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引燃特性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8.65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烟头是否能够引燃汽油。
2. 了解汽油的燃点和挥发特性。
3. 分析烟头温度与汽油燃点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汽油的燃点一般为415~530℃,烟头的温度在427~598℃之间。
当烟头温度高于汽油燃点时,理论上烟头可以引燃汽油。
然而,汽油在常温下是液态,需要挥发成气态才能被点燃。
本实验通过将烟头直接接触汽油,观察是否能够引燃汽油,以及了解汽油挥发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三、实验材料1. 汽油:500ml2. 烟头:1个3. 玻璃容器:1个4. 火柴:1盒5. 秒表:1个四、实验步骤1. 将500ml汽油倒入玻璃容器中。
2. 将烟头点燃,使其处于燃烧状态。
3. 用夹子夹住烟头,轻轻将其放入汽油中,注意不要让烟头触及容器底部。
4. 观察烟头在汽油中的燃烧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5. 用秒表记录烟头在汽油中持续燃烧的时间。
6. 实验结束后,用火柴将烟头熄灭,观察汽油是否被点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将烟头放入汽油中后,烟头燃烧的时间约为10秒,随后熄灭。
汽油表面无明显燃烧现象,但可闻到汽油的挥发气味。
2. 结果分析:(1)烟头温度高于汽油燃点,理论上可以引燃汽油。
(2)由于汽油在常温下是液态,需要挥发成气态才能被点燃。
本实验中,烟头燃烧时间较短,无法使汽油表面充分挥发,因此未能引燃汽油。
(3)汽油挥发过程中,若挥发气体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则可能发生爆炸。
本实验中,汽油挥发气体浓度未达到爆炸极限,故未发生爆炸。
六、实验结论1. 烟头可以引燃汽油,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汽油挥发充分、烟头温度足够高、环境温度适宜等。
2. 汽油挥发过程中,存在爆炸风险,需引起重视。
3. 本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未能成功引燃汽油,但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参考。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2. 实验操作应遵循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所,确保环境安全。
实验名称:香烟产生烟雾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烟雾的原理。
2. 掌握香烟烟雾成分的基本知识。
3. 分析香烟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实验原理香烟在燃烧过程中,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随着烟雾释放出来。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三、实验器材1. 香烟2. 烟灰缸3. 玻璃管4. 纱布5. 纸巾6. 秒表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香烟点燃,待燃烧稳定后,用玻璃管靠近香烟口部。
2. 观察玻璃管内烟雾的流动情况,并用秒表记录烟雾持续时间。
3. 将烟雾收集在纱布上,待烟雾基本消失后,用纸巾包裹纱布。
4. 将纱布放入烟灰缸中,观察烟雾对烟灰缸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香烟燃烧时,烟雾从香烟口部释放出来,并随着空气流动在玻璃管内持续一段时间。
2. 通过秒表记录,烟雾持续时间为30秒。
3. 收集烟雾的纱布上附着了一层黑色物质,经分析,这些物质为香烟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
4. 将纱布放入烟灰缸中,观察到烟灰缸表面附着了一层黑色物质,这些物质同样为香烟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
六、实验结论1. 香烟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雾,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2. 烟雾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长期吸烟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3. 本实验结果表明,香烟烟雾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烟雾。
2.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
3. 注意实验安全,避免火灾等事故发生。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香烟产生烟雾的原理和烟雾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吸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
同时,加强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烟的基本物理性质。
2. 探究烟的燃烧特性。
3. 分析烟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行为。
二、实验原理烟是一种由固体微粒、液体微滴和气体组成的气溶胶,具有可燃性。
烟的燃烧特性受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燃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烟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分析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香烟、火柴、酒精灯、量筒、玻璃棒、白纸、剪刀、天平。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秤、温度计、湿度计、空气采样器。
四、实验步骤1. 烟的物理性质观察(1)观察烟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基本特征。
(2)使用显微镜观察烟的微观结构。
(3)测量烟的密度、粘度、导电率等物理性质。
2. 烟的燃烧特性研究(1)点燃香烟,观察其燃烧过程,记录火焰颜色、温度、烟雾等燃烧现象。
(2)在不同条件下(如湿度、氧气浓度、风速等)点燃香烟,比较燃烧特性差异。
(3)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烟雾,分析其化学成分。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烟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进行统计分析。
(2)分析烟的物理性质与燃烧特性之间的关系。
(3)总结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烟的物理性质(1)烟的颜色、形状、气味等基本特征:烟的颜色为黑色,形状为细长纤维状,气味具有刺激性。
(2)烟的微观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到烟由固体微粒、液体微滴和气体组成,其中固体微粒主要为碳粒。
(3)烟的物理性质:烟的密度为0.8 g/m³,粘度为0.2 Pa·s,导电率为0.1 S/m。
2. 烟的燃烧特性(1)火焰颜色:香烟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
(2)温度:香烟燃烧时,火焰温度约为500℃。
(3)烟雾:香烟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其中含有固体微粒、液体微滴和气体。
(4)燃烧特性差异:在不同条件下,香烟燃烧特性存在差异。
在湿度较低、氧气浓度较高、风速较大的环境中,香烟燃烧更旺盛,烟雾产生更多。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烟的物理性质与燃烧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第1篇一、实验背景香烟作为一种常见的消费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
此外,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了解香烟燃烧过程中锡纸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进行了香烟锡纸燃烧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香烟燃烧过程中锡纸的作用;2. 观察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的影响;3. 分析香烟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及其危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香烟、锡纸、实验容器、计时器、温度计、烟雾监测仪;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光谱仪。
四、实验方法1. 将香烟锡纸包紧,确保燃烧过程中锡纸不脱落;2. 将香烟置于实验容器中,点燃;3. 使用计时器记录香烟燃烧时间;4. 观察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使用烟雾监测仪进行监测;5.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实验前后锡纸的质量变化;6. 使用光谱仪分析烟雾中化学成分;7. 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烟雾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香烟燃烧过程中锡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锡纸在燃烧过程中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烟蒂直接接触实验容器底部,从而避免烟蒂燃烧产生的灰烬污染实验环境;(2)锡纸燃烧过程中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有助于提高香烟燃烧温度,使燃烧更加充分。
2. 实验结果显示,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1)烟雾中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较高,对实验容器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2)烟雾中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可能导致实验容器周围空气质量恶化。
3. 实验前后锡纸的质量变化分析:实验前锡纸质量为5.0g,实验后锡纸质量为 4.8g。
由此可知,在香烟燃烧过程中,锡纸质量有所减少,说明锡纸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反应。
4. 烟雾中化学成分分析:光谱仪分析结果显示,烟雾中主要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a)含水率实验(b)堆积密度实验
图1烟头引燃锯末实验装置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
烟头引燃不同含水率的锯末
烟头经过1.5min将剩余2cm未燃部分燃烧殆尽,下烟头滤嘴部分受下方锯末堆持续加热和烟熏作用时滤嘴前端(将滤嘴前端定义为烟头熄灭前阴燃的一出现收缩现象并开始变黑,60min时滤嘴整体都出现收缩现象,后端收缩非常明显,中部收缩明显小于前后两整体呈纺锤形,滤嘴表面完全变黑,呈现油亮状态。
在烟头的热作用下锯末开始阴燃,由表面中心缓慢地向水平方向和下方蔓延。
锯末自身开始发生热分解,
出大量的热并伴有木材气味的烟气。
100200300400
5000
1
123
45623
4
5
6 5.40%
16.20%
19.70%
12.50%
10.80%0
1020304050时间/min 温度/℃
0510152025100
200300
102
102
400
500
高度/m
温度/℃
50040030020010010
20
3040
60
50时间/min
温度/℃
266.67 kg/m 3228.57 kg/m 3
200.00 kg/m 3
177.78 kg/m
3
160.00 kg/m 3123451
32
4
5。
卷烟阴燃速率测试系统的设计作者:赵继俊张龙等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6期摘要:国内外对卷烟防火安全的研究日益深入。
在静燃状态下,卷烟的燃烧速率越快,释热速率也越快,则其引燃其他物体的概率也越高,更容易形成火灾隐患。
研究卷烟的阴燃速率对评价卷烟引燃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红外温度和机器视觉的原理,提出了两种测试卷烟阴燃速率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测试装置,与人工记录的方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准确的测试卷烟的阴燃速率,降低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防火安全阴燃速率红外测温机器视觉热释放中图分类号:TH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169-04卷烟的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火灾的发生常常是由于点燃的卷烟掉落在易燃家具上引起的,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几年,国内外对卷烟防火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对于卷烟引起火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这些工作对卷烟的制作工艺及检测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的释热量是火灾危险性的重要特征之一,释热量越大的材料,形成灾难性火灾的可能性越高[1]。
特别是释热速率,对评估材料火灾安全性更具实际意义。
可见,对于卷烟而言,其燃烧速率越快,释放热量的速率也越快,引起火灾的机率也越高。
阴燃速率是卷烟的一个物理指标,随着低引燃倾向卷烟等概念的出现,卷烟静燃状态下的燃烧速率也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研究卷烟的阴燃速率对评价卷烟引燃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卷烟阴燃速率的关键是对卷烟燃烧状态的判别及对卷烟燃烧线的跟踪,为了不破坏卷烟的燃烧状态,所有测试均应该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
文章基于红外测温及机器视觉的原理,设计了两种测试系统,可以准确的探测卷烟的燃烧状态,测试卷烟的阴燃速率。
1 基于红外测温的测试系统1.1 测试原理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红外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的大小,可以确定物体的温度[2]。
火灾案例与水上救助®CASE AND RESCUE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邵学民(清大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2)▼摘要通过一起因吸烟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在现场勘验不能确定起火点的特定条件下,通过视频监控分析方法,分析火灾的起火过程和机理,准确判定起火点,认定起火原因,为揭示火灾真相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关键词吸烟;阴燃;监控0引言燃烧的烟头属于弱火源,虽然是个不大的火源,但它却能引起许多物质着火,造成火灾。
1烟头的引燃特点认定烟头引起火灾,就要先了解香烟的燃烧特性、阴燃起火的特征,认定烟头等无焰火源是起火原因的依据。
1.1烟头表面温度的引燃能力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为700r~800T,—般可燃物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表面温度,如纸张为130P,布匹为200P,松木为250七。
一支香烟延烧时间为4~15min。
在这段时间内有可能将一般可燃物点燃,经过一段时间阴燃后,便起火燃烧。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试验,将烟头扔进深5cm的锯末中,经过75~90min阴燃,便开始出现火焰。
将烟头扔进5~10cm的刨花中,有75%的机率,经过60~lOOmin即开始燃烧。
1.2阴燃起火的特征阴燃起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火灾现场烟熏痕迹明显;火灾案例与水上救助卽CASE AND RESCUE 2)起火点处炭化明显;3)阴燃期间有异常现象。
1.3认定烟头引燃的依据下列情形可以作为认定为烟头是起火原因的根据:1)有证人证实火灾发生前在起火点处曾有人吸烟,并与起火时间相符;2)起火物为纸张、纤维植物等相对疏松物质;3)起火点处炭化或者灰化痕迹明显;4)有的存在从白色、灰色到黑色的灰化或者炭化过渡区;5)具有其它阴燃的特征。
2烟头引起火灾的认定方法烟头在起火过程中被烧,在进行事故调査时无法找到。
虽然在起火点处找不到烟头的残体,但从现场的阴燃起火方式分析,就能判断出可能是弱火源或自燃引起火灾,若现场不存在自燃性物质,极有可能就是弱火源引起火灾,然后寻找起火前现场存在哪些弱火源,就能逐渐找到烟头作为引火源引起火灾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