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莫言 阅读经典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4
走近莫言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言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其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莫言的创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莫言的生平介绍2. 莫言的代表作品介绍3. 莫言的文学成就和荣誉4. 莫言的创作精神和理念5. 学生心得分享和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莫言的生平和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2. 介绍莫言的代表作品,如《红高粱》、《檀香刑》等,让学生对莫言的文学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介绍莫言的文学成就和荣誉,如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让学生了解莫言在文学界的地位。
4. 探讨莫言的创作精神和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其坚持文学创作的精神。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6. 各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心得。
7.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莫言的创作精神和理念对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莫言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和荣誉的认识。
3. 学生对莫言的创作精神和理念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莫言的生平介绍资料。
2. 莫言的代表作品资料。
3. 关于莫言的文学评论和报道。
4. 网络资源,如莫言的官方网站、相关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收集莫言的生平介绍资料,包括照片、文字描述等。
2. 教师准备莫言的代表作品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师整理关于莫言的文学评论和报道,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
4. 教师准备好网络资源,如莫言的官方网站、相关新闻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供学生参考。
5. 教师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莫言的生平、作品和文学成就,传授相关知识。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莫言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和创作风格。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走近莫言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莫言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分析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莫言的生平介绍2. 莫言的代表作品简介3. 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分析4. 学生分享阅读莫言作品的感悟5. 教师总结和点评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莫言的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莫言的生平: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莫言的生平和作品,教师进行讲解。
3. 介绍莫言的代表作品: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莫言作品进行介绍,分享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4. 分析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学生分享阅读莫言作品的感悟: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阅读莫言作品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6. 教师总结和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莫言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阅读莫言作品的兴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莫言的生平介绍资料。
2. 莫言的代表作品简介资料。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莫言的纪录片或采访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莫言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部莫言的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
3. 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讨论。
七、教学实践1.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和生活经验,尝试创作一篇短篇小说,体现乡土情怀和民族精神。
2. 朗读展示:学生选择莫言的一篇作品进行朗读,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延伸1. 推荐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