成功落地生根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经济增长。
法国迪士尼乐园作为迪士尼在全球的重要主题公园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迪士尼在法国的消费品市场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迪士尼作为全球知名的娱乐巨头,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布局和影响力不容忽视。
特别是在法国这样的重要市场,迪士尼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对于我们理解全球娱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迪斯尼的案例问题分析1.什么因素造成了欧洲迪斯尼在第一年的运作期间表现不佳?(1)欧洲迪士尼乐园的开业还正好赶上了欧洲严重的经济衰退。
也正因如此,欧洲游客远比美国游客要节省得多。
(2)入园费和迪士尼酒店都定价过高。
欧洲迪士尼乐园成人门票的价格是美元——比在美国的还贵。
在乐园门口的迪士尼宾馆旗舰店,一个房间一晚就要花费340美元,这相当于巴黎顶级酒店的价格。
迪士尼公司很快发现,乐园宾馆的平均入住率降到了只有50%。
客人们不愿意停留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钱在这些昂贵的商品与服务上。
(3)其他的一些经营不当与预计错误也给迪士尼公司带来了伤害,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因素2.你认为这些因素在什么程度上是欧洲迪斯尼或其母公司迪斯尼(a)可预见的和(b)可控制的?●迪斯尼在法国是可预见的且可控的。
●来自美国的项目经理们在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过于迷信他们在美国和日本取得的管理经验,不顾法国当地的实际情况,也不重视法国员工的合理意见。
在输出美方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美方管理人员态度傲慢,常以“老大”自居,行事专横跋扈。
结果,只能是招致法国员工的怨恨,造成员工队伍士气低落,服务品质下降。
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最终难免会挫伤游客的来访热情,乐园的收入也就无法保证。
当然,建设指导思想的偏差或许才是导致欧洲迪斯尼乐园项目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迪斯尼公司在开发佛州迪斯尼乐园时的规划思想类似,欧洲迪斯尼乐园的兴建实际上是迪斯尼公司在该地实施的一项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一部分。
根据迪斯尼公司的最初规划,一期除了该主题公园之外,还包括兴建若干座饭店,客房总计5200间。
这甚至超过当地原有的住宅总量。
后续各期的工程计划还包括修建大型商用写字楼、Shopping Mall高尔夫球场、公寓、度假别墅等。
从获利前景上看,后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显然比单纯观光性质的迪斯尼乐园更具优势。
从而,分散了迪斯尼公司对乐园本身经营管理的注意力。
迪士尼案例分析————————————————————————————————作者:————————————————————————————————日期:迪士尼战略分析目录迪士尼战略分析 (1)一、案例背景 (1)二、宏观环境分析 (2)三、全球传媒产业环境分析 (5)四、迪士尼产业链分析 (6)五、迪士尼数据分析 (8)六、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12)(一)公司层战略——多元化后的调整战略 (12)(二)业务层战略 (14)图目录图1 传媒行业需求端及供给端存在双重利好 (2)图2 2000-2014年全球前五GDP总和趋势图 (3)图3 常态观影人群正在形成 (4)图4 全球人均每周娱乐小时数 (4)图5 2007-2011年全球传媒产业总规模 (5)图6 1983-2012年全球各媒介广告收入规模 (6)图7 1983-2012年全球及中国广告收入规模(亿美元) (6)图8 迪士尼产业链纵向整合 (7)图9 2015年全球百大电影各制片方票房 (7)图10 2000-2008公司营收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9)图11 2004-2008年四项主营业务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11)图12 2004-2008年迪士尼总资产(百万美元)及增长率 (11)图13 迪士尼2004-2008年资产构成(百万美元) (12)图14 迪士尼多元化历程 (12)图15 迪士尼多元化后战略选择 (13)图16 迪士尼四大业务GE分析 (15)表目录表1 80、90后与80前比较 (3)表2 迪士尼主要并购事件 (8)表3 2008年全球10大主题公园集团排名 (9)表4 迪士尼四大业务模块 (10)表5 1999-2008年迪士尼品牌价值及排名(亿美元) (14)迪士尼战略分析一、案例背景1928年,沃尔特·迪士尼和他的哥哥罗伊凭借《汽船威利》这第一部关于米老鼠的有声动画而闻名于世,紧接着一系列动画人物相继走进人们的视野,如高飞和唐老鸭等,标志着沃尔特的动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制作出了诸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的大片。
迪斯尼案例分析石超200900272197 一、迪斯尼公司在法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迪斯尼公司在法国遇到的主要问题从案例分析,迪斯尼公司在法国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美国政府要求法国削减农业补贴引起法国农民不满,为对抗美国政府,法国农民利用拖拉机围堵迪斯尼乐园,影响迪斯尼的正常营业。
2.美法两国在文化和消费观念上存在着显著地差别。
文化观念的差异使迪斯尼与法国政府的谈判困难重重;因为对法国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了解,导致迪斯尼乐园内的餐厅面积和食物配置不能满足法国游客的要求,引发了游客的不满;因为美法工作观念的不同,导致了极高的离职率(10%);因为对法国人度假习惯的错误判断,致使迪斯尼乐园内高级旅馆客房大半闲置。
●问题的根源从迪斯尼公司与法国之间的种种冲突可以看出,迪斯尼公司并没有建立起国际化营销观念。
一方面没考虑当时美法两国之间的政治形势,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进入法国,另一方面,对法国当地缺乏了解,错误的估计了法国人的生活消费习惯,导致产品不能满足顾客要求。
因此,没有准确的规避政治风险及跨越文化障碍是迪斯尼公司在法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迪斯尼公司应如何缓解或彻底解决上述问题?●规避政治风险规避政治风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进入目标市场时准确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找准进入时机。
鉴于迪斯尼公司已经在错误的时间进入法国市场,在大形势不变的情况下,迪斯尼公司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治风险带来的压力。
面对当时的形势,迪斯尼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缓解危机:1.尊重投资国的主权,不参与政治。
在商言商,单纯进行商业活动,对投资国的主权和政治问题不发表态度。
2.寻求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可以适当引进政府资金,给予政府一定的股份(合资)或者利用被投资国银行贷款。
当双方利益相关联后,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是必定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
3.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公司的力量完全影响两国之间的外交政策是不可能的,但是,迪斯尼公司带来的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对投资地经济的拉动给其带来了谈判的砝码,可以通过公司的力量游说相关议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公司相关的政策,缓和两国关系。
案例:全球营销的文化环境——迪斯尼在法国的麻烦迪斯尼(Disney)公司在1955年在美国南加州建立全球第一个主题乐园就获得了极大地成功。
之后又分别于1970年和1983年在福罗里达州和日本的东京建立第二个和第三个迪斯尼乐园,同样造成轰动。
1986年,迪斯尼的高层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法国巴黎,一是因为巴黎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在人口方面优势更明显:欧洲有3.1亿人居住在离去欧洲迪士尼只有两个小时飞机路程的范围内,其中1700万人驱车两小时可抵达。
且有法国政府的补贴(政府期待迪斯尼将为法国人民提供30000各就业机会,故提供了十亿美金作为诱因)。
当初在规划时,公司就想把在美国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到巴黎。
他们想在日本东京既然能那么成功:开园第一天,东京乐园就很成功,几百万日本人游览了乐园,从开张之日至今,游客人数一直未见减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回头客。
在东京,一家人到迪士尼乐园玩一次,在饭店住上一夜,轻轻松松就花掉600美元。
通过游玩都想获得他们眼中的美国式娱乐体验。
迪士尼将美国主题公园整个移植到日本获得了成功,正是因为日本人对迪士尼的人物非常喜爱。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就是去见米老鼠和它那帮朋友。
迪士尼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人的生活。
所以,有了这样的成功在先,迪士尼进入法国时,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合适的模式,还会有什么不一样吗?1992年4月,欧洲迪士尼乐园向欧洲游客敞开了大门。
而现实让迪士尼管理者大吃一惊,欧洲人不像日本人那样,为“米老鼠”神魂颠倒。
而且迪士尼及其顾问们也没能预见到即将来临的经济衰退,贷款利率极高及一些货币相对于法郎的贬值,还有1991年的海湾战争给度假旅游来了个急刹车;以及在竞争方面遇到的难题:世博会和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运动会;再加上自身存在的问题。
开业两年后,乐园已经亏损了9亿多美元。
游园人数、购物消费都远远低于预期。
与东京相反,欧洲家庭一般都不愿意在乐园一天花上280美元,去享受公园的经典和包括汉堡包和奶昔在内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