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
- 格式:doc
- 大小:328.50 KB
- 文档页数:5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可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烟雾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雾霾中含有大量超标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D.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是因为铝和浓HNO3不反应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硝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A.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为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雾霾是因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D.铝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不是不反应.解答:解:A.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可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故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B错误;C.雾霾中含有大量超标的主要物质是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故C错误;D.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不是铝与浓硝酸不发生反应,而是反应生成了保护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光化学烟雾、雾霾、钝化现象的实质及绿色化学的概念是解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2.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制取粗硅B.用生石灰干燥氨气C.浓氨作制冷剂D.实验室中用棕色试剂瓶装浓HNO3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A.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粗硅;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D.浓HNO3见光分解.解答:解:A.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粗硅,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浓HNO3见光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116号元素已被命名为“鉝”;2014年5月,科学家已确认发现117号元素,未命名,元素符号Uus;若将元素周期表的“一列”看作“一族”;则对117号元素的相关表述或性质推断错误的是()A.属第17族元素B.属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有117个电子D.有放射性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VIIA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所以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VIIA族,位于At元素下方,A.该元素属于第VIIA族元素,所以也属于第17族元素,故A正确;B.第七周期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所以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7,故C正确;D.第七周期元素都有放射性,所以该元素一定是放射性元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性质及元素位置的判断,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题目难度中等.4.下列实验的原理分析中,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或者溴水都能使它们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NO3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气有还原性C.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H4+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办法制取氨气考点:氨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分析:A、SO2和Br2、H2O反应,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C、溶液中可能含有氢离子等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加热,不能产生氨气;D、一水合氨不稳定,加热促进分解.解答:解:A.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红棕色退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B、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体现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故B错误;C、溶液中可能含有氢离子等,优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铵根离子不能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加热,不能产生氨气,故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H4+,故C错误;D、氨水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可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检验、氨水和二氧化硫的性质,难度中等,掌握常见离子检验方法,C 选项注意干扰离子的影响.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缩小容器的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N2C.恒容,充入He D.降低反应温度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据此回答;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则增大各组分浓度;B、恒容,充入N2,则增大氮气的浓度;C、恒容,充入He,各组分浓度不变;D、降温,化学反应速率减慢.解答:解: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则增大各组分浓度,可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故A不选;B、恒容,充入N2,则增大氮气的浓度,可以加快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故B不选;C、恒容,充入He,各组分浓度不变,速率不变,故C选;D、降温,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是关键,难度中等.6.如图是一套实验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可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烟雾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雾霾中含有大量超标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D.用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硝酸,是因为铝和浓HNO3不反应2.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制取粗硅B.用生石灰干燥氨气C.浓氨作制冷剂D.实验室中用棕色试剂瓶装浓HNO33.116号元素已被命名为“鉝”;2014年5月,科学家已确认发现117号元素,未命名,元素符号Uus;若将元素周期表的“一列”看作“一族”;则对117号元素的相关表述或性质推断错误的是( )A.属第17族元素B.属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有117个电子D.有放射性4.下列实验的原理分析中,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或者溴水都能使它们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NO3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气有还原性C.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H4+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办法制取氨气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缩小容器的体积使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充入氮气C.恒容,充入氦气D.降低反应温度6.如图是一套实验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制取NO气体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制取氯气D.制取氨气7.根据元素周期律,对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理不合理的是( )事实推测A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Ba与水反应会更快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Ge也是半导体材料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8.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9.已知16S和52T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Te>Cl>S B.热稳定性:H2Te>H2S>PH3C.还原性:Cl->S2->Te2-D.酸性:HClO4>H2SO4>H2TeO4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打开啤酒瓶后,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B.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C.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D.对于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1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A.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验证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C.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D.加热烧杯,分离SiO2和NH4Cl12.下列装置示意图中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A.研究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D.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C.研究平衡体系中增加O2浓度对反应的影响B.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B.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3Fe2++4H++NO3-═3Fe3++2H2O+NO↑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4OH-═AlO2-+2H2OD.NO2溶于水:3NO2+H2O═2H++2NO3-+NO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含硫燃煤中添加适量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B.工业氨氧化法制HNO3,每一步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用Ba(NO3)2溶液鉴别SO32-和SO42-D.往铜粉理逐滴加入稀盐酸,再加入NaNO3溶液后,溶液颜色无变化15.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X、Y、Z、W、R代表元素符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比较:W>R>X>Y>ZB.W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和稳定性均弱于R的氢化物C.工业上电解熔融的ZR3制备Z单质D.含Y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6.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A-J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主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周期2 A B C3 D E F G H4 I J(1)元素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它与碱性最强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键形成.(4)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D、E、F、G、H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如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将E单质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②向新制的Na2G溶液中滴加新制的单质H的水溶液2.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③将一小块金属D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3.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④将单质E投入稀盐酸中4.反应开始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⑤将单质F投入稀盐酸中5.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⑥向FH3溶液中滴加DOH溶液至过量6.生成淡黄色沉淀.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②、实验④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如图1).(1)Na2S2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①下列物质用于Na2S2O3的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Na2S+S b.Z+S c.Na2SO3+Y d.NaHS+NaHSO3②已知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研究其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a.在其它条件不变,可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SO2的体积,得出该反应的速率b.在其它条件不变,可通过比较出现浑浊的时间,研究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在气体条件不变,可通过Na2S2O3固体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反应,研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是硫酸工业的主要反应之一.将0.100mol SO2(g)和0.060mol O2(g)放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5分钟末达平衡状态.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SO2和SO3浓度相等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已知:K(300℃)>K(350℃),若反应温度升高,SO2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将一定量的SO2(g)和O2(g)放入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c(SO3)的变化如图2所示.若在第5分钟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在第8分钟达到新的平衡(此时SO3的浓度约为0.25mol/L).请在图2中画出此变化过程中SO3浓度的变化曲线.18.烟气的脱硫(除SO2)和脱硝(除NO)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或酸碱反应进行脱硫和脱硝.完成下列填空.(1)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NO2),可以利用甲烷与NO2一点条件下反应,产物为空气中含有的无害成分,从而消除污染.写出CH4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催化剂可以使NO、CO污染同时降低,2NO(g)+2CO(g)⇌2CO2(g)+N2(g),根据传感器记录某温度下NO、CO的反应进程,测量所得数据绘制出如图.前1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 ________;第2s时的x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废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空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①滤渣可以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研究性学校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对SO2的性质及空气中SO2的含量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弹簧夹.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取下装置B,从中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向第1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向第2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新制氯水,仍然出现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C中的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该实验证明SO2具有__________性.(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后,测定装置D中溶液呈碱性.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大家有两种不同的假设:①生成的Na2SO3水解产生OH-(SO32-+H2O⇌HSO3+OH-);②氢氧化钠剩余.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假设成立.可任选下列试剂进行实验: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A C B D C B题号7 8 9 10 11 12答案 B D D D A C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答案AC CD AD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6.(1)第四周期VⅡA族(2)HClO4,H++OH-=H2O(3),离子和共价(4)6、3;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减,得电子能力递增.17.(1)①bd ②b(2)①BC ②减小(3)18.(1)CH4+2NO2=N2+CO2+2H2O(2)2.7×10-4mol/(L.s),30.6>x>25.2(3)①Ca(OH)2,②3NO2-+2H+=NO3-+2NO↑+H2O19.(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排除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3)BaSO3;Ba2++SO2+Cl2+2H2O=BaSO4↓+4H++2Cl-.(4)氧化.(5)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14-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K+ NH+ HCOr OH-B. Fe2+『NO? SO:-C. Na Ci?+ SOf- NO?D. Al3+ Ba24 CO訂Cl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
NH]与0H反应可生成一水合氨,故A错。
F/与『、NOr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
与CO訂反应生成碳酸锁沉淀,故D错。
故该题选Co2.设必为阿伏加徳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78gNa20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瓜B.常温常压下,8g 0<所含电子数为4弘C.0. lmol/L的Na2C03溶液中所含Na数目为0. 2瓜D.标准状况下,22. 4L CC14含CC14分子数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常温下,78gNaQ?与lmol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必,故A错。
8g臭氧中含有8g氧原子,含有0. 5mol氧原子,所含电子数为4心,故B正确。
没有X a2C03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故C错。
标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故D错。
3.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因果关系的判断。
S02可使漠水褪色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但其氢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酸性:HF<HC1,故 B 错。
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C错。
诙C1和叱1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D 正确。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止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屮,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要保护的金属与直流电负极相连,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屮,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电解池原理。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摩尔是A.物质的数量单位B.物质的质量单位C.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2. 1 mol·L-1的NaCl溶液表示A. 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B. 1 mol NaCl溶于1 L水中C. 58.5 g NaCl溶于941.5 g水中D. 1 L溶液中含有NaCl 58.5 g3. 3 mol Cl2含A.3个氯分子 B.1.806×1024个氯原子 C.3 mol Cl D.6 molCl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分液时,上层的液体由上端瓶口倒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 氢氧化铁胶体是纯净物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6.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都有丁达尔效应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都呈红褐色7. 下列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①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②用Na2CO3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Ca(OH)2③用NaOH溶液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④与新制的生石灰混合后蒸馏可除去酒精(乙醇)中的少量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加热的是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D.烧杯9.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B.不慎将浓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浓碱溶液冲洗C.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10.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水制成蒸馏水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1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化学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22题,共52分,第Ⅱ卷为23-26题,共48分。
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Na-23 S-32 K-39 Mn-55 Cu-64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52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氢能A.①②③④B.②③⑥⑦C.①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硫酸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向1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 > ΔH2 > ΔH3B.ΔH1 < ΔH3 < ΔH2C.ΔH1 < ΔH2 < ΔH3D.ΔH1 > ΔH3 > ΔH24.加热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最主要...原因是()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浓度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造成的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造成的5.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容器体积,则该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 3υ正(H2O)6.在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2+O22SO3,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0.4mol,若反应进行到2min时,容器中n(SO2)为A.1.6mol B.1.2mol C.大于1.6mol D.小于1.2mol7.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 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a>b>cB.达平衡时,AB3物质的量大小为:b > c > aC.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8.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 降低温度9.某温度时,一定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b Y(g)c Z(g)+d W(g),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当再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得是:A. 平衡正移B. a+b>c+dC. Z的体积分数变小D. X的转化率变大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在做草酸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可加快溶液褪色速率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实际生活中使用了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的方法。
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数学(文科)命题人:郑方兴 审题人:余小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0题,共50分,第Ⅱ卷为11-20题,共100分.全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不等式()()31210x x +->的解集是( )A .}31|{->x xB .}21|{>x xC .}2131|{<<-x x D .}2131|{>-<x x x 或 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497,1,16a a a a 则==+的值是( )A .15B .30C .31D .64 3.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 .012=-+y x B .052=-+y x C .052=-+y xD .072=+-y x4.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3a ·9a =225a ,2a =1,则1a =( )A.21 B. 22 C. 2 D.25.在ABC ∆中,若°60A ∠=,°45B ∠=,BC =AC =( )A . . . D . 26.在△ABC 中AB =3,AC =2,BC AB →⋅AC →等于 ( )A .-32B .-23 C.23 D.327.等差数列{}n a 中,a 1>0,d ≠0,S 3=S 11,则S n 中的最大值是 ( ) A .S 7 B .S 7或S 8 C .S 14 D .S 88.已知点n A (n ,n a )(∈n N *)都在函数x y a =(01a a >≠,)的图象上,则37a a +与52a 的大小关系是A .37a a +>52aB .37a a +<52aC .37a a +=52aD .37a a +与52a 的大小与a 有关 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1AE =,连接EC 、ED ,则sin CED ∠=( )A B C10.已知整数按如下规律排成一列:()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70个数对是( ) A .()2,11 B .()3,10 C .()4,9 D .()5,8第Ⅱ卷(本卷共计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两条直线12:330,:4610.l ax y l x y +-=+-=若12//l l ,则a =__.12.在ABC ∆中,若︒=120A ,AB =5,BC =7,则ABC ∆的面积S=__________.13.等比数列{a n }中,73=a ,前3项的和S 3=21,则公比q 的值是 . 14.若011<<b a ,则下列不等式①ab b a <+;②|;|||b a >③b a <;④2>+baa b 中,正确的不等式是 .(填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12分)(Ⅰ)求以下不等式的解集:1. 22150x x --< 2. 23x>- (Ⅱ)若关于x 的不等式2122x x mx -+>的解集为()0,2,求实数m 的值. 16.(本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60B =, 且1411)cos(-=+C B .(1)求C cos 的值; (2)若5=a ,求△ABC 的面积. 17.(本小题14分)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212326231,9.a a a a a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设 31323log log ......log ,n n b a a a =+++求数列1n b ⎧⎫⎨⎬⎩⎭的前n 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所示,某海岛上一观察哨A 上午11时测得一轮船在海岛北偏东060的C 处,12时20分测得船在海岛北偏西060的B 处,12时40分轮船到达位于海岛正西方且距海岛5 km 的E 港口,如果轮船始终匀速直线前进,问船速多少?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点(1,1)P 到直线l :3(0)y x b b =+>.数列{a n }的首项11a =,且点列()*1,n n a a n N +∈均在直线l 上.(Ⅰ)求b 的值;(Ⅱ)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III )求数列{}n na 的前n 项和n S .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n S n =,数列{}n b 满足11n n n b a a +=⋅,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对任意的*n N ∈,不等式8(1)n n T n λ<+⋅-恒成立,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正整数m ,n (1<m <n ),使得1T ,m T ,n T 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m ,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深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地理命题人:肖万斌审题人:苏俊强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44题,共44分,第Ⅱ卷为45~46题,共56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计4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44分)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2题。
1.这种划分是按()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2.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3~4题。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3.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A.新疆、青海、甘肃、宁夏B.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4.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下图表示2001年我国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
读图回答5~6题。
2001年产值结构2001年就业结构5.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6.下列与①②③④情况相符的地区依次是()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读“我国同纬度两地的农业景观图”,完成7~8题。
深圳市2015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深圳市2015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1-16题,共52分,第II卷为17-20题,共48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u-64K-39Mg-24Al-27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本卷共计52分)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K+NH4+HCO3-OH-B.Fe2+H+NO3-SO42-C.Na+Cu2+SO42-NO3-D.Al3+Ba2+CO32-Cl-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78g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8gO3所含电子数为4nAC.0.1mol/L的Na2CO3溶液中所含Na+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CCl4分子数为nA3、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叙述IIASO2具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B非金属性:FCl酸性:HFHClCSi是半导体Si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35Cl和37Cl化学性质几乎相同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要保护的金属与直流电负极相连,这种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5、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叙述IIA铜丝深入稀硝酸溶液中,溶液变蓝铜丝与硝酸发生了置换反应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把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蔗糖变黑膨胀CFe3+具有氧化性FeCl3溶液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Cu DBaSO4难溶于酸向某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HCl,得到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含SO42-6、市场上常用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LiC6+2Li0.35NiO22Li0.85NiO2+C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B.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C.充电时,电极Li0.85NiO2质量会减小D.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LiC6-e-=Li++C6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8、为了使埋在地下的钢管不易生锈,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将钢管:①用导线与铅板连接②用导线与锌板连接③用导线与碳棒连接④与直流电源负极连接⑤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其中可采取的方法是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⑤9、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mL0.1mol/L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mol/L的硫酸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20℃,8mL硫酸,2mL水B.20℃,5mL硫酸,5mL水C.30℃,8mL硫酸,2mL水D.30℃,3mL硫酸,7mL水10、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A.3M(气)+2N(气)P(气)+4Q(气)B.M(气)+2N(气)3P(气)+Q(固)C.M(气)+N(气)P(气)D.以上都达到平衡1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气态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压强一定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生物命题人:刘爱侠审题人:肖件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1-45题,共70.0分,第Ⅱ卷为46-48题,共30.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本卷共计7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第1-20题,每小题1.0分;第21-40题,每小题2.0分。
共60.0分。
)1.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B.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那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 核酸B.细胞C. 蛋白质D.生物圈3.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
这些微生物构成了一个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4.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它们都有染色体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5.衣藻和颤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A.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C.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D.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6.下列有关对池塘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C.主要是蓝藻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7.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分别是A.DNA、RNAB.DNA、DNAC.RNA、DNAD.RNA、RNA8.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它三种的细胞有明显区别A. 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9.右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
深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由二部分组成。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前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40分;选择题部分包括含第1-15题,共30分;主观题部分包含第26题,共10分。
第二部分: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后至现在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计60分;选择题部分包含第包含第16-25题,共20分;主观题部分包含第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4分),共计6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14 Na-23 C-12 S-32 Fe-56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本卷共计50分)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B.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C.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配制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3N AB.18gH218O和2H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10N AC.一定条件下,2.3g的金属钠完全与氧气反应时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D.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2N A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A.加入铝粉可以产生H2的溶液中:Al3+、K+、SO42-、Cl﹣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Mg2+、NO3﹣、HSO3﹣C.在酸性溶液中:Cu2+、I-、NO-3、Na+D.在中性溶液中:Mg2+、NO3-、Cl-、SO42-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B.将CO2通入CaCl2溶液:CO2+H2O+Ca2+=CaCO3↓+2H+C.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D.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OH﹣+ SO2 = HSO3﹣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及胶体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分别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是碱D.明矾、漂白粉、硫酸铜均为纯净物6.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
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文)
命题人:刘建英审题人:曹璨本试卷分为三部分,第I部分为1-20题,共40分,第II部分为20-35题,共45分,第III部分为36-40题,共15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盐溶于水
B. 酒精挥发
C.水结成冰
D.铁器生锈
2.在红枣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单质B.分子C.元素D.同位素
3.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D.道尔顿
4.甲、乙、丙、丁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是:
A.元素甲
B.元素乙
C.元素丙
D.元素丁
5.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三周期的是
A.氢B.碳C.氧D.氯
6.第II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A.原子半径B.电子层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7.F、Cl和Br都是VII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F>C1>Br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C.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
8.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的是
A.HF
B.NH3C.H2O D.CH4
9.下列关于168O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8 B.质子数为8 C.中子数为16 D.电子数为16
10.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A.NaI B.CaCl2C.NO2D.KNO3
11.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t的
变化如图1 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v(正)>v(逆)
B.t2时刻,v(正)=v(逆)
C.t2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t3时刻,反应停止
12.图2为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反应进程图,由此可判断该反应:
A.为放热反应
B.为吸热反应
C.属于燃烧反应
D.属于中和反应
13.氨分子中不存在
A.共价键B.离子键C.极性键D.共用电子对
14.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15.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烧杯中所盛液体都是稀硫酸)
16.如图装置所示,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A.Zn2+ + 2e—=== Zn B.2H+ + 2e—=== H2↑
C.Zn —2e—=== Zn2+D.Cu2+ + 2e—=== Cu
1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C.提高反应物浓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18.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
A.反应停止了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19.下列做法不利于金属防护的是
A.菜刀切菜后不洗净就放回刀架B.将钢铁制成不锈钢
C.在铁塔的表面喷油漆D.埋在地下的钢管与锌块连接
20.下列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O2和O3B.CH4和C2H6C.CH3OCH3和CH3CH2OH D.1H和2 H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化钙的化学式CaCl
B.HCl分子的电子式
C.氯化钠的电子式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 < Na B.金属性:Na > Al
C.原子序数:Na > Cl D.原子半径:Cl > Na
23.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24.下列关于12C和13C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位素B.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两者属于同一种核素D.两者属于不同的元素
25.基因测试研究中,常用3215P作标记物。
下列关于3215P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2
B.质量数为15
C. 3215 P 与3015P互为同位素
D.中子数为15
26.臭氧(O3)可用于杀菌消毒,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臭氧分子由氧气分子构成
C.臭氧与氧气互为同分异构体D.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27.某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该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该元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28.与N2分子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是
A.O2B.CO C.NO2D.CO2
29.下列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
A.CO2B.CH4C.H2O D.NaCl
30.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能源危机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
主要利用化学方法
产生新能源的事例为:
A.风力发电
B.潮汐能发电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光解水制取H2
31.利用化学反应:Fe +CuSO4 = FeSO4 + Cu,可以设计出一种原电池。
该原电池工作时:
A. Fe 为正极
B. Cu 为负极
C.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32.如图所示装置最适宜用于观测:
A.NaCl溶液的密度
B. NaCl溶液的浓度
C. NaCl溶液的酸碱性
D. NaCl溶液的导电性
33.关于金属腐蚀和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B.在铁表面镀锌可对铁起保护作用
C.在铁船壳上镶嵌铜块能减缓船体的腐蚀
D.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
34.压强对合成氨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表是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与NH3含量的一些实验
数据:
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随着压强增大,平衡时NH3含量
A.增加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
B.凡是分子里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烃
C.甲烷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只有单键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
36.在一定条件下,若要使反应CO(g)+NO2(g) CO2(g)+ NO(g)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
的措施有:
A.降低温度
B.增大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选用高效催化剂
37.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
A.H2
B.N2
C.SO2
D.NH3
38.某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可能是
A.VIIA族元素B.IIA族元素C.第二周期元素D.IA族元素
39.如右图所示的铜锌原电池中,铜电极为
A.负极
B.正极
C.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40.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开展煤的综合利用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
C推广使用无氟冰箱D.用火力发电代替风力发电
高二年级化学(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5 DCCCD 6-10 DBCBD 11-15 DBBAD 16-20 BBDAC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1-25 BBBAC 26-30 DDBDD 31-35 CDCAA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
36 CD 37 AB 38 BC 39 BC 40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