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3.64 KB
- 文档页数:7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油墨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帮助作业人员正确、高效地进行油墨作业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油墨作业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旨在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质量和效率。
二、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油墨作业之前,作业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油墨的质量和数量,确保充足且符合要求。
- 清洁印刷设备,包括印刷机、刮刀、印刷板等。
- 准备好所需的辅助工具,如刷子、擦拭布等。
2. 调配油墨根据印刷品的要求,作业人员需要将油墨进行调配,确保颜色、粘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具体的调配方法如下:- 根据印刷品的色彩要求,选择适当的颜料。
- 将颜料与适量的溶剂混合,搅拌均匀,直到达到所需的颜色和粘度。
3. 油墨上机在将油墨上机之前,作业人员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将调配好的油墨倒入油墨槽中。
- 通过调整印刷机的油墨供给系统,确保油墨的供给量和压力稳定。
- 调整印刷机的印刷压力和速度,以确保油墨均匀地覆盖在印刷板上。
4. 油墨回收在油墨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需要进行油墨的回收工作,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具体的回收方法如下:- 将未使用的油墨倒回原来的容器中,确保密封好。
- 清洁印刷机和相关设备,以防止油墨残留。
- 将用过的擦拭布等辅助工具进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油墨作业时,作业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油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 避免将油墨溅到眼睛或口腔中,如有意外发生,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2. 质量控制- 定期检查油墨的质量,如颜色、粘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 在作业过程中,及时调整印刷机的参数,以确保印刷质量稳定。
3. 清洁和维护- 定期清洁印刷机和相关设备,以防止油墨残留和堵塞。
- 对油墨槽、刮刀等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油墨颜色不符合要求可能原因:颜料选择错误或调配不当。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油墨检验指导书篇一: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篇一: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
2. 范围适用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3. 职责3.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3.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
4. 内容4.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4.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4.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产品。
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否配有。
4.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气泡是否很多。
4.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
(此款暂不作要求)4.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4.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
并记录其焗烤的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4.1.8(4.1.1-4.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
通知仓管移入合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
填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4.1.9检查完毕,将结果记录在《iqc检查试验报告》并上交审核。
XXX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XXX水墨有限公司油墨测试大纲XX-WI-001-A颜料颜色对比测定方法1 0测定范围:适用于油墨用颜料颜色对比的测定。
2 0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4624.1-93 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3 0测定方法概要:将受测颜料样品与对比颜料或相同颜料的标准样分别按规定比例量加入同一调墨油,并分别在平磨机上研磨成墨浆,然后参照GB/T 14624.1-93油墨颜色检验方法用目测括样法观察和评定二者的颜色差异。
4 0仪器、工具与材料:4.1平磨机:研磨面为磨砂玻璃,具自动计数停机装置。
4.2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3调墨刀:木柄锥形钢身,长200mm,最宽处20mm,最窄处8mm。
4.4刮墨片:不锈钢片制,约92mm×59mm×0.5mm,刃部9mm处向外弯曲约成5度角。
4.5硫酸纸:称量颜料及墨浆用。
4.6刮样纸符合ZBY 32002规定的晒图原纸,尺寸不小于110mm×55mm,在纸张中部处印有5mm宽黑色横条。
4.7 #4调墨油:粘度2600~2800mPa,s/25℃;颜色≤9(加氏);酸价≤12。
4.8 1 ml医用打针筒。
5 0测定条件:5.1 测定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
5.2 观察刮样色光时应在D65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6 0测定步骤:6.1颜料色浆制备6.1.1先将平磨机上的玻璃板全面、充分地洗拭干净。
6.1.2在小张硫酸纸上,根据颜料品种按表1所列质量将受测颜料称量好,准确至0.001g.将称量好的颜料小心倒在平磨机的下平板玻璃中部。
6.1.3用医用打针筒根据颜料品种按表1 所列应加的油体积量吸取#4调墨油并挤到平磨机下平板玻璃中部。
6.1.4用小调墨刀将颜料与油小心拌匀,并分四点堆放在平磨机下玻璃板中心到边的四分之一处。
6.1.5盖上平磨机的上玻璃板并在杠杆支架上加上6.5kg砝码。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油墨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出版等行业。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印刷效果,制定一份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油墨的使用、储存、混合、调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二、油墨的使用1. 储存环境:油墨应储存在温度适宜、通风干燥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油墨的密封性和颜色变化情况。
2. 打开油墨:使用油墨前,应先子细检查包装,确保密封完好。
打开油墨时,应使用专用的开罐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划伤油墨桶。
3. 搅拌油墨:打开油墨后,应使用专用的搅拌棒或者搅拌器对油墨进行搅拌,以使颜料均匀分散。
搅拌时间普通为5-10分钟,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气泡产生。
4. 油墨的稀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量稀释油墨。
稀释剂的选择应根据油墨的种类和使用要求进行,避免使用不当的稀释剂导致油墨质量下降。
三、油墨的调整1. 色差调整:在印刷过程中,可能会浮现色差的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调整油墨的配方和颜料比例来解决。
调整时应注意记录每次的调整量,以备后续参考。
2. 粘度调整:油墨的粘度直接影响印刷效果。
如果油墨过于稠密,可以适量添加稀释剂进行调整;如果油墨过于稀薄,可以添加适量的增稠剂。
调整时应注意慢慢添加,并不断测试油墨的粘度,以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3. 干燥速度调整:不同的印刷材料和工艺要求,对油墨的干燥速度有不同的要求。
可以通过调整油墨中干燥剂的含量来改变干燥速度。
调整时应注意逐渐添加,并进行实际印刷测试,以确定最佳的干燥速度。
四、油墨的清洗和保养1. 清洗设备:在使用油墨后,应及时清洗印刷设备,避免油墨残留导致设备阻塞和印刷质量下降。
清洗时应使用专用的清洗剂和设备,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2. 油墨的保养:油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其质量和印刷效果。
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油墨的质量,清洗油墨容器,防止油墨干结等。
五、油墨的质量控制1. 质量检测:油墨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印刷效果的重要环节。
步骤123
4
5
作业说明
在烧杯中加入150-200ML相应的测试液
(根据测试项目选择:正己烷或水或酒
精或4%乙酸)(如图1)。
耐水测试时,
水应加热到60℃恒温,其他三项测试常
温即可。
1、测试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如图5),表明该项油墨脱色测试合格;
2、测试液颜色明显发生变化(如图
6),表明该项不油墨脱色测试不合格。
纸样在测试液中浸泡2小时,捞出测试液
中的样品,仔细观察测试液(如图4)。
页 码 器具与材料:加热器、测试液、烧杯、 剪刀、称表、待测试纸样
图例
工具与方法二、作业程序
剪取被测试产品有印刷且墨色较浓部位的纸样100c㎡,剪成条状(如图2)。
将剪好的纸样放入已加测试液的烧杯
中,(如图3) /WI-ZL45A02014-9-261/1编制部门:质量部一、目的/范围:
适用于食品包装纸、包装袋、纸盒、纸杯的量产首件、更换油墨批次后首件的油墨脱色实验。
1、纸袋、纸盒、包装纸只需做耐水、耐正己烷测试;
2、纸杯需做耐水、耐正己烷、耐洒精、耐4%乙酸测试。
油墨脱色测试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生效日期
烧杯中装入150-
200ML 测试液浸泡液无明显变化OK 浸泡液颜色明显变色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VT-04F油墨粘度试验操作指导书
(ISO45001-2018/ISO9001-2015)
1.0试验目的
1.1检验油墨的粘度是否达到印刷要求
2.0试验器材
2.1VT-03F/VT-04F油墨粘度测试仪,手套,样品,油铲,秒表,温度计,布碎。
3.0试验步骤
3.1将未稀释并搅拌约10分钟,使油墨均匀为准,放置15至30分钟后,用温度计测试样品的温度,待温度和显示器稳定后读数(一般冬天样品控制在22℃,其他季节控制在25℃),再将油墨倒入油墨杯中;
3.2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大概粘度范围,选择相应的转子装在粘度测试仪上;
3.3将测试仪的转子浸没在需要测试的油墨杯中,使样品浸到转锤标线处即可,调节粘度计的固定位置,使粘度计处于水平状态,打开测试仪开关,让转子在油墨中旋转,经过90秒指针稳定后,根据所选择的转子,在表框中读取相应的数值,则为该油墨的粘度指数;
3.5如无法在不锈钢杯中测量,则用延长杆将转子直接浸没在待测油墨中测量;
3.6检查完毕,打下旋转开关,要用纯净水把转子和测试用油墨杯清洗干净。
4.0注意事项
4.1粘度测试应在为5-35℃的实验室中进行测试,油墨一定要搅拌均匀;
4.2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要戴手套接触粘度测试仪的所有部件,以防止因生锈造成粘度测试不准确;
4.3样品应提前放进恒温箱24小时以上,确保油墨恒定。
5.0选择转垂的依据
根据不同粘度的油墨使用转子旋转锤的型号不同,列表如下:转子型号粘度范围(dpa.s)
3﹟0.3-1.3
2﹟100-4000
1﹟3-150。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油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出版等行业的重要材料。
为了确保油墨的质量和印刷效果,制定一份详细的油墨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油墨作业的标准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油墨的正确使用和印刷品的质量。
二、作业流程1. 油墨准备a.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类型和颜色。
b. 检查油墨的质量,包括颜色的明艳度、流动性和粘度等指标。
c. 确保油墨容器和工具的清洁,避免杂质和污染。
2. 油墨调配a.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配方,准确称量和混合油墨的各个成份。
b. 注意控制油墨的粘度和颜色,确保调配出符合要求的油墨。
3. 油墨测试a. 取一小部份调配好的油墨进行测试,包括颜色的测量、粘度的测试和印刷性能的评估等。
b. 根据测试结果对油墨进行调整,直到达到要求的标准。
4. 油墨使用a. 在印刷机上安装油墨系统,确保油墨的供给和传输畅通无阻。
b.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油墨的流量和厚度,以获得理想的印刷效果。
5. 油墨质量控制a. 定期检查油墨的质量,包括颜色的一致性、流动性和粘度的稳定性等。
b. 对油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始终符合要求。
三、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1. 操作要点a. 油墨调配时要准确称量和混合油墨的各个成份,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b. 在油墨测试过程中,要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设备,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c. 在油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清洗油墨系统和印刷机的油墨部份,防止油墨残留和污染。
2. 注意事项a. 油墨调配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油墨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b. 油墨容器和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污染对油墨质量的影响。
c. 油墨贮存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影响油墨的稳定性和质量。
四、总结本油墨作业指导书提供了油墨作业的标准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旨在确保油墨的正确使用和印刷品的质量。
在油墨准备、调配、测试、使用和质量控制等环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个人防护和油墨贮存的相关事项。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油墨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材料,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标签等行业。
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油墨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油墨作业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印刷过程的安全性。
二、作业前准备1. 工作环境准备- 确保印刷车间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 清理工作区域,保持整洁。
- 检查油墨存放区域,确保油墨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 油墨准备- 根据印刷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类型和颜色。
- 检查油墨的包装是否完好,避免使用破损包装的油墨。
- 搅拌油墨,使其达到均匀的状态。
三、油墨调配1. 油墨配方-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色彩标准,制定油墨配方。
- 确保配方中的每个成分的比例准确无误。
2. 油墨调配过程- 准备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
- 按照油墨配方,逐步加入原材料,搅拌均匀。
- 检查调配后的油墨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四、油墨使用1. 印刷前准备- 清洁印刷机的油墨槽和油墨辊。
- 根据印刷品要求,调整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量和压力。
2. 油墨上机- 将调配好的油墨倒入印刷机的油墨槽中。
- 调整油墨的粘度和流动性,确保油墨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印版上。
3. 印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油墨供给系统和油墨辊的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和压力。
- 定期清理印刷机的油墨槽和油墨辊,避免油墨堵塞或污染。
4. 油墨调整和控制- 根据印刷品的效果要求,调整油墨的颜色、光泽度和厚度。
- 定期检查印刷品的油墨附着力和干燥速度,做出必要的调整。
五、作业后清理1. 清洁印刷机- 关闭印刷机,清理油墨槽和油墨辊。
- 检查印刷机的其他部件,确保无油墨残留。
2. 油墨存放- 将未使用完的油墨密封保存,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 定期检查油墨的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的油墨。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油墨。
2. 避免吸入油墨的气味,保持通风良好。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油墨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出版等领域。
为了确保油墨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份详细的油墨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墨作业的流程、注意事项和相关数据,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油墨作业。
二、油墨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操作环境整洁,避免灰尘和杂质对油墨质量的影响。
b. 检查印刷机的油墨供给系统,确保正常运转。
c. 准备好所需的油墨、溶剂和其他辅助材料。
2. 油墨调配a.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类型和颜色。
b. 使用油墨调配设备按照配方要求将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和调配,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c. 对调配好的油墨进行质量检验,包括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
3. 油墨上机a. 将调配好的油墨倒入印刷机的油墨供给系统中。
b. 调整印刷机的油墨供给速度和压力,确保油墨的均匀输送和稳定供给。
c. 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印刷机的印刷参数,如印刷速度、压力等。
4. 油墨回收a. 在油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印刷机的油墨供给系统,防止油墨残留对下次作业的影响。
b. 对回收的废墨进行处理,遵守环保法规,确保环境安全。
三、注意事项1. 油墨的储存和保管a. 油墨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日晒和高温。
b. 避免油墨与酸、碱、有机溶剂等物质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c. 油墨容器应密封保存,防止油墨挥发和污染。
2. 油墨的质量控制a. 油墨的颜色应与样品一致,避免出现色差。
b. 油墨的粘度应适合印刷机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印刷效果。
c. 油墨的干燥时间应符合生产进度,过长或过短都会带来问题。
3. 油墨的清洗和维护a. 油墨供给系统应定期清洗,避免油墨残留和堵塞。
b. 油墨辊和印刷版辊应定期清洗和维护,确保其表面的光滑和清洁。
c. 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避免对印刷机和油墨产生损害。
四、相关数据1. 油墨的基本成分:树脂、颜料、溶剂、添加剂等。
油墨、纸张性能的检测与印刷适性的分析实验指导书一、实验意义通过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使学生了解油墨、纸张的基本性能及在印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及了解部分重要的印刷材料的性能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为今后的印刷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验目的通过纸张基本物理性能的测定、力学性能的测定、光学性能的测定、油墨细度、粘度的测定及纸张油墨综合性能的测定,要求实验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掌握纸张抗张强度测定仪、耐破度仪、耐折度仪、白度仪、油墨细度计、平板粘度仪、旋转粘度仪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技巧;2、掌握纸张厚度、紧度、平滑度、吸收性物理性能的测定方法;3、掌握纸张各项性能在印刷中相互之间的适性关系;4、掌握油墨细度、粘度对印刷的影响;5、掌握纸张、油墨印刷适性的综合分析方法;6、掌握纸张性能和油墨性能之间的适应性及其匹配关系;三、实验要求1、实验之前认真学习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2、实验之前要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听从教师安排,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规程,勤思考,多动手;4、实验操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5、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6、要求学生总结纸张、油墨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四、实验设备纸张抗张强度测定仪、撕裂度仪、耐破度仪、耐折度仪、白度仪、油墨细度计、电子天平、裁纸机(刀)、直尺、油墨适性仪、IGT印刷适性仪、平板粘度计、NDJ——79型旋转粘度计。
五、实验材料纸张(铜版纸、胶版纸)、油墨(2色以上)、稀释剂、调和油六、实验过程(一)、实验材料的准备1、纸张的准备用裁纸机(刀)裁切需要的纸张规格,测定纸张定量,放在恒温恒压环境中24小时。
2、油墨准备利用调和油和稀释剂,调节油墨,将油墨黏度调至实验所需的范围。
(二)、实验步骤1、纸张白度、定量、厚度、紧度和松厚度的测定2、纸张抗张强度的测定3、纸张撕裂度的测定4、纸张耐折度的测定5、纸张平滑度的测定6、纸张透气度的测定7、纸张不透明度的测定8、纸张表面强度的测定9、油墨细度的测定10、利用平板黏度计测定油墨黏度11、利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油墨黏度12、油墨黏度的测定13、纸张、油墨性能的综合测定七、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数据处理通过检测收集的数据,分析纸张和油墨的各项性能之间的相互适性关系,及在印刷中它们之间的影响。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油墨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油墨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为操作人员提供详细的作业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作业过程安全、稳定和高效。
二、作业准备1. 确认作业区域: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油墨作业的具体区域,并确保该区域清洁、整齐,无杂物和易燃物。
2. 准备所需工具和设备:根据作业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油墨、印刷机、刮刀、搅拌棒等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无损坏。
3. 检查油墨质量:对所使用的油墨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颜色、粘度、干燥时间等指标,确保油墨符合要求。
三、作业步骤1. 清洁印刷机:使用清洁剂和软布清洁印刷机的印版、刮刀等部件,确保其表面干净无尘。
2. 调配油墨:按照产品要求和配方,将所需的颜色和油墨添加剂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确保颜色一致。
3. 上墨:将调配好的油墨倒入印刷机的油墨槽中,调整墨辊的压力和角度,确保油墨均匀涂布在印版上。
4. 校正印刷机:调整印刷机的压力、速度和位置,确保印刷效果准确、清晰。
5. 进行印刷:根据产品要求,将印版放置在印刷机上,启动印刷机,进行油墨印刷作业。
6. 监控印刷质量:在印刷过程中,及时观察印刷效果,检查是否有色差、漏印、含糊等问题,及时调整印刷机参数,确保印刷质量符合要求。
7. 清洁印刷机:作业结束后,及时清洁印刷机的印版、刮刀、墨辊等部件,避免油墨残留对下次作业造成影响。
四、作业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注意作业区域的通风和防火安全。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应熟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更改作业步骤或者参数。
3. 注意油墨质量:在使用油墨前,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油墨符合要求,避免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4.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印刷机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更换磨损部件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发现印刷机异常、油墨质量问题等情况,应及时停机处理,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检验指导书模板篇一:检验类作业指导书模板篇二: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篇一: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
2. 范围适用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3. 职责3.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3.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
4. 内容4.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4.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4.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产品。
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否配有。
4.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气泡是否很多。
4.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
(此款暂不作要求)4.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4.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
并记录其焗烤的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4.1.8(4.1.1-4.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
通知仓管移入合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
填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油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油墨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油墨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编写的指南。
本指导书旨在为操作人员提供详细的作业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油墨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作业环境要求1. 作业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无尘、无杂物。
2. 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3. 作业区域应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油墨挥发物造成的危害。
三、作业准备1. 检查油墨质量:确认油墨无结块、无异物,并检查油墨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2. 准备作业工具:包括油墨刮刀、油墨搅拌器、油墨容器等。
3. 准备作业材料: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好印刷材料、印刷板等。
四、作业步骤1. 油墨搅拌:将油墨倒入油墨容器中,使用油墨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油墨颜色均匀一致。
2. 油墨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根据配方要求添加适量的溶剂或增稠剂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粘度和流动性。
3. 油墨上机:将调整好的油墨倒入印刷机的油墨槽中,确保油墨均匀涂布在印刷板上。
4. 油墨调试:根据印刷效果进行调试,包括油墨厚度、颜色饱和度等方面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印刷效果。
5. 油墨回收: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印刷机和作业区域的油墨残留物,将油墨容器和工具进行清洗和存储。
五、作业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油墨。
2.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肺部相关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
3. 油墨容器应密封保存,避免油墨挥发和污染环境。
4.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油墨的使用量,避免浪费和污染。
5.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作业区域,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六、作业质量控制1. 油墨颜色的一致性:通过比对样品和标准色板,确保油墨颜色的一致性。
2. 油墨厚度的控制:根据印刷要求,控制油墨的厚度,以保证印刷效果的清晰度和色彩的饱和度。
3. 油墨的附着力:通过相关测试方法,检测油墨的附着力,确保印刷品的耐久性和质量。
篇一: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
2. 范围适用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3. 职责3.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3.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
4. 内容4.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4.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4.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产品。
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否配有。
4.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气泡是否很多。
4.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
(此款暂不作要求)4.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4.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
并记录其焗烤的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4.1.8(4.1.1-4.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
通知仓管移入合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
填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4.1.9检查完毕,将结果记录在《iqc检查试验报告》并上交审核。
4.2阻焊油(uv国产/进口绿油、焗绿油、曝光绿油)4.2.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检测。
4.2.2丝印阻焊油墨取3-5pnl报废铜板和金板,打磨清洗后丝网印刷。
印uv国产、进口绿油的板过uv机后,拉3m胶纸试有无甩绿油现象;焗绿油的板,须静置5-8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曝光绿油板,须静置12-15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试验。
4.2.3阻焊油耐焊性检测。
先在板面涂布松香,国产uv油用普通松香,进口uv油、焗绿油、曝光绿油用无铅免清洗松香水再作浸锡试验。
(锡炉温度:260℃±5℃,时间:5-8秒),检查有无绿油起泡以及渗锡现象。
4.2.4阻焊油的硬度检测,用4h铅笔在绿油面力度匀衡划一笔,无凹痕或断开翘起。
(注:铅笔削成方头,不可削尖)4.2.5阻焊油色泽检测,以比色卡或样板及客户资料为准。
(此款暂不要求)4.2.6检查完毕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3字符油检测4.3.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进行检测。
4.3.2丝印uv字符油,焗字符油,待试板出来后,用3m胶纸作附着力试验,检查有无掉字符现象,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3.3(4.3.1-4.3.2)检查确认合格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4碳油(低阻碳油、普通碳油)检测篇二:油墨的检验第10章油墨的检验油墨是在液态的连结料中加入固态的颜料和助剂制成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很稠、很粘,有的却很稀。
按印刷过程分类,可将油墨分为平版印刷油墨(平印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凸印油墨)、柔性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凹印油墨)和孔版印刷油墨五类。
我国原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细度、流动度、稳定性、粘性及粘性增值、飞墨、粘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主要的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10.1油墨颜色检验1. 方法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仪器设备(1)调墨刀:木柄锥形钢身,长200 mm,最宽处20 mm,最窄处8 mm。
(2)刮片:不锈钢片制,92 mm × 59 mm × 0.5 mm,刃部宽9 mm处向外弯曲25o。
(3)玻璃板:200 mm × 200 mm × 5 mm。
(4)刮样纸::晒图纸,规格 110 mm × 65 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 mm宽黑色实底横道。
(5)玻璃纸:65 mm × 30 mm。
图10-1刮样形状示意图3. 检验步骤(1)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5 g,置于玻璃板上,分别将其调匀。
(2)用调墨刀取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o。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至黑色横道下15 mm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称为面色,刮样纸下部的油墨厚层称为墨色,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对光透视称为底色。
(5)油墨颜色检验完毕,将玻璃纸覆盖在厚墨层上。
4.检验结果(1)平版油墨、凸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和底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2)网孔版油墨、纸张用凹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3)检验结果应以刮样后5 min内观察的面色和底色为准,墨色供参考。
5.注意事项(1)检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
(其余项目也应控制在同样的温湿条件下进行)(2)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45±5)o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10.2 油墨着色力检验1.方法原理以定量标准白墨将试样和标样分别冲淡,对比冲淡后油墨的浓度,以质量分数表示之。
2.仪器和材料(1)(2)(3)(4)(5)调墨刀、不锈钢片制刮片、刮样纸。
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 g,感量l mg。
圆玻璃片:2 mm、直径(90~100)mm。
标准白墨。
标准黑墨。
3. 检验步骤(1)用分析天平,在圆玻璃片上称取标准白墨2 g,试样油墨0.2 g。
用同样方法,相同比例,称取标准白墨和标样油墨。
将称好的墨样分别用调墨刀充分调匀。
(2)用调墨刀取调匀的标准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调匀的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而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垂直。
然后,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刮至(35~45)mm时,减小用力,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将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观察试样与标样的面色、墨色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改变试样标准白墨的用量,至冲淡试样与标样达到一致,按公式计算,得出试样着色力百分数。
(5)刮样后,以30 s内观察所反映的墨色为准。
说明:观察冲淡刮样时,应在d65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4. 检验结果试样着色力,以质量分数w表示,按式(10-1)计算:w = m1/m2 (10-1)式中:m2 -冲淡标准样白墨用量,g;m1 -冲淡试样白墨用量,g。
10.3 油墨细度检验按检验方法将油墨稀释后,以刮板细度仪测定其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称为油墨细度,以微米(μm)表示之。
以 0.l ml吸管量取受试油墨 0.5 ml。
根据流动度的大小加6号溶剂油进行稀释。
范围:流动度在24 mm以下加18滴(或以每滴0.02 ml加入0.30 ml);25 mm ~35 mm加 14滴(或0.28 ml);36 mm~ 45 mm加 10滴(或0.20 ml);46 mm以上不加油。
以调墨刀挑取已稀释均匀的油墨,置于刮板细度仪凹槽深度50μm处,用刮板细度仪测定油墨的细度。
本方法仅适用于非溶剂型浆状油墨。
10.4 油墨流动度检验1.方法原理以一定体积的油墨样品在规定压力下,经一定时间所扩展成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毫米)来表示油墨流动度。
2.仪器和材料(1)调墨刀、玻璃板、棉纱、定时钟。
(2)流动度测定仪:由质量为(200 ± 0.05)一个;质量为(50 ± 0.05)g、厚度为5 mm ~ 6 mm、mm ~ 70 mm圆玻璃两片;金属固定盘一个组成(见(3)墨管:容量0.l ml;(4)透明度量尺:分度值l mm。
流动度测定仪(5)工业用乙醇。
g五等砝码直径为65 图10-2)。
图10-23.检验步骤(1)油墨试样及流动度测定仪应事先置于恒温室内保温20 min。
(2)用调墨刀取油墨试样(2~3)g,在玻璃板上调动15次(往返为一次)。
用吸墨管吸取试样0.1 ml,将管口及周围余墨刮去,使试样与管口齐平,管内油墨不得含有气泡。
(3)将吸墨管内油墨挤出,用调墨刀把墨刮置于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片中心,并将吸墨管芯的余墨刮掉,抹于上圆玻璃片中心。
(4)将上圆玻璃片放在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上,使中间有墨部分重叠,立即压上砝码,开始记时(注意金属固定盘保持水平)。
(5)15 min时移去砝码,用透明度量尺测量油墨圆体直径,交叉测量两次。
4.检验结果交叉测量之平均值为流动度数据。
如交叉测量相差大于等于2 mm,则试验必须重做。
10.5 油墨干性检验1.检验原理在加入定量白燥油的油墨刮样上,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不使复在刮样上面的硫酸纸粘色所需时间即为油墨之干燥时间,以小时(h)表示,试验是在标样与试样对比条件下进行。
2.仪器和材料(1)自动干燥测定仪:如图10-3所示。
(2)分析天平、调墨刀、刮墨刀、刮样油、硫酸纸、标准油墨样。
纸、标准白燥3.检验步骤图10-3自动干燥测定仪(1)按照下列比例在分析天平上,称准白燥油充分凋匀,以同样方法称取标准燥油充分调匀。
油墨试样与白燥油比例如树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5∶5。
油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0∶10。
取试样及标样及标准白下:(2)将已调匀的油墨标样和试样并列刮成约30 cm长的刮样,立即记录时间,覆盖硫酸纸一起包在自动干燥试验机的圆筒上,并用嵌条将纸夹紧。
(3)将装有100 g 砝码的压轮移至螺旋杆的左边,将其压于覆盖有硫酸纸的刮样上,接通电源,根据需要将速度调节器放于每转10 min的位置上,开启电钮,此时圆筒即开始旋转,加压轮开始划线,并向左边慢慢移动,使加压轮走完所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