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分与合(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16
《5的分解和组成》说课稿《5的分解和组成》说课稿1(2287字)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__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5的组成和分解》。
(板书题目)本次活动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合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次活动主要讲述了5的分解和组成,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观察中形成数的概念意识。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由此可见,数学的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目标: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3、与同伴友好的交流和探讨在以上3个活动目标中,由于受到幼儿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限制,5的分解和组成是幼儿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把它列为活动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友好的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所学知识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2、3、4的组成和分解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套贴有米老鼠、唐老鸭头像的盘子,5只小企鹅,笔,记录卡片,鼓,彩色贴纸组成的两个圆圈,数字卡片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目标,我采取了情境创设法、游戏法、探究法。
之所以采用情境创设法是因为幼儿认知较浅,知识的感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创设情境更利于幼儿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游戏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知识。
因为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爱探索事物,利用幼儿这一特点,采用探究法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活动,选择方法很重要。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提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的分解组合”1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纪录来探索5的分解组成。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寻找递增与递减的规律,增强幼儿积极探索的意识,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内容:"5的分解组合"活动目标:1、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记录、探索"5"的分解与组成,观察寻找出递增、递减规律,感知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关系。
2、培养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记录卡12个,小盘24个,"5"的分合数字12套,大数字一套,大计数器一个,小青蛙手偶一个,各种水果干果60个,麦田两块,小虫若干,青蛙胸卡同幼儿人数相等。
2、示范教具:5的分解组合两套。
3、胸卡每人一个数字,[5(8)个、 4(4)个、3(4)个、2(4)个、1(4)个]4、"找朋友"磁带一盘,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手偶青蛙、以打电话的游戏形式复习"4"的分解组合。
"叮铃铃、叮玲玲,我的电话发出声,我的电话拨个"3",你的电话拨个"1"。
"嘟..."咱们的电话已拨通。
二、游戏:"我的小手真能干"让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把水果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每次要分得不一样,看有几种分法。
另一个人在计数卡上做记录。
三、请个别幼儿说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的记录结果,教师演示并作以记录,再请幼儿说说这些幼儿分得对不对,自己分得和他们一样不一样。
四、请幼儿观察计数卡,找出它们左边都有数字几,右边都有数字几?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递增、递减、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等)五、为了便于记忆,请一组小朋友把计数卡上的数字按顺序排列一下: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
活动设计背景幼儿在学习数字2—4的组成的基础上,已经知道数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种分成方法。
但在动手操作记录上面却不怎么好。
因此,在接下来组织幼儿学习5的组成时,我把重点放在幼儿动手操作上面,并进一步学习5的组成。
使其更深化的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同时,我又考虑到学习数字组成的枯燥性,采纳了嬉戏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爱好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2、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字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3、进展幼儿的观看力和思维力。
4、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5、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能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娴熟操作范例表。
活动预备1.小盘每人一只,瓶盖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双面雪花片等)。
2.二套练习纸每人各一份。
3.老师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数形小方块若干。
5.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一、幼儿第一次尝试1.幼儿每人手持5只瓶盖,在小盘里撒,看看瓶盖有几个朝上,几个朝下?(边撤边做记录) 力量强:用铅笔写在记录纸上。
力量弱:用数形小方块在记录纸上表示。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3.争论:(1)你玩出了几种方法?有几种不同的结果?(2)用什么好方法把这四种方法全部记住?4.小结:撒5只瓶盖按正、反面区分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边归纳边有规律地记录于范例表中)5.延长活动:(1)可与同伴比比,看谁玩出的方法最多?(2)回家后,也与爸爸、妈妈玩这一嬉戏,比比谁玩出的方法最多?二、幼儿其次次尝试1.幼儿每人一张图表,上面有很多空格,请幼儿将其补填完整。
提示: (1)观看表格中的不同点。
(圆点与数字的区分) (2)根据表格中圆点与数字的提示,正确填写。
(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圆点,则下面的空格也用圆点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数字,则下面的空格也用数字表示)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五以内的分解与合成教案大班教案标题:五以内的分解与合成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分解”和“合成”这两个数学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灵活地分解和合成五以内的数字。
3. 学生能够利用分解和合成的技巧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五颜六色的计数棒或计数卡片。
2. 教师准备五颗小球或其他小型教具。
3. 教师准备一个大班教室或室外活动场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五颗小球给学生,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几个小球。
2. 引导学生数数,确认是五个小球。
3. 教师将五个小球摆成两行,分别是3个和2个小球,询问学生这样摆放后是几个小球。
4. 引导学生回答是五个小球,并解释这是将五个小球分解成两部分。
分解活动:1. 教师发放计数棒或计数卡片给学生,让学生分成两组。
2. 引导学生用计数棒或计数卡片表达数字5,并让学生将5个计数棒或卡片分成两组。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分组方式,例如分成4个和1个,或者分成2个和3个。
4. 学生完成分解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数数,确认分解后的数量仍然是5。
合成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计数棒或计数卡片。
2. 引导学生通过合成计数棒或卡片来组成数字5。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例如使用2个和3个计数棒或卡片组成5。
4. 学生完成合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数数,确认合成后的数量仍然是5。
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例如2、3和5,并让学生利用分解和合成的技巧将这些数字拆分或组合成5。
2. 学生可以使用计数棒或计数卡片来辅助他们的思考和操作。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答案。
4. 教师随机选择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拆分或组合方式,并与全班一起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结束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分解和合成的概念以及其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用分解和合成的机会,例如在购物、分糖果等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