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6.我们来做“热气球”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3
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们来做“热气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通过前面五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本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热气球”,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热气球现象”。
学生通过简单的热气球模拟实验,对空气的这种物质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知,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这一原理。
二、说学情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物件,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可能他们已在电视电影上看过热气球。
因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少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平常的实验也很少用到火,而本课的实验需要使用明火,所以要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事项和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2、能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某些生活现象。
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3、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4、了解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说教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来看,让学生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来真正激发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大胆表现,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我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教案·最新第(二)单元第 6 课第 1 课时课题 6.我们来做“热气球”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34-35页
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3.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教具
学具
蜡烛,点火器,塑料袋,纸筒
板书
设计
我们来做“热气球”
作业设计孔明灯能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
A.孔明灯体积大
B.孔明灯的热源温度高
C.孔明灯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
“热气球”
表面变热
“热气球”变得
手要拎着——
空气变热
空气体积
空气会上。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 观察热气球1.观察视频,思考它上升下降的原因我认为热气球是通过()升上去的2. 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加热的是热气球里的()教师活动1观察热气球1.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有一些旅游景点会提供游客乘坐热气球的服务,有没同学乘坐过热气球?播放热气球视频,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让热气球升上去的吗?2.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
)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热气球,调查本班中有否乘坐过热气球的学生,如有乘坐的学生,可以让他凭经验先来介绍热气球升空的过程。
再通过热气球升空前的加热短视频,使本堂课研究的中心从热气球本身聚焦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加热后的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模拟“热气球”升空1. 认识材料塑料袋模拟()教师活动2模拟“热气球”升空1.认识材料,了解材料模拟什么,尝试设计教师出示蜡烛,演示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简单介绍点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出示纸筒,提问:为了避免蜡烛火焰温度过高直接熔化“热气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纸筒,你们知道纸筒怎样使用吗?小组同学讨论,并在学习单上画出纸筒和塑料袋的位置(画设计图)。
蜡烛模拟()一端带有孔的纸筒的作用是什么?在下图中画出纸筒和“热气球”的位置2.模拟热气球升空阅读教科书35页实验要求温馨提示:“升空”要点:小组同学要互相配合,袋口朝下尽量撑开,底部拉高使塑料袋处在一个最优状态,保证蜡烛能加热到塑料袋中足量的空气但不会加热到塑料袋本身;塑料袋需要加热比较长的时间,待它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时,小组同学一齐放手,尽量让塑料袋竖直升空。
6.我们来做“热气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科学探究目标1.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设计和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孔明灯的飞行原理以及危害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1支,点火器1个,塑料袋1个,纸筒1个,教学课件及视频。
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图片视频,同学们,一个叫土耳其的国家,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节日热气球节,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领略这个节日的风彩?那么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让热气球升上去的吗?(预设: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
)2.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
)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二、探索:模拟“热气球”升空的活动(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每个小组塑料袋1个,蜡烛1支,纸筒1个,点火器1个,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1.提供材料,尝试设计(1)提问:老师有一个较大的塑料袋,这个就是今天我们课堂上的“热气球”。
6.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目标】
1.知道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理,掌握制作简易“热气球”的方法。
2.经历制作简单“热气球”的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各种利用热空气飞行的物品,热空气重量的变化,体会科学知识的趣味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量是可以改变的,它的改变与温度有关。
【教学准备】
较大的塑料袋、直筒、一支蜡烛、火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播放热气球飞行的相关视频,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热气球能在空中飞行,能上升和下降。
3.教师提问:为什么热气球能上升和下降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来尝试制作热气球,并探究一下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因吧!(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解读每个实验的操作要点。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参照随堂学第2题完成实验探究。
(2)学生围绕“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加热一段时间后手触摸袋子外壁,感到变热,松开双手,袋子上升,一段时间后,袋子下落。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塑料袋里空气受热教科版新三上科学教案后发生的各种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加热塑料袋,同学们观察到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2)学生进一步完成加热塑料袋内空气的实验,观察塑料袋发生的变化。
(3)学生说一说空气的温度与塑料袋变化的关系。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加热后塑料袋内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塑料袋会上升。
2.认识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观察到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会让塑料袋上升,但是不一会塑料袋又下降了,这是为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
(3)教师告诉学生:热空气温度高,空气颗粒间距大,体积增大,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相对冷空气来说更轻,塑料袋会上升。
不一会袋中的空气凉了,体积小了,和原来热空气相比变重了。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水和空气微粒受热的原理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孔明灯的秘密: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天空呢?
【板书设计】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借助教学视频来展现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
在学生独立设计方案探索后,教师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
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和相互的启发提高。
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避免有的小组因为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观察不深入;防止了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体积减轻,会上升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