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38.89 KB
- 文档页数:15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每章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数与代数运算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的概念和代数运算。
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如何运用代数符号表示数学关系。
第二章:平面几何
此章涵盖了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包括点、线、面,以及直线、曲线的判断和分类方法。
第三章:图形的认识
该章讲解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包括多边形、圆、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第四章:实数的认识
在这一章中,我们研究了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和运算方法。
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
此章重点介绍了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
第六章:比与比例
本章讲解了比与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包括比的表示方式、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计算。
第七章:数据与统计
在这一章中,我们研究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第八章:解析几何初步
该章介绍了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包括坐标系、点的坐标、距离和斜率的计算方法等。
以上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的简要总结。
如有详细内容需求,请参考教材或课堂讲义。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1. 相反意义的量 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 正数和负数像+21,+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43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有理数(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2)按正负分类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正分数 0 负整数分数 负有理数负分数 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 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0负整数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 数轴(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 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几何意义)(3)0的相反数是0。
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 的相反数是—a 。
(6)多重符号化简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并能对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2. 掌握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 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掌握怎样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几何体,能够借助平面图形剖析常见几何体的形成过程.【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图形1.定义: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要点诠释: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得到的,只注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不注重它的其它属性,如重量,颜色等.2.分类: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1)立体图形: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要点诠释:(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两种分类方法:(2) 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圆和多边形,其中多边形是由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3)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点二、从不同方向看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一般是从以下三个方向:(1)从正面看;(2)从左面看;(3)从上面看.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称为正视图(也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要点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点诠释:(1)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例如,球便不能展成平面图形.(2)不同的立体图形可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沿不同的棱剪开,也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要点四、点、线、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也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此外,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典型例题】类型一、几何图形1.如图所示,请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思路点拨】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及基本空间想象能力,描述各种几何体的名称.【答案与解析】解:(1)五棱柱;(2)圆锥;(3)四棱柱或长方体;(4)圆柱;(5)四棱锥.【总结升华】先根据立体图形的底面的个数,确定它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根据其侧面是否为多边形来判断它是圆柱(锥)还是棱柱(锥).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下列各标志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答案】(1)由圆组成;(2)长方形和正方形;(3)菱形(或四边形);(4)由圆和圆弧组成(或由一个圆和两个小半圆组成).类型二、从不同方向看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三棱柱,试着把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得到的图形画出来.【思路点拨】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向.【答案与解析】解:从正面观察这个三棱柱,看到的图形是长方形;从左面观察它,看到的图形是长方形;从上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三角形.因此,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总结升华】若要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的图形,方向、角度一定要选准.因为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往往不同.举一反三:【变式1】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答案】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变式2】如图所示的工件的主视图是()A.B.C.D.【答案】B【解析】从物体正面看,看到的是一个横放的矩形,且一条斜线将其分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3.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A.棱柱 B.圆柱 C.圆锥 D.球【答案】B【解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棱柱的三视图中不存在圆,故A不对;圆锥的主视图、左视图是三角形,故C不对;球的三视图都是圆,故D不对,因此应选B.【总结升华】平面展开图中,含有三角形,一般考虑棱锥或棱柱;如果只有两个三角形,必是三棱柱;如果含长方形,一般考虑棱柱;如果含有圆和长方形,一般考虑圆柱;如果含有扇形和圆,一般考虑圆锥.举一反三:【变式】右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三棱柱【答案】D类型三、展开图4.(2016•徐州)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 C.D.【思路点拨】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答案】C【解析】正方体沿着不同棱展开,把各种展开图分类,可以总结为如下11种情况: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举一反三:【变式】(2015•宜昌)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一个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 A .类型四、点、线、面、体5.分别指出下列几何体各有多少个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各有多少条?线与线相交形成的点各有多少个? 如图所示.【答案与解析】解:(1)4个面,6条线,4个顶点;(2)6个面,12条线,8个顶点;(3) 9个面,16条线,9个顶点.【总结升华】(1)数几何体中的点、线、面数时,要按一定顺序数,做到不重不漏.(2)一般地,n棱柱有(n+2)个面(其中2为两个底面),n棱锥有(n+1)个面(其中1为一个底面).6.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方图形,请你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答案与解析】连线如下:【总结升华】“面动成体”,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举一反三:【变式】将如图所示的Rt△ABC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答案】A。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考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可以用分数线有限的十进制数或整数形式表示。
- 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是零。
2. 有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有理数比较时,可以根据大小关系进行比较运算。
- 正数比负数大,负数比正数小。
- 绝对值较大的有理数较大。
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即改变加法顺序结果不变。
-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看作加法的逆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相反数。
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有理数的乘法满足“结合律”和“交换律”,即改变乘法顺序结果不变。
-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看作乘法的逆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倒数。
第二章:开方与整式1. 开方的概念和符号:- 开方是指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 开方符号为√,表示数学上的平方根。
2. 平方根的性质:- 非负数的平方根都是实数。
- 负数的平方根是虚数。
3. 完全平方数和近似平方根:- 完全平方数是指某个数的平方根是整数的数。
- 用近似法求平方根可以得到一个近似平方根的数值。
第三章:平方与立方1. 平方的概念及运算性质:- 平方是指将一个数自乘一次。
- 平方的结果通常是一个非负数。
2. 立方的概念及运算性质:- 立方是指将一个数自乘两次。
- 立方和正负号有关,正数的立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3.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关系:- 平方根是指求一个数的平方的逆运算。
- 立方根是指求一个数的立方的逆运算。
第四章:数据和统计1. 统计调查和数据整理:- 统计调查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了解和研究某个对象或现象。
- 数据整理是指对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2. 统计图和图表的表示:- 统计图主要包括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用来直观地表示数据。
3. 数据的中心趋势:- 代表性数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的。
- 代表性数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二章有理数1.负数:像-5,-2,-237,-3.6 这样的数,这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正数:过去学过的那些数( 零除外), 如10,3,500,5.5 等, 叫做正数.注意:0 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2.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4.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5.相反数:只有正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规定:0 的相反数是0;我们通常把在一个数前面添上“- ”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w W w .X k b 1. c O m6.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 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任意有理数a,总有| a| ≥0.7.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正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正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 一个有理数由正负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应注意确定和的正负号与绝对值.9.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如: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如:( a + b )+ c = a + ( b + c ) .10.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1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乘0 得0.1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如:( ab) c=a( bc).分配律: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再把积相加.a( b+c) =ab+ac.几个非0 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0 因数时,积就为0.13.倒数: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转化乘法)注意:0 不能作除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非0 数,都得0.14.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 叫作底数,n 叫做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方,a n 看作是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 a 的n 次幂.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 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16.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至右的依次计算;3)如果有括号,就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17.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了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了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0数起,到精确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小结一、知识结构二、概括1.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学习本章要善于结合数轴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如相反、绝对值) ,会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2.在有理数的运算中,要特别注意符号问题,提高运算的正确性,还要善于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在实际运算中经常会遇到近似数,要注意按要求的精确度进行计算和保留结果. 对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既方便,又容易体现对有效数字的要求.第三章整式的加减1.代数式:数和字母用运算符号连结所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1) 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如6× b 常写作6·b 或6b;2)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6b 一般不写作b6;3) 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4) 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要化假分数.2.列代数式:把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列出代数式.3.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4.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1)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2)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项: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注意: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正负号.6.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7.降幂排列:按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多项式按该字母的降幂排列.升幂排列:按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多项式按该字母的升幂排列.注意: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8.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9.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10.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11.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正负号.12.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一、知识结构二、概括1.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2.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3.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4.去(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去括号时,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识认第四章图形的初步1.1)柱体:圆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2)锥体:圆锥,棱锥(三棱锥,四棱锥,⋯);3)球体.多面体: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的面,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2.视图: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一般是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正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视图).称为侧视图(左视图,右3.表面展开图: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多面体的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多面体的表面变成一个平面图形.4.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一个n 边形至少可以分割成n-2 个三角形.5.射线: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直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就是直线.表示方法:点: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或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用端点和射线上任意一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或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用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或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公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公理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6.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7.角: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角的顶点:射线的端点;角的始边:起始位置的射线;角的终边:终止位置的射线.表示方法:(1)用两边和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在中间);(2)用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3)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8.平角: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所成的角;周角: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所成的角.9.1 周角=360°;1 平角=180°;1°=60′;1′=60".10.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11.互余: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互补:两个角的和等于一平角(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两直线相交形成了∠1、∠2、∠3和∠4(如图1),我们把其中的∠1和∠3叫做对顶角,∠2和∠4也是对顶角.对顶角相等.12.互相垂直: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交点为O,当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此时,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他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若线段AB垂直于直线BC,垂足为B.线段AB叫做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它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而得到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见教材P166-167).1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15.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6.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知识框图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知识点整理华东师大版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在数轴上该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思维点击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概念,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绝对值掌握求绝对值的方法:根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来解答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先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解答掌握了绝对值的概念后,判断有理数的大小就不一定要依赖于比较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了注意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反之,当两数的绝对值相等时,•这两数可能相等,可能互为相反数后习题1、化简下列各数:-[-];-{-[+]};-{+[-]};-{-[-}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a│=│b│,则a=bB若│a│=b,则a=b若││=-n,则=nD若=-n,则││=│n│3、正式比赛时,乒乓球的尺寸要有严格的规定,已知四个乒乓球,超过规定的尺寸为正数,不足的尺寸记为负数,为选一个乒乓球用于比赛,•裁判对这四个乒乓球进行了测量,得到结果:A球+02,B球-01,球+03,D球-02,你认为应选哪一个乒乓球用于比赛?为什么?答题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1从前向后,先易后难。
通常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到难。
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次解答。
当然,有时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
中间有难题出现时,可先跳过去,到最后攻它或放弃它。
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不要“一条胡同走到黑”,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择、填空题,后解答题。
2规范答题,分分计较。
数学分I、II卷,第I卷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读,一要严格按规定涂卡,二要认真选择答案。
第II卷为主观性试题,一般情况下,除填空题外,大多解答题一题设若干小题,通常独立给分。
解答时要分步骤解答,争取步步得分。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1.代数式:数和字母用运算符号连结所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省略不写,如6×b常写作6·b或6b;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6b一般不写作b6;3)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4)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要化假分数;5)括号与括号相乘可省略括号.2.列代数式:把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列出代数式.3.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4.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1)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2)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项: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注意: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正负号.6.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7.降幂排列:按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该字母的降幂排列.升幂排列:按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该字母的升幂排列.注意: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8.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9.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10.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11.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正负号.12.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一、知识结构二、概括1.整式中,只含一项的是单项式,否则是多项式.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当然也不是单项式或多项式.2.单项式的次数是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多项式的次数是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3.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系数也包括它前面的符号.4.去(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形:去括号时,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第一章:整数- 研究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掌握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理解整数的乘法、除法和取余运算- 运用整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小数- 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研究小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掌握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运用小数进行多步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代数- 研究代数中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的表示法- 掌握代数中的常用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和求解代数方程- 运用代数进行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和性质描述- 研究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理解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运用图形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之间的关系- 研究计算相交线和平行线之间的角度- 运用相交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第六章: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构造方法- 研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整式初步- 研究整式的概念和表示法-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理解整式的代数式的含义和求解方程- 运用整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消除法与配方法- 理解消元法和配方法的基本思想- 掌握消元法和配方法的具体步骤- 研究通过消元法和配方法求解方程组- 运用消元法和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涵盖了整数、小数、代数、图形、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整式初步、消除法和配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第2章 有理数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和负数(1)正数都大于零;(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3、有理数(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7、相反数的意义(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9、绝对值的意义(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1)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用字母表示)(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用字母表示)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17、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8、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19、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20、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2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22、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23、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25、乘方的有关概念(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 n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幂).(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26、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28、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29、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30、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第3章 整式的加减1、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更加简明,更具有普遍意义.2、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3、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4、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5、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6、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1)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2)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3)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4)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7、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8、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9、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列.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19、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2)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20、添括号法则:(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改变正负号;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第4章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为圆锥和棱锥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图,即视图.3、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侧视图,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4、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6、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7、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8、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14、角的表示方法(1)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3)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15、角的大小比较:(1)“形的比较”——叠合法;(2)“数的比较”——度量法.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对顶角相等.2、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于截线的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6、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8、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相反数》知识点解读知识点1 相反数的意义(重点)1. 相反数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由此可见,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注:这个定义包含两层含义:(1)两点必须位于原点的两旁;(2)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二者缺一不可.2. 相反数的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注:(1)“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组成部分,千万不能把它漏掉;(2)相反数总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3)“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为相反数;(4)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一个负号即可(有时需要化简).【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3;(2)13;(3)0;(4)3 m;(5)a+b;(6)1-2p.解析: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根据定义在这个数的前面加上“—”号即可. 答案:(1)-3的相反数是3;(2)13的相反数是13-;(3)0的相反数是0;(4)3 m的相反数是-3 m;(5)a+b的相反数是-(a+b);(6)1-2p的相反数是-(1-2p).方法提示:像(5)(6)题中原数是和或者差的形式,应将其看作是一个整体用括号括起来,再添“—”号,避免出现-a+b和-1-2p的错误.【类型突破】13-的相反数是()A.3B.-3C. 13D.13-答案 C知识点2 多重正负号的化简(拓展)相反数的表示法: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表示为-a .这里的a 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还可以是含有字母的式子.注: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表示原来那个数的相反数,即-a 是a 的相反数;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表示原来那个数本身,即+a 是a 本身.拓展:多重正负号的化简方法:一个正数的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的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剩下一个“-”号.【例2】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1))]5([---;(2))]}2([{+-+-析解:可以利用相反数的意义化简多重括号,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等于它的本身,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等于它的相反数.(1))]5([---=-5;(2))]}2([{+-+-=-)]2([+-=2.【例3】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 )2(-+与)2(+-B. )]9([+--与)]9([-+-C. )32(-+与)23(--D. -)2.0(-与-)51(+ 析解:因为)2(-+=-2,)2(+-=-2;)]9([+--=9,)]9([-+-=9,知A 、B 都不是;又)32(-+=32-,)23(--=23,也不是;而-)2.0(-=0.2,-)51(+=-51,因0.2 与-51互为相反数,故应选D.。
1.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二)有理数的减法1.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方法和步骤:(1)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2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有理数的乘法1.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简记为“奇负偶正”】⑷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五)有理数的除法1.法则:⑴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⑵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⑶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⑷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六)有理数的乘方1.法则:⑴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⑵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七)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⑴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⑵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⑶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八)科学记数法、近似数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x10n的形式。
说明:[1]a是一个只有一位整数的数。
[2]10的指数n比原数的整数数位少1.2. 近似数[1]近似数:指一个与实际数非常接近的数.[2]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第三章整式的加减[l]复习内容:主要复习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一)代数式的有关知识1.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的书写格式:①若是数字与数字相乘,仍然用“×”号;若是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省略乘号,且按字母的顺序排列.例如b×a应写成ab.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或数字与小括号相乘时,乘号可省略不写,但数字要写在前面.例如4×a应写成4a;3×(m+n)应写成3(m+n)..③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应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2x÷y应写成2xya2b不能④代数式中出现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52 a2b.写成212⑤代数式的最后运算是加减运算时,如需注明单位的必须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如(a-b)元不能写成a-b元.3.列代数式:一般是根据“先读先写”的原则来列代数式.(二)代数式的值1.方法与步骤:⑴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简称“代入”.⑵按照代数式指定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简称“求值”.说明: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中的字母所取的值决定的.因此,在代入前,必须先写“当……时”.第三章整式的加减⑵复习内容: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添括号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一)单项式1.定义:表示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二)多项式1.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2.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3.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4.多项式的排列:⑴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⑵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同类项、合并同类项1.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是同类项.2.判断标准:⑴所含字母相同;⑵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保持不变.(四)去括号与添括号1.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2.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五)整式的加减1.步骤:①若有括号,则先去括号;②如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另外:*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平行线的特征:(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1.在n ·n 的正方形方格中,有1²+2²+3²+…+n ²个正方形. 2.幻方:三阶幻方:四阶幻方: 第2章 有理数2.1.1正数和负数定义:像﹣2、﹣2.5、﹣237、﹣0.7这样的数是负数,像13、3.5、500、1.2这样的数是正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号)☀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1.2有理数分类:方法1:整、分法 方法2:正、零、负法162 3 13 511 10 8 9 76 12 414 15 1 有理数整数 分数正整数 负整数 零 正分数 负分数数集的定义:把这些数(指上文提到的有理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上文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2.2.1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方法: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负数.2.3相反数几何定义:1.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2.只有正负号不同的数成为互为相反数.(例:数a的相反数是﹣a,﹣a的相反数是a)☀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变为相反数的方法: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表示这个数本身.(例题解析)正负号组合化简方法:1.根据相反数的意义.2.数前面负号的个数。
负号的个数为偶数个时,取正;负号的个数为奇数个时,取负.2.4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取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果: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4.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总有|a|≥0.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除(2.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方法: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6.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内容: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正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正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法则扩充总结:正正相加,和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加数;负负相加,和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加数;正负相加,和大于负数,小于正数.(正指正数,负指负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正负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加法运算时,应注意确定和的正负号及绝对值.2.6.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2.7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字母表示:a-b=a+(-b)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1.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步运算.2.用有理数减法法则,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因为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统一成加法,所以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补充概念:从1开始逐步增大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从2开始逐步增大的连续偶数的和,等于偶数个数的平方加偶数个数.2.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内容: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2.9.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ab)c=a(bc)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字母表示:a(b+c)=ab+ac积的正负号与各因数的正负号之间的关系: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正负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2.10有理数的除法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有理数的除法转为乘法的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作除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2.11有理数的乘方定义及相关内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ⁿ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ⁿ读作a的n次方,aⁿ看作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幂的特点:(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2.12科学记数法定义:一个大于10的数就记成a×10ⁿ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像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注意:1.a的整数数位只有一位.2.n是原数的整数数位少1.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补充: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注意: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时,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14近似数一个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题型分析:科学记数法中a×10ⁿ看它精确到哪一位,就看a最右边的那个数字在原数中是哪一位.☀注意:1.题目要求精确到十位、百位等,往往采用科学记数法,而要求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等,往往不采用科学记数法.2.对一个比较大的数,取近似值往往采用科学记数法,因为科学记数法中的精确度只看a.3.取近似值有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要根据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而定.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第二章小结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1用字母表示数☀注意:1.式子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忽略不写.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3.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4.括号前面的乘号也要被省略.3.1.2代数式定义:由数和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所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3.1.3列代数式列代数式的原因:在解决问题时,列出代数式,使问题变得简洁,更具一般性.3.2代数式的值定义: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3.3.1单项式定义: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1.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2.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3.3.2多项式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3.3.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各项的位置按照其中某一字母指数的大小顺序来排列.从大到小为降幂排列,从小到大为升幂排列.☀注意: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正负号一起移动.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3.4.1同类项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3.4.2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3.4.3去括号与添括号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正负号.☀注意:添括号与去括号的过程正好相反,添括号是否正确,不妨用去括号检验一下.3.4.4整式的加减运算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第3章小结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展示图:柱体锥体球体多面体的定义:每一个面都是平的的立体图形叫做多面体.☀注意:圆柱、球体等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不称为多面体.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视图的定义:视图来自于投影.中心投影的定义:从一点发出的这种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定义:平行投影是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物体的三视图及其定义:从正面得到的投影,称为主视图;从上面得到的投影,称为俯视图;从侧面得到的投影,称为侧视图,依投影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通常将主视图、俯视图与左(或右)视图称做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因而,三视图一般画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注意:1.画出来的是平面图形.2.画出能看到的轮廓.3.画出能看到的棱、尖点.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略4.4平面图形圆的特性: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的定义: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三角形在多边形中的意义: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某一顶点出发引对角线,能得到(n-3)条对角线,能分成(n-2)个三角形.4.5.1点和线点存在的意义:表示那些大小尺寸可以忽略的物体.许多点的聚集又可以表现不同的图形.线段的意义:线段是无数排成行的点的聚集.多面体各部分名称示意图: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射线的定义: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直线的定义: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三种说法)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5.2线段的长短比较比较方法:1.用刻度尺量,比较大小2.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加以比较.中点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题型分析: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线段的条数为n(n-1)/2条.☀注意:线段的和差往往用图形语言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挖掘图形语言.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应用的范围是多面体)4.6.1角角的?定义: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定义: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表示角的方法:1.两个端点及一个顶点(表示时要把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2.一个顶点(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时才能用此方法);3.一个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先标出后才能用)平角的定义: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周角的定义: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角度的单位换算:1°=60′ 1′=60″(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注意: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时,要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4.6.2角的比较和运算题型分析:从一点引出n条射线,确定角的个数为n(n-1)/2个.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6.3余角和补角余角的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补角的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关于余角、补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注意:互余和互补有时通过特殊的位置(即图形语言)告诉我们.第4章小结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对顶角对顶角的?定义:两个角具有相同的顶点,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定义: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一对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5.1.2垂线垂直、垂足、垂线的定义: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等于90°,两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我们把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关于垂线的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的定义: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点与已知直线相交的点所在的线段叫做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的定义:内错角的定义:同旁内角的定义:5.2.1平行线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的表示的方法:例: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或平行.关于平行线的基本事实: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2.2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关于垂直、平行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2.3平行线的性质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五章小结。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1.在n ·n 的正方形方格中,有12+22+32+…2.幻方:三阶幻方:四阶幻方:第2章有理数2.1.1正数和负数定义:像﹣2、﹣2.5、﹣237、﹣0.7这样的数是负数,像13、3.5、500、1.2这样的数是正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一个“+”<读作“正”>号)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1.2有理数分类:方法1:整、分法方法2:正、零、负法数集的定义:把这些数(指上文提到的有理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上文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2.2.1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方法: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负数.2.3相反数几何定义:1.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2.只有正负号不同的数成为互为相反数.(例:数a的相反数是﹣a,﹣a的相反数是a)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变为相反数的方法: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表示这个数本身.(例题解析)正负号组合化简方法:1.根据相反数的意义.2.数前面负号的个数。
负号的个数为偶数个时,取正;负号的个数为奇数个时,取负.2.4绝对值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取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果: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零的绝对值是零.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4.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总有|a|≥0.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除(2.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方法: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6.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内容: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正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正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法则扩充总结:正正相加,和大于其中任意一个加数;负负相加,和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加数;正负相加,和大于负数,小于正数.(正指正数,负指负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正负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加法运算时,应注意确定和的正负号及绝对值.2.6.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2.7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字母表示:a-b=a+(-b)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1.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步运算.2.用有理数减法法则,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因为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统一成加法,所以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补充概念:从1开始逐步增大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从2开始逐步增大的连续偶数的和,等于偶数个数的平方加偶数个数.2.9.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内容: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2.9.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ab)c=a(bc)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字母表示:a(b+c)=ab+ac积的正负号与各因数的正负号之间的关系: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正负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2.10有理数的除法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有理数的除法转为乘法的方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作除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2.11有理数的乘方定义及相关内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读作a的n次方,a?看作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幂的特点:(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2.12科学记数法定义:一个大于10的数就记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正整数.像这样的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注意:1.a的整数数位只有一位.2.n是原数的整数数位少1.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补充: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叫做第三级运算.注意: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时,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14近似数一个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题型分析:科学记数法中a×10?看它精确到哪一位,就看a最右边的那个数字在原数中是哪一位.注意:1.题目要求精确到十位、百位等,往往采用科学记数法,而要求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等,往往不采用科学记数法.2.对一个比较大的数,取近似值往往采用科学记数法,因为科学记数法中的精确度只看a.3.取近似值有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要根据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而定.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第二章小结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1用字母表示数注意:1.式子中出现的乘号,通常写作“·”或忽略不写.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3.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4.括号前面的乘号也要被省略.3.1.2代数式定义:由数和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所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3.1.3列代数式列代数式的原因:在解决问题时,列出代数式,使问题变得简洁,更具一般性.3.2代数式的值定义: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3.3.1单项式定义: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1.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2.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通常写成假分数.3.3.2多项式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3.3.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各项的位置按照其中某一字母指数的大小顺序来排列.从大到小为降幂排列,从小到大为升幂排列.注意:1.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一定要连同它的正负号一起移动.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常常按照其中某一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3.4.1同类项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3.4.2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3.4.3去括号与添括号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添括号法则: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正负号.注意:添括号与去括号的过程正好相反,添括号是否正确,不妨用去括号检验一下.3.4.4整式的加减运算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第3章小结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展示图:柱体锥体球体多面体的定义:每一个面都是平的的立体图形叫做多面体.注意:圆柱、球体等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不称为多面体.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视图的定义:视图来自于投影.中心投影的定义:从一点发出的这种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定义:平行投影是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物体的三视图及其定义:从正面得到的投影,称为主视图;从上面得到的投影,称为俯视图;从侧面得到的投影,称为侧视图,依投影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通常将主视图、俯视图与左(或右)视图称做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因而,三视图一般画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注意:1.画出来的是平面图形.2.画出能看到的轮廓.3.画出能看到的棱、尖点.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略4.4平面图形圆的特性: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的定义: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三角形在多边形中的意义: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从n边形的某一顶点出发引对角线,能得到(n-3)条对角线,能分成(n-2)个三角形.4.5.1点和线点存在的意义:表示那些大小尺寸可以忽略的物体.许多点的聚集又可以表现不同的图形.线段的意义:线段是无数排成行的点的聚集.多面体各部分名称示意图: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射线的定义: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直线的定义: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三种说法)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5.2线段的长短比较比较方法:1.用刻度尺量,比较大小2.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加以比较.中点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题型分析: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线段的条数为n(n-1)/2条.注意:线段的和差往往用图形语言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挖掘图形语言.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应用的范围是多面体)4.6.1角角的?定义: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定义: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表示角的方法:1.两个端点及一个顶点(表示时要把表示角的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2.一个顶点(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时才能用此方法);3.一个阿拉伯数字或希腊字母(先标出后才能用)平角的定义: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周角的定义: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角度的单位换算:1°=60′ 1′=60″(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注意: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时,要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4.6.2角的比较和运算题型分析:从一点引出n条射线,确定角的个数为n(n-1)/2个.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6.3余角和补角余角的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补角的定义: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关于余角、补角的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注意:互余和互补有时通过特殊的位置(即图形语言)告诉我们.第4章小结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对顶角对顶角的?定义:两个角具有相同的顶点,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定义: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一对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5.1.2垂线垂直、垂足、垂线的定义: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等于90°,两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我们把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关于垂线的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的定义: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一点与已知直线相交的点所在的线段叫做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的定义:内错角的定义:同旁内角的定义:5.2.1平行线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的表示的方法:例: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记作“a∥b”.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或平行.关于平行线的基本事实: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2.2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关于垂直、平行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2.3平行线的性质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五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