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看图说话下》第十七课.ppt
- 格式:ppt
- 大小:12.53 MB
- 文档页数:14
看图说话全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看图说话全集》教材的第二章“图像与叙述”进行深入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图像的观察与理解,图像细节的描述与表达,以及通过图像展开故事叙述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图像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把握图像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描述图像细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图像进行故事叙述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像细节的描述与表达,以及故事叙述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观察图像的方法,图像描述的词汇和句型,故事叙述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看图说话全集》教材、多媒体投影仪、图片素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观察图像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图像的主题、色彩、人物、场景等元素。
结合教材例句,教授描述图像的词汇和句型。
4. 例题讲解:选取一幅图片,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叙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独立完成一幅图片的描述和叙述。
六、板书设计1. 观察图像的方法:主题、色彩、人物、场景。
2. 图像描述词汇:形容词、动词、副词。
3. 句型:主谓宾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4. 故事叙述技巧:设置悬念、冲突、转折、高潮、结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幅喜欢的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叙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像,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叙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图像叙述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借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像细节的描述与表达。
2. 教学重点:观察图像的方法,图像描述的词汇和句型,故事叙述的技巧。
《看图说话全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看图说话全集》的第二章“图像的叙事力量”。
具体内容包括:图像的叙事要素分析、图像故事构建的基本方法、图像信息提取与表达、以及图像故事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图像的叙事要素,能够分析图像中的故事线索。
2. 学会运用基本方法构建图像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像故事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图像的叙事要素分析、图像故事创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例图片、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看图说话全集》、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图像中的故事,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像的叙事要素,分析示例图片,让学生了解图像故事的构成。
3. 方法讲解:讲解图像故事构建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图像故事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发挥创意。
5.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图像的叙事要素人物情境情节对话2. 图像故事构建方法观察联想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周末”为主题,创作一幅图像故事。
2. 答案要求:图像故事需包含人物、情境、情节和对话,运用所学构建方法,表现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图像,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图像叙事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图像故事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3. 板书设计中的图像故事构建方法。
4.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标准。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核心知识。
《看图说话全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看图说话全集》的第四章内容——《生活中的趣事》。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图片的技巧,能够准确地捕捉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中人物、环境和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图片中发掘生活中的趣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炼关键信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素材、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看图说话全集》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趣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图片观察与描述(15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张图片,讨论图片中的人物、环境和事件。
b.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c.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描述,给予肯定和指导,指出描述中的优点和不足。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出示例题:选择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尝试描述。
b. 讲解步骤:引导学生从人物、环境和事件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
c.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描述,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5分钟)a. 出示练习图片: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述。
b. 小组讨论: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c.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趣事》2. 内容:a. 图片观察与描述方法b. 人物、环境、事件三个方面c.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张生活中的趣事图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述。