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质量监督研究院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检验机构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报告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广东省专门从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的机构,其检测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被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广泛认可和信赖。
研究院的检测报告涵盖了各类产品的质量检验,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家电、建材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产品的抽样检验、实验室分析和技术评估,研究院能够客观评价产品的质量状况,为消费者购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在食品领域,研究院对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等进行检测,保障了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在药品领域,研究院对药品的成分含量、纯度等进行检测,确保了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化妆品领域,研究院对化妆品的成分、防腐剂、致敏物质等进行检测,保护了消费者的皮肤健康。
在家电和建材领域,研究院对产品的电器安全、辐射等进行检测,保障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院的检测报告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也可以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和产品改进的指导。
企业可以根据检测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研究院的检测服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赢得消费者信赖。
总的来说,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检测报告在产品质量监
督检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研究院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首批化妆品抽样检验复检机构名录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5.12•【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68号•【施行日期】2021.05.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美容业、化妆品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68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公布首批化妆品抽样检验复检机构名录的公告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公布首批18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复检机构名录(见附件)。
依照《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可以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提出复检申请,由受理复检申请的部门在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
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特此公告。
附件:首批化妆品抽样检验复检机构名录国家药监局2021年5月12日附件首批化妆品抽样检验复检机构名录序号机构名称地址/邮编办公电话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2号,邮编:100050************2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心)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路25号,邮编:102206************3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8号A座,邮编:300070************4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玉泉路219号,邮编:050200*************5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5号,邮编:030031************6黑龙江省药品检验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大街711号,邮编:150088*************7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1500号,邮编:201203************8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康文路17号,邮编:210019************9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平乐街325号,邮编:310052*************10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1566号,邮编:330029*************1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2749号,邮编:250101*************12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F区,邮编:430075************13湖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湖南药用辅料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60号,邮编:410001*************14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神舟路766号,邮编:510663************15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重庆市渝北区春兰二路1号,邮编:401121************16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新文路8号,邮编:611731************17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银安路7号,邮编:730070************18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中二道28号,邮编:518057*************。
附件8认定的检验机构名称(一)原质监部门已认定的化妆品生产许可检验机构1.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2.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3.国家轻工业化妆品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测北京站4.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5.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6.上海市质量监督技术研究院7.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8.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9.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10.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11.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12.黑龙江省日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13.国家轻工业香料化妆品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14.国家洗漱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5.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16.国家食品添加剂及日用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7.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18.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19.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20.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研究院21.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22.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3.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24.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5.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6.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27.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28.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29.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研究院30.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31.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32.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所33.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35.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36.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37.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二)国家总局认定的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10.上海市皮肤病医院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北京市药品检验所15.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16.广东省药品检验所17.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8.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19.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0.福建省药品检验所21.广州市药品检验所22.深圳市药品检验所23.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5.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6.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27.福建省厦门市药品检验所。
一、总则General principle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的人体检验项目和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终产品的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
2化妆品人体检验的基本原则2.1 选择适当的受试人群,并具有一定例数。
2.2 化妆品人体检验之前应先完成必要的毒理学检验并出具书面证明,毒理学试验不合格的样品不再进行人体检验。
2.3 化妆品人体斑贴试验适用于检验防晒类、祛斑类和除臭类化妆品。
2.4 化妆品人体试用试验适用于检验健美类、美乳类、育发类和脱毛类化妆品。
2.5 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SPF值)测定方法适用于检验防晒类化妆品。
二、人体斑贴试验Human Patch Test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人体斑贴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检测化妆品终产品对人体皮肤的不良反应。
2引用标准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GB 17149-1-1997)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149-2-1997)3 试验目的检测受试物引起人体皮肤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4 试验基本原则4.1 选择合格的志愿者作为试验对象。
4.2 应用特制的斑试材料进行人体斑贴试验。
4.3 根据化妆品的不同性质,斑贴试验时可选用化妆品终产品原物、或将其稀释成不同浓度作为受试物,稀释方法参见《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GB 17149- 1-1997)附录A。
4.4 对除臭、祛斑、防晒类产品,要求先完成动物多次皮肤刺激试验试验并出具书面证明,然后方可安排人体斑贴试验。
5 受试者的选择5.1 选择18~60岁符合试验要求的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
5.2 不能选择有下列情况者作为受试者5.2.1 近一周使用抗组胺药或近一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5.2.2 近两个月内受试部位应用任何抗炎药物者;5.2.3 受试者患有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未愈者;5.2.4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5.2.5 正在接受治疗的哮喘或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2.6 在近6个月内接受抗癌化疗者;5.2.7 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2.8 哺乳期或妊娠妇女;5.2.9 双侧乳房切除及双侧腋下淋巴结切除者;5.2.10 在皮肤待试部位由于瘢痕、色素、萎缩、鲜红斑痣或其它瑕疵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5.2.11 参加其它的临床试验研究者;5.2.12 体质高度敏感者;5.2.13 非志愿参加者或不能按试验要求完成规定内容者。
化妆品人体安全性检验
化妆品的人体安全性检验是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一项重要测试。
以下是常见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
1. 皮肤刺激性测试:使用兔子或小鼠等动物模型,将待测化妆品涂于动物皮肤上观察是否产生任何刺激反应。
2. 皮肤敏感性测试:使用志愿者进行人体测试,将待测化妆品涂抹于自愿者的正常皮肤上观察是否出现炎症或过敏反应。
3. 眼刺激性测试:使用兔子或小鼠等动物模型,将待测化妆品放置于动物眼睛上观察是否产生任何刺激反应。
4. 细菌毒性测试:将待测化妆品与特定细菌接触,观察是否有抑菌作用。
5. 皮肤渗透性测试:使用人工皮肤或志愿者进行测试,观察待测化妆品是否会渗透到皮肤层内。
6. 毒性测试:使用动物模型进行长期或短期毒性测试,观察化妆品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7. 亲水性/油水平衡测试:评估化妆品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安全性检验的具体测试方法以及标准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此外,化妆品相关法规、指南和标准对于人体安全性检验也有统一规定,并要求化妆品企业进行合规性测试和记录。
附3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技术导则为指导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的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一、总则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的方案设计应当符合本技术导则,并且与化妆品产品功效宣称评价相关联。
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和消费者使用测试应当遵守伦理学原则要求,进行试验之前应当完成必要的产品安全性评价,确保在正常、可预见的情况下不得对受试者或消费者的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所有受试者或消费者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试验。
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和消费者使用测试期间,若发现测试产品存在安全性问题或者其他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测试或试验,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实验室试验应当符合实验室相关法规的管理要求。
动物试验应当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及3R(替代、减少、优化)原则。
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一)试验依据方法参考的依据和来源。
(二)试验目的及原理应当与功效宣称评价内容相符。
(三)产品信息产品及对照品(根据方案要求选择)名称、产品性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
(四)试验前准备1.受试者列明入选和排除标准(包括基本要求和试验方案要求)。
2.受试人数设定根据试验目的和统计学原则设定。
方法未要求时,有效受试人数应当具有统计学意义。
3.试验方案确定(1)方案设计:根据产品的功效宣称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试验设计类型,确定试验周期。
阐述对照组的设定和选择等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采取随机分组或盲法等减少或控制偏倚所采取的措施;明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含但不限于仪器参数、图像数据、皮肤观察评估、受试者自我评估等。
(2)环境条件:根据试验要求设定试验环境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照明等),受试者应在试验环境中适应15~30分钟以上。
(3)产品使用方法:包括使用量、使用频率、使用时间、使用部位、使用注意事项等。
结合产品的使用方法同时需考虑产品自身的功效宣称特点。
(五)试验方法1.试验流程:包括试验起始时间、地点、产品使用前及回访评价时间及次数、产品发放和回收(根据方案要求)、评价涉及参数内容等。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检测标准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安全性和质量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化妆品安全性和质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安全性与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
一、化妆品安全性检测标准1. Ingredient Analysis (成分分析)化妆品成分分析是化妆品安全性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化妆品中所含的成分直接影响其安全性和功效。
各国化妆品监管部门都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并标明在产品包装上。
在化妆品安全性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2.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est(微生物污染检测)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各国都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
该项检测主要包括对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检测,确保产品在生产流程中不受到污染,并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
3. Skin Irritation Test(皮肤刺激性测试)皮肤刺激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对皮肤刺激程度的标准。
通过人体试验或体外实验,评估化妆品对皮肤的敏感性和刺激程度。
这项测试主要是为了确保化妆品对用户的皮肤安全,减少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化妆品质量检测标准1.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化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使用感受和保质期。
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包括外观、颜色、气味、质地、pH值、密度、粘度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化妆品的质量,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情况。
2. Stability Test(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是否稳定的重要方法。
化妆品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在生产、包装、储存过程中的性能保持情况。
通过稳定性测试,可以判断化妆品的质量是否达标,并提供相关数据用于产品调整和改进。
3. Heavy Metal Testing(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常见的化妆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的伦理审查刘硕;周吉银【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年(卷),期】2024(37)4【摘要】中国对化妆品的监管起步较晚,与之配套的伦理审查相关法规尚不完善。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化妆品功效宣称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包括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和实验室试验。
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和消费者使用测试应当遵守伦理学原则要求,进行试验之前应当完成必要的产品安全性评价,确保在正常、可预见的情况下不得对研究参与者(或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要求产品检验报告应包括微生物与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人体安全性试验报告和人体功效试验报告等。
伦理委员会审查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的要点包括试验方案的合理性、消费者调查和专家评价、检测方法的选择、研究人群和样本量、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化妆品原料的风险评估、隐私保护、检测机构和研究人员的资质。
高质量的伦理审查有助于维护研究参与者(或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也将助推中国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的质量。
【总页数】8页(P420-427)【作者】刘硕;周吉银【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2【相关文献】1.化妆品功效评价(Ⅰ)——化妆品功效宣称的科学支持2.化妆品功效评价(Ⅲ)——美白功效宣称的科学支持3.化妆品功效评价(Ⅳ)——延缓皮肤衰老功效宣称的科学支持4.化妆品功效评价(Ⅴ)——舒缓功效宣称的科学支持5.化妆品功效评价(Ⅹ)——化妆品主观功效宣称的科学支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06.13
•【文号】质检食监函[2010]125号
•【施行日期】2010.06.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关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质检食监函〔201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有关检验机构:
根据《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27号),国家基本有机原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符合承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的条件,可承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工作,检验机构名录、各机构承检范围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各检验机构在承担生产许可检验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指定的承检范围内开展检验工作,不得超范围检验。
(二)在总局指导下,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准确、高效地完成检验工作。
(三)未经总局批准,不得擅自将有关检验工作委托给其他检验机构。
(四)对在检验工作中发现涉及危害人身健康的质量问题,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报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质检总局。
(五)在检验工作中,要注重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注重对检验人员的培训,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检验能力和检验水平。
特此通知。
附件:1、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机构名录及承检范围
2、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检验机构联系方式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在广东省,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承担着这项重要任务。
该研究院通过严格的检测流程和科学的检验方法,为广东省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下面将介绍一份由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以展示其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方面的工作成果。
本次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基本信息、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以及结论等部分。
报告开始以产品基本信息作为开篇。
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接下来,报告明确了检测目的。
检测目的是为了评估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一部分的描述简明扼要,准确地概括了检测目的。
然后,报告详细介绍了检测依据和检测方法。
检测依据是指检测所依据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和规定。
检测方法是指检测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通过详细介绍检测依据和检测方法,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在产品检测中所采用的科学、专业的方法。
接着,报告给出了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应该准确、客观,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报告中应该包含详细的检测数据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这样可以让读者对产品的质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报告给出了结论部分。
结论应该准确、明确,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指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时,结论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可信度,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这份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我们可以看到该研究院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方面的严谨态度和专业能力。
他们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检测流程,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的检测报告具备准确、客观、可信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化妆品作为日常消费品发展迅速。
化妆品因其使用期限长、接触人群广泛且直接接触于人体皮肤,因此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受到了大众的关注。
本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部分地区化妆品卫生质量与安全,以期为从事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检测和安全性监督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安全性评价我国是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化妆品消费国。
化妆品在清洁修饰美化等方面作用颇多逐渐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化妆品的安全性逐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同时,随着人们对绿色化学理念,环保意识的认识逐渐深入,通过快速检测技术以保障化妆品的快速质量检测与质量安全被广泛的应用于行业检测汇总[1]。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部分地区采集的化妆品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进行检测,以期为化妆品行业这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1 材料1.1.1主要试剂与仪器Taq酶购自TOYOBO-东洋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缓冲液购自Takara公司;MarkerⅡ、细菌DNA快速提取试剂盒均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由本实验室制备;高速离心机购自Eppendor公司;普通PCR仪购自Eppendorf公司、核酸蛋白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均购自Bio-Rad公司。
1.2 方法1.2.1 样品采集与处理2019年3月-2019年10月于不同市场和超市共购买103份化妆品样本,根据采集市场地点分别标记编号。
随机抽取103份样本中的100份样本,各取2g 样本加入10ml混匀,根据细菌DNA快速提取试剂盒的使用说明提取DNA,确定细菌基因组DNA的浓度和纯度,将提取后的样本放置-20℃待用。
1.2.2 阳性样本的制备与处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由本实验室保存,取-80℃保存的甘油中的菌液于各自的培养基中进行划线培养,37℃培养24h 后挑取单菌落于各自的液体培养基中,37℃摇菌培养12~16h。
第42 卷第 11 期2023 年11 月Vol.42 No.111469~1478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15种N-亚硝胺化合物汪毅1,梁文耀1,何国山1,陈张好2,周智明2,吴谦1,席绍峰1,谭建华1*(1.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化妆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广东广州511447;2.广东省药品检验所,广东广州510663)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化妆品中15种痕量N-亚硝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水剂样品以水或乙腈分组超声提取,膏霜乳液样品采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溶液沉淀大分子或者饱和氯化钠-乙腈盐析分组处理后,以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100 mm×3.0 mm,2.7 μm)色谱柱分离,经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以同位素内标法定量。
结果表明,15种N-亚硝胺化合物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5~15 ng/g和15~45 ng/g。
水、乳、膏霜3种化妆品基质在25、50、100 ng/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8.0%~111%,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4%~9.8%。
该方法用于市售化妆品检测,发现13批次样品检出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其中1批次超限量值。
方法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解决了N-亚硝胺化合物稳定性差、易被干扰等问题,适用于化妆品中15种N-亚硝胺化合物的痕量测定。
关键词:N-亚硝胺化合物;化妆品;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中图分类号:O657.63;O623.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57(2023)11-1469-10 Determination of Fifteen N-nitrosamine Compounds in Cosmetic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WANG Yi1,LIANG Wen-yao1,HE Guo-shan1,CHEN Zhang-hao2,ZHOU Zhi-ming2,WU Qian1,XI Shao-feng1,TAN Jian-hua1*(1.Guangzhou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Institute,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Cosmetics(Guangzhou),Guangzhou 511447,China;2.Guangdo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Guangzhou 510663)Abstract:A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UPLC-MS/MS)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detecting 15 trace N-nitrosamine compounds in cosmetics. The final estab⁃lished method involved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cosmetics using water or acetonitrile for different com⁃pounds. The samples were treated with potassium ferrocyanide-zinc acetate solution for precipitating macromolecules or saturated sodium chloride-acetonitrile for salting out.An 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100 mm × 3.0 mm,2.7 μm) chromatography column was used for separation,follow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 source and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detec⁃tion in the isotope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The result showed good linearity(r2> 0.995) for the 15 N-nitrosamine compounds in their respective concentration ranges,with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limits of 5-15 ng/g and 15-45 ng/g,respectively.The average recoveries for the three cosmetic matrices(aqueous,emulsion,cream) at spiked levels of 25,50,100 ng/g were be⁃tween 88.0% and 111%,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n=6) of 1.4%-9.8%.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commercial cosmetics and N-nitrosodiethanolamine(NDELA) was de⁃tected in 13 batches,with one batch exceeding the limit. The strong specificity,high sensitivity,and good precision made the method could solve the problems of poor stability and easy interference ofdoi:10.19969/j.fxcsxb.23051602收稿日期:2023-05-16;修回日期:2023-06-10基金项目: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专项(2021ZDZ03);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项目(2022CZ06)∗通讯作者:谭建华,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研究,E-mail:tanjianhua0734@第 42 卷分析测试学报N-nitrosamine compounds,and was suitable for the trace determination of 15 N-nitrosamine com⁃pounds in cosmetics.Key words:N-nitrosamine compounds;cosmetics;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CI) sourceN-亚硝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N-亚硝基结构的化合物,因取代基的不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同系物,目前已发现超过300种[1]。
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路600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楼7楼皮肤科化妆品检验中心联系人叶聪秀、易金玲联系电话 020-传真 02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12号联系人朱蓓蓓联系电话 025-传真 025-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系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联系人张宁联系电话 024-传真 024-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系地址北京市天坛西里2号中检院食化所联系人刘婷联系电话 010-传真 01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联系人信许亚、冯雪娇联系电话 010-传真 01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联系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家园南里7号联系人胡俊明联系电话 010--传真 01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7.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机场路1巷86好联系人王金兰联系电话 0571-传真 057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8.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3399号联系人吕菁、王惠华联系电话 0571-传真 057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9.厦门市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厦门市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东渡海山路33号联系人曾民、黄惠琼联系电话 0592--传真 0592--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0.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成都市中学路6号联系人康晓熙、万丽蔡伦华、张丽?联系电话 028----传真 028--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公行道5号科研楼3楼联系人邹琳联系电话 028-传真 028-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12.深圳市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深圳市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中二道28号联系人闫凯联系电话 0755-传真 0755-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3.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上海市张衡路1500号联系人张道广联系电话 021-传真 02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4.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联系地址上海市保德路1278号,上海市皮肤病医院6A楼105室联系人张永华、谈益妹联系电话 021---转3875传真 02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人体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人体安全性检验项目15.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380号联系人崔文广、马嘉容王丽娜联系电话 021-转受理大厅传真 02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6.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 检验机构名称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系地址济南市高新开发区新泺大街2749号联系人孙晶联系电话 0531-传真 053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7.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联系地址沈阳市铁西区贵和街46号联系人张仔志联系电话 024-传真 024-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8.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沈阳市和平区砂阳路242号联系人曲晓明联系电话 024-传真 024-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1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南京市江苏路172号联系人陈海峰、陆耀良联系电话 025--传真 025--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0.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北路6号联系人张磊、陈洋联系电话 027--传真 027-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1.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广州市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西增路23号(邮编:)联系人曾文珊、施亦斌联系电话 020-传真 02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2.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 检验机构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广西南宁市青湖路9号联系人钟妍、朱雪妍联系电话 0771--传真 077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3.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联系人赖珊联系电话 020-,020-传真 02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4.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联系人蔡玟联系电话 020-;020-传真 020-3105 1486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5.福建省药品检验所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福建省药品检验所联系地址福州市通湖路330号联系人陈在敏联系电话 0591-传真 0591-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6.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心)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水车胡同13号联系人张丽丽联系电话 010-传真 01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27.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名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联系人付悦李洪权联系电话 010-传真 010-机构类别化妆品行政许可卫生安全性检验机构检验项目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所需的微生物、卫生化学和毒理学检验项目。
国开《药事管理与法规(本)》单选题库(字母排序)2024.1整理1.()《药品召回管理办法》(SFDA令第29号)的发布施行,标志着我国药品召回制度正式开始实施。
2007年2.()成立于190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
A.中国中药协会B.中国处方药物协会C.中国药师协会D.中国药学会正确答案:D3.()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4.()负责对药品(含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药品集中统一监管体制正式建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5.()国际上被称之为me-too化合物,又称模仿性新药研究。
A.研究开发已知化合物用作药物B.对已上市药物进行结构改造C.已上市药物的进-步研究开发D.新工艺、新材料(原辅料)的研究开发正确答案:B6.()国家设立新的卫生行政部门,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2018年7.()即对药学事业的管理,也就是对药事的治理、管理和执行事务。
药事管理8.()明确对各级各类医院中药饮片的人员配备要求、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管理进行了规定。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9.()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Ⅰ10.()任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主任委员A.药学部(药剂科)负责人B.医务部负责人C.药品采购部负责人D.医疗机构负责人正确答案:D11.()是从接收处方至给病人(或护士)发药并交代和答复询问的全过程,也是医师、药师、护士、病人(或其家属)等协同活动的过程。
调剂12.()是从整体来看药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患者的活动、体系和过程,包括了药品流、货币流、药品所有权流和药品信息流。
药品流通13.()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基本准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4.()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15.()是国家依法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药品质量进行有目的的调查和检查的过程,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技术方法对药品质量合格与否做出判断的一种重要手段。
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文献综述 (5)二、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7)1. 体外实验方法 (8)1.1 细胞培养 (10)1.2 微生物培养 (11)1.3 体外毒性测试 (12)2. 动物实验方法 (13)2.1 皮肤刺激试验 (15)2.2 皮肤过敏试验 (16)2.3 皮肤光老化和光损伤修复试验 (17)3. 人体临床试验方法 (18)3.1 临床试验设计 (19)3.2 临床试验评估指标 (21)4. 实时监测方法 (22)4.1 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23)4.2 荧光和磷光成像技术 (24)4.3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25)三、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27)1. 高性能液相色谱法 (28)2. 气相色谱法 (29)3. 核磁共振波谱法 (30)4. 荧光定量PCR技术 (31)5. 皮肤三维成像技术 (32)6. 微生物发酵技术 (33)7. 3D打印技术 (35)四、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36)1. 标准化实验操作流程 (37)2. 校准曲线和方法的建立 (39)3. 数据统计分析 (40)4. 试验设计的优化 (41)5. 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 (43)五、总结与展望 (44)1. 研究成果总结 (45)2. 存在问题与挑战 (4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7)一、内容概要化妆品修护功效的概念和分类:首先,本文将介绍化妆品修护功效的概念,以及根据修护目标和途径的不同,对化妆品修护功效进行的分类。
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标准:针对化妆品修护功效的评价需求,本文将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标准,包括实验室测试方法、人体试验方法等。
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方法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基于细胞实验的方法、基于动物实验的方法、基于人体皮肤屏障功能评估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