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 格式:doc
- 大小:9.77 MB
- 文档页数:6
第2课《开放革新的时代》第二课时唐的盛衰【知识与能力】掌握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评析“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影响;列举史实,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感受盛世气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多方面感受盛唐气象,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等重要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探究,感受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难点】唐朝盛衰的原因及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自主学习】1.唐太宗实行了哪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治国措施?2.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唐朝发展到鼎盛?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大家看过电影《妖猫传》吗?电影通过诗人白居易的探寻,向我们展现了大唐盛世的壮美画卷以及安史之乱的发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影中的人物和事件在历史上真实的面貌吧。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是何时由何人建立的?其都城在哪里?答案提示: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但唐朝开始强大起来却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手中。
阅读教材P88、P89,思考:(1)唐太宗重视生产的措施是源于他对什么的总结?他有句话叫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别比喻谁?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答案提示:隋灭亡教训的总结;百姓、君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这段话讲述的是唐太宗和谁故事?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答案提示:魏征;以史为鉴、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3)唐太宗的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著名的治世?答案提示:“贞观之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教案新的大一统时总第61时型新授设计者授时间12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汉巩固大统一的重大事的学习理解其大统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西汉巩固统一各方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并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变化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与沟通,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西汉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西汉大统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西汉有关知识的材料积累,并初步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堂生成记录)导入问:秦朝的统治是否如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延续了千秋万代?承上启下。
秦朝的灭亡与西汉的建立投影陈胜、吴广起义图强调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灭亡的时间为公元前206年,为项羽、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简述秦朝统治延续的时间,灭亡的原因、时间。
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使知识上下衔接,不出现断层。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意识。
材料分析:刘邦夺得天下后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人才,我能任用他们,就得了天下。
”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楚汉战争”的史实、成语典故。
回答:刘邦得天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过渡如果你是汉高祖刘邦,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刘家天下?新的大一统的形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2,认识其做法,并分析其利弊。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加强统一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利弊?(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措施有哪些,结果怎样?小品表演:河间王与汉武帝的对话。
思考:两人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猜想汉武帝将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王权?分组讨论:1)推恩令与“分封制”有何区别?(2)“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哪一个高明?通过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学习资料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一)从认识事物基本特性角度,提出问题—是什么 (二)从探索事物因果联系角度,探究问题—为什么 (三)从研究事物作用影响角度,思考问题—怎么样 学法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一) 用史料证明观点 (二) 从史料得出观点
一、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概况
A 组:
1、 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起止点)。
2、对照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天山山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现代国家有:
二、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史料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丝路上设置了许多驿站,如悬泉置。
史料二:两汉时期,政府通过海上路上丝绸之路,加强同西方的联系;通过海路,加强同朝鲜、日本的联系。
两汉时期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广州汉朝造船工场遗址东汉陶船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史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三、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影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
——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请你利用手中的史料印证该观点。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新疆于阗。
不久,
又经中亚传入疏勒。
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
莎车、库车、阿克苏、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
公元前4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
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
之后波斯的魔术,
歌舞等也传播到新疆。
自西汉起,汉之军人、商人往来于中原与西域,在这种情况
下,汉文化进入新疆。
新疆各地的考古挖掘出的木简、绢上记录
了西汉的历法、占卜、药方、兵学、算学等信息。
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后,希腊文化经西亚、中亚传入新疆地
区。
古希腊文化中的裸体艺术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所反映,那里的裸体人像的数量之多,在全国石窟中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男性裸体人像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克孜尔石窟188号。
学习单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一)从认识事物基本特性角度,提出问题—是什么
(二)从探索事物因果联系角度,探究问题—为什么
(三)从研究事物作用影响角度,思考问题—怎么样
学法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用史料证明观点
(四)从史料得出观点
一、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概况
B组:
1、利用课本及其他资料,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成果。
二、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史料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丝路上设置了许多驿站,如悬泉置。
史料二:两汉时期,政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同西方的联系;通过海路,加强同朝鲜、日本的联系。
两汉时期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广州汉朝造船工场遗址 东汉陶船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史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三、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影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
——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请你利用手中的史料印证该观点。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新疆于阗。
不久,
又经中亚传入疏勒。
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莎车、库车、阿克苏、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
公元前4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
之后波斯的魔术,歌舞等也传播到新疆。
自西汉起,汉之军人、商人往来于中原与西域,在这种情况
下,汉文化进入新疆。
新疆各地的考古挖掘出的木简、绢上记录了西汉的历法、占卜、药方、兵学、算学等信息。
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后,希腊文化经西亚、中亚传入新疆地区。
古希腊文化中的裸体艺术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所反映,那里的裸体人像的数量之多,在全国石窟中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男性裸体人像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克孜尔石窟188号。
学习单
学法指导:提问的角度
(一)从认识事物基本特性角度,提出问题—是什么 (二)从探索事物因果联系角度,探究问题—为什么 (三)从研究事物作用影响角度,思考问题—怎么样 学法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五) 用史料证明观点
(六)从史料得出观点
一、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概况
C组:
良种马、苜蓿、造纸术、丝绸、佛教、铁器、魔术、核桃、石榴、舞蹈、葡萄、火药
1、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哪些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2、东西方交流的事物可以分为几类?
3、试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二、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史料一: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丝路上设置了许多驿站,如悬泉置。
史料二:两汉时期,政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同西方的联系;通过海路,加强同朝鲜、日本的联系。
两汉时期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广州汉朝造船工场遗址东汉陶船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史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三、两汉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影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1世纪的中国新疆。
——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请你利用手中的史料印证该观点。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新疆于阗。
不久,
又经中亚传入疏勒。
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莎车、库车、阿克苏、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
公元前4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
之后波斯的魔术,歌舞等也传播到新疆。
自西汉起,汉之军人、商人往来于中原与西域,在这种情况
下,汉文化进入新疆。
新疆各地的考古挖掘出的木简、绢上记录
了西汉的历法、占卜、药方、兵学、算学等信息。
马其顿亚历山大东侵后,希腊文化经西亚、中亚传入新疆地
区。
古希腊文化中的裸体艺术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所反映,那里
的裸体人像的数量之多,在全国石窟中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男
性裸体人像几乎随处可见。
例如,克孜尔石窟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