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5.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导学案(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第三节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能的基本特点。2.了解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的条件及其发展前景。

一、海洋能的特点

1.含义: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①__________的自然能源。

2.类型:主要包括②______能、③______能、④______能、海水⑤______能和⑥______能等。

3.特点:(1)总量⑦____,密度⑧____。

(2)⑨________。

(3)污染⑩____。

(4)时空分布?______。

二、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景

1.利用方式:主要用于?______。

2.目前利用技术成熟的能源有潮汐能和波浪能。

3.潮汐能及其利用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______、?______和?______区域。

(2)潮汐发电的条件:a.?______足够大。

b .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______。

c .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3)我国的潮汐电站分布:广东省的顺德和东湾、山东省的?______、上海市的崇明等地。

4.波浪能及其利用

(1)定义: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____能和?____能。

(2)优点??? 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21 海面极少平静,波浪○22 可以利用

(3)缺点:a.造价○

23____,b.发电成本○24____。 (4)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纬○

25____________之间的○26______________。 5.前景:海洋能发电理论上可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海洋能作为新能源将会被人类作为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

一、海洋能的种类与特点

1.种类: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浪能。广义的海洋能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和海洋生物能等。重点为潮汐能及波浪能的开发利用。

2.特点

总量大、密度小: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水覆盖,因此具有巨大的海洋能,但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上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可再生: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如:潮汐能,这种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污染小:海洋能为清洁能源,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一条必经之路。

时空分布不均:海洋能因地而异,同时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年变化。 典例1 波浪能量巨大,分布广泛,自古吸引着人们对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1)~(2)

题。

(1)下列有关波浪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①清洁②可再生③分散④发电量稳定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2)波力电站的建设,说明了( )

A.目前人类被“能源危机”困扰

B.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C.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因而它对工业布局的地域限制会越来越大

D.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这里的风浪都是最大的

答案(1)B (2)B

解析波浪能是海洋能的一种,是一种可再生、清洁但较分散的能量,波力电站建成将改善我国能源构成,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

变式练习1目前从发展趋势来看,海洋能必将成为哪些国家的重要能源之一( ) A.沿海国家

B.发达国家

C.所有能源紧缺的国家

D.部分沿海发达国家

二、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前景

1.潮汐能及利用:潮汐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最早的一种海洋能。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海湾、海峡和河口区域。

(2)潮汐发电的条件:潮差足够大;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可以进行土建施工等。

(3)我国的潮汐电站:顺德、东湾、乳山、崇明等。

2.波浪能及利用

(1)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

(2)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海区。

典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华网2005年5月18日电:韩国海洋水产部17日宣布,韩国将在其西部海岸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试验性潮汐发电站。

根据韩国政府的计划,这座潮汐发电站将建在呜梁海峡,装机容量为1 000千瓦。潮汐发电站工程于今年6月动工,2007年竣工发电。工程总投资为63亿韩元(约合630万美元),由现代建设公司承建。

韩国海洋水产部介绍说,呜梁海峡的潮汐速度最高超过11节,是建设潮汐发电站的理想场所。这座试验性潮汐发电站将设置几种形式的水轮发电机以及变电设施等,每年可发出9万千瓦时的无公害电。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韩国在呜梁海峡建试验性潮汐发电站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若在韩国西海岸再建一座波浪发电站,分析该电站冬季和夏季哪个季节产生的电能更多。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潮汐发电站理想的坝址,并推测潮汐发电站的组成。

(4)分析潮汐能开发利用较少的原因。

答案(1)潮汐的速度快。

(2)由于冬季的风力大于夏季,所以冬季的发电量大于夏季。

(3)口窄肚大,利于筑坝的河口或海湾出口处。由进潮口、贮水库、发电机组等组成。

(4)①密度小;②时空分布不均;③开发利用成本较高,技术不成熟。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开发利用。潮汐发电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足够的潮差和能储蓄大量的海水;波

浪的大小与风速的大小有关;从岸线特征看,潮汐发电站多分布在潮汐能容易富集、建坝工程量少的区域;坝址的选择遵循工程量小、成本低、工期短、效率高的原则。

变式练习2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农历________。

A.初八 B.十六 C.二十一 D.二十八

(2)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读“海洋能的构成图”,回答1~3题。

1.序号③代表的海洋能是( )

A.潮汐能B.海流能C.温差能D.波浪能

2.海洋能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

①太阳辐射能②天体引力③海—气交换

A.①② B.①③ C.② D.②③

3.序号②代表的海洋能区别于其他海洋能的特点是( )

①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②具有规律的日变化③密度小④时空分布均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海洋能特点的叙述,哪一个组合选项正确( )

①可再生②新能源③来自太阳辐射能④清洁能源⑤二次能源⑥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5.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世界著名潮汐发电站

地点平均潮

差(米) 库区面积

(平方千米)

装机容量

(万千瓦)

年发电

量(百万

瓦·时)

投入运

行时间

朗斯(法国) 8.0 17 24.0 540 1966年安娜波利

斯(加拿大)

6.4 6 1.78 30 1984年江厦(中国) 5.1 2 0.32 11 1980年基斯洛湾

(俄罗斯)

2.4 2 0.04 1968年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发电量最大的潮汐电站是____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装机容量均最大。

(2)从地形、河道特征等方面分析建朗斯潮汐发电站的有利条件。

(3)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它的坝址选在我国东部沿海,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大力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原因。

1.下列对于海洋能来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潮汐与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太阳引力

B.波浪能属于太阳辐射能

C.温差能属于太阳辐射能

D.盐差能属于地球内部的能量

2.关于波浪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夏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

B.波浪能一年四季都可用

C.波浪能具有稳定的特点

D.波浪能比太阳能、风能都易开发

3.波浪能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海区的原因是( )

A.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天体的引力大

B.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风力大

C.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海水的盐差大

D.南北纬40°~60°之间的海区海水的温差大

4.下列反映日、月、地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可提高潮汐发电效能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对潮汐能主要分布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心 B.浅窄的海峡 C.海湾 D.河口区域

6.读“世界潮汐能富集的岸段及著名潮汐发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潮汐发电就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控制落差,推动________驱动发动机发电,其发电原理与河川水力发电原理相似。

(2)分析图中潮汐能富集的岸段及著名潮汐发电站,归纳潮汐能分布规律和能量转化过程。

(3)试列举潮汐对人类的影响(除潮汐发电外)。

(4)

答案

基础梳理

①可再生 ②潮汐 ③波浪 ④海流 ⑤温差 ⑥盐差 ⑦大 ⑧小 ⑨可再生 ⑩小 ?不均 ?发电 ?海峡 ?海湾 ?河口 ?潮差 ?海水 ?乳山 ?动 ?势 ○21最大 ○22随时 ○23贵 ○24高 ○

2540°~60° ○26西风带海区

变式练习

1.D [目前,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20世纪后期以来,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沿海国家都很重视海洋能的开发,有些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2.(1)B (2)C

自主练习

1.D 2.A 3.A

4.D [海流、波浪、温差能其能量来自太阳,潮汐能来自天体引潮力。海洋能是天然能源,不是二次能源。]

5.(1)法国朗斯潮汐发电站 平均潮差 库区面积

(2)朗斯河到入海口处河道狭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大的潮差;朗斯河沿岸地势低平,建坝处口窄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因此建电站较为有利。

(3)在我国东部沿海常规能源分布很少;工农业发达,需要的能源多;新能源有许多优点,如清洁、可再生等,所以开发利用许多新能源,如核能、海洋能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潮汐发电的相关问题。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潮汐发电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由表中数据可知法国朗斯潮汐能发电量最大。第(2)题,朗斯河口沿岸地势低平,口小肚大,入海口狭窄,产生的潮差大,对建潮汐电站有利。第(3)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且常规能源分布少,同时新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优点。

课时作业

1.D [本题考查海洋能的类别。潮汐与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太阳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球上能源的种类很多,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分为(1)来自太阳辐射能,如现代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球内部的热能如地热、温泉等;(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如潮汐能。]

2.B [波浪能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一般而言,冬季风力较大,因此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但风力大小和风向不稳定,因此波浪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3.B

4.D [新月、满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在一条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在一起,使地球海洋出现天文大潮,潮差大,可提高潮汐发电效能。]

5.A [本题考查潮汐能主要分布地区。潮汐能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海峡、海湾、河口区域等。]

6.(1)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 水库 水轮机

(2)分布在潮差大、封闭性好、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首先将海水势能转变为机械能,再转变为电能。

(3)船舶起航和停泊、港口码头建设、渔民出海、海军布雷和登陆等,都要考虑潮汐因素。

势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从大坝选址上看,大的河段可知潮汐发电的原理。第(2)题,从图中不难判断潮汐发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利于产生潮汐能的地带。第(3)题,可考虑船只航行、港口、渔民捕鱼及军事等方面。第(4)题,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可知水能的产生条件和选址要求。

思考(P 60)

1.朗斯河注入的英吉利海峡,河口呈喇叭形,河口处最大的潮差可达13.5米,河道浅窄,是世界上潮汐现象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2.不是。世界海洋潮汐的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海区潮汐现象明显,有的海区潮汐现象比较微弱,这主要是受水深和地形的影响。潮汐发电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地图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经纬线、指向标等工具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了解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法,能够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能够认识地图中常见图例和注记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6.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7.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10.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二、预习要点 地图基本要素 , 地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判读 , 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三、预习内容 考点1: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含义 比例尺表示__________距离比_____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 4.比例尺的应用与选择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 考点2: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采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考点3: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考点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的定义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______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________;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4)陡崖:等高线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1) 学什么1、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 2、掌握纬线的特点 重点1、地球的形状 2、纬线的特点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地球是一个。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 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2.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3.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它们分别是和。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 的圆圈叫 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 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 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 地区 5至8 分钟 团队合作7.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纬线 /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 纬线 (2)纬线可以有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 (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 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 往两极在逐渐 8.读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回答问题 (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可以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划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 5至 10分 钟

设计教师:刘剑波侯新宇 课题§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 学什么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我 来学主问题设计 时间 点拨 自主学习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2._____的经度为0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 _____°,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用“___”表示,西经用“___” 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做_____。 3.任意两条_____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_____,都可 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5至8 分钟 独立 自学 完成 团队合作4.读图,完成下列知识 (1)认识经线 形状长度(是否相等)指示方向经线 (2)经线可以有___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经线的度数 (4)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往西经度在变____ 180°经线:往东经度在变____ 经线: 往西 经度 在变____ 5至 10分 钟 经线 和经 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首都北京导学案(附答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 阅读地图册P12、P13,课本P32-37,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 1、我国的首都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它位于 (干湿区)、带(温度带),属于典型的气候。 2、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N, E。 ②海陆位置:位于平原的部边缘, 北枕山,西倚山和山,东望海。 ③相对位置:东南临市,其余三面被市包围。 3、地势为高,低。 4、河流:河、河、河,属于河水系,河流 自向注入渤海,为北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5、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冬夏(长/短)、春秋 (长/短),气候特征:夏季,冬季。 6、北京在春季多大风天气,容易发生灾害性天气。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图,认识北京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1、政治中心:是国家重要会议召开地,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是中央领导人办公地,是祖国的心脏。 2、文化中心:荟萃着、等高等院校120多所和许多科研机构,众多的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20XX年第届已由北京承办。 3、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外交部所在地,200多个外国驻中国。 4、交通中心: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交通网络呈状副辐射全国。 铁路(线、线、线、线、线),首都机场,多条高速公路、地铁穿过。 探究二: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历史等方面分析为什么选择在北京建都? 地形: 气候: 水源: 交通: 历史: 【达标拓展】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濒临渤海 B. 北京濒临黄海 C. 北京濒临东海 D.北京不临海 2.北京市位于()山脉的南部 A. 太行山 B. 阴山 C.燕山 D.天山 3.北京市突出的气候特色是:() A. 冬暖夏凉 B. 温和多雨 C. 炎热干燥 D. 雨热同期 4.从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看,北京位于:() A.干旱地区中温带 B.湿润地区亚热带 C.半干旱地区寒温带 D.半湿润地区暖温带 5.北京市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 A.河北 B.内蒙古 C.辽宁 D. 江苏

初二地理上册自学导学案(完整版)

§1.1辽阔的疆域(1) 自学内容:位置优越 自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2、分析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及优越性 3、掌握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自学重点:掌握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自学难点:分析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及优越性 自学过程: 任务一:1、半球划分:度和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同学们还记得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子吗?按从大到小顺序写出来吧 。 任务二、学生阅读1.1图,及2页课文 1、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2、从大洲与大洋位置的关系,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从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3、地球上共分哪五带。在图上辨认我国大部分位于纬度,在五的带位置;南部有线穿过,跨很广,有带,没有带。 4、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请同学们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讨论中得出结论:从纬度看(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是的国家或(例如巴西等)是的国家,你还记得这几个国家主要的农产品吗?是由于其所属的,限制了的多种经营。 (2)从海陆位置看,(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属于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的发展;而(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属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你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是怎样理解的呢? 第 1 页共72 页

(3)评价一下“我国位置优点”吧,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五带中的带,小部分在带,没有带。我国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有很大的影响,还记得亚洲东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吗?写出来。上述条件对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还会对我国哪些是也产生影响呢? 。 建构知网: 1、位置 2、优越

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

世界的聚落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因为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繁衍后代、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由此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这一节,我们要搞清楚世界上的聚落类型,了解聚 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看课本中的图片(或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向同 学描述一下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当然,你也可以把对城市、乡村的亲身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将课本中以前不懂的名词,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并试着在课文中找到解释或和同伴交流。 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四节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并把课文中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名词、事物记录下来。 笔记&批注 ------------------------------------------------------------------------------------------------------------------------------ ------------------------------------------------------------------------------------------------------------------------------ ------------------------------------------------------------------------------------------------------------------------------ ------------------------------------------------------------------------------------------------------------------------------ ------------------------------------------------------------------------------------------------------------------------------ ●合上课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用文字叙述一下什么是聚落: ②在下表中比较一下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聚落的形式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物特点交通特色城市 乡村 ③想一想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努力,与其他的小组的同 学比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多一些,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新课标第一网 学(教)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年级地理课题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授课人 上课时间年月日年 级班姓名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学分; 3.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习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 自学备 注 标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 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 念。 学 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 指 导 不同的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 2、主要的区域类型有、、。 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自 2、区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学 探学 究习 过 程 3、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界线? 探究一;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自主练习:(基础训练) 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 , 还可以划分出不 同______或不同______的区域。2、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特点的不同,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 .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A.黑龙江 B .黄河 C .长江 D ( .珠江 ) 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 域的 是:(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 C 、内蒙古自治区D、北 方地区 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 是:() 自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学 藏地区 检 测6、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 是: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 方 () B 、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D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 线 7、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 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 C 、西北地 区 ) D、 青藏地区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 于: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C 、南方地 区 () D、东北 地区 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 是:A、第一、二位B、第三、四位 C 、第五、六位() D、第 七、八位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第一、二章主备:田强 辅备:梁延庆 第三、四章主备:梁延庆 辅备:田强

课题第一节疆域 课型新授课姓名田强班级 1.2.345.7 班 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 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省会。 难点: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________________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 _________________ 半球。 2. 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少部分位于—带,没有—带。 3. 我国位于______ 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___ 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 备的国家。 4. 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_______ 平方千米,仅次于 _______ 和_____ ,居世界第_______ 位 5. 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________ 海、 ____ 海、______ 海、______ 海。 二、小组合作 1. 阅读图1.4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 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 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 。 3. 我国共有—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总计—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班级展示 1. 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2. 我国濒临()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 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A.马来西亚和越南 B. 朝鲜和韩国 C.柬埔寨和文莱 D. 日本和菲律宾 四、质疑探究 我国的陆上邻国有几个?分别是? 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人教版)-推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 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 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 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 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 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 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完整版

年级地理课题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1课时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 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 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自学备注 自学探究学 法 指 导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

学习过程不同的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 2、主要的区域类型有、、。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预习;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区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 3、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界线? 探究一;活动题(自主学习教师点评)

自学检测自主练习:(基础训练) 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 还可以划分出不 同______或不同______的区域。2、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特点 的不同,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 致。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 降水量线一致。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A.黑龙江B.黄河C.长江D.珠江 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导学案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 分4秒。 12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编写人:八年级阳光部 郭天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2、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难点: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课件,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和周期 和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自学指导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运动周期: 。 3、方向: 。 二、合作探究 探究1、图中心为极点,甲为北极,乙为南极。根据箭头观察: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什么时 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 甲图 乙图 答: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顺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4秒。 12 时针方向旋转。简单记忆:南顺北逆 【做一做】在下面各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探究2、(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 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答: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所以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白 天,一半地区是黑夜,这就是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这种白天和黑夜就不断交替,形成昼夜 更替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另一地理现象是时差,也即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因此,我国的最东端和最西端时间相差约4个小时。完成课本第5页思考题。 【同步演练】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A 级)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B 级) A.顺时针方向 B.逆时针方向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3.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B 级) A.昼夜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020年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全册)1.doc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课时1) 自学目标: 1、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2、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3、运用地图,比较亚洲与北美洲位置、范围的差异。 一、导入 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 根据世界地图,说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二、自主学习:(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1、请同学们读2页教材及图6.1(“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亚洲在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和。 2、学生看“亚洲的范围图”回答。读3页6.2 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位于亚洲的南面是洋、北面、东面洋。 2)、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 、、、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 (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3页6.2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纬度北部约达,南部约达,经度西部约达,东部约达。 亚洲所跨最广。 4、学生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1)、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个分区? 2)、读图 6.5 中国位于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三、合作探究及展示

1、读图6.1----6.4,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有几个分区是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北面的 是亚、西北的是亚、西面的是、、在中国南面的是亚。 3、图6.6讨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与自然环境关系。 4、第3页活动、第5页活动,图6.3比较亚洲与北美洲位置、范围。完成表6.1。 比较项目亚洲北美洲 东西半球中位置 南北半球中位置 濒临大洋 面积 所跨纬度范围 所跨经度范围 四、精讲点拨 五、达标检测 读右图回答: 1、从东西半球看,亚洲 位于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位于半球; 2、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 大部分地处带; 3、从海陆位置看, 东面临E 洋、 北面临G 洋、 南面临F 洋, 西与A 洲相连, 西南以C 运河 与B 洲为邻, 东隔海峡与D 洲相望。 第二节自然环境(地形、河流)(课时1) 自学目标:

八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部

前言 只要给梦想插上翅膀,它总能带你到达至高峰,这对飞翔的翅膀,一个叫拼搏,一个叫坚持。 本册的重点是围绕中国本土疆域的人口、民族、地形、气候、资源和经济的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的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讲述中国的整体情况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全貌,包括疆域、人口在世界所占的比例,运用对比记忆法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第三章和第四章所讲述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国这片辽阔的疆域上,中国人逐渐发展的农业、工业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作为十四中的校本教材系列之地理八年级(上),导学案共分两大部分:预习案和探究案。预习案是要求学生对于新课学习之前的自我预习,共分四大模块:【读图导学】、【课前预习】、【自主检测】、【我的困惑】。探究案是对于学习完本节课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研究所用,也是对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和能力懂得提升,探究案共分五大模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收获展示】、【总结归纳】、【能力训练】。以下是各部分模块的详细说明: 预习案: 【读图导学】:主要针对书中重要的图进行阅读和分析。 【课前预习】:书中的重点内容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以达到学生阅读 书中重点内容的目的。 【自主检测】:学生对于预习效果的自我检测。 【我的困惑】:学生写出在预习中的困惑,等到课堂中讲解以求答案。探究案: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互相探讨以达到解决 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 【拓展延伸】:与本节课的联系现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 知识解决。 【收获展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归纳】:本节重点内容的记录、整理。 【能力训练】:以《资源与评价》为主,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查缺 补漏。 本册导学案的内容为八年级(上),共四章、十二节内容、第一章: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重点内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人口的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二章: 地势和地形、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河流和湖泊,重点内容是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和我国主要山脉、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黄河。第三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土地资源、水资源,重点内容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第四章: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工业的分布与发展,重点内容是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同学们,要认真做导学案,掌握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果遇到难题千万不要退缩,要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知识点一、地理差异明显1、读图·析图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 (高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差异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方式 民居特点 总结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一、选择题 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一线 C、巫山—雪峰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 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 的直接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降水 C、海陆分布 D、地形 8、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 一致 B、此山脉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大 体一致 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 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土地资源 【学习目标】 目标A: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目标B: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问题引领】 问题组A: 土地资源类型(读67-68页图文) 1.土地资源可分为、和等;其中农业用地分为、 和。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读68-69页图文) 2.优势:总量,土地利用类型; 3.劣势:人均占有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主要是少, 多,不足。 我国土地类利用型的分布(读69-70页图文)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地区分布。 5.读图3.10,分析说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耕地分布在,林地分布在,草地分布在 我国土地国策(读72页图文) 6.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土地国策是“” 问题组B: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 合作探究:课本71页四幅漫画反映的地理现象、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专题检测】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依据歌词完成1、2题。 1.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以下关于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B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很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土地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D土地资源可循环使用,不要担心其枯竭 2.歌词中描述了哪两种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A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 C耕地、草地 D耕地、戈壁

3.关于我国的土地资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多 B.类型多样,分布不均 C.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低 D.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4.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建筑用地 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非季风区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6.读漫画“小鸟的悲哀”,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今后应如何预防 这类问题的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读上图填写 1.读图1可知,B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对应的农业耕地类型是。图中C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对应此地区发展业。 2.读图2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难利用土地,耕地。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2020精品

【关键字】地理、英语、指南、条件、动力、增长、计划、地方、认识、问题、合理、快速、合作、保持、提升、发展、位置、环境、资源、负担、能力、差距、增强、分析、汇集、形成、拓展、教育、解决、巩固、扩大、适应、协调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 C 7、C 8、A 9、B 10、A 11、D 12、B 13、B 14、B 15、D 16、C 17、D 18、B 19、D 20、A 21.C 22.B 23.C 24、(1)西北东北(2)900 (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 1:15000 25.(1)1;100000(2)正北 3 (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B 17.B 18.C 19. A 20 .C 21.C 22、(1)B、D C、E (2)东南西北西北(3)E D 23、(1)甲图 (2) (60oS,30ow) 东北 24、(1)90oE,60oN (2)④ 4 65oW (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 65°N 180° 20°N 170°E 65°N (2)A 西北 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 10、C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 D 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 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 D 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 【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 10.C 11.B 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