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8.81 MB
- 文档页数:3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知识点归纳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八年级历史俄国改革知识点【前言】俄罗斯改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之一。
尤其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改革取得的成就对于全世界的政治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历史中俄国改革的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自由化改革的开端在19世纪中叶,俄罗斯对外宣扬着“东正教”与“沙皇权威”,却在内部陷入了充满封建色彩的局面。
1861年农奴制度的废除标志着自由改革的开始。
1. 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在位于十字路口的最高统治机构——普列汉诺夫农业改革委员会的制定下,1861年2月19日俄国宣布结束农奴制度。
这一重要的改革措施虽然没有彻底实现农奴的自由,但是为俄国自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2. 自由化改革的关键人物——亚历山大二世自由化改革的开启者是亚历山大二世。
他在位期间就出台了一系列自由化的改革措施,例如推广公众教育、改革法律、设立一个秘密警察办公室等,这些改革措施使得俄国社会开始朝着自由、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部分】官吏、司法、警察制度改革1870年代到1880年代,俄罗斯国内感到了更多的变化和问题。
民主化和现代化不能让国家避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1. 1889年,内务部成立为了保持对俄罗斯的国内安全,内务部成立了。
该机构由警方、间谍、测量部门和监狱构成。
这使得俄罗斯官方系统得到了整体划分和提高。
2. 改革司法体系在亚历山大三世的领导下,俄国也进行了司法改革。
在司法体系中加强了地方自治的权力,审判程序中也颁布了几个新法规,以防止官方恶意的行为和审判。
【第三部分】经济改革和改进俄国农民地位的提高,以及废除农奴制度,让一些自由化改革的声音在俄罗斯逐渐兴起。
在此基础上,俄罗斯也对经济进行了改革。
1. 铁路扩建和发展1870年,俄罗斯的第一条铁路开通了。
随后,俄罗斯陆续修建了许多铁路,进一步连接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2. 解放手工业以前,手工业在俄国是一种不很发达的产业,而且在农村之外没有很好的发展。
俄国改革知识点总结
1、俄国变革:1985年以来,俄国开始实施改革政策,废除苏联时代建立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2、货币改革:1991年,采用了外汇市场货币体系,建立了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管理着国家财政活动。
3、税收体系:1992年,建立了增值税,出口关税,地方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城乡革新:1994年,开始城乡革新计划,推行自由经营的法律和支持土地所有权制度,使部分人尤其是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实现经济自主权。
5、财政政策:1996年,建立财政变革,实行财政事务分立,使政府人财资源统一调入,加强财政管理。
6、公共改革:1999年,政府建立了国家统治与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实施国家的改革政策,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以及改善公民的生活。
俄国改革的内容
俄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变革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向自由市场转变,推行民营企业,
改变老式的大规模国营企业,改革银行体制,改善能源结构,推行劳
动法案等。
2. 政治改革:改革宪法体系,建立三政制度,改善军队政治结构,建立地方政府,实行一定形式的多党制,并强化立法制等。
3. 文化精神改革:改革社会主义教育,重视人文教育,扩大文艺
创作和传播,完善意识形态建设,推进法制建设,增进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公民意识等。
九年级历史俄国改革知识点俄罗斯历史悠久而复杂,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推动俄罗斯的现代化和加强国家的力量。
以下将介绍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关于俄国改革的一些知识点。
第一节:封建主义与农奴制九世纪中叶,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富商手中。
农奴则是封建主的财产,没有自由和权利。
这种极不公平的制度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19世纪初,欧洲其他国家逐渐废除了农奴制,但俄国却依然坚持下去。
第二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19世纪中期,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俄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农业、工业和教育的现代化,以及行政体系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试图通过这些措施使俄国变得更为现代化和强大。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以及改革的推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这些改革的影响并不明显。
第三节:农业改革和社会改革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中,农业和社会改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农业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农奴制和农业生产的问题,通过推动农民免除农奴身份,他们可以拥有土地并自主经营。
然而,在实践中,农奴解放并不成功,因为农民们面临着土地不足、负债累累以及社会歧视等问题。
社会改革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条件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四节:废除农奴制在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接任皇位。
1861年,亚历山大三世颁布了《解放农奴法令》,正式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这个法令意味着农民不再是贵族的奴隶,他们获得了释放和自由。
然而,废除农奴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自由和权利,他们仍然受到土地、税收和政治上的限制。
第五节:反对沙俄制度的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产生了一些反对沙俄制度的思潮。
这些思潮包括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民粹主义者认为农民是革命的动力,他们试图通过与农民群众接触和帮助来实现改革。
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