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毒理学-4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2010年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30
中毒遵循的急救原则中毒遵循的急救原则1、急性中毒的急救急性中毒的救治要及时准确。
在初步处理的同时要尽快设法查明中毒原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阻止毒物继续侵害人体,并尽快使其排出或分解。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或去除中毒源,脱去污染的衣服,皮肤粘膜沾染的毒物应尽快冲洗,可采用清凉冷水冲洗,因热水可使血管扩张而可能保进毒物吸收,故不宜采用。
冲洗要充分,否则可使毒物吸收面积扩大。
3、口服中毒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停止服用,设法促其呕吐,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用手指刺激舌根部,神志清楚者可令其饮大量清水,然后刺激舌根而引起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呕吐为止。
4、腐蚀剂中毒腐蚀剂中毒者可灌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
对口服中毒者采用洗胃法是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的行之有效方法,将洗胃管经口腔插入胃,注意避免误入气管,先将胃内容物抽出,然后注入200--300毫升清洗液,再抽出洗液,然后再注入清洗液,如此反复,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
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切开洗胃,洗胃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效果较好。
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1、皮肤黏膜沾染毒物:如果衣服上存在毒物,首先要把患者的外衣、鞋袜都脱掉;如果皮肤上也沾染毒物,要用清水反复清洗皮肤,防止毒物从皮肤进一步吸收到体内;经过上述简单处理以后,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观察,行进一步救治;2、通过呼吸道吸入毒物:先将患者从中毒环境移到通风的地方,保证其呼吸道通畅;这样的患者可能呼吸道症状较重,刺激性咳嗽、胸闷症状比较明显,如果有氧气的条件应立即给患者吸氧,然后将其送往医院;3、口服中毒:先要进行催吐,送医院后要进行洗胃或者导泻;将患者送往医院之前,要带好患者误食的毒物或者可能让患者中毒的食物,到医院内进行解毒治疗。
预防食物中毒的小常识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与送医处理中毒事件是一种紧急情况,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一个及时而有效的处理过程可以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并减少后续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与送医处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步骤1. 迅速评估环境和风险:在处理中毒事件之前,务必确保自己的安全。
首先,检查是否存在危险物质泄漏或气味过强的区域,确保没有可能危及自己的风险。
2. 发现中毒者并判断症状:在发现中毒者时,要迅速判断中毒的类型,以确定合适的救援方法。
常见的中毒类型包括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药物中毒等。
3. 拨打急救电话:紧急时刻,及时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120),向急救人员传达中毒事件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当前的位置。
4. 切勿自行处理: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时,不要随意给中毒者灌水、催吐或者使用药物。
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加剧中毒者的伤势,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5. 保持中毒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让中毒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激动,以免加重症状或导致其他意外发生。
二、送医处理的注意事项1. 带上中毒物品样本: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最好携带中毒物品的样本,以便医生准确判断中毒的原因,采取更恰当的治疗方式。
2. 记录症状和事件细节:在送医的过程中,尽可能记录中毒者的症状和事发过程的细节,这将有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
3. 不要耽误治疗时间:及早送医是关键,尤其是对于严重中毒的情况。
在等待急救人员或自行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切勿耽误时间。
如果症状急剧恶化,应当考虑其他紧急救援方式,如呼叫救护车。
4. 遵从医生治疗:一旦中毒者到达医院,即时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告知医生中毒的原因和过程,以便医生针对中毒事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5. 积极接受后续检查和治疗:中毒事件后,可能存在后遗症或潜在健康问题。
中毒者应积极接受医生的后续检查和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确保身体的健康稳定。
三、中毒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策略1. 加强安全意识:在生活和工作中,提高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药物等有毒物品,在食物加工和饮食过程中加强卫生措施,以减少中毒风险。
中毒事件的紧急拯救与送医紧急拯救与送医中毒事件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突发状况,及时的紧急拯救和送医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和后果。
本文将从中毒急救的基本原则、常见中毒类型与紧急处理、送医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毒急救的基本原则在紧急拯救中,中毒急救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安全。
以下是一些中毒急救的基本步骤与原则。
1. 保护现场安全:在拯救中毒患者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关闭有毒气体或液体的源头,戴上防护设备,切勿让自己遭受中毒的风险。
2. 评估患者情况:迅速评估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确定中毒类型与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有无呕吐、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判断所面临的风险和紧急救治优先级。
3. 寻求专业急救:如果您不是医护人员或专业急救员,那么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应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如120)并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
4. 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简单的急救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时刻。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有体表溅洒液体,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受伤部位等。
5. 设法保存中毒样本:如果可能,保存中毒源物,如药片、植物残留等。
有关机构在判断中毒情况时,这将有助于确定中毒类型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常见中毒类型与紧急处理中毒事件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动物咬伤等。
本章将重点介绍常见中毒类型及其紧急处理方法。
1. 药物中毒:包括误服药物、药物过量等情况。
在处理这类中毒事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中毒药物名称及剂量,并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急救措施。
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让患者饮用大量的清水以稀释药物。
2.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常见于食品存储不当、加工不规范等。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并告知医护人员食用了什么食物。
在送医途中,可以让患者多饮清水以帮助排除毒素。
3. 化学品中毒:化学品中毒常见于工业事故,如有机溶剂、腐蚀剂等。
中毒的处理原则●处理中毒的原则包括: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如果中毒者情况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生中毒者的个人信息、中毒症状等。
如果处于清醒状态,可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给予新鲜空气和温暖的衣物。
2.减少毒物吸收:如果毒物是液体,可以使用干布或海绵擦干毒物,然后使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受影响的区域。
如果是固体毒物,应立即去除受污染的衣物,并使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受影响的区域。
3.促进毒物排出:如果毒物已进入体内,可以通过呕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促进毒物排出。
4.提供生命支持:对于严重中毒患者,应提供生命支持,如呼吸机、输液等。
5.应用特效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根据不同的毒物类型,可以应用不同的特效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处理原则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对于特定类型的毒物中毒,如化学物质、药物等,可能需要更为专业的急救措施和治疗。
因此,在处理中毒事件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要避免中毒,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了解有毒物质:学习和了解常见的有毒物质和它们的来源,例如毒蘑菇、有毒化学物质、有毒植物等。
避免接触和摄入这些物质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2.饮食安全:注意食品的来源和新鲜度,避免食用变质或受污染的食物。
尽量选择煮熟、烤熟或经过可靠处理的食品,避免生食,特别是生肉和生鱼片。
3.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是安全的,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或来源不明的水。
最好使用过滤器或煮沸消毒的水源。
4.储存化学品和药品:正确储存和标记家庭清洁剂、农药、药品等有毒物质。
将它们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并确保使用时有成人监督。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洗脸和洗澡。
特别是在处理食物、使用卫生间或接触有毒物质后,要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6.避免接触有毒动植物:避免随意采摘野生植物或接触不明动物,特别是毒蛇、毒蜘蛛等有毒生物。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防蚊液和穿着合适的鞋子。
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与送医处理方法中毒事件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接触或注射毒物后导致的中毒症状。
面对中毒事件,正确的紧急解救与送医处理方法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与送医处理方法的介绍。
一、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1. 确保自身安全:在处理中毒病人之前,必须确保自己的安全。
特别是在接触毒物可能引起二次中毒的情况下,例如含有腐蚀性物质或有毒气体的环境。
2. 疏散患者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中毒发生在封闭的环境中,应迅速将患者疏散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新鲜空气的流通。
3.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中毒事件后,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紧急救援号码,并告知相关情况,以便他们能及时派遣救援人员。
4. 切勿尝试诊断和处理中毒原因:在处理中毒状况时,一般人员不具备对中毒原因进行准确诊断的能力,因此应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5.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若患者出现呕吐、昏迷或窒息等情况,应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可以将患者侧卧,以防止误吸呕吐物。
6. 移除与毒物接触的物品:如患者中毒的原因是皮肤接触有害物质,应尽快从患者身上将有害物质清洗干净,减少毒性吸收。
二、中毒事件的送医处理方法1. 救治原则:中毒处理的原则是及时、迅速,并根据中毒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分类紧急处理:根据中毒的不同类型,应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吸入有毒气体的中毒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并提供维持呼吸的急救手段。
3. 拿样品去医院: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将中毒物质带到医院,以便医生迅速诊断中毒的原因。
尽可能提供清楚、准确的中毒情况描述,帮助医生进行救治。
4. 各种中毒的处理:各种中毒事件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
例如,对于食物中毒,首先应将患者胃内容物排出,并给予适当的解毒药物;对于药物中毒,应立即清洗胃部,并及时使用剂量适当的解毒药物。
5. 监护及观察:中毒事件引起的严重中毒症状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救治过程中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毒病人主要救护措施引言中毒是指人体内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这些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毒素或药物。
中毒病人的抢救工作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毒病人的主要救护措施,并提供几种常见中毒的处理建议。
中毒病人的主要救护措施1. 确定中毒类型在进行救护工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中毒的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常见的中毒类型包括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和食物中毒等。
通过了解中毒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可以为救护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 紧急救护•紧急呼叫急救车辆:如果中毒病情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详细的中毒情况描述。
•呼吸道管理:对于意识不清或呼吸困难的中毒患者,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果有异物阻塞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直到专业医生抵达。
•补充氧气:对于严重中毒的病人,常常会出现缺氧现象。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患者补充纯氧气,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3. 中毒物质处理•药物中毒的处理:对于药物中毒病人,首先需要尽快排除体内残留药物。
可以通过洗胃、使用活性炭或排尿增加药物排泄来实现。
同时,根据中毒药物的类型,可以给予相应的解毒剂进行中和作用。
•化学物质中毒的处理:化学物质中毒的处理依赖于中毒物质的种类。
在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并避免物质进入眼睛或口腔。
对于吸入有毒气体造成的中毒,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食物中毒的处理:对于食物中毒病人,最重要的是立即停止摄入有毒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毒素排出。
此外,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尽早就医。
4. 监护和支持治疗•监护:持续监测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如有必要,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病情。
•支持治疗:根据病人中毒程度的不同,可以给予补液、电解质平衡调节、对症治疗等。
对于严重中毒病人,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使用床边血液透析等技术。
常见中毒的处理建议1. 药物中毒•常见症状:药物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中毒急救原则与要领
中毒急救的原则是尽快采取措施,防止毒物继续吸收,促进毒物排泄,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以下是中毒急救的一般要领:
1. 立即停止接触毒物:如果是经皮肤接触毒物,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如果是经呼吸道吸入毒物,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2. 清除毒物:如果毒物是经口摄入,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以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3.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4. 尽快就医:中毒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包括给予解毒药物、对症治疗等。
5. 预防并发症:中毒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器官功能障碍、感染等,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因此在进行中毒急救时,应根据毒物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进行中毒急救时,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与送医处理中毒事件是指人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引发身体机能的异常变化和健康状况的恶化。
面对中毒事件,合理的紧急解救和快速的送医处理至关重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毒事件的常见处理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应对策略。
一、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1. 察觉中毒情况:当发现有人可能中毒时,应及时确认中毒的类型和原因。
常见的中毒情况有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化学品中毒等。
通过了解中毒的症状和病因,可以更好地进行紧急解救。
2. 保护现场安全:确保自己和受害者的安全是紧急解救的首要任务。
对于某些有毒气体、化学品等,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同时迅速将受害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3. 呼叫急救:在确认中毒情况后,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专业人士求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紧急处理措施。
4. 切勿盲目处理: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或草药,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应根据中毒类型选择正确的解毒方法,例如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或服用活性炭等方式解救,药物中毒可与医生沟通后采取适当的解毒措施。
二、送医处理1. 判断中毒严重程度:中毒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些则可能生命垂危。
在送医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中毒原因,判断中毒的严重程度,以便医生能够给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保持患者稳定:在送医途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并稳定其情绪。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如CPR等。
3. 提供详细信息:在到达医院后,应向医生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中毒情况的详细描述,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应尽量回答医生的问题,提供更多有助于诊断的信息。
4. 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工作。
同时,在治疗期间,家属应保持沟通畅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
总结起来,中毒事件的紧急解救和送医处理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步骤。
临床中毒紧急救治原则、常用解毒剂及预防作用紧急救治原则首先应阻止或减缓毒物的吸收,去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减少毒物对人体的伤害。
对于吸入性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对于接触性中毒,应立即脱离接触,清理已经沾染的毒物。
对于食入性中毒,应立即采取洗胃、催吐、导泻、利尿等方法排出毒物。
常用解毒剂沉淀剂:糅酸和浓茶水能使生物碱沉淀,并减缓毒物的吸收。
吸附剂和保护剂:活性炭是良好的吸附剂;发生对食管、胃肠道黏膜有刺激、腐蚀作用的有毒物质中毒时,可以应用保护剂,如植物油、牛奶、生蛋清液、豆浆、淀粉糊等。
通用解毒剂:可以将活性炭、糅酸、氧化镁按2:1:1的比例混合,急救时,可将1~3小匙混合物加约200ml水让中毒者口服。
其适用于中毒物质不明者、不能立即进行洗胃者或欲催吐者。
常用的解毒方法清除皮肤毒物:施救者应迅速带中毒者离开中毒现场,脱去其被污染的衣物,用温水反复冲洗中毒者的身体,清除其皮肤上的中毒物质。
若为碱性物质中毒,可用醋酸或酸性果汁冲洗;若为酸性物质中毒,可用小苏打水、肥皂水冲洗。
清除眼内毒物:施救者应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中毒者的眼睛5-10分钟。
吸入毒物的急救:施救者应迅速带中毒者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为中毒者吸氧。
食入毒物的急救:催吐,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中毒者的咽部,帮助其将毒物吐出;对于食用腐蚀性毒物的中毒者,可灌入生蛋清液、稠米汤、淀粉糊、牛奶等,这样做可以保护胃肠黏膜、延缓毒物吸收;对于意识清醒的中毒者,越快洗胃效果越好,但洗胃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强酸、强碱者,意识不清、抽搐、惊厥者,以及患有严重食管静脉曲张、溃疡者,禁忌催吐。
预防妥善收好家庭中的有毒物质。
药品应使用专门的药箱收纳并上锁,每次服完药后应立即将剩余的药品收好。
强酸和强碱(如洁厕剂和管道疏通剂等)应放到儿童够不到的地方。
不要用空饮料瓶等装有毒物质。
简述临床中毒解救的总体原则和方法毒物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人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毒物指的是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被人体摄取,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如何在临床上对毒物中毒者进行有效的解救,成为了临床医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总体原则:1、尽早救治同很多疾病一样,中毒也是一件时间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中毒后的头几分钟或者头几小时内,应该尽可能快地做出救治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损失。
2、综合救治中毒不同于普通的疾病,一般是由于外界物质的侵入而引起的。
所以,对中毒病人进行救治,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如按照中毒原因选用合适的解毒剂,补充体内缺失的营养元素,调节病患的身体机能等。
3、个体化治疗中毒的类型和病情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对中毒病人的救治应该根据其病情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病人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
方法:1、拯救呼吸中毒病人因为毒物进入体内,会导致呼吸系统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中毒病人的第一步就是拯救呼吸,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具体方法包括对病人进行口对口呼吸或者胸外按压,以保证病人在意外情况下能够保持呼吸。
2、快速清除毒素清除毒物是治疗中毒的关键一步。
因此,在临床中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洗胃和吐肚子。
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特定的器械来将病人体内残留的毒物进行清洗。
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
3、补充O2和药物在处理完毒物之后,还需要通过口服或者注射药物的方式,让病人摄入一些特定的药物,并给予病人氧气进行呼吸。
同时,还需要检查病人是否存在其他的疾病因素,如缺乏水分、低血糖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调节。
以上是临床中对毒物中毒者进行解救的一些总体原则和方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平时注意家中的卫生状况,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中毒急救原则中毒事件是一种紧急情况,特别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因此,了解中毒急救原则,对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介绍中毒急救原则。
第一步:快速判断中毒类型当有人出现中毒症状时,需要快速进行判断,以便选择正确的中毒急救方法。
中毒类型可以根据症状来判断,如呼吸困难、昏迷、皮肤发红等。
第二步:中毒人员移至安全场所在判断出中毒类型后,需要将中毒人员迅速移至安全场所,远离毒源,尽可能避免接触更多的毒物,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也更有利于进行后续的急救措施。
第三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毒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医护人员将提供专业指导和医疗协助,针对不同的中毒类型,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帮助中毒者尽快恢复。
第四步:阻止中毒蔓延在进行急救措施之前,需要密切注意中毒人员周围的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中毒物质继续蔓延扩散。
例如,如果是气体中毒,需要切断气源、开放门窗,保持通风;如果是食物中毒,需要及时清理食物、饮料,避免他人继续食用。
第五步:对中毒者进行急救处理根据中毒情况,对中毒人员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
例如,含有毒物的液体误食后,应先吐出液体,并及时给予清水,以便更快地将毒物排出;而化学品灼伤皮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将化学品冲洗干净。
总之,中毒事件不同于其他紧急情况,因此需要了解中毒急救原则,快速判断中毒类型、将中毒人员移至安全场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阻止中毒蔓延以及对中毒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护生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对中毒事件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切实做到应对自如、科学救治。
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与技术
急性中毒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
量服化学制品、农药等会使人中毒而致死。
常是误服,也有自杀而服者。
不论何种中毒原因均应立即急救。
接下来因此,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应突出以下四个字,即“快”、“稳”、“准”、“动”。
“快”即迅速,分秒必争;“稳”即沉着、镇静、胆大、果断:“准”即判断准确,不要采用错误方法急救;“动”
即动态出现的症状,措施是否对症。
二、急性中毒的急救技术
除毒方法
1.清除皮肤毒物:迅速使中毒者离开中毒场地,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微温水反复冲洗身体,清除沾污的毒性物质。
如为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稀盐酸、酸性果汗冲洗;如为酸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洗。
敌百虫中毒忌用碱性溶液冲洗。
中毒的急救原则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使机体受损并发生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中毒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必须尽快作出诊断与急救处理。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毒的急救原则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中毒的急救原则1、立即中止毒物接触2、清除进入体内已被或尚未被吸收的毒物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体外4、使用特效解毒药5、对症支持治疗中毒的临床表现1、皮肤粘膜:灼伤(强酸、强碱)、发绀(亚硝酸盐)、黄疸(鱼胆)2、眼:瞳孔散大(阿托品)、瞳孔缩小(吗啡)、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3、神经系统:昏迷、谵妄(见于阿托品中毒)、肌纤维颤动(见于有机磷)、惊厥(见于有机氯、异烟肼)、瘫痪(见于三氧化二砷)、精神失常(见于一氧化碳、阿托品)4、呼吸系统:呼吸气味:酒味、苦杏仁(氰化物)、蒜味等呼吸加快:水杨酸类、甲醇呼吸减慢:催眠药、吗啡肺水肿:磷化锌、有机磷等5、循环系统:心律失常:如洋地黄,茶碱类。
心跳骤停:如洋地黄,茶碱类是直接作用于心肌;窒息性毒物导致缺氧;钡盐、棉酚导致低钾。
6、泌尿系统:急性肾衰7、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砷化氢白细胞减少和再障:氯霉素、抗肿瘤药出血:阿司匹林、氯霉素血液凝固:敌鼠、蛇毒8、严重并发症出现致死性的心力衰竭和休克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呼吸肌麻痹以及呼吸衰竭。
肾脏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氮质血症等。
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瘫痪、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
引起贫血、溶血,诱发DIC、广泛出血。
在度过急性中毒急性期后部分患者可遗留后遗症,如腐蚀性毒物中毒引起的消化道变形和狭窄,影响正常饮食;脑部中毒损害或严重缺氧后发生精神运动功能障碍等。
中毒的诊断标准1、毒物接触史:对应患者不明原因的急性症状表现,医生应该警惕患者可能是中毒,需要仔细盘问病史,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及时诊断患者中毒,为患者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中毒应急处理中毒事件是指人体接触或摄入某种有毒物质后导致身体功能受到损害的情况。
中毒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在遇到中毒事件时,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中毒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常见中毒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以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中毒事件。
一、中毒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1. 确保自身安全:在处理中毒事件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的安全。
如果中毒物质具有传染性或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 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中毒事件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请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
急救人员将根据中毒物质和患者症状提供进一步指导。
3. 识别中毒物质:根据中毒物质的不同,采取的应急处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尽量向医务人员提供中毒物质的相关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处置。
4. 给予紧急处理: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根据中毒物质的性质和患者症状进行一些紧急处理措施,以减轻中毒的程度。
二、常见中毒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1. 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情况之一。
在发现药物中毒时,应立即停止患者进一步摄入药物,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患者尚未失去意识,可以让其漱口以清除口腔残留药物,并饮用大量温水稀释毒物。
但切记不要诱导呕吐,以免损伤食道。
2. 化学品中毒:化学品中毒的处理方法与药物中毒类似。
首先,要立即将患者远离有毒气体或危险区域,并拨打急救电话。
然后,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清水冲洗皮肤和眼睛,尽量去除毒物。
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口吐白沫,应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3.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在发现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停止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并拨打急救电话。
可以让患者饮用大量清水,以促进毒物的排出。
在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但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的腹泻和呕吐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4. 动物咬伤:在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清除伤口内的细菌。
中毒的急救技术一、中毒的定义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导致机体发生功能和器质性改变后呈现疾病状态甚至死亡,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随着全球工农业技术的不断更迭,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暴露在有毒物质下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毒物的管理和研究相对滞后,因此中毒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带来的危害也日渐显著。
中毒一般分类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快,如不尽早干预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是长时间吸收少量毒物的结果,一般起病慢,病程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漏诊。
本篇主旨为急性中毒的急救技术。
二、中毒的治疗原则1.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
2.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3.清除体内已被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4.查明毒物的性质,如条件许可,及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5.积极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三、中毒的治疗措施(一)处理最危急生命的问题患者中毒后,一经发现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衰竭,如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呼吸心跳骤停、癫痫、脑水肿等问题,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纠正休克、控制抽搐、控制脑水肿等。
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尽早有床血流动力学检测,以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二)终止接触毒物现场如有毒物继续泄露时,应及时切断毒源(如关闭阀门),并迅速脱离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通风处进行急救。
如毒物经由皮肤侵入,脱去患者污染的衣服,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和毛发(特殊毒物科用酒精、碳酸氢钠、醋酸等)。
如有胃肠道进入的毒物应立即停止服用。
(三)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原则为及早、彻底清除毒物,这对改善病情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消化道进入的毒物,常用催吐、洗胃及导泻予以消除。
当毒物污染皮肤及溅入眼内,一般均应用温水彻底清洗,水温不可过热,以免增进毒物吸收,特别注意毛发及甲缝中的毒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