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2-边界层气象学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60
文章编号:1006-7639(2003)-03-0074-05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综述张 强(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20)摘 要:文中回顾了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国内外在未来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方面面临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以及对未来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同时还指出了大气边界层气象学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应该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关键词:大气边界气象学;研究进展;主要问题;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P404 文献标识码:A引 言什么是边界层?广义讲:在流体介质中,受边界相对运动以及热量和物质交换影响最明显的那一层流体。
具体到大气边界层,是指受地球表面摩擦以及热过程和蒸发显著影响的大气层。
大气边界层厚度,一般白天约为1.0km ,夜间大约在0.2km 左右,地表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消耗和扩散在大气边界层内。
大气边界层是地球-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桥梁。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以及地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均是通过大气边界层过程来实现的。
1 大气边界层气象学发展历史大气边界层气象学是大气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不仅受到观测系统和探测技术的制约,也受到数学、物理学等基础支撑学科发展水平的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而发展。
大气边界层气象学是以湍流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大气和它下垫面(陆面和洋面)相互作用以及地球—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门新型气象学科分支。
什么是湍流?英文湍流为“turbulence ”,日文为“乱流”,湍流简单定义:流体微团进行的有别于一般宏观运动的不规则的随机运动,从宏观上看,它没有稳定的运动方向,但它能够象分子运动一样通过其随机运动过程有规律地传递物质和能量。
从1915年由Taylor [1]提出大气中的湍流现象到1959年Priestley [2]提出自由对流大气湍流理论,可以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湍流理论基本上已经形成。
边界层气象学教程边界层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近地面层分布与变化的学科。
它不仅对于气象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污染物扩散预测、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边界层气象学的基础知识。
一、边界层气象学的基本概念边界层气象学是指研究大气中近地面层上升下沉运动、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的学科。
二、边界层的形成和特征边界层是指大气中接近地面的一层空气,其厚度一般为数百米到数千米。
边界层对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影响,如溶质扩散、光学传输、人体健康等。
三、边界层的分层结构边界层的分层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即表层、中层和底层。
其中表层的高度约为地表摩擦层,中层高度在数百到数千米之间,底层高度则由地形、时间、季节等因素决定。
四、边界层的物理过程边界层的物理过程包括热力过程和动力过程。
热力过程包括辐射传热、湍流传热、热传输等,动力过程包括地表摩擦力、气旋运动、惯性力等。
五、边界层的观测和模拟方法边界层的观测方法主要有风廓线雷达、气象探空等。
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数值模拟、解析模拟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边界层物理过程的详细信息,为边界层预报和研究提供了支持。
六、边界层的预报和应用边界层在气象、环境、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边界层的预报可以用来预测城市污染物扩散、风力发电等。
此外,边界层研究还与农业、航空、海洋等领域有关。
总结:边界层气象学研究大气中近地面层分布与变化的学科,对气象、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边界层形成和特征、分层结构、物理过程、观测和模拟方法以及预报和应用等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